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2-28 27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宛如   殚精竭虑   沥青   和颜悦色B.仲裁   惨绝人寰   泻气   震聋发聩
C.荧光   春意盎然   缰绳   诚皇诚恐D.遁形   抑扬顿错   躁热   筋疲力尽
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xùn)             躁热             锐不可(dǎng)             油光可鉴
B.形(qī)             镌刻             无消息(yǎo)             暗然失色
C.黑(yǒu)             馈退             痛疾(è)             粗制滥造
D.责(jié)             浩瀚             一丝不(gǒu)             眼花缭乱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网络需要有效的管理,一味放任自流就会让虚拟空间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
B.一到傍晚,小区楼下的广场上总是想起振聋发聩的音乐声,吵得住户们不得安生。
C.近年来,曲阜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D.这部红色电影的情节引人入胜、抑扬顿挫,观众们都为其中纯粹的革命信仰所震撼。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新时代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让航天人有了绽放青春的舞台。
B.展望未来,我们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在时间的画布上描绘精彩人生。
C.2022年我国5G基站总量已达到231.2万个,约占全球5G基站的60%左右。
D.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六号,我国航天事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不断刷新纪录。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记”和“书”都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B.《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他被称为“山中宰相”。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与其父亲苏、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D.《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茨威格,美国作家、诗人,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等。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6. 古诗文积累描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 ,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3)______________,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4)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5)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7)《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描写西湖花草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8)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运用想象描写景物,抒发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7. 班级召开“阅读经典作品,传承优秀文化”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任务一:分享经典】你要在读书会上展示名著阅读笔记,请你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①《____________》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作者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如②《____________》文中,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③“____________”的动因。又如《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④“____________”的批判。

(2)【任务二:情景对话】班会上,同学们就“有朋自远方来”的话题积极发言,请你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要求清楚、连贯、不偏离主题。

小宇:有关友情的诗句,小学时我们曾经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小文:进入初中后,我们也从课本中学到不少能体现友情的古诗文名句,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小天:经你这一提醒,我想起了最近阅读的名著《朝花夕拾》,这本书中也有文章回忆友情,如鲁迅和①______(人名),从互相看不惯对方到相互欣赏并成为好朋友的事。

我:读这些有关友情的诗文,我对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友情如花种,我们共同撒播,培育出一个五彩的花坛。

小欣:是啊,友情如颜料,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仿照上面画线的句子,写一个形容友情的比喻句)

(3)【任务三:观点交流】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刷微博、抖音,进行“标题式阅读”和浅阅读。你的好朋友小明认为时代变了,我们没有耐心也没有必要再阅读《朝花夕拾》这样的经典作品,你将如何以《朝花夕拾》为例,劝说其经典阅读呢?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8.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对上面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点题,既交代了作者的游踪,又写出了作者远眺湖面,湖面开阔的景象。
B.【乙】诗首句写初春小雨,以“润如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C.【甲】【乙】两首诗所写的季节都是早春,都对早春的景物进行了描写,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D.【甲】【乙】两首诗都运用了抒情,但抒情方式不同,【甲】诗运用间接抒情,【乙】诗运用直接抒情。
选择题 | 适中(0.65)
9. 对下面两首许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甲】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②霜鬓:两鬓的白发。
A.两首诗都是作者旅居他乡,在新年来临之时,有感而发创作的诗篇。
B.客路青山外:驿路在青山之外,停船后诗人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暗含游玩的快乐。
C.旅馆寒灯独不眠:除夕之夜,诗人远离家人,身居客舍,眼前那盏灯竟变得“寒”气袭人了。
D.两首诗表达了一个相同的主题,就是都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10. 水浒好汉各有绰号。绰号的使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人物绰号有以体貌特征来取的,比如青面兽杨志、________;有以人物使用的武器来取的,如大刀关胜、_________;有的以某种动物作为绰号,表示自己本领高强的,如入云龙公孙胜、________
填空题 | 较易(0.85)
11. 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为《_______》。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_______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其中《________》写出了孩子在父亲毫不顾忌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_______ 》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猿鸟乱鸣;夕日欲,沉鳞竞跃。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宜都记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古矣。


