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第四单元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全国 七年级 随堂练习 2024-02-17 95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行(gōng)    扭(biè)帖(tuǒ)     人不倦(huǐ)
B.(zhuó)     (shuài)生(shū)  不下问(chǐ)
C.切(kěn)       如(bì)累(zhui)     热泪盈(kuàng)
D.(tà)         (rùn)天(tān)     流离(pèi)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B.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并以身作则,这将会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C.遇到不懂的问题,同学们总喜欢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对于外界关心的传言,他只是付之一笑,避而不答。
2021-05-11更新 | 123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同步练(部编版)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目的性强,它和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的点相关。
B.他背着老师和家长和我到我们一直神往的风景区去游玩了好几天。
C.“教养”折射出一个人对社会和自然,乃至对自己和家人的态度。
D.我们学习古代诗文,要注意把握它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3-06-18更新 | 85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真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璇,字仲衡,河北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B.丁卯年是年号纪年法的一种说法。
C.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
D.吕叔湘,著名学者,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
2024-02-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5. 阅读课文第六、七段,完成各题。
(1)选文中说“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可接下来的内容重点写叶先生写文的“主张”,这是不是文不对题?简要说说理由。
(2)怎样理解“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这句话的含义?
(3)作者说“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作者是怎样理解“叶圣陶先生只说字”的?
2024-02-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孤独温暖的旅程

铁凝

①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②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

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地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挨过他的时光。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有耐心和爱。

1989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在这个会上他对《玫瑰门》谈了许多真实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地说好。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一本回忆录。这位艺术家在回忆录里写到当老之将至时,他害怕变成两种老人,一种是以师长面目出现,动不动就以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另一种是唯恐被旁人称,便没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汪曾祺不是上述两种老人,也不是其他什么人,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是焦躁不安的世界。

④我常想,汪曾祺在沽源创造出的热闹日子,是为了排遣孤独,还是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使他觉得世界更需要人去抚慰呢?前不久读到他为一个年轻人的小说集所作的序,序中他借着评价那年轻人的小说道出了一句人是孤儿

⑤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他在另一篇散文中记述了他在沽源的另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可能他还有一种独到的晾制方法)收藏起来。待到年节回京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份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

⑥于是我又常想,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

⑦这使我不断地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吧?用文学,或者用蘑菇。

(1)作者在回忆汪曾祺先生的时候,既有与汪老的直接接触,也有从书本中了解的汪老。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事件印象
____________目光温和而又剔透
下放沽源研究土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
带着自己采集、晾干的蘑菇回京,并为家人烹制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①“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挨过他的时光。”这句话中画线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从文章看,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汪曾祺?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7. 学习了本文,班级举行以“走近叶圣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练习。
(1)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一句叶圣陶先生的名言。
(2)同学们以极高的热情筹备纪念叶圣陶先生活动,请你为纪念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
2024-02-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四、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较易(0.85)

8.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但因作者并非空泛的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请你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一个人物,表现他(她)的特点。(100字左右)
2024-02-1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4
现代文阅读
2
综合性学习
1
语言表达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7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字音
20.85成语和熟语
3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40.8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二、现代文阅读
50.65记叙文
60.65散文
三、综合性学习
70.85名句名篇默写  活动设计
四、语言表达
80.85小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