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 七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3-05 5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zuó)(kài)(lán)(jué)
B.(màn)(zǐ)(tì)(gà)
C.(cuì)(bì)(liàng)(sè)
D.(zhù)(kuī)(lìng)(shǒu)
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奠基                    拖沓                 茏罩                  群蚁排衙
B.生疏                    响午                 震悚                  大庭广众
C.简陋                    修葺                 涉足                  风餐露宿
D.闲暇                    猥琐                 鲁莽                  警报叠起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不久前,俄罗斯南部城市伏尔加格勒接连发生了两起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事件。
B.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小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了。
C.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出色,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D.封建思想在旧社会人们的脑海里是根深蒂固的。
2018-12-16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八校(长湖中学、卧龙中学、肖港中学等)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4.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A.中考和高考都提出了对字迹工整 、书写清楚的试卷酌情加分。
修改:在句末加上“的要求”。
B.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和前提。
修改:将“保障”和“前提”互换位置。
C.联邦调查局为打开恐怖分子的手机密码,向专业黑客支付了大量酬金。
修改:将“打开”改成“翻译。
D.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修改:将“能否”删掉。
选择题 | 较难(0.4)
5.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分三甲出榜,考中者成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B.“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宏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副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C.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指代家乡,丝竹指代音乐,桃李指代学生,婵娟指代月亮,须眉指代男子,巾帼指代女子。
D.中国书法有篆、隶、草、楷、行五种主要书体。篆书风格古朴,笔画繁复;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行书结构简省,纵任狂放;楷书笔画平直,规矩端正﹔草书书写快捷,潇洒飘逸。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6. 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5)《观沧海》中,写远眺大海,看到山岛耸立、点缀海面的壮观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7. 七年级(1)班举行“我的语文生活”主题活动,现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把自己勤奋读书的感受或经验写成对联,以鞭策自己,激励别人。请从下列选项中为所给上联选出对应的下联。
A.无益身心事莫为       B.立志读尽人间书
C.白首方悔读书迟       D.甘面壁读十年书
①苏轼:发愤识遍天下字,____
②孙中山:愿乘风破万里浪,____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8.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每年423日为世界读书日。为此,市第一中学七年级准备举行一次集体课外读书活动。


请你写一句含比喻修辞的格言作为此次课外读书活动的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9. 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江南逢李龟年》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
B.《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抒发了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D.谭嗣同的《潼关》诗中的山与水充满动感与活力,全诗洋溢着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次”是停宿的意思。诗人于春夏之交,泊船北固山下。
B.开头两句中,“客路”“行舟”二词,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C.三、四两句写所见景色,江水与两岸齐平,风正帆悬,意境开阔。
D.最后两句,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引起读者对诗人情感的关注。
11.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蕴含的哲理。
2023-01-30更新 | 502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呼伦贝尔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先生们,我能够说法语、英语、德语和拉丁语。我本可以在我们初次见面的时候就跟你们交谈的;但是,我想先认识认识你们,然后再考虑考虑。你们用四种语言讲的故事,内容绝对相似,使我确信了你们的身份。”

……

“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的十分之七的表面,大海呼出的气息纯净、健康。大海广阔无垠,人在这里不会孤独,因为他感觉得到周围涌动着的生命。大海只是一种超自然而又神奇的生命载体,它只是运动,是爱,像你们的一位诗人说的,是无垠的生命。实际上,教授先生,大自然的三界都展现在这里:矿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动物界在这里更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有四个植虫群,有三个纲的节肢动物,有五个纲的软体动物,有三个纲的脊椎动物,即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成群的鱼。鱼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总数为一万三千多种,其中在淡水中出现的只有十分之一。大海是大自然的一座宝库。可以说,地球上先有的是大海,地球自大海始,谁又敢说它不会最终归于海洋呢!”

