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 通榆县第九中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吉林 七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2-20 14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 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2)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3)《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能够表现出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画龙点睛,表达天涯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的两线句:___________
2024-02-2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 通榆县第九中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2.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阅读是一种学习,通过读《秋天的怀念》,使我明白了不要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这样往往会忽略亲人因你而憔悴的面庞。读《散步》,我懂得了(解释、解散、解决)分歧的最佳方式是体谅与尊重。读《金色花》,我体悟到对母亲的爱不分国界,不分形态,它取jué于你的内心。读《荷叶·母亲》,那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的红莲,定能明白荷叶对自己的荫蔽。不要徘,把时间花在阅读上,去 (感怀、感受、感悟)文字或显豁直露或深沉含蓄的韵味吧。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取jué
(2)请从括号中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判断下面划横线的词语的词性
不要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这样往往会忽略亲人因你而憔悴的面庞。
沉浸____________   亲人____________
2024-02-1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 通榆县第九中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3.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舍弟、愚见、敝人、见谅、劳驾等。
B.《金色花》是印度作家泰戈尔,这篇散文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
C.《纪念白求恩》是一篇在中国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文章,作者是毛泽东。
D.读罢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我们可以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2024-02-2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 通榆县第九中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4. 与例句的修辞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它虽然也抬眼望一望我,但也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百无聊赖地躺着。
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③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④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哩!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②
2024-02-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 通榆县第九中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论语》是诸子百家中______家经典,乙文的作者是______
6.选择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       
A.非/学无/以广才B.险躁/则不/能治性C.非/宁静/无以/致远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博学而   笃:______   (2)年与时   驰: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请结合甲文中的任意一则内容,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10.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2024-02-2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 通榆县第九中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萌芽

赵丰

①春天,是被一个叫作萌芽的词唤醒的。奉着天意的使者,为自然界的生灵们启开了春之大门。

②童年时,最先看到的,是我家老屋门前的柳树萌芽。清晨,我还在被窝里做梦,母亲急急地摇醒我,说太阳快要晒屁股了,你还赖在被窝里,快起来看柳树吐芽芽。芽芽,她把那个词重叠起来,叫得是那样顺畅,那样亲切。

③在母亲的熏陶下,我开始对植物的萌芽上心。天气渐暖,我守候在院子的泥土旁,等待某个小草的萌芽。这样的过程不是徒劳的,好多次,我就捕捉到了草芽从土缝里蹦出来。我注意到,小草出芽时,总是带着鲜嫩的鹅黄色,像刚孵出的小鸡那样的色彩,惹人疼爱。

④萌芽,写意的是初春的朦胧之相。发芽后的草木,总是绿着面孔,照应着风和日丽,万物复苏。古代的诗人很早就用上了嫩绿这个词,宋代词人柳永在《西平乐》中写下:“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唐代李咸用的《庭竹》诗里也有“嫩绿与老碧,森然庭砌中”的句子,一直不解“老碧”是什么意思,“碧”是碧绿,而“老”呢?细细琢磨,方才领悟出是老竹发新叶之态。与此对应,这“嫩绿”应当是刚刚长出的竹笋啊。

⑤万物吐芽的早春,是诗人内心世界至善至美的境界。

⑥率先萌发的嫩绿春草,成为诗人爱春惜春的情感寄托。韩愈作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开头两句写的便是初春之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雨之后这“近却无”的草色,正是早春时节草木的嫩芽。“最是一年春好处”,袒露出对立春之相的极尽赞美。此情此景,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晚春之景。

⑦古人描绘新芽,用词极考究。与他的性格一样,辛弃疾用词极为豪放,那句“陌上柔桑破嫩芽”的“破”字极为传神,幼芽逐渐萌发的姿态和膨胀的力量,如爆竹般脆响,炸裂开凝冻的空气。

⑧注目新芽,自是阵阵欣喜。杜牧诗亦云,“看著白芽欲吐”,春芽欲吐,心灵复苏,蕴含着朦胧、含蓄之后的舒适与写意,这是绝佳的审美气象。

⑨草木之萌芽,可以生佳气。古人以为,佳气者,美好的云气也,是吉祥、兴隆的象征。草木之相,是宇宙间的物象。

⑩春芽,收藏的是光阴。“一寸光阴,一寸萌芽。”这是清代收藏家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里的句子。寸,言极少,极小。时光,虽是漫无边际,但却是一点点累积而成。从萌芽的身上看到光阴的,是将生命分分秒秒计算的人。韩泰华是大智之人。一个收藏家,如果懂得收藏光阴,那绝不是一般人的思想境界。

⑪常常,我会走进不远处的秦岭。那些熬过了寒冬仍挺拔着的乔木、灌木,那些匍匐于地的草木,初春的节气里无不竞相( )出新芽,远看仿佛连成一片,彰显出内在力量的强大。此情此景,虽是多见,可是如果上心了,这就是人世间的绝佳之境。

⑫秦岭之深邃宽广,完全可以为萌芽这样的词找到适宜的安身之地。鸟儿在山涧飞翔,牛羊在山坡上啃草,白云在山壁上缭绕,虫子在泥土下鸣叫,为点点嫩芽营造出生命的意境。我可能不是一个惜时之人,但自从晓得了韩泰华,我就不会忽略这面面山坡的绿芽,守着一寸光阴,看着一寸萌芽,将自己的生命时光仔细拉长。

⑬无论心境如何,身子陷于一片萌芽的环境里,总会感觉到舒心。人世间如此多烦恼,何不换个氛围,在大自然中寻求解脱。我钟情于秦岭,不仅是为了吸纳新鲜的空气,更在于寻找时光如金的那种感觉。草感地恩,方得其郁葱。那么人呢?对于这滋养了我们身心和精神的春芽,用什么去感恩它?人生一路走来,我惊喜地发现,几十个春天的时光,总是被收藏在一个叫萌芽的词汇之中。

⑭萌芽,是春天出生的词。

⑮萌芽,多么好的表述啊。就像母亲怀抱里的幼童,需要人和大自然的精心呵护,才能长大。

(选自《散文》有删改)

11.阅读全文,理出文章的情感线索,填写下面的空格。
上心→疼爱→(      )→舒心→(      )
12.(1)请说说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蹦”的表达效果。
这样的过程不是徒劳的,好多次,我就捕捉到了草芽从土缝里出来。
(2)请在第⑪段横线上填写一个和“蹦”一样传神的动词
所填动词__________________
13.朗读下面这句话,小明认为“几十个”需要重读,小花认为“总是”需要重读,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准确?除此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个词语需要重读,请说明理由。
句子:几十个春天的时光,总是被收藏在一个叫萌芽的词汇之中。
14.作者以《萌芽》为题,意在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读完文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024-02-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 通榆县第九中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