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专题18 记叙文阅读之文章主题思想理解-2024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全国 九年级 专题练习 2024-01-30 23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真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畦青绿

厉彦林

①春分刚过,企盼已久的春意醒来,与人们撞个满怀。那一畦青绿,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春天迎进了小院。

②小院紧贴山脚,当年我选购时一眼看中。虽然熟土已消失,回填土也被搅拌进碎石块,但经过反复翻刨和改造,添加进有机土和锯屑、河沙,这块土地终于复垦平整、恢复了地力。

③院虽小,却也是一个世界。南侧栽了桂花、腊梅和柿树:北侧南北成畦,成为栽种时令蔬菜的小菜园。喜鹊在邻居家的玉兰树上搭窝。麻雀也聚在院南的连翘花丛里,笑着、闹着,时而兴奋地飞来飞去,啼鸣声从一根枝条跳跃到另一根枝条,枝条被压弯,瞬即又柔软地回弹,指向辽远的天空;时而落到地上,用爪子不停地戳弄新翻的土,机警地寻找食物,刚冒出的菜芽又细又嫩,往往是它们的美食。除了喜鹊、布谷、白头翁、黑蜂、金蝉、蜻蜓,还有蚂蚁、蚯蚓、螳螂、蛐蛐儿和叫不出名字的小昆虫,众多的生物都在这里栖息、觅食、与院里的蔬菜共享时令的律动,见证一花一苗的成长与欣荣。

④春耕不可迟。小院里过冬的香菜、苔菜、菠菜、蒜苗由黄转绿,韭菜的红芽尖探出绿脑袋,春意萌动了。

⑤种菜的区域是我家的“菜篮子”。白菜、菠菜、辣椒、茄子、黄瓜和西红柿……每样都种一点,只图吃个新鲜。我坚持用农家肥,追求绿色生态和纯天然味道。一年四季那一些畦新鲜蔬菜,直接送达餐桌,又安全又营养。

⑥我父母生前曾数次来我们家短住,把对子女的嘱咐一垄垄栽进菜园里。他们望着绿油油迎风摆动的畦畦青菜,很是高兴。娘叮嘱我:“摘黄瓜、茄子时用力要轻,别把根拽坏了。”

⑦妻子开灶炒菜做饭前,有时会去菜园摘点菜蔬。既享受收割、采摘的乐趣,又图个新鲜劲儿。青绿的时令菜柔软细嫩,从菜园到餐桌也就几分钟,本色不变,味道纯正,清香扑鼻。即使没有鸡鱼肉蛋,那饭菜依然让心情温暖美好。

⑧刚几岁的小孙女来到菜园就忙着玩土,跟我学锄草、种菜。她认真学习种小白菜,先蹲下来,用小铲子松松土,挖个小坑,浇上水,再小心翼翼撒上菜种,然后轻轻覆上土。不几天就出苗了,她很得意地对我说:“看,这是我种的菜菜!”

⑨“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天气预报说近期有雨,我早早到种苗批发市场购买西红柿、辣椒和茄子苗,翻好地,调好畦,再用镢头挖好苗坑,用土固定住苗子,浇上定苗水,黄昏时刻就栽好了。

⑩我喜欢在菜园劳动,或松土点种,或间苗浇水……活动活动筋骨,享受自然幽雅、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

贫瘠与肥沃,荒芜与繁茂,耕耘与收获,都攥在自己手掌里。耕种之间,情满园,春不老。

(选自2023年4月2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⑥⑦段的主要事件。
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关于选文主题的讨论,甲关注第⑤段“我坚持用农家肥,追求绿色生态和纯天然味道”一句,乙关注第③段“活动活动筋骨,享受自然幽雅、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一句。活你更倾向于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4.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选文第⑪段画线句的理解。
5.选文第③段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②段的景物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从两个不同角度对选文第③段进行赏析。
2023-07-11更新 | 112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真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屋记

徐则臣

①去年,在山东某地出差,因离家近,顺道回了趟老家。

②家里正在翻盖房子,两层半的小楼已经完成了两层。父亲带我爬上空荡荡的毛坯房的二楼。房子算不上高,但视野开阔,半个村庄都在眼里,还能把邻居们的院子看个遍,我陡生了身轻如燕之感以及登高望远的豪迈。这感觉因老屋而来。

③老屋在旁边,低矮的平房,红砖白瓦,为了给新房子腾地方,拆了一半,看上去悲伤破败。多少年来,一家人就生活在老屋里,当然,那时候还不觉得它老,不认为它狭矮陈陋,我们在瓦房里出出进进,过得喜气洋洋。那时候我小,对世界充满着最朴素的好奇,坐在院子里仰脸望天,整个村庄的人声和狗吠都拥到一个院子里,我想站到高处,看一看别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看一看到了夏天的傍晚,他们是如何在院子里摆出一张桌子吃饭的。但是院落低矮,除了爬到树顶,我只能坐井观天。我爬过很多树,可是村子里的树没多高,且到处都是树,目光刚越过别人家的山墙就被枝叶挡住了。住在老屋里的我,如同一枚棋子,被摁在了低海拔的角落里。

④于是我想飞,总是想象自己像一只鸟,飞抵村庄上空。我更喜欢想象自己一步一步走到足够高的地方,直到把这个世界看清楚。

⑤此后的很多年,我离家念书、工作,寒暑两季放假回家或是小住,不是钻进书本里不出来,就是火烧屁股一般转个身就走。同样是待在老屋里,但全然没有了少年时的天真,再想不起要登高望远,也不再对邻居家的院子和饭桌感兴趣。

⑥但是现在,站在二楼粗糙的房坯上,我突然又想起了那只鸟,想起了童年生活的一个关键词:登高望远。现在,房子的确长高了,长到了二层,而且还要再长高半层。也许我曾经设想过有一天房子会做梦般地长高,但我肯定不会想到,真正站在长高了的房子上看村庄,究竟是什么感觉。

⑦母亲一直不愿意盖新房子。30多年里她盖了6次房子、搬家三年穷,何况造新家,穷怕了也累怕了。这几年但凡谁动议破旧立新,母亲都要历数6次盖房子的穷困与操劳。母亲扳着指头算,草房子盖了几间,半边草半边瓦的房子盖了几间,瓦房盖了几间……盖这些房子我都经历过,只是每一间都是该款的绝唱,日子总是往好了过。

⑧记得我们从院子里长老槐树和果树的草房子里彻底搬进白瓦房,就是现在的老屋,那时我只有四五岁、把自己的小零件蚂蚁搬家似的往新屋子里运,路上光脚踩到了一枚图钉,一扎到底。因为疼痛,记忆从那枚清醒的图钉开始,蔓延到白瓦房和草屋子,然后是新旧两个院子,然后是新旧两个院子所属的两个时代的生活——它们通过一颗闪亮的图钉紧紧地咬合在了一起。那是我关于这个世界最初的完整的记忆。在遗落了图钉的新的白瓦房里,我们家一住20多年,直到把白瓦的颜色住灰,把新房子住旧,成了老屋;直住到这些年有了一点点钱的邻居们都把小瓦房拆了,原地盖起了雄伟敞亮的大屋子。

⑨前后左右的邻居们,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我们家成了峡谷,头顶只有院子大的四方的天。年过90的祖父要了一辈子强,现在低头抬头都憋得慌。

⑩祖父说:没法活了,人家都住在咱们头顶上,喘不过来气。盖不盖?

