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吉林 六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2-21 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易经》中有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当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勇于拼搏。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才能②而不舍地追求这种生命不息的人生境界。厚德载物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具有大地那样载育万物的气①gài,在做人与处世时,心胸开阔,志向高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因此,厚德载物要求一个人有高尚的情操,能够关心他人,关心国事,以正直和与人为善的态度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适应社会,                                                  

1.请根据①处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给②处加点字注音。
气gài______                           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
2.在语段甲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逗号B.句号C.分号D.破折号
3.在文中的横线处填入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A.学会创新             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B.学会生活          学会学习            学会创新
C.学会学习          学会创新            学会生活
D.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学会创新
4.文中划横线处“情操”的词性是 _______,“处理”的词性是 _______
2024-02-2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5. 古诗词默写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论语>十二章》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2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①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②,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③,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④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


【注释】①相(xiàng):辅佐。②宽裕:宽大、宽容。③尊盛:位高势盛。④由:奉行,遵守。
6.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B.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修养
C.守之以畏者         畏:害怕,畏惧
D.亡其身者           亡:使……灭亡
7.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宁静无以致远——不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就无法达成远大目标。
B.成王封伯禽于鲁——周成王将周公之子伯禽封给一个叫鲁的人。
C.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大丈夫拥有了这六点,就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光一年年地流逝,意志一天天地消磨。
8.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中国著名的古训。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周公诫子》是东周初期,周公告诫儿子立国道理的一则古训。
B.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C.甲乙两文虽都是短短几十字,但传递出的讯息及诫子效果,比起长篇大论要好得多。两文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
D.甲乙两篇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很多语句因为语言精练都成为传颂千古的成语,如:宁静致远、握发吐哺、博闻强记等。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君子之道

子曰:君子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其使民也义。(《公冶长》)

(选自《论语》)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食________                 ②欲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谓/好学也已B.是/人之所恶也
C.造次/必于是D.其事/上也敬
11.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2.在孔子看来,“君子”生活中应该具有怎样的行为准则?(用自己的话回答)
2024-02-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味道是怎么来的?


ㅤㅤ最近,美国普渡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根本味觉——酸甜苦咸鲜之外的第六种根本味道:肥。敏感的味觉是长期进化的产物,能帮助动物寻觅营养,避开毒素。
       ②“味道如何被感知?人的舌头大约有8000个味蕾,每个味蕾大约由100个味觉受体细胞组成。味蕾主要分布于舌头前半局部、后部和舌头两侧。科学家曾认为不同地方的味蕾感受到的味道不一样,后来却发现舌头上的味蕾都有能力感受到根本味道。
ㅤㅤ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食物中味道的刺激后,一般会产生神经信号,这种信号传到大脑中,由大脑区分食物的味道。这就是味觉产生的过程。
ㅤㅤ当然,唾液也是影响味道感知的一大因素。食物溶解在唾液里后,化学物质才能被味蕾上的接收器感知。
       感冒时为什么吃饭不香?如果味觉只有六种,那我们感受到的千千万万种味道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还有鼻子的功绩。我们每个人大概有384种不同的嗅觉细胞。鼻子闻到的味道大约占我们感受到味道的80%~90%,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味觉感受。所以如果你感冒了,会发现吃饭不香,这是因为鼻子被堵住了。
       肥胖会改变味觉吗?实验发现,严重超重的肥胖老鼠比正常体型的老鼠品尝甜味的味觉细胞更少,同时对苦味的反响能力也很弱。但是不管胖瘦,老鼠对鲜味的反响都一样,这种味道多与美味的肉类食物有关。因此有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胖人更爱吃肉食的原因。
       色彩会影响味觉吗?人们对颜色的期许味道,影响了人们对食物真实味道的品鉴。增加或改变食物的颜色,相当于变相增加食物的美味程度。美丽的食物容器在这方面的效用,与颜色类似。
       噪音会降低食欲吗?飞机、火车餐不好吃,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飞行的噪音和行驶的轰鸣声影响了我们的味觉,大家或许有过打雷时吃东西会觉得没什么味道的经验。
       口味差异为什么大?有的人喜欢吃臭豆腐,有的人想想就受不了,这就是味觉的原因。味觉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基因通过影响味蕾接收器的结构来影响我们对食物的选择,这决定了人的先天喜好。研究说明,差不多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更喜欢甜食,我们天生就对甜味有更积极的响应,而母亲在怀孕早期的晨吐失去电解质和钠的严重程度,会影响胎儿对咸味的偏好程度。
   环境则决定了人的后天喜好,会让我们接受一些原本可能并不喜欢的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味觉也会退化,因此老人的口味一般更重。

(科技日报2022年8月21日)

13.吃菜时,常常感觉舌头的两侧被辣着、中部却没啥感觉,原因是(     
A.舌头中部味蕾分布少、两侧分布多
B.舌头中部是凹下去的、两侧凸起来
C.舌头中部颜色更浅些、两侧更深些
D.舌头中部接触菜更少、两侧接触多
14.影响人们味觉的主要因素,除了有先天基因的外,还有(     
A.性格B.环境C.身高D.肤色
15.你认为“有科学家推测”(第6自然段)中,用“推测”准确还是用“认定”准确?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2024-02-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