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30 题号:207628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虽有嘉肴》)


【乙】

英雄之士,能为智者之所不能为。夫仲达出奇制胜,变化如神,天下莫不惮之。虽孙权亦以为可惮,而仲达亦自负其能也。孔明以步卒十余万,西行千里,行行然求与之战。而仲达以劲骑三十万,仅能自守,来不敢敌,去不敢追。贾诩等尝逼之战矣,兵交即败,不敢复出,姑以待弊为名。而其为计者不过日夕望其死而无他术也。彼岂孔明敌哉!

(选自陈亮《酌古论·孔明》)


【注释】①仲达:司马懿。②行行然:一直在行进,不停的样子。③贾诩等尝逼之战:贾诩等曾经催促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战。④以待弊为名:只好用等候诸葛亮军队疲因为借口。
1.《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________家(学派)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________(人名)编纂的。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不知其(     )                 (2)教然后知(     )
(3)然后能自(     )             (4)不敢追(     )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而其为计者不过日夕望其死而无他术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仲达出奇制胜,变化如神,天下莫不惮之。
5.【甲】文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6.下面对【甲】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兑命》曰‘学学半’”。
B.本文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短文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说理的力度。
C.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当别的同学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教别的同学,这样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学习。
7.【甲】【乙】两文都属论说文,【甲】文将“嘉肴”“至道”作类比,引出下文对①________关系的论述,使这一关系更浅显易懂。【乙】文从用兵的角度,将司马懿、诸葛亮二人进行对比,司马懿自负用兵出奇制胜,且变化莫测,即使率领三十万精锐部队,也只能自守,不能追击和攻打;诸葛亮②________________,有力地论证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知识点】 议论说理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亲成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成之所畔,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译注》

【乙】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故圣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卿国民。……使人复结绳而用之。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


【注释】①上民:把自己摆在百姓之上,这里是统治人民的意思。②下之:以谦下的姿态对待百姓。③先民:把自己摆在人民的前面,这里是统治人民的意思。④身后之:把自身利益放在百姓之后。⑤重:累、不堪重负。害:受害。⑦厌:不喜欢。③我无为,而民自化:自化,自我化育。我无为而人民就自然顺化了。⑨自正:这里指自然会走上正道。⑩小:使…变小。⑪结绳:文字产生以前,人们结绳记事。⑫甘其食:使人民吃得香甜。
1.请帮助小虞完成文言文词汇整理单。
类型字词释义
一词多义寡助之
治之极
至:①_________
至:达到
异词同义君子有不战
是以圣人欲上民
故,是以:②________
古今异义而去之
故圣人
委:古义:③________今义:任用:把事情交给别人办
云:古义:说       今义:云彩
词类活用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国
威:用作动词,震慑
寡:④__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3.【乙】文选自老子《道德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小虞在阅读了八上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语”后,产生了困惑,请你替小虞解开困惑。
链接材料:

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和志趣?本单元的几篇古代诗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它们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或以诗意语言抒写人生感悟与思考。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单元导语


小虞:【甲】【乙】两文有相似之处,编者为何选择【甲】文,却没把【乙】文编入第六单元呢?难道就没考虑《道德经》还有那么多粉丝呢!
我:小虞,【甲】【乙】确有相似之处。它们都表达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语言上也都②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两个角度看,乙完全符合第六单元单元导语所说“它们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这一点,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胸襟,但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编者应该是考虑到了这些因素吧。
2021-03-23更新 | 31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舜于畎亩之中(            )     (2)行乱其所为(            )
(3)益其所不能(            )        (4)出则无国外患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
C.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先贤的经历,目的是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D.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4.结合链接材料回答:“选文”中,孟子具体论述的观点是怎样在“链接材料”中体现出来的?请分析回答。
【链接材料】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置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2021-01-24更新 | 17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谱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昔者舜于使人                      工:
(2)然犹之不已                         策: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告左右                      物喜,不己悲(《岳阳楼记》)
B.定公躐席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不识吾子何以知                         ,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D.舜不穷                                   真不知马也(《马说》)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2021-01-24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