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陕西 九年级 期末 2024-02-29 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 经典诗文默写。[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
(1)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3)忧谗畏讥,__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4)大雪三日,_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5)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我是你簇新的理想,_______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7)冬天的黑夜尽管漫长,但永远遮挡不住黎明的曙光,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即使身处低谷,也要看到新生的希望。
(8)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充满自信,一往无前,一定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驶向成功的彼岸!
2024-02-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个航天人头苦干,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飞天的传奇。每一次jié报的传来,都是对辛勤付出的最好回馈。中国航天人的飘身影,在太空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航天的实力和决心,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为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喝彩,期待着更多的星宿照亮未来的探索之路。

2.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1)每一个航天人(A.mái       B.mán)头苦干。(      )
(2)期待着更多的星宿(A.sù       B.xiù)照亮未来的探索之路。(      )
3.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1)jié______   (2)飘yì______
2024-02-2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4. 小语同学向大家介绍了《水浒传》的英译本,其中一个版本的书名为Outlaws of the Marsh(湿地上的逃犯),另一个版本的书名为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你觉得哪个书名更好?请结合你对《水浒传》的阅读体验,简述理由。
2024-02-2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冬至阳生,岁回律转。②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二四年新年贺词。③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______了风雨洗礼,______了美丽风景,______了沉甸甸的收获。大家记住了一年的不易,也对未来充满信心。”④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坚持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1)请提取第②句的宾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看到   B.经历   C.取得
(3)请在第④句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024-02-2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6. 请你参加以“致我们难忘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文集】为了纪念精彩的初中生活,学校准备把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做成文集。下图是文集编委会给出的构思框架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

(2)【活动二:题名】文集取名为“岁月如歌”。假如你要代表编委会去请教书法的张老师帮忙题写书名,见到张老师,你准备怎么说呢?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节目】下面是2024届毕业生晚会的节目单,请你按照由“序曲”到“尾声”的主题格式,结合节目内容,概括空白处的板块主题。
节目单序曲·忆往昔播放师生学习、生活的视频
第一章·______相声《家访》;舞蹈《老师·妈妈》;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第二章·______诗朗诵《青春》;时装秀《春天的色彩》;歌曲《舞动青春》
尾声·展未来舞蹈《让梦飞起来》;朗诵《少年中国说》;演讲《我们的时代》

(4)【活动四:书写】请把《少年中国说》中的语句,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家了就好,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是原始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①《中国诗词大会》自开播以来,拥有极高的收视率,这让节目的策划者也始料未及。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

②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

③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在……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④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摘编自阮直《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有删改)


【材料四】

①2017年5月,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AI“小冰”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AI写诗,是文学的灾难还是福音?

②其实,创作诗歌不难,难的是情感表达。写诗本身是一种文学创作,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除了要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基本形式要素,还要倾注感情、价值与想象力。诗作里见思绪、见人品、见性情、见胸怀。写诗需要倾注感情,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这一点是人工智能很难达到的。

③中山大学特聘研究员程羽黑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我们读一首诗时,会体会诗句背后的隐喻。但人工智能写的诗即使有漂亮的句子,也只能是模仿人组合字句,不可能有隐喻,没有背后的所指。”他还补充道:“诗歌主要是情感,人类的情感,机器人是无法计算的。”

④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精神世界是技术上的突破无法取代的,但是我们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因为人工智能会海量学习,它对于数据的模仿是人无法比拟的。艺术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创造,个性化是人类创造的生命。如果人类的创作不再发自内心,只是没有“人”的生命体验的一种技术性的东西,那么毁掉我们艺术生命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我们自己。

(摘编自《当AI走入艺术的深巷,谁才是造物主》,有删改)

7.歌谣与最初的写的诗有何不同之处?请根据【材料一】概括。
8.阅读【材料三】,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的意义。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歌谣是诗的源头,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其中徒歌的节奏比乐歌更规律。
B.该中学超七成的九年级学生对诗歌的态度是“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占比最大。
C.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AI“小冰”推出的《阳光失了玻璃窗》,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诗集。
D.写诗需要倾注情感,而人的情感机器人无法计算,所以人工智能写的诗既没有漂亮的句子,也不存在隐喻和背后所指。
2024-03-0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仰望坚守者

李亚军

①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向往的高地,青藏高原可能是很多人最神往的地方!

40多年来,每次面对地图,我都会长久地凝视那片青紫色的区域。那个离天最近的地方,就这样一直深深地震撼和吸引着我。

③终于有机会来到神往已久的高原,进入其腹地,行进在天路上,心中响起无声的交响。高原美不胜收的奇异景色吸引着眼球,也在一直考验着心肺。行至风火山口时,我感到一阵阵头痛,脑袋似乎要炸裂,只能悄悄地咬紧牙关,按住胸口,用沉默来抵御最高处的煎熬。

④三江源头冰连天。雪山与白云融为一体,蓝天与冰河相互交映。河湾那片红顶的建筑,像心的家园,成了收留我们的驿站。走进兵站,刚松了一口气,身体就支撑不住。我踉踉跄跄地走到路边,翻江倒海地呕吐了出来,感觉胆汁胃液都要吐光了。