⑪我说:盖。

⑫祖父说:怎么盖?

⑬我说:两层半。宜早不宜迟。

⑭我负责说服父母:老房子住了20多年了,够本了,再住下去就成了危房;还有三五十年要活,新房子早晚要盖,好日子早过一天算一天。母亲还犹豫,我向她保证,这是这辈子她盖的最后一次房子,咱们全用好材料。

⑮母亲说:就算用金銮殿的材料,不还是得我和你爸操持?

⑯是的,除了拿出一点钱,对于这座新房子我能做的只是在电话里说了几次自己的设想,嘱咐材料尽量用最好的。3个月之后,我回到家,直接站到了二楼顶上;下一次再回来,我看见的将是一座祖父祖母和我父母这辈子住过的最完美的房子。

⑰搬家的时候我肯定不在,从老屋到新楼,我其实希望自己能像四五岁的时候一样,蚂蚁似的一趟趟搬运;就算出现第二枚图钉也未必不是好事,踩上去,疼痛将贯穿我一生。这可能也是我在自己的村庄里建造的最后一座房子。

⑱我从二楼下来,给祖父祖母买了烟酒和点心,陪他们说了会儿话,和父母吃了顿晚饭,就拎着行李去了机场。从下车到离开,我在家仅待了4个小时。

(有删改)

“我”为什么“陡生”这种感觉?带着疑问往下读。
面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这就是孩子的天真!
“摁在了”准确写出了“我”的感受。
离家念书、工作的“我”和少年时不一样了。
“登高望远”一再出现。
想想母亲此时的心理。
“我”和母亲的体会不一样。
如此详写儿时搬家踩到图钉的记忆,是要表现什么?
怎样理解相父此时的心态?
新楼如愿以偿地盖起来了,而且很快。
这里“我”的情感有点复杂,你体会到了吗?
6.文章开头写“我陡生了身轻如燕之感以及登高望远的豪迈”。请联系全文内容,分析这种感受的由来。
7.联系语境,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住在老屋里的我,如同一枚棋子,被揌在了低海拔的角落里。
8.文章写母亲不愿意盖新房子这件事,有什么作用?
9.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词语:童年、故乡、记忆……请结合全文内容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谈谈你对主题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锻打

刘成章

①这片沃野,出小麦,出玉米,出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还出杏子和柿子。

②这片沃野,也出过一些成语和故事,例如“泾渭分明”、《柳毅传书》等。

③这片沃野,叫作泾阳。

④现当代好几位引人瞩目的文化名人出自这里:于右任、吴宓、李若冰、雷抒雁……他们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丰厚的思想和艺术,如今都已作古。

⑤作家白描也出生在这里。这棵葆有青春的树,枝枝丫丫,花开正红。他热爱这片沃野,退休后回到这里汲取灵感,埋头写作,推出了一本抒写家乡的皇皇巨著:《天下第一渠》。

当人们正在阅读和品味他的书时,他又投入了另一场劳动

⑦叮!咣!叮!咣!火花四溅!

⑧他和泾阳的一位铁匠,奋力打铁。

⑨白描抡着老锤。

⑩一块烧红的铁,被他们死死地摁在砧上,来回锻打,又翻转来锻打。锻打!锻打!叮咣锻打!每一锤都是那么气势磅礴,如暴雨雷霆!

⑪铁被打得遍体鳞伤,火焰般的铁屑落地变黑,而铁,已在剧痛中变形、升华。这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⑫白描的膀子上,隆起了肌肉疙瘩;白描的额上,汗水滚落;白描的肋间如波涛起伏,那是他的肺在紧张呼吸,他在喘息。

⑬一个曾经的文弱书生,忽然间李逵起来。

⑭我已八十六岁了,作家打铁的场面,我是头一次看见。

⑮白描打铁所产生的冲击力,令我激动不已,难以自持。

⑯我似乎看见,一缕又一缕的历史云烟,在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上飘过。旧石器时代来了,又走了。新石器时代来了,也走了。接下来是青铜器时代。而铁器时代的开启,是三千多年前,是春秋战国,也就是白描刚写过的兴修郑国渠的年月。兴修郑国渠,工程浩大,十万人参加,每天会用坏多少工具,而白描此时的行为,活像是为郑国渠出力。我猜想,白描在抡着老锤的时候,脑子里一定会想到这些。

⑰到了蒸汽时代,与它伴生的《国际歌》一直这么唱:

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⑲让思想冲破牢笼。

⑳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㉑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㉒好啊,咱们就烧,就打!

㉓在悲壮激越的歌声中,泾阳竖起了一座浸透着党的光辉的革命丰碑:安吴青训班。

㉔多少仁人志士,多少英雄儿女,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了。他们一直奋斗到改革开放的年月,初心依然像块永不生锈的金子,闪闪发光。我猜想,白描在抡老锤的时候,脑子里一定也会想到这些。

㉕往昔和今天,历史和现实,通过白描手里的老锤,在铁匠炉前,在铁砧上,得到了和谐的交融。

㉖这是充满力量感的雕塑,线条粗犷。

㉗这是震撼人心的打击乐,震响在时代的交响乐里。

㉘这是火与铁的热舞,直逼生命和灵魂。

㉙它旋律优美如海的波涛,节奏铿锵似历史的巨轮在滚动。

㉚它演绎的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内心笃定,永不退缩,求索极致。

㉛法国大作家左拉曾在作品中说,因为看铁匠打铁,他的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我虽然还没有达到这一步,但是,白描打铁的健美姿态,确实震撼了我,给了我力量,我觉得我年轻了好几岁。

㉜白描的怀前虽然有围裙,但是打铁时溅起的火花,还是向他的两臂、颈部和脸上,直奔而去。我看见一簇火花,似乎已经烧进他的肌肉里。他好像成了一块钢铁。他皮肤上沁出的汗珠,在炉火的照耀下,像灿烂的火花。

一层一层的火花,溅起来,溅起来,溅成了流星雨,好不璀璨夺目!流星雨装饰着他,他何其美丽!