【注释】①纡曲:曲折。②形容:形体和状态。③跻:临。④叠崿:层叠的山崖。⑤离离蔚蔚:形容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⑥弥:更加。
12.解释选文中重要字词。
(1)歇:_________________
(2)实:_________________
(3)颓:_________________
(4)疾: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1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此其     乃取葫芦置于地
B.壁或千许丈     哀转久
C.绝壁或千     一百里,奇山异水
D.林木高     清荣峻
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2处)
其 叠 崿 秀 峰 奇 构 异 形 固 难 以 辞 叙
16.【甲】【乙】两文的体裁都是:A______,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所不同,【甲】文表达感情是B_____,【乙】文表达的感情是:C______(C空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个庞大的“银发市场”正悄然降临。联合国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还只有9亿;但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将激增至21亿,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将超过60岁。据美林银行预测,到2050年,全球5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0年的17.8%增长到33.5%,全球“银发经济”规模将在2020年增加到15万亿美元。美国《财富》杂志指出,生物技术、智能设备、制药和护理服务领域的一系列新产品将重点面向老年消费者。

互联网时代,银发经济越来越“智慧”,成为一大亮点。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医院里,医疗机器人平均每天要行走185公里,不仅能为医院的病人远送药物和食物,为病人提供干净的床单,还能清理医疗垃圾。在日本,超过7万个家庭护理机器人在家中照顾老年人。此外,能够追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定位设备、检测老年人摔倒风险的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纷纷涌入市场,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

银发经济也可能成为社会变革的新动力。日本银发经济的高技术、智能化程度已经在全球于领先地位,该国早在2016年就提出要建立“超智能社会”——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所有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以缓解少子老龄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挑战。2018年2月,日本政府第三次修订完成的《老龄社会对策大纲》中还提出构建“无龄感工作社会”,指不以年龄进行区分,而是根据个人的意愿与能力选择生活方式,政府有必要通过完善雇用和就业环境来确保老年人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无论是“超智能”还是“无龄感”,如果能够最终得到全面实现,受益的将不仅仅是老年人,而是整个社会。

老年人群体不等于落伍群体,他们不仅需要更多智慧产品,还在呼唤更多智慧的社会管理方式。

(《银发经济越来越“智慧”》)


材料二:

其实,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很多消费模式,都可以为老年人所用。外卖订餐服务可以解决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网购快递服务可以解决老年人购物不便的问题,网络约车可以解决出行问题。除此之外,智能手机的各类辅助功能,比如手写、语音等,智能家居的各种便捷功能以及家庭智能监控系统等,都能在方便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同时,也便于子女亲属与之联络。

既然互联网能够方便老年人,那么为什么鲜有老年消费者网上点外卖和购物呢?这是因为,当下许多互联网服务,在设计之初,其目标消费群体就是年轻人,操作模式也是针对年轻人,并非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互联网产品及服务的智能化门槛过高,这就是说,老年人需要的智能消费,不是和年轻人一样越智能越好,而是需要“智能+人工”式的服务,智能是为了少跑腿,人工则是补上老年人的短板。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老龄化人口比例持续上升,“银发经济”将是新的市场增长点。平台和商家不妨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开发相应产品和服务,千万不要因为无人化的噱头,看似节省人力和经营成本,其实反而在老年消费市场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摘自《“银发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智能模式?》)


材料三:

随着全球数字技术更迭,互联网步伐并没有适当地为中老年用户慢下脚步,在整个社会迈向老龄化的同时,互联网的设计更加需要关注老人需求,避免将他们遗弃在科技的洪流中。

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架构,老年人逐渐拉近与时代的差距,但在互联网方面依然处于相对弱势。老年人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他人传授的经验构建了独特的互联网使用方式,形成了区别于年轻人的互联网文化。因此,打造老年人智能产品时要注重老年人的用户体验,为老年人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促进新技术在养老方面的应用。此外,除了用户体验,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研发更加适合老年人的智能产品,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体验丰富的网络生活。

(摘编自战钊《老年人上网是种怎样的体验?》)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在2016年日本就提出要建立“超智能社会”以应对少子老龄化的挑战,后又修订《老龄社会对策大纲》,让许多老年人实现了再就业。
B.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消费模式,也可以为老年人所用。如外卖订餐,网购快递、网络约车等服务均可以方便老年人的家居生活。
C.很多互联网服务在设计之初是以年轻人为目标消费群体,操作模式未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导致互联网服务对象鲜有老年人。
D.“智能+人工”式的服务才是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而无人化看似节省人力和经营成本,其实是在失去老年消费市场。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未来的几十年将激剧增加,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
B.全球“银发经济”规模将在2020年增加15万亿美元,平台和商家应看到“银发经济”将是新的市场增长点。
C.家庭护理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涌入市场,既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也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
D.在全球数字技术发展浪潮中,互联网并没有适当地考虑到老年用户的情况,在互联网方面老年人处于相对弱势。
2024-02-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19.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你和玉壶对下面节选的内容进行了赏读。

