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吉林 九年级 期末 2024-01-16 3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 请在答题卡相应处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1)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运用典故是古代诗词常见的表现方法,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感时叹逝之情、世异人非之慨。
(4)拥有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的赤子之心,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在面对人生挫折时保持勇敢乐观,在面对鲜花掌声时保持清醒谦逊。
2024-01-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有益于开阔眼界、提升格局;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海中深蕴着灼热的理想信仰、chì烈的家国情怀。翻阅《论语》《孟子》《礼记》等国学经典,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博大精深;细览《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典籍,获得可以知兴替的历史镜鉴;走进《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的文学情境,点燃拼搏奉献的生命烈火……书是桥梁,让人思接千里;书是翅膀,让人心游万仞。含英咀华,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闪耀不一样的气质。

(1)给语段①处填写汉字,②处填写拼音。
①chì______       ②含英______
(2)加点词“镜鉴”中“鉴”的意思是(     
A.铜镜B.借鉴C.鉴察D.鉴别

(3)语段中画线句属于哪种类型的复句?
(4)下列选项中的哪两部书籍和《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A.《中庸》B.《春秋》C.《诗经》D.《大学》

(5)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下列是关于全民阅读的一则宣传标语,请拟写下半句(要求格式对称)。
大力倡导全民阅读,
2024-01-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本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于泉上            溪而渔B.山间之朝                   冥冥
C.四时之不同                  春和D.杂然而前                   出新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从全景到远景,再逐层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充满寻幽览胜之趣。
B.第二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以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
D.文章大量语句用“也”字做句尾,在漫不经心的叙述中,有一股任性自得的惬意,舒卷自如的趣味,可谓匠心独运。
6.文中画线句如果改为“作亭者山之僧智仙,名之者太守”,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7.纵观全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2024-01-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予家城市,人事丛委,应酬为劳。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

(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


【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②卑隘:矮小狭窄。③阱:为防御或捕捉野兽而挖的坑。④牖(yǒu):窗户。
8.文中“园去城二余里”中“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9.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撤 草 而 覆 之 以 瓦 左 右 置 牖 前 后 为 门
10.文中所写的轩以“后知”命名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2024-01-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山前该有一棵树

张者

①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

②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

③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

④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⑤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

⑥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

⑦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

⑧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

⑨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

⑩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⑪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⑫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

⑬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

⑭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

⑮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都来看栽树,因为不仅是孩子,成年人同样需要一棵树,这是人们对崇高精神的共同追求。

⑯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

(选自《北京文学》2022年第10期,有删改)

11.选文在描写孩子们与“树”的故事时环环相扣,见事见情。请仿照示例进行概括。
因老师布置《树》的作文,心有抗拒;→____________;→ 回忆山下胡杨树,渴望移植;→____________
1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先以口语化的问句起笔,再以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矿区的自然环境,渲染氛围,与后文移植胡杨树形成照应。
B.小说以我与弟弟的对话交代了506矿的重要性,为故事铺展出时代背景,也避免了平铺直叙的乏味,笔法灵活,富有趣味。
C.小说描写胡老师领读《曹刿论战》的情节,看似闲笔,却由开山炮声自然引出了孩子们的课堂,写出了师生们苦中作乐的心态。
D.小说用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使读者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在平缓的叙述中穿插多处抒情议论,凸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13.选文反复使用“孤独”一词形容胡杨树,有何用意?
14.本文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有文学评论家评价“胡老师其实也是一棵‘胡杨树'”,请结合选文说说你的认识。
15.作者张者曾说“树,不仅仅是遮荫那么简单”,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小说结尾“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这句话的理解。
2024-01-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