㉞无数的星星拱围着他,他好像站在星空之中。

㉟白描浑身大汗淋漓,忘情地抡着老锤,他在说:

㊱“我也是在锻打自己!”

生命,永远需要不息的追求。

㊳记得有一首诗这样说:“敢迎烈焰方成器,不鼓清风怎铸魂?”我想把这两句诗,送给白描,送给一切有志气的劳动者,并向他们致以敬意!

10.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说“生命,永远需要不息的追求”,请你列举文中涉及人物的具体表现。
11.试分析“这棵葆有青春的树,枝枝丫丫,花开正红”的原因。
12.“当人们正在阅读和品味他的书时,他又投入了另一场劳动”,其中的“另一场劳动”指什么?
13.“一层一层的火花,溅起来,溅起来,溅成了流星雨,好不璀璨夺目!流星雨装饰着他,他何其美丽!”请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分析该句的语言特点。
14.作为一名劳动者,白描身上具备哪些突出的优秀品质?
15.请概括归纳本文的主题。
2023-07-02更新 | 84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语文真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小说专题复习时,为深入理解小说的“矛盾”,从“矛盾”中寻找解读小说的智慧,同学们以《白发》为例进行探究,请参与。

《白发》

巩高峰

①对于干到什么时候回老家这个问题,老君早就有了答案,干到头发白了就回去。

②头发白是什么时候?老君的答案显然是个概指。虽然在城市里老君只是个拉平板车收破烂的,但还上家里的那些债自然不用熬到白头发。恰恰相反,老君很快就完成了目标。有多快呢?老君总是神秘地一笑,反正比老君想象得快。于是很快老君就把把计划推远了一点,把家里的三间土墙瓦顶的房子翻盖成红砖到顶,这个计划同样没让老君费太多时间。

③老君头一次次认真考虑起老家和城市的区别。老家,就是过去;城市,就是未来。老家过今天就是明天,一天一天闭着眼往前过。城市不是这样的,城市里你只要订一个计划,日赶夜赶,总能到达目的地,甚至,很多时候是提前到达,超额完成。

④城市有什么不好的呢?出门就有路,上路就有车,有车去哪都快,转瞬即达。老君觉得,一切都超出了他的计划,这种惬意老君本是等自己白了头发才准备享受的,现在老君左一次右一次摸自己的头发,茫然回不过味儿来。

⑤既然这样,老君就可以拾掇起自己的爱好了。

⑥老君最爱记路。打小就这样,老君对去过的地方过目不忘。开始老君只记自己去过的地方,南到广州北到新疆,最后绕了几个圈定在北京,所到之地,老君了然于胸。火车所经过的站那是最基础的了,老君还能把每一站的顺序和停几分钟记得一清二楚。他比那些一块钱一本的列车时刻表强多了,那些纸上的东西,更新多慢。

⑦现在,记列车时刻和站点已经引不起老君的兴趣了,老君开始记城市的各条街道,各立交桥的出口,各路公交车的线站。

⑧于是,吆喝着收破烂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反倒成了老君的副业,老君显然对给人指路更感兴趣。当然,对于老君的实力知道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时候老君需要毛遂自荐主动请缨,才能过一把指点城市交通要道的瘾,但是大部分时间老君会被白眼和提防阻挡在热心的前面。老君也不悻悻而去,他有的是耐心,收破烂不也是信马由缰安步当车嘛,他摆事实不讲道理,直到迷途的人终于柳暗花明,方才对手下一辆平板车手头一个正确方向的老君刮目相看。一点也不夸张,对于北京的大街小巷这区那区这环那环,老君可比很多出租车司机强多了,至于交警更不在话下,因为交警往往都是负责片儿的。

⑨媳妇儿对老君的数落越来越多,也是,儿子念高中了,没人盯着他补课没人督促他学习更没人跟着他陪读,要是他考不上正经的大学,难道让他跟老君一样收破烂?尽管老君对收破烂这一行当的将来未置可否,似乎对儿子高中毕业收破烂并不持反对的态度,但是能考上大学,正正经经地留在城市的中心当然更好,而不是老君这样早晨从五环进城傍晚从三环出城,他那架平板车可进不了三环。

⑩媳妇儿来身边了,儿子在县城,家里的新房空着,但老君仍然愿意在记忆里给老家的消息留个位置,撤区并乡改为镇了,村村通公路了,农村搞旅游了,很多村子顺便把名字改了,老君都一一记着呢。

⑪好在儿子还算争气,总算考上个大学,虽然连省重点的边儿都摸不着,不过是个三本,但总算和收破烂背道而驰啦。

⑫老君一高兴,媳妇儿的唠叨反倒更多,三本可不是字面意思的第三等本科,实质名称应该是自费生,也就是老家那里说的高价生。念一个高价三本,老君的吊儿郎当自然显得不合时宜。

⑬老君早已取消了义务交通指挥员的角色,重新给自己订了崭新的计划,最起码,得把儿子的大学供完吧,儿子能自己养活自己了,到时无论头发白不白,都不干啦,回老家,住新屋、享清福去。

⑭过年了,老君老两口准备回家。媳妇儿先给老君剃头,然后洗个大澡。

⑮媳妇儿边挥剪刀边叨咕,要提前去车站看看,哪几趟车到老家那儿能停。老君撇嘴笑了笑,自己就是活地图加活时刻表,去火车站干啥呢?

⑯媳妇儿推了一把老君,说,现在的车很多到新河就不停了,不看行吗。话没说完,媳妇儿忽然大惊小怪地嚷了起来,原未老君有白头发了。媳妇儿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问老君,真的有白头发了,是不是要回老家了?