⑤屋里的氧气罐提前打开了,进入后马上有森林深处的感觉。连忙深吸几口,让两肺各叶的每一个细胞都痛快地解了馋。一直紧缩的肺片舒展许多,头也没有那么难受了。人还是不敢动弹,似乎随时要“坍塌”。静静地平躺在木板床上,大口吸着氧气,我慢慢移动目光,环视简朴的宿舍。一张旧木桌边的地上并排放着两个蓝色的暖水瓶,旁边放置着一个塑料盆架,上下各放着一个塑料盆。挨着塑料盆架的是两只红色的水桶,分别贴着标签,一个写着净水,另一个标着废水。

⑥高原上并不缺水,即使干枯的昆仑山区,也不时会有一片又一片或大或小的水域,但这里的水大部分时间藏在冰雪中。战士们日常用水,必须到河谷中凿出冰块,一块块扛回来,化成冰水。冰块中含有杂质,看似清亮实则并不洁净。融化的冰水不能直接饮用,需加热。而高原上的气压严重不足,水在自然情况下无法烧开,常常只能烧到七八十度。长年驻扎在此的战士们,早已习惯了喝这样的温吞水。

⑦七十年前,一位名叫慕生忠的陕北汉子,带领着2000多名官兵,牵着几万头骆驼,卧冰尝雪,用最原始的办法,撬动亘古荒原,破开千年陈冰,铺就了一条通往藏区的生命线。

⑧祖国大发展,高原变通途。这条交通线上,已经架起电线光缆,铺设了石油管线,开通了青藏铁路,覆盖了现代化的网络,兵站、泵站和机务站等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的服务和保障。再现代化的站点也需要有人来坚守,近2000千米长的青藏线上,每天都有近万名高原官兵在坚守。

⑨窗前的光线慢慢暗下来。随着一阵哨音的吹响,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我艰难地移步,扶着楼梯下楼,走过大院,走进大餐厅里。几十张方桌前,战士们在低头吃饭。盛了半碗稀饭,打了一小碟青菜,拿了一个馒头,我就近在一张餐桌前坐下来,侧头看到坐在旁边的一名小兵。瘦小的身躯显得特别单薄,稚气未脱的脸上有些发紫,双眼充满了血丝,头上缠了一圈绷带,让人看着十分心疼。我不禁伸头问:“小同志,你多大了?”“19岁。”他随口回答后,冲着我腼腆地笑了笑。“开了一天车,累吗?”我接着问。“不累。”他想都没想地回答我,声音虽然不大,却异常坚定。“你头上为什么缠绷带?”我追问。“头疼。”他用手轻轻地摸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嘴里蹦出两个字后,不好意思地笑着,低头继续吃起饭。瘦弱的身躯随着口中的咀嚼轻微起伏。我一时有些语塞,不知道说什么好,鼻子里泛出了强烈的酸意。看了几分钟后,我还是没能忍得住夺眶而出的泪水。

高原上的一棵小草,因为长期经受着极寒和缺氧,拥有了极不平凡的生命。它们那样渺小,却有着平原上参天大树难以企及的高度。同样,一个能够为了别人而奉献自己的人,即使在万千人中,也会因为拥有了高贵的品质,而为世人敬仰。

⑪人向高处走。世界屋脊上,行走着一群这样的坚守者。

(选自2024年1月11日《陕西日报》,有删改)

10.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文章的脉络。(每空限4字)

11.文章多处描写了“我”因高原反应而产生的不适状态,有什么用意?
12.请结合语境,揣摩下面的句子。
(1)战士们日常用水,必须到河谷中出冰块,一块块回来,化成冰水。(加点词语的使用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2)看了几分钟后,我还是没能忍得住夺眶而出的泪水。(这句话流露出“我”怎样的心理?)
13.请结合全文,理解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高原上的一棵小草,因为长期经受着极寒和缺氧,拥有了极不平凡的生命。
14.“世界屋脊上,行走着一群这样的坚守者。”读完文章,请你为这群“坚守者”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2024-03-0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欧阳公作州之二年,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欧阳公:即欧阳修。②作州:出任知州。③丰乐:古亭名。④滋:滋长。⑤洒然:不拘束的样子。⑥即:走近,接近。这里引申为“根据、结合”的意思。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回路转(      )       (2)醉翁之不在酒(      )
(3)醉且劳矣(      )   (4)而之以见其实(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滁州之西南”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B.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C.四时景不同D.此则岳阳楼大观也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
18.两个文段同时写到了欧阳修的两种“乐”,请加以概括。
2024-02-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9.“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0.如果让你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词句来安慰《无题》的作者李商隐,你会选用哪一句呢?请结合诗词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4-02-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1. 平凡的生活让很多人习惯于不以为意。然而,对于有心人来说,留意生活中的某个时候,在不经意间,我们会有意外的发现。不经意间,发现了美;不经意间,发现自己长大;不经意间,对生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请将“不经意间,我         ”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基础知识综合
2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2-30.85字音  字形
50.65词义辨析  单句的成分  标点符号  衔接与排序
三、名著阅读
40.65《水浒传》  标题作用
四、综合性学习
60.65图文转换  汉字临摹  情景对话  活动设计
五、现代文阅读
7-90.65非连续性文本
10-140.65散文
六、文言文阅读
15-180.65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七、诗歌鉴赏
19-200.65诗歌鉴赏
八、作文
21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