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
山东 八年级 期中 2024-03-04 63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冽(lǐng)             (sài)             (zhuó)             锐不可(dǎng)
B.午(xiǎng)             热(zhì)             (sì)             (qiào)首以待
C.吹(xū)             农(diàn)             (pāo)             息敛声(bǐng)
D.刻(juān)             亮(zèng)             红(fēi)             首低眉(hàn)
2024-03-0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
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轩昂             躁热       粗糙       振耳欲聋B.简陋             落弟       俭朴       筋疲力尽
C.窒息             仁慈       蒙昧       为富不仁D.慰勉             畸形       愚钝       诚皇诚恐
2024-03-0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城市建设需要青春的活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B.在舞台上,动情的朗读和变换的舞台背景让人眼花缭乱
C.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鲁迅先生看问题见解透彻,议论深刻,虽寥寥数语,却入木三分
2024-03-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
选择题 | 容易(0.94)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落实“双减”政策,专家建议细化措施、解读政策、制定方案,按照步骤有序进行。
B.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C.部编语文教材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选文突出经典性,注重文质兼美,兼顾时代性。
D.这种模型的赛车是按国际一级方程赛车式样仿真缩小32倍而成,从外观看,并不比玩具汽车大多少。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5. 【语段探微】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等到降世那天,同命必须分体,更要断然破胎、截然开骨,在剧烈加速的阵痛之中,挣扎着,夺门而出。
②所以中国人计算年龄,是从成孕数起。
③母亲的恩情早在孩子会呼吸以前就开始了。
④那原始的十个月,虽然眼睛都还未睁开,已经样样向母亲索取,负欠太多。
⑤可以说,生日蛋糕之甜,烛火之亮,都是用母难之血来偿付的。
A.③②④①⑤B.③①②⑤④C.①⑤②④③D.⑤①④②③
选择题 | 较易(0.85)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B.《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一部笔记作品,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C.传记要求真实,但作者可以发挥想象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地表现人物。
D.夸张只可以是扩大的夸张,就是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大、多、快、长、强等方面说。
2024-03-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7. 名句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______,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韩愈《晚春》)
(5)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树树皆秋色,______。(王绩《野望》)
(7)______,望峰息心;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8)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通过对鸟动态的描写,展现出春的生机与活力。
2024-03-0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8. 名著阅读

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据说在长征中,他曾经携带许多伤兵。


(1)该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它的作者是美国记者________,该段文字中的“他”指的人物是________
(2)请你向同学们推荐这本名著。

四、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9.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空格限制)

本报讯   中国人百米跑进10秒大关!这不仅是中国人,也是黄种人第一次在10秒内跑完百米!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在美国尤金举行的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获得季军。苏炳添成为历史上首位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同时也打破了张培萌保持了两年的10秒的全国纪录。苏炳添是继飞人刘翔之后中国田径史上的又一面新旗帜。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10.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之一。在你们班要开展的“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将你收集的有关“信”的成语一个、名言一句和一个故事(书写故事名称即可),写在下面。
成语:
名言:
故事:
(2)同学们已设计出一种活动形式,请你根据主题再设计一种。
活动一:开展一次“诚信”诗歌朗诵会
活动二:____________
2024-03-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当时作者已经被贬谪为江州司马。②返照:阳光倒影。③水蘋:水上浮萍。
11.请阅读甲乙两首诗歌,选出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        
A.甲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
B.乙诗中山杏初发,诗人以“乱点”见其随意零乱,萍叶新生,诗人用“平铺”示其生长有序,“乱点”“平铺”化动为静,让人仿佛看到春天不断生长的力量。
C.甲诗诗人落足在一个“行”上,从全湖一个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采用“游踪”的手法组织画面。
D.乙诗整首诗精于选景构图,工于遣词用字,语言清新明丽,情景交融,真可谓自然圆合。
1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甲、乙段古文,完成各题。

【甲】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犹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脐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