⑰老君对白头发只字不提,只疑惑地问,新河?这是啥地方,我们顺河下的呀。媳妇儿鄙夷地瞥了老君一眼,顺河去年就改叫新河了呀,亏你还是个活地图!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理解“矛盾”】
[任务一]梳理“人与社会”的矛盾
16.梳理(1)-(4)段,补全“思维导图一”中①②两处空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7.对照“思维导图一”中的“预想”和“结果”,联系小说内容,简述你对第(3)段画线语句的理解。
[任务二]梳理“人与自我”的矛盾。
18.文章题目是“白发”,但用了大量的文字去写老君的爱好,这样矛盾的安排情节,有什么妙处?
19.“思维导图二”中“老君与媳妇”部分,对你理解老君自我的矛盾有什么帮助?结合小说内容加以阐述。
[任务三]以“矛盾”解读小说主题。
20.老君自称是“活地图”,却不知道老家已改名。根据这一矛盾的结尾,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的主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番茄炒鸡蛋

王若禹

①他已经在剧团演了五六年的戏了,生活平淡而规律。他的行当是文武丑,俗称“小花脸”,总是作为配角出现,闲起来甚至五六天都没有戏份儿。多数时候,他还要化上侍卫的妆,或是小厮的,拄着竿子在后面杵着,一杵一个钟头。听着鼓点,听着胡琴,他倒不累,就是思绪早飞到别处去了。

②他不禁怀念起在戏校,师父给他讲戏的日子。还有师父做的番茄炒鸡蛋,酸甜的,那个味儿,他再没吃到过。

③他个子较常人矮些,人也长得机灵,一条嗓子清清亮亮,喊个号子,湖面上都能起阵涟漪。师父说他“是个唱丑角儿的料”。他也着实喜欢这个行当,爱逗人乐。就算是练功累些,他也不怕,因为喜欢。

④师父很幽默,有时甚至疯疯癫癫的,和他称兄道弟。他去师父家学戏,俩人一待就是一整天。也说戏,也唠嗑儿,常常误了饭点,师父就亲自下厨。师父是极简朴的,通常是拌点儿面条。他来了,师父就加一盘番茄炒鸡蛋,酸甜的,生长在北方的他第一次吃这种口味。

⑤“这里面为什么要搁糖?”他问师父。

⑥师父回答得很玄妙:“你看啊,生活是咸的,加点儿糖进去就中和了。”

⑦他太年轻,还不明白为什么“生活是咸的”。

⑧其实,他吃过不少苦了。自小学戏的孩子,有几个是没吃过苦头儿的?他十岁离家,和一帮师兄弟们出着晨功,踢着腿,翻着小翻儿就长大了。好在,师父是顶好的人。师父的声音洪亮,语气却是极谦和的,脸上挂着慈祥的笑。有时他偷了懒了,师父的小竹条子就在他的小腿肚子上挠挠。他“哇”地哭两声,转眼看到师父正扶着眼镜笑他。——师父从未发过脾气。那些日子,他笑的比哭的多,总是那么无忧无虑的。他没有心事。

⑨但如今,他有些明白了。他觉得丑角儿在剧团是受冷落的。明明有着《时迁盗甲》《三岔口》等几出丑角大戏,却从来不排。《杨门女将》里他是奸臣王强,《锁麟囊》里他是男扮女装的丫鬟,唤作梅香或是碧玉。就连新排的交响乐京剧《赤壁》,他每天都跟全程,只一幕有词儿,还是“舌战群儒”中叫不上名的角色。除此之外,他要跑整场的龙套。

⑩剧团缺人。他是个万能膏药,哪儿用得着就往哪儿贴。

⑪他的那个角色名儿,叫虞翻。为此,他把《三国演义》翻了好几遍,却没看明白。这人是谁啊?他很迷茫。

⑫他打电话给师父,本想发发牢骚,又觉得太矫情。他同师父讲话,一向是很干脆的。

⑬纠结半天,临了他来了一句:“师父,你那番茄炒鸡蛋是咋做的?”他私下试过,加一勺糖,没味儿;两勺糖,不甜;三勺,太甜了,除了甜没别的,不是师父做的味儿。

⑭师父哈哈地笑道:“一勺盐,两勺糖。”

⑮“甜的为什么放盐?”他不解。

⑯“没有那勺盐垫底,甜味儿怎么发得出来呢?”师父说。

⑰他放下电话想,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⑱“喂,”师父在电话里喊他,“那个虞翻,好角色啊,出彩的。你可要好好地演!”

⑲一件红袍,一顶乌纱,乌纱旁边挂俩“翅膀”,脸上一抹白,他就上场了。他一副穷酸样,指指戳戳,宽大的袖子一会儿甩上去,一会儿甩下来。“……龙腾虎跃龙行虎步虎步龙行,轰轰隆隆轰轰隆隆哎——是曹公哎——欸!”台下笑了,他不敢笑,他的戏还没有结束。他在心里笑。

⑳“那刘备今已是山穷水尽,我看你孔明也黔驴技穷。无奈何搬救兵你把巧舌弄,诳吴侯蹚浑水你你你你……移祸,移祸江东。”他的词结束了,他的戏还要继续。他屏气凝神地立着。

㉑这出戏结束了,下一出,还要继续。他是丑角儿,多数时候演配角,有时候也演主角。他再也没有忘记过,在一场戏中的定位。也永远记得师父的番茄炒鸡蛋的配方。

㉒“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才是一出大戏;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才是人生。”这些话,师父没有教过他,但是日子久了,他也就明白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年11月11日)

21.根据文章内容,仿照已给出内容的句式,补全下面的表格。
时间他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十岁离家学戏时虽然练功辛苦,但无忧无虑
在剧团演了五六年的戏
受师父勉励后
22.联系上文,结合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分析第段画线句的作用。
他的词结束了,他的戏还要继续。他屏气凝神地立着。
23.文中多次提到师父做的番茄炒鸡蛋,分别有怎样的含义?
2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
25.主题联读是指阅读多篇主题相同或相似的作品进行关联比较,进而深化对主题的思考与认识。请你把本文和《孤独之旅》进行主题联读,先确定主题,再阐明理由。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豇豆熟了

①春天的时候,姜伟的妈妈要去城里爸爸承包的快递点当老板娘兼包装打码女工。10岁的姜伟被留在乡村,与爷爷奶奶一同生活。

②妈妈觉得应该给儿子留一点儿蓬勃生长的希望,于是买了30棵豇豆苗,在出发前亲自带着孩子在房前屋后栽下。

③豇豆苗没过几天就站稳了。又是一个星期天,妈妈把孩子的四季衣裳都备好,一一给奶奶交代清楚,自己也收拾好行装。她还有最后一项任务——带着儿子给豇豆苗插架,她教姜伟如何引豇豆的藤蔓上架,边示范边指导:“瞧,硬扳硬拗是不行的,就像你们老师说的,教育孩子要顺势而为,我们对待豇豆的藤蔓也是这样。要顺着它的长势,把它逆时针轻轻盘绕在竹架上。”

