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北京 八年级 期末 2024-01-19 40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为弘扬中华玉文化,初二年级将开展“玉润中华,玉成其美”的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研学报告。
第一部分

玉鉴古今

玉,在中华文化早期被先民尊为与”“沟通的法器,玉琮和玉璧就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玉器。夏商周时期,玉器成为礼仪的载体和阶层的标志,天子不仅以玉制作的六器祭祀天地与东南西北六方,还和诸侯佩戴象征六个等级的六瑞。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多被赋予道德内涵,以玉比德的风气兴起;玉器的装饰性也更加突出,以扭动身躯的龙凤造型、张口挺胸的虎形最为典型,表现出一种遒劲之美。唐代丝绸之路畅通,有实用价值的玉杯、玉碗增多,并出现表示官阶高下的玉带饰等新型配饰。宋代玉器器型更加多样而实用,图案题材丰富,雕刻惟妙惟肖。明清时期,玉器创作世俗化特征更为明显,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如雕刻有稻穗、鹌鹑的玉佩,有岁岁平安的寓意。此时,在玉器制作上,人们将传统工艺与绘画、金银加工等先进技法溶会贯通,集中华数千年玉文化之大成。从通天法器到君子品德的象征,再到礼仪载体和阶层标志,及至成为百姓生活中兼具实用性的工艺品,不断发展,历经数千年仍散发着温润的光芒。

1.在博物馆参观玉文化主题展后,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上面的材料。小文不能确定加点字的字形、字音,你认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内涵”表达的意思是“玉器含有的道德内容”,“涵”字应写为“含”。
B.“遒劲”表达的意思是“玉器造型雄健有力”,“劲”字应读为“jìng”。
C.“惟妙惟肖”表达的意思是“玉器雕刻得形神逼真”,“肖”字应读为“xiào”。
D.“溶会贯通”表达的意思是“综合传统工艺与先进技法”,“溶”字应写为“融”。
2.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小文发现画线的句子存在两处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丰富研学报告的内容,小文介绍了博物馆的玉器展品一,请你仿照小文的介绍,补写展品二的介绍语。
                      
展品一(宋)青玉双鹤佩   展品二(明)青玉竹节杯
展品一:佩身为展翅欲飞的双鹤,鹤头相对,翅爪相接。鹤为祥瑞之物,双鹤佩有高洁、和睦之意。
展品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以玉比德

石之美者为玉,的本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汉字中,很多从的字都与有关,且寓意美好,如”“等;含字的词语,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人或事物,如玉容”“玉泉”“琼楼玉宇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也是家喻户晓,如《和氏之璧》《女娲补天》等。

古往今来,人们将玉的特征人格化,并赋予儒家文化的道德标准,为历代仁人君子所推崇。《诗经》中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有匪(同,文采)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礼记》中有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数千年来,中国人尊玉、爱玉、佩玉,寄托了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4.在撰写研学报告的过程中,小华想到了很多含“玉”字的成语。与“琼楼玉宇”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A.金玉满堂B.玉树临风C.金口玉言D.亭亭玉立
5.在修改研学报告的过程中,小华不理解语段中“如琢如磨”的含义。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找到了“琢磨”的解释:①雕琢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③思索,考虑。请结合语段内容,给他解释“如琢如磨”的意思。
第三部分

玉蕴和合

《论语·学而》中说礼之用,和为贵。作为礼仪的载体,玉蕴含和合思想。玉石被古人琢磨成沟通天地、祭祀祖先的礼器,代表着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在成语化干戈为玉帛中,玉帛是古代诸侯会盟时的国礼,象征着和平友好;《穆天子传》中记载,周穆王执白圭玄璧,西行数千里见昆仑山的西王母,实现了金玉和鸣。从辽、金、元到明清,各民族多将玉器作为礼仪标识,这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也为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此外,玉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玉作为国礼,向世界传播了以为贵的外交理念,彰显了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力量。

6.“金镶玉”,是指一种特殊的金、玉加工工艺,有时也指用这种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金、玉器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就采用了金和玉两种材料,奖牌背面镶嵌着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试结合研学报告内容,说说奖牌的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报告的总结部分,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研学感受,其中修辞手法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博物馆中的玉器,跨越时空,向我们默默地讲述着中国玉文化数千年的光辉历史。
B.由重要礼器到民间工艺品,玉器逐渐褪去神圣的光晕,成为独一无二的俗世珍品。
C.博大精深的玉文化贯穿了中华文明史,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映天地钟灵,抒文人风骨,展千古文明,精美的玉器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2024-01-21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8.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2)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3)初二年级开展“诵古诗文句,感文人追求”的主题活动,朗诵小组需要选用两句与主题相关的古诗文句,你推荐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古诗文句除外)
2024-01-18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9.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描写了战斗的场面:白天,两军对峙;白日至寒夜,双方鏖战;深夜,援军“①__________”,奇袭敌军,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最后两句引用典故画龙点睛,写出了将士们②__________的决心。
2024-01-19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10. 古代诗人常用“有声有色”的描述来表情达意。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作答。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凉州词(其一)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本诗与苏轼诗中都写了“黑云”,结合诗句内容说说诗人写这一景物的作用有何不同。
(2)结合诗句,说说本诗中的“角声”与王翰诗中的“琵琶”声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024-01-18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0.4)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畎亩之中       相与步中庭       喜形
B.其筋骨       上自       任怨
C.征于       天山共       满园
D.则无敌国外患者       入之迂也       推陈
12.对“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因此他的内心受到了触动,他的个性更加坚强,他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B.通过这些使他内心深受打动,他的意志更加坚定,他的才干不断增长。
C.这样就可以使他的心意改变,使他拥有坚毅的品质,使他的能力提高。
D.通过这些使他内心受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13.学习上文后,有同学找到下面两则材料帮助大家理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请结合其中一则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材料一

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周赧王)十年。赵王伐中山,取丹丘、爽阳、鸿之塞,又取鄗、石邑、封龙、东垣。中山献四邑以和。

(取材于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三》)


材料二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尽取周赂而去。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


注:①[王]赵武灵王。②[之]指赵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③[鄗hào]古县名,在今河北柏乡北。④[微]如果没有。⑤[丑]以为羞耻,羞愧。⑥[幽王]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周幽王。⑦[佞nìng]能说会道,善于奉承。
2024-01-18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