【注释】①践脐此境:亲自踏上这片土地。
【乙】

《三峡》全文。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至峡口百                                 (     )
(2)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     )
(3)不见                                        (     )
(4)引凄异                                        (     )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两岸高山重障                    鸣之不能通其意
B.石彩色                                 乡人曰
C.悉临惧相戒                           残年余力
D.曾无称有山水美也             春冬
15.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犹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6.【甲】文描写的是西陵峡的景象,【乙】文则描写的是三峡的全貌。比较两段文字,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何不同之处。
2024-03-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小题。

我的老师沈从文

汪曾祺

①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有时也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

②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部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学生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

③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

④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做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

⑤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他自己说他这种方式是“手工业方式”。他写了那么多作品,后来又写了很多大部头关于文物的著作,都是用这种手工业方式搞出来的。

⑥沈先生有很多书,但他不是“藏书家”,他的书,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给人看的,联大文学院的同学,多数手里都有一两本沈先生的书。直到联大“复员”,有些同学的行装里还带着沈先生的书,这些书也就随之漂流到四面八方了。

⑦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倒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⑧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有删改)

17.回忆性散文主要用典型事件来回忆人物。汪曾祺在选文中回忆了沈从文老师的诸多往事,请从文中提取三件事,并简要概括。
18.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常常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去评价过去的人和事。对于沈从文老师教创作的方法,汪曾祺是如何评价的?
19.请你从不同角度品析下面句子中的情感。
(1)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
(2)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20.本文与《藤野先生》同为回忆“老师”的文章。请结合两文具体内容和链接材料,阐述你对这类回忆性散文“写作意图”的认识。
【链接材料】

写作意图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意图,即作者创作作品的目的,作者想向读者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记叙文阅读

与母亲相守50

明前茶

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老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几贴土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大喜过望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干嘛?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的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来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箱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粪肥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你爸走了,去菜园还能听听鸟唱,晒晒太阳,解个寂寞,你们年轻人不懂的。”这一回,菜园终于派上大用场。莉君跟着母亲收菜锄地,看见菜园里的一株野茶树生出新芽,她憋闷多日的心里,仿佛沁入一股清气。她终于理解母亲不愿闲在屋里,非要出门劳作的原因。

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一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烧得旺旺的。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14岁,那个唯母命是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好,自己脱去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母女俩诉说往事,对上了只有她俩知道的暗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菜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莉君笑道:“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喜欢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一句软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别的没有,大灶柴火管够。”

莉君眼睛发涩。令她眼睛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了一小截软木,严正敬告众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弟家的皮猴儿,不准动她的木头。大家都纳闷,她要用这一小截软木干嘛。几天后,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母亲亲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蛙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随时准备腾跃而起。“37年了,我总记着欠闺女一份情,”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玩具没你的。你要过一个发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能满足你……”

莉君接过青蛙,仿佛看见母亲的牵挂在木雕的每一线光影中流转……

(选自《西安晚报》2020年3月20日,有删改)

21.第④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2.文中的母亲是一个能干的人,请概括体现母亲能干的事例。
23.品味语言。
(1)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体现了母亲此时怎样的心理。为什么?
母亲大喜过望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
(2)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手法的角度体会第⑧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4.某文学刊物攻有“人间亲情”“山水感悟”“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5. 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它可以是我们听到的万物之声,也可以是我们听到或看到的各种信息。这些声音中,最令你难忘的声音是什么?

请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2-06-24更新 | 1601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6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语言表达
1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8,9,10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字音
20.94字形
30.85成语和熟语
40.94病句辨析与修改
50.65衔接与排序
60.85文学常识综合
二、名句名篇默写
7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名著阅读
80.65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推荐语
四、语言表达
90.65拟写新闻标题、导语
五、综合性学习
100.6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活动设计
六、诗歌鉴赏
11-120.65诗歌鉴赏
七、文言文阅读
13-160.65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八、现代文阅读
17-200.4散文
21-240.65散文
九、作文
25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