④最后一根藤蔓也上了架。妈妈解释为何要给豇豆搭架子:“整个夏天,豇豆会野蛮生长,互相争夺阳光并缠斗成一团。就像你们小孩子,若不上学,每天在田野上疯跑,那就会只长力气不长智慧。豇豆也是这样啊,长得太密了通风就差,容易倒伏或出现虫害,搭了架子,引导它们向高处走,向正确的方向走,产量才商。”说完这些,又向姜伟承诺说:“好好念书,好好帮衬奶奶,等到豇豆开花的时候,最多等到嫩豇豆长到一尺多长,妈妈就会回来陪你了。”

⑤豇豆花开了,妈妈没有回来;嫩豇豆长出来了,妈妈还是没有回来。那些藤蔓长长了,像花滑运动员一样,竭尽全力向远方伸手,它们旋转着,引颈盼望着,伶伶俐俐地舒展着。姜伟在豇豆地里与妈妈视频,晚上7点多钟,妈妈仍然在小山般的快递堆旁忙碌,她一面跟儿子说话,一面飞快地给快递称重,并给它们贴上电子标签。

⑥视频结束,姜伟出神地瞅着豇豆花,恍惚间觉得那些高出他不少的豇豆藤带着满身的长髯悠然地走动起来,它们弯下腰,瓮声瓮气地向他问起近况。

⑦姜伟随手采收的一小把豇豆,被奶奶包了豇豆锅贴。姜伟一口气吃了10个。奶奶欣喜地说:“没想到大孙子这么喜欢吃豇豆,一根豇豆十来天就长成了,不及时收,会变老。豇豆吃不了,咱还可以把它做成豇豆泡菜,等你妈回来吃。”

⑧奶奶要照看地里的农活,还要照顾叔叔家的一对年仅4岁的双胞胎,根本没空管这些豇豆。姜伟已经养成习惯,每隔三五天,就早早起来,先到豇豆地里拔草、浇灌,又将一尺半长的豇豆都摘下来,抱去水龙头下洗净,摊晾在团匾中。等放学归来,团匾上的豇豆已被吹干水分,可以做豇豆泡菜了。

⑨姜伟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若干大号玻璃密封罐,他煮沸了花椒盐水,耐心放凉。像美髯公的飘逸长髯一样的嫩豇豆们,一层层紧密地盘绕着,被放进密封罐。接着,他将姜片、泡椒、蒜头与花椒盐水一并注入密封罐,又从爷爷那里讨得一小杯高度白酒,注入罐子里,增香防腐。姜伟用尽全力,盖紧了密封罐的盖子。

⑩好了,豇豆们,发酵去吧。或许,等你们变成金黄色,妈妈就会回来了。

⑪照料30棵豇豆,还要兼顾期末考试的复习,这个10岁男孩有些累了。一天,他放学回来,没有马上去侍弄菜地,而是在躺椅上睡着了。在初夏轻柔的风中,他梦见妈妈回来了,正在俯身亲吻他,并给他盖上了一条薄被子。

⑫他暂时还不知道的是,妈妈真的在那个下午回来了。妈妈进门后,第一眼就看见堂屋长案上一溜儿放着的6个泡菜罐子。密封罐上都贴着白纸,姜伟以稚嫩的笔触画下采摘当天的天气与心情,并标注了日期。

⑬通过这6个密封罐,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时光演化的痕迹、孩子成长的痕迹、盼望的痕迹。妈妈蹑手蹑脚地打开了最早泡进去的那一罐酸豇豆,尝了一根,她先是被酸出了泪水,接着,又被发酵的醇香惊住了。她久久回味,鲜中带咸,酸中带涩,涩中又有回甘,那久经酝酿的复杂滋味充盈了她的感官,让她感受到,自己归来的这一刻,是被思念的潮汐轻柔舔舐的。

(作者:明前茶。有删改)

26.阅读选文,将空格中的相关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妈妈要离开,和姜伟一起栽下豇豆苗→在妈妈离开的日子里,______ →妈妈归来,_____
27.阅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赏析句子。
(1)那些藤蔓长长了,像花滑运动员一样,竭尽全力向远方伸手,它们旋转着,引颈盼望着,伶伶俐俐地舒展着。(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她久久回味,鲜中带咸,酸中带涩,涩中又有回甘,那久经酝酿的复杂滋味充盈了她的感官,让她感受到,自己归来的这一刻,是被思念的潮汐轻柔舔纸的。(象征手法的运用)
28.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9.如果要把这篇文章拍摄成微视频,你想突出什么主题?并说说在这个主题下,你会把文章中的哪些内容作为重要镜头去拍摄。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按要求完成小题

云中记(节选)

阿来

①院子已经被阿巴开辟成了一个小小的菜园。

②两场夜雨过后,松开的土里,就有新芽出现了。初看上去,像土上起了稀薄的绿色轻烟。细看,是一些纤细的新芽,不是一种,而是好几种植物的新芽。

③不到一个星期,阿巴就发现,那些自己破土而出的新芽全是蔬菜。以前遗漏在院子里的种子,当他把院子里的泥土松开,把一块块石头清理干净后,经过两场夜雨就悄然萌发了。这些蔬菜长得有快有慢,却都一一显现出了它们自己的样子。最先是菠菜,然后是芫荽和胡萝卜,最后显出本身形状的是蔓菁。这是云中村人做酸菜的好材料。阿巴只是摘了些菠菜,凉拌,或者做汤。

④院子里这些蔬菜长起来后,阿巴睡觉时连门都不关。日子过得慢,阿巴醒得越来越晚。睁眼时,刚好看见早晨斜射的阳光把那些翠绿的叶片照耀得晶莹剔透,叶片边缘上坠着的露珠闪闪发光。这情景,使他摆脱过于寂寞,以及在一个被世界遗弃的村子中特别容易产生的沮丧。沮丧。是的,沮丧。阿巴自己也对此感到奇怪。随着村里人到了移民村,寻找到新的安身之地,他就想着自己有一天会回来。他回来,因为自己是这个村子的祭师。他是为了那些亡魂回来的。一个没有一个人的村子,一个注定要从世界上消失的村子。地质专家勘探村子出现巨大裂缝后下了结论。

⑤阿巴,是被一只鹿惊醒的。村子的废墟里,植物特别的香气吸引了这只鹿。

⑥起初是一丛山丝苗。山丝苗的叶子如一只只手掌张开,鹿用鼻子碰碰,香气强烈。但当它伸出舌头想把叶子卷进口中,却觉得粗糙难咽。鹿再往村子深处走。它碰到了开花的油菜。那是某户人家曾经的院落,现在长满了叶片硕大的牛蒡,叶子嫩绿的油菜就长在牛蒡中间。这东西也不好吃,叶片带着辛辣的味道。鹿继续往前走,掀动着鼻翼,左右转动着脑袋,来到了阿巴家的院子里。

