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吉林 九年级 期末 2024-01-11 125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chóu,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文cǎi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  )不以经验范之,(  )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1)请从语段画波浪线的词语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两个,工整、美观地抄写下来。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duò       jué              
B.duò       jüé              
C.suí       jüé              
D.suí       jüé              

(3)语段括号里填写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B.既然       那么
C.如       
D.或       

(4)下面和读书有关的名言,哪一则的意思是语段中未涉及到的(     
A.尽信书不如无书。——战国•孟子
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汉•刘向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韩愈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2024-01-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2. 默写。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好的诗歌同样具有这样的作用,怡情之美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新奇,使得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傅彩之用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妙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报国之志;长才之思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堪称警世之言,鞭辟入里,振聋发聩。
2024-01-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3.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文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服衣冠       于齐
B.我与城北徐公美       视之
C.君       吾妻之我者
D.有求于我也       

(2)请结合下面【材料链接】思考:诸葛亮和邹忌都向君王提出了一条什么共同的建议?分别以怎样的方式提出的?
【材料链接】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作为君王,齐王欣然接受“讽谏”已属难得,而面对“面谏”“书谏”“谤讥”等直接批评的方式,齐王更是设立了“三赏”,你怎样看待齐王这种做法?
2024-01-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易(0.85)
4.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子发母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上之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注】①子发:战国时楚国将军,名舍,字子发。②菽:豆粒。③刍(chú)豢(huàn)黍(shǔ)粱:泛指好肉好饭。④战自五:战力提高了五倍。⑤糗(qíǔ)糒(bèi):干粮。⑥甘不逾嗌(yì):美味过不了咽喉。
(1)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四处。)
客 有 献 醇 酒 一 器 者 王 使 人 注 江 上 之 流 使 士 卒 饮 其 下 流 味不 及 加 美 而 士 卒 战 自 五 也。
(2)文末有“子发于是谢其母”句,其中的“谢”字解释产生了争议:
甲同学:我认为此句中“谢”字应该解释为“感谢”,子发在此感谢母亲的教诲。
乙同学:我认为此句中的“谢”字可解释为“辞去”,子发辞别母亲上战场了。
丙同学:我认为此句中的“谢”字应该解释为“认错”,子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母亲认错。
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最合理?请结合文章内容阐释原因。
(3)文中子发之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4-01-1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得理巧饶人

杨光洲

①得理不饶人者常受诟病。对此,他往往还十分委屈:明明是自己“占理”,为什么不能使对方“服软”,也得不到周围人的同情与支持呢?

②得理不饶人者,输在一个“偏”字上。再大的“理”,也需要人的理解与认同,才能转化为行动。

③理若不能深入人心,如何彰显其价值?得理不饶人者只是片面强调自己占理,而不考虑如何让对方理解、认同、接受,一味地执拗死缠,除了催生逆反,岂可服人?

④所谓“理”,或是为人处世的原则,或是分割利益时的规则,说到底,是一种标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留鸟不理解候鸟为什么老搬家,鸵鸟爱沙漠,鱼鹰不离水……各鸟秉承各鸟的理,怎么可能以一鸟之理而令天下之鸟整齐划一呢?

⑤人与人产生矛盾,爆发冲突,据理力争,所据之“理”,往往是对自己有利、于对方不利的标准。何不站在对方角度考虑一下呢?“要想公道,打个颠倒。”能与对方换位思考,便不难把双方的“理”看明白、想透彻,从而在得理之时知进退、明取舍,游刃有余,最终以“得理巧饶人”的艺术获取双赢。

⑥得理巧饶人,需要的是大智慧。据说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收到老家的来信,诉说与邻居为住宅边界打官司一事,希望他出面解决。按说理在张家,以张英的地位,他完全能“征服”对方。然而张英在信上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信后主动让他三尺,邻居深受感动,也退后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道,遂成佳话。

⑦张英得理巧饶人,以退为进,给对方出了道选择题:张家让步后,邻居若再强硬必陷入舆论唾骂之中;若以张家为榜样,还能罩上仁义的光环。邻居果然在感动中进入了仁义礼让的轨道。张英得理,尚能如此审慎而巧妙地选择方法,赢得传世美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⑧得理巧饶人,不是懦夫的表现。相反,只有内心强大者才会饶人,才有资格饶人。得理巧饶人时,得理者展现出的是睿智之美。

⑨得理巧饶人,不是权宜之计,不只是只顾眼前的短期行为。得理巧饶人者其实已看到了长远的发展:人在岁月的长河中,谁不需要别人的谅解与宽容呢?得理巧饶人时,得理者展现出的是仁厚的善良之美。

⑩能容人者,才能为人所容。得理巧饶人者,人生道路会越走越宽广。在遇到不是“你死我活”的非根本性对抗矛盾时,您会得理巧饶人吗?