蜷在角落里的父亲

徐风

那时我们家的理发店还没安上空调,到了夏天,只有一台破风扇在头顶呜呜地转着,我不止一次向父亲提议——买台空调吧,摆在店里又洋气又实用。而父亲只是抬头望一眼头顶嗡嗡转着的破风扇,又低下头去忙手中的活儿。每到这时,我就会产生从头顶蔓延到脚趾的窒息感。

父亲很少发出声响,就像那台破风扇,只有在干活的时候才会有点儿响动,他沉默地给客人理发,沉默地打扫店面,沉默地迎接一天又送走一天。正是这种沉默,让我在与他相处时,觉得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那天我去父亲那里,瞧见他坐在柜台里的身影,个子那么高的男人坐在柜台后,竟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深灰色的墙壁融为一体。

我的少年时代从未给父亲留下一席之地,他对我而言,只是一个不会发出声音、快被我遗忘的一直蜷在角落里的配角。我也从未想过去深入了解这个配角,我觉得这无关痛痒。日子不会因为这些变得更好,也不会因此变坏。

大二那年,我第一次收到父亲的短信,他告诉我爷爷去世的消息,问我能否请假回家参加葬礼。我说我知道了。放下电话,我才惊觉自己没有泪意,竟不大能想起祖父的容貌,只是一片茫然。我突然有些惶恐——许多年以后,当我有了白发,我回忆自己的父亲,会不会也像今天回忆爷爷一般,只觉一片大雾弥漫?

这是我离开后第一次回来。看到父亲时,我愣了一下,他不再身姿挺拔了,我可以看见他头顶黑白掺杂的头发。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比父亲高了半个头。

时近傍晚,我和父亲坐在地毯上,父亲把蜡烛芯挑亮,放在我面前。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还记得你爷长什么样子吗?父亲突然开口,声音很轻,我甚至觉得还没有烛花爆裂的声音大。但我听清了。

⑧“很瘦,矮矮的,胡子特别长。我回答。

父亲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说:不对,你爷特别高,身上有把子力气,一天能赶几十里路。

⑩“但你说得也没错。父亲摸了摸鼻尖,你说得是七八十岁的他,我说的是三四十岁的他。

⑪“这么多年了,你爷老了,我是在床边儿照顾他最少的一个。父亲嗓子里好像混进了砂砾,哑得怕人,也无力得怕人,没当成个好儿子,当然,也没当成个好父亲。

我喉头耸动,只觉得蜡烛离我太近了,烟气熏得我眼眶酸痛。

那个一直蜷在柜台后、几乎与墙壁融为一体的男人,我分明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恍惚间开始明白,自己在这二十年间都错过了什么。我从未试图和父亲沟通过,我无视他每一次试图与我沟通的努力,忽略他的挣扎,脑子里只想着逃避尴尬。

那夜我和父亲坐在地上,坐了很久。我将头埋在膝盖间,思绪纷乱,困意又使我昏昏沉沉。肩头被父亲披上外套,我听见父亲在我耳边悄声道:店里安空调了,暑假回来住几天吧?

我抬起头,缓慢道:好。

一直蜷缩在角落里,被我错过多年的配角嘶吼着发出声音,终于被我听见。我看着他生出血肉,朝我走来。而我终于开始了解他的过去,经历他所经历的。


(1)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文章情节“我”的情感变化
_________窒息感
“我”收到父亲短信_________
父亲与“我”谈及爷爷恍惚间开始明白
父亲邀“我”回家住________

(2)文章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请找出画线句中的细节,并揣摩细节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3)如何理解文章标题“蜷在角落里的父亲”的含义。
(4)文中父爱深沉,小玉壶却觉得爱更需要勇敢表达。她鼓励你给最关爱你的人写一段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0. 时光清浅,莫负相遇。感谢你陪伴小玉壶走过这难忘的万里归途。相信在你走进新的校园,开启一段新的旅程时,一定也见到了不同的风景,结交了新的同学,认识了新的老师,也许还遇到陌生人的帮助……总有一个他(她)触动你的心灵,温暖你的旅程。请你回顾这段旅程,围绕感受最深的一点,把它记录下来。


请从以下题目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目一:《一次_______的遇见》
题目二: 《遇见你,真好》
写作提示:①如果选题目一,请务必补全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7
填空题
3
综合性学习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9,10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常见易错字
20.94字音  字形
30.65成语和熟语
4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50.94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80.85内容理解  表现手法  情感主旨
90.65高适(700-765)  诗歌鉴赏  王湾(693-751)
二、填空题
60.65名句名篇默写
100.65文学常识综合  施耐庵(不详)  《水浒传》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110.85《朝花夕拾》
三、综合性学习
7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劝说词  《朝花夕拾》
四、文言文阅读
12-160.65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17-180.4非连续性文本
190.65散文
六、作文
200.65全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