⑦阿巴坐在床上,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怕眼下这不可思议的情景,像幻觉一样突然就消散了。

⑧鹿慢慢走进了院子,左右张望一阵,就垂下头在阿巴的菜园里挑选可口的食物了。先用鼻子去闻,然后用舌头卷一点点叶子到嘴里尝尝。它不喜欢芫荽,喜欢胡萝卜,不喜欢菠菜,喜欢蔓菁。阿巴听到鹿嚼食蔓菁叶子时嘴里发出的声音。鹿一共吃了三株胡萝卜和一棵蔓菁。阿巴就那样静坐在床上,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一动不动。直到鹿吃饱了,出了院子,他还是中了魔法一样一动不动

⑨……

⑩一个月后,云丹又一次上山来,按照约定,把给养给阿巴送来,还带来蔬菜种子。

⑪云丹看到小菜园里已经长出来好几种蔬菜,就问:你不是没有种子吗?云丹想想又说:“那是以前掉落的种子都发芽了。”

⑫阿巴笑了,说:现在我还有一群鹿了,每天它们都从山上下来,一起吃草。

⑬云丹不相信:鹿?你以为当了个祭师,就什么都能看到了?你看到的是鹿的鬼吧?你我十几岁大的时候,阿吾塔眦山上的鹿就绝迹了。

⑭云丹上山来时,中午已过,每天都下山来的鹿群已经回山上去了。

⑮云丹脸上现出讥笑的表情:人民公社时,为了向国家上缴鹿茸,瓦约公社的狩猎队早把山上的鹿打光了。鹿群?你是没找到鬼,就以为找到了鹿吧。

⑯真的有鹿!阿巴跳到菜园里,指着只剩下几根断茎的蔓菁说:鹿都到我菜园里来了,这棵蔓菁就是那头鹿吃掉的!那是头雄鹿,长着好漂亮的一对鹿茸!

⑰那你该打死它,一对鹿茸,那你就发财了!

⑱阿巴猛烈地摇头,他口气坚定:不,不,死了那么多生命,云中村不要再死什么东西了。伙计,没有死亡,只有生长。什么东西都在生长。瞧,连这么多年埋在地下的种子,只要松一松土,再来一点雨水,就又发芽生长了。伙计,我喜欢云中村现在的样子。

(有删改)


[注]①本文节选自《云中记》,该文是作家阿来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创作的一部献给死难者和消失的村庄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在汶川地震后,四川一个三百多人的藏族村落,伤亡一百余人,并且根据地质检测,村子所在的山坡将在几年内发生滑坡,于是在政府的帮助下,整村搬迁至一个安全的地方。村里祭师总是惦念着那些死去的人,最终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去照顾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亡灵。②阿巴:云中村的祭师。祭师的职责就是奉侍神灵和抚慰鬼魂。
30.梳理小说情节,将下面图表补充完整。

31.请从重音语速方面设计朗读,并陈述设计理由。
睁眼时,刚好看见早晨斜射的阳光把那些翠绿的叶片照耀得晶莹剔透,叶片边缘上坠着的露珠闪闪发光。
32.联系语境分析加点词表现的人物心理。
阿巴就那样静坐在床上,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一动不动。直到鹿吃饱了,出了院子,他还是中了魔法一样一动不动
33.小说用大量笔墨写云丹与阿巴的对话,这对阿巴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34.阅读本文,你或许对生命与自然、灾难与家园、坚守与追寻等有了自己的思考。请任选其中一组关键词,结合文章、链接材料与生活体验,写下你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链接材料:

大地震动

人民蒙难

因为除了依止于大地

人无处可去

——摘自《云中村•序》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校课本剧比赛即将开始,“古今话剧社”为了更好地演绎剧本,开展了剧本解读活动。

树叶正绿

孙鸿

地点   公园一隅

时间   深秋

人物   年轻人,三十出头。

小姑娘,七八岁。

幕启。头戴鸭舌帽的年轻人站在画架前,一手托调色盘,一手拿笔在画上涂抹,他时不时停下笔,眯缝起双眼,眉头紧蹙,审视前方,然后拿起笔在画上横扫几下。小姑娘上,一头齐肩黑发,时而看看树,时而弯腰捡起一片枯叶,看看,丢掉,又捡起一片,嘴里不停地低声念叨。

小姑娘   春天来了,树叶绿了,花儿开了,鸟飞来了……

只顾埋头,差点撞到画架上。

年轻人   (恶狠狠地)没长眼睛。

小姑娘   (惊喜)咦,来了个画画的。站到年轻人身后,探出小脑袋好奇地看画。

年轻人   (冷冷地)有什么好看的。(扔下画笔和调色盘)

小姑娘受到惊吓,她疑惑地看了看年轻人,扮了个鬼脸。

小姑娘   嗬,不就是画画嘛。(装作不在乎的样子坐在旁边的石凳上)

年轻人掏出烟,点上。

小姑娘   叔叔,请勿在公共场所抽烟。

年轻人   碍你屁事。(猛吸几口)

小姑娘   (走上前)吸烟有害健康!

年轻人   健康?健康跟我有什么关系?偏要抽,就要抽!

小姑娘   (不依不饶地)不行,就不行!

年轻人恼怒地掐灭烟。

年轻人   走开,滚一边去。

小姑娘   (嚷)这是我的地方。我天天来这儿,你今天可是头一回。

小姑娘重又坐到石凳上,嘴里不停地低声念叨,脚尖随意地敲打着地面,小脑袋还不甘心地往画架这边探。

小姑娘   春天来了,树叶绿了,花儿开了,鸟飞来了……

年轻人   胡扯,尽胡扯。(欲掀帽子,愣一下,把帽檐拉歪了)

小姑娘   我们课本上的,你没读过?

小姑娘仍然若有若无地念叨着。

年轻人   可现在冬天快来了,哪儿来的树叶绿了?

年轻人不再去理会,发疯似的伸出手,画纸被撕成两片,揉成团,愤愤扔掉,随即他像头被斗败的狮子,一下子瘫坐在石凳上。

小姑娘吃惊地捡起落在脚边的纸团,又轻手轻脚地捡起另一个,展开,铺在地上拼拢成画。

小姑娘   了不起,挺好的一幅画。(试探性地)我要了?

年轻人   毁掉,看着就不顺眼。

小姑娘   叔叔,是这幅画吗?