(1)作者认为,要做到“得理巧饶人”,除了“占理”外,还需要哪两个条件?
(2)请从论证方法角度分析第⑥⑦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请根据文意,为本文写一段40字左右的结语。

五、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6. 下面《水浒传》中的人物上梁山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冲因多次被高俅和高衙内陷害,被逼无奈,上了梁山。
B.鲁智深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躲避官府缉捕在梁山落草。
C.武松血溅鸳鸯楼后无路可走,与一众好汉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
D.杨志因杀了牛二后被发配充军,后护送生辰纲被劫,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
2024-01-1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启明星

属于你的是

光明与黑暗交替

黑夜逃遁

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

群星已经退隐

你依然站在那儿

期待着太阳上升

被最初的晨光照射

投身在光明的行列

直到谁也不再看到你

一九五六年八月

早晨,我问伞:

“你喜欢太阳晒,

还是喜欢雨淋?”

伞笑了,它说:

“我考虑的不是这些。”

我追问它:

“你考虑什么?”

伞说:

“我想的是——

雨天,不让大家的衣服淋湿;

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

一九七八年


这两首诗歌的作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①_______(作者名),它们都可以用来歌颂那些②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024-01-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8.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第三件便是牛奶奶告的状,“为谋杀夫命事”。向知县叫上牛奶奶去问。牛奶奶悉把如此这般,从浙江寻到芜湖,从芜湖寻到安东:“他现挂着我丈夫招牌,我丈夫不问他要,问谁要!”向知县道:“这也怎么见得?”向知县问牛浦道:“牛生员,你一向可认得这个人?”牛浦道:“生员岂但认不得这妇人,并认不得他丈夫。他忽然走到生员家要起丈夫来,真是天上飞下来的一件大冤枉事!”向知县向牛奶奶道:“眼见得这牛生员叫做牛布衣,你丈夫也叫做牛布衣。天下同名同姓的多,他自然不知道你丈夫踪迹。你到别处去寻访你丈夫去罢。”牛奶奶在堂上哭哭啼啼,定要求向知县替他伸冤。缠的向知县急了,说道:“也罢,我这里差两个街役把这妇人解回绍兴。你到本地告状去!我那里管这样无头官事!牛生员,你也请回去罢。”说罢,便退了堂。两个解役把牛奶奶解往绍兴去了。

(1)语段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
(2)语段中的牛浦怎么就成为了“牛布衣”?
(3)由知县断案可以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2024-01-0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9. 新岁问“鼎”
(1)探字形请根据所给材料解释“三国鼎立”的意思。
材料一:

“鼎”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字形模拟的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通常情况下圆鼎是三足,方鼎是四足。到了小篆,鼎身以“目”来替代,下面部分,有的说法是正反两个“片”字,表示把一段木头分为两片,表示煮东西时用的柴薪,也有的说法是表示鼎足的形状。


材料二:

汉代青铜三足鼎图


材料三:

公元220年,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继承权位,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魏;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自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知字义《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对“鼎力”一词的解释如下:
【鼎力】<书>敬词,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根据这一解释,下面两句对“鼎力”的造句,正确的一句是(     
A.多蒙鼎力协助,无任感谢!
B.请放心,我定当鼎力相助!

(3)传文化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访美乘坐中国一汽生产的红旗轿车,被美国总统拜登夸赞“beautiful”,让红旗轿车又一次成为了“顶流”。红旗品牌的H9轿车,其宣传语为“五新红旗九鼎之作”。五新,是要用新设计、新体验、新科技、新安全成为新标杆,“九鼎”意为当时该轿车所拥有的九个先进的技术。除此之外,你还可以赋予该宣传语哪些言外之意?请用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
【链接材料】

相传,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造鼎,将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九鼎,是中国的代名词,是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2024-01-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0. 按要求作文。
题目:在       中寻找答案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不少于600字。
2024-01-1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用一把铲刀凭手感挖出足量涂料,再将涂料均匀涂抹于墙面上,达到正面看光滑白净、侧面看明亮均匀、近乎镜面的效果,这就是马宏达日复一日修炼的基本功之一。为了用好这把铲刀,他白天在教室学理论,晚上一头扎进实训室,尘满面、鬓如霜,整日与腻子粉为伴。“刚进队的时候手上的水泡破了又长,慢慢就全是茧子了。”研精致思,勤学苦练,马宏达逐渐将“感觉”刻进了肌肉记忆中。计算构建尺寸、排列工序,搭龙骨、建框架,挖料、抹灰……日积月累,披星戴月,马宏达向着目标进发,“无论再苦再累,我为国而战的信念和决心从未动摇。”终于在2022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中,马宏达凭借扎实过硬的技术和稳定的心态夺得金牌,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成为了“刮腻子”的世界冠军!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不少于600字。
2024-01-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1
选择题
1
诗歌鉴赏
1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6,7,9
2
阅读与鉴赏
3,4,5,6,7,8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85字音  字形  关联词语  名句名篇默写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三、文言文阅读
30.65治国谋略类课内阅读
40.85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50.85议论文
五、选择题
60.85文学常识综合  名著导读
六、诗歌鉴赏
70.65文学常识综合  诗歌鉴赏  《艾青诗选》  内容理解
七、名著阅读
80.65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八、综合性学习
90.85提炼与概括  敬词谦词
九、作文
100.15半命题作文
11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