年轻人   这画,这景致,这树叶……(抬起头看着前方,咬牙切齿)到处是灰蒙蒙的一片。瞧,前面那棵树,就剩下最后一片枯黄发焦的树叶了,不,(猛站起身)还是凋零了。(沮丧地坐下)

(【甲】表演设计:“咬牙切齿”是愤怒,“猛站起身”是激动,“沮丧地坐下”是内心的无力。表演时要通过肢体动作呈现这三种情绪的变化。“灰蒙蒙”“枯黄发焦”“凋零”这几个关键台词应该说得清晰有力,突出“灰蒙蒙的一片”的不仅是眼前的景象,更是年轻人的内心世界,他觉得自己像“凋零了”的“枯黄发焦的树叶”没有了希望。所以,这一处要演出年轻人心中是黯淡无光看不到希望的那种状态。)

小姑娘上前捡起一片枯叶,塞给年轻人。

年轻人   (拿起枯叶)一看到这枯黄的颜色,我就来气,心烦。

小姑娘   那你就等到树叶绿了的时候再来画。

年轻人   春天的时候,我在这儿画过一幅画。A(只顾自)你不知道,那幅画,那景致,那树叶(眯缝起眼,看着前方)先是深绿,再是翠绿,草绿,粉绿,嫩绿,新绿,层层叠叠,满眼的绿色……(越说越激动,仿佛已经看到的样子)

小姑娘   嗯,嗯。(不住地点头)叔叔,(一拉沉浸在遐想中的年轻人)你喜欢绿色?

年轻人   谁不喜欢?

小姑娘   你不喜欢枯黄色?

年轻人   废话。又能怎样?

小姑娘   那还不容易(以命令的口吻)把画别好。

年轻人迟疑地将残画重新贴到画框上。

小姑娘   (捋捋衣袖,走到画架前)画笔拿来。

年轻人不解地递过笔。

小姑娘   (继续命令)绿颜色。

年轻人递过调色盘。小姑娘拿起笔先在调色盘上忙活,又到画上涂抹。

小姑娘   把枯黄色的树叶全涂上绿色。还有,这片黄叶快掉了,也画成绿色,它就不会掉了。

年轻人似乎受到感染,也抓起笔,蘸满绿色往画上涂抹。

年轻人   太棒了。噢——噢,(欢叫)亏你想得出,你长大了准能成个大画家。

年轻人不由自主地掏出烟,刚要点上。

小姑娘   叔叔——

年轻人   嗯?(猛想起什么,然后把烟塞回口袋)你说得对,吸烟确实有害健康!告诉你,原先我是不抽烟的,最近半年才开始的。

小姑娘   (歪着小脑袋)为什么呀?

年轻人   心烦,闷得慌,作践自己呗,反正……唉,你不懂。(拍拍一脸发蒙的小姑娘)

年轻人   哎,今天又不是节假日,你怎么不去上学?

小姑娘   我刚生过一场病……

年轻人   哦,快坐下歇歇。(按小姑娘坐下)来公园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挺好。

小姑娘   不,我是天天来看树叶的。

年轻人   (不解)看树叶?

小姑娘抿着嘴。

年轻人   树叶有什么好看的?

小姑娘   这可是个秘密。

年轻人   (好奇地)什么秘密?看个树叶也会有秘密?

小姑娘   当然有。(悄悄地)爸爸妈妈说,等到树叶绿了的时候,我的头发就会又长又黑了。

年轻人   (抑制不住地笑)嘿嘿蒙谁呢,倒是头一回听说。你信?

小姑娘   (认真地点头)我们班老师和同学都这么说的。医生和护士也是这么说的。

年轻人   (大笑)哈哈还当真,蒙你呢。你的头发够黑够长了,根本用不着。

小姑娘   B我这,这不算,要像青发仙女,就是匹诺曹遇见的那个,头发长长的,一直到这儿,这儿,再戴上个花环,就是用许多片绿叶编织的那种,那——

年轻人   那你就成了青发仙女喽。

小姑娘   让你猜对了!我们班女生个个都想变成青发仙女呢。

年轻人   这好办,让叔叔来成全你吧,请闭上眼睛。

小姑娘默默地闭上眼睛,年轻人赶忙用笔蘸满绿色,在一片枯叶上涂抹几下,举到小姑娘面前,不停地晃动。

年轻人   春天来了,树叶绿了……

小姑娘   睁开眼,惊喜地接过。

年轻人   这可是你教会我的,把枯黄色的树叶全涂上绿色。

小姑娘   我喜欢。我还要。我要许许多多……

年轻人又递过来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绿色在空中飘舞。小姑娘欢呼雀跃。

小姑娘     树叶绿了,树叶绿了。

两个人兴奋地编织起一个绿叶花环。

年轻人   来,戴上试试。

小姑娘退后一步。

年轻人   戴上就成青发仙女了。

小姑娘   不。(双手紧紧捂住头)

年轻人   肯定好看。(欲帮小姑娘戴上)

小姑娘   (尖叫)别碰我的头发,别碰。(哭)我的头发是假的。叔叔,你可不要笑话我。我头上光光的,一根头发也没有了。

年轻人   (喃喃地)光光的,一根头发也没有了。

小姑娘     前几天,我又去做了一次化疗。

年轻人   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我怎么也没想到你竟也——(哽咽住说不下去,脸转向别处。哆哆嗦嗦地掏出烟,旋即捏成团,狠狠地扔到地上)

年轻人   不抽了,再也不抽烟了。

年轻人突然扯下帽子,露出光光的脑袋,将花环戴上。

小姑娘   (惊讶)呀,你的脑袋?

年轻人   和你一样。

小姑娘   (一把抹去眼泪)叔叔,你别担心,爸爸妈妈说,树叶绿了的时候,头发就会又长又黑了。

年轻人   嗯嗯,我信,我信我信。

小姑娘   我们班老师和同学都这么说的。医生和护士也是这么说的。(两个人相视一笑)

(小姑娘低低的念叨声久久萦绕:春天来了,树叶绿了,花儿开了,鸟飞来了……

(节选自初中语文教材拓展阅读书系《枣儿》)


活动一:梳理情节,把握冲突
35.导演认为本剧的冲突主要是两个人物内心的冲突,而饰演的演员却认为是人与环境的冲突,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活动二:揣摩语言,解读演绎
36.小语对剧本中重复出现“春天来了,树叶绿了,花儿开了,鸟飞来了……”这句话感到费解,请你结合剧本内容,帮他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37.演员往往要通过揣摩角色的潜台词来丰富角色表演。请你仿照示例,完成表格。
原句人物的神态、动作设计理由

(只顾自)你不知道,那幅画,那景致,那树叶(眯缝起眼,看着前方)先是深绿,再是翠绿,草绿,粉绿,嫩绿,新绿,层层叠叠,满眼的绿色……(越说越激动,仿佛已经看到的样子)

(只顾自)
(眯缝起眼,看着前方)
(越说越激动,仿佛已经看到的样子)
(1)_________________

我这,这不算,要像青发仙女,就是匹诺曹遇见的那个,头发长长的,一直到这儿,这儿,这儿,再戴上个花环,就是用许多片绿叶编织的那种,那——

(2)________示例:这些动作可以表现出小姑娘其实戴着假发,没有又黑又长的头发的伤感状。配合“一直到这儿”体现小姑娘欲言又止,满心憧憬中透着些许无奈的哀伤状态。

活动三:联系生活,探讨主题
38.小组讨论:“绿叶”贯穿全剧,作者想以此表达怎样的思考?请你也参与讨论,结合剧本内容,并联系生活经验,阐述你的理解和思考。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_____________

①那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节体育课,两个班的同学集合在操场上。玩个游戏吧。体育老师说,斗鸡。所谓斗鸡,就是一条腿立着,用手抱着另一条腿,跳跃着用膝盖跟对手战斗。谁的手先松开,脚落到地上,就算谁输。按班来分的男生们面对面排成两排,中间隔了一米。(甲)嘀——老师使劲吹响铁哨子。男生们立即抱起一条腿,单腿跳跃着,像骑着一匹暴躁的小马,朝对方冲过去。

②只有我一个人,抱着腿,不但没有往前冲,反而往后一连退了几米。

③我单脚立在战场的边缘,静静地看着他们冲撞成一团。我们斗鸡的时候,大将都这样,会在第一时间脱离混战,而静观其变,寻找真正的敌手。几分钟后,我们班的男生只剩我一个,而对方还有三个人。

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了我的身上,我还是一动不动。

⑤他们朝我围了过来,就在冲向我的那一刻,我已经看出他们各人实力的强弱。我也朝他们冲了过去。我选择的是跳跃最慢的那一个,一撞,他倒在了地上。我没有停步,立即绕到了其他两人的后边。我们班的同学发出一阵欢呼声。我来回跳跃着,不让他们四面夹攻,而在他们追击我的时候,选择离我最近的那个下手。在他追过来时,我突然转身,并且只转一半,俯下身子,把肩对着他,他抱着腿,最猛烈的一击,就砸在他的肩上。就在砸中的这一刻,我只要把腰一直,用肩一顶,他就立即倒下去。

⑥现在,我的面前只剩最后一个对手了,是一个高大的胖子。

⑦最猛烈的战斗就是膝盖对膝盖、硬碰硬地冲撞,形势对我很不利。他只是缓慢地朝我压过来,像坦克一样,我所有的技巧对他来说,都失去了作用。他没有任何花招,只是直直地向前碾压,遇到我了,就用膝盖狠狠地砸,砸得我疼得受不了。我一步步后退着,他不慌不忙地向我逼近。我已经浑身是汗,腿也没劲了,麻木到跳不动了。我的孤军奋战,激起了同学们的热情。所有的同学都在朝我大喊大叫,为我鼓劲。

⑧我站着,但已经站不稳了,身子摇摇晃晃。我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突然朝他冲过去。就在靠近他身体的那一刻,我跳了起来,把身体腾到空中,然后落下来。我没有落在地上,而是把整个身体都压在了他的身上。他站着,想使劲把我顶下去,可是他只是把我的身体微微地抬高了一点点。我听到他发出巨大的喘息声,他的脸上已经满是汗水。

⑨四周鸦雀无声。

的一声,他坐倒在地,而我就站在他的旁边,体育老师吹起长长的一声铁哨,我赢了。我缓慢地、艰难地松开手,把一直抱着的那条腿放到地上。我们班的同学朝我跑过来,把我围在中间。我已经站立不住了,身子一歪,坐到了地上。体育老师喊:把他架起来走一走,不能坐。两个同学赶紧一左一右架着我的胳膊,带着我在操场上慢走,我走到哪里,同学们就跟到哪里,围着我说着、笑着,如众星拱月。

⑪下课了,快乐的人群慢慢散去,我一个人走出校门,走到旁边的一座小小的水泥桥上,靠栏杆站着。冬日的夕阳洒下金色的跳跃的光,从田里归来的人们,扛着锄头,挑着空担,说笑着,三三两两从我面前走过,我的左腿又胀又痛,心里却有着说不出的快活。我对着每一个从我面前走过的人莫名地笑着。他们对我一无所知,也不知道我是一个英雄。整整一个学期,在这所陌生的学校里,我沉默寡言,安静地在人群之外看着他们的热闹,从来没人在意我。谁会想到,一学期快结束了,上最后一节课的体育老师,竟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几天之后就放了寒假,整个寒假我都处在激动之中。我盼着早点开学,早点回到我的班级。全校的学生都已经知道我,知道初三有个斗鸡大王

⑫开学了。

⑬可是,他们已经不记得我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与现在只隔了一个寒假啊,竟然再也没人提起了,我有几次故意提起斗鸡这个话题,可是没人接话。我这个英雄,只做了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时间过去30多年了,我努力回忆我在这所学校里的一切,我只记得这场斗鸡。我记得同学们把我围在中间,对着我又喊又笑。这也是我这30多年来,荣耀的巅峰。

作者:申赋渔,有删改

39.不同的文摘杂志收录此文时拟有两个标题,分别为“我做过一节课的英雄”和“斗鸡”。你觉得哪个更好?请结合文章的叙事内容进行评析。
40.阅读全文,完成故事情节和作者心情变化的图表填空。
情节心情
单腿站立,静观其变冷静
(1)_______快活
放了寒假,盼望开学激动
开学之后,没人提起(2)_______
41.有同学认为,虽然本文的描写很精彩,但第⑪段划线句子的描写比较突兀,可以删掉。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说说你的看法。
42.文中作者的用词也很耐人寻味,比如“英雄”这个词,会让人想起《阿长与〈山海经〉》里“伟大的神力”,这样的“大词小用”,你觉得有何妙处?
43.通读全文,你读到的是作者胜利的喜悦。还是伤感的失落?请谈谈你对主题的理解。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9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85散文
6-90.4散文
10-150.65散文
16-200.65小说
21-250.15小说
26-290.65散文
30-340.4小说
35-380.65戏剧
39-430.65散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