(选自《海底两万里》)

12.请结合尼摩船长的话,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13.《海底两万里》与《西游记》在写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请从想象手法或故事情节的角度,结合两部作品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天使也会变魔鬼

①引种外来植物,丰富本地物种,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②美国引种葛藤便是其中一例。葛藤是一种伏地蔓生或攀援它物的豆科多年生植物,其祖籍在中国。它不但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而且因其茎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是畜、禽的良好饲料;也可作为轻纺工业以及造纸业的原料;葛根、葛种还有医疗价值。1930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因而葛藤被誉为“大地的医生”。到了50年代中期,全美繁衍葛藤7000万株以上,真是谁人不夸葛藤好!

③然而,乐极生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项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面对这个“绿怪”,亚拉巴马州宣布葛藤为“非法移民”,然而其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④在我国,最有名的生物入侵事件是从花园中“逃”出来的水生观赏植物水葫芦。水葫芦原产南美洲,有着紫色美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形斑块,中央点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实在惹人怜爱。不过最吸引人的是它杯状的绿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物能够漂浮在水面。可是,正是这种看似纤弱、婀娜的水草,曾一统美丽的云南滇池,使人们不得不花巨资予以铲除。水葫芦长长的根扎入水中泥土下,可通过根块迅速而大量地繁殖,一旦侵入到湖泊、河流、水道、水塘等淡水水域,只要条件适合,即以势不可当之势覆盖整个水面。它挡住了阳光,吸尽了营养,使水中其他植物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完全失去平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在国外和国内,水葫芦都被认定为目前最令人头痛的水草,也是让人类为控制其数量花钱最多的植物之一。

⑤高山、大海和沙漠过去曾是阻止物种扩散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贸易、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物种正在跨越屏障做环球“旅行”,只要条件适宜,这些物种就有可能大规模扩张,抢夺“殖民地”。有科学家认为,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化学污染是惰性的,不会再生和繁殖,而且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但是当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甚至对本地物种的生存构成长久的威胁。地球上大多数的湖泊和江河系统、大多数沿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岛屿甚至南极都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

⑥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环境中没有与它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使它成为“入侵者”而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大生态环境。

⑦生物入侵是自然向人类敲响的又一警钟;在种树、种花成为新时尚的今天,我们在引进外地或国外物种的时候,务须慎重,谨防“生物入侵”造成的严重后果,那将是又一个难以收拾的环境残局!

1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外来生物常会造成“生物入侵”,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B.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是因为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
C.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因此外来物种的引入势必会破坏这个生态系统。
D.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地球上的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问题的困扰。
15.比较【甲】【乙】两个句子,哪个句子的说明效果更好?试作分析。
【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顷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
【乙】葛藤不断生长,对当地其他植物的生长形成了重大威胁。70年代,葛藤覆盖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的大量土地,成为了公害。
16.本文列举葛藤和水葫芦这两个例子的好处是什么?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一些国家引进互花米草的行为作出评价。

材料一:互花米草隶属禾本科、米草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适宜生活于潮间带。由于互花米草秸秆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因此,20世纪初许多国家为了保滩护堤、促淤造陆,先后加以引进。

材料二:互花米草在湖滩湿地环境中有超强的繁殖力,会威胁到海滨湿地土著物种。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⑪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⑭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⑮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⑯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⑰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⑱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⑲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⑳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8.阅读选文③—⑯段,概括“芙蓉鸟事件”的发展过程及“我”心理和情感的变化。

情节

A

鸟被咬死

C

“我”知真相

情感

担心

B

愤愤

D

19.第三只猫被冤枉咬死了芙蓉鸟,前文中已经埋下了伏笔,请找出相应语句。
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21.联系全文说说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点赞,网络用语,表示“赞同”“喜爱”。我们可以为咱家乡的大云山、佘湖山、贺绿汀故居、昭阳公园等景区点赞;也可以为《红楼梦》《三国演义》《文化苦旅》《草房子》等经典名著点赞;还可以为你感恩的人、感动的事点赞……


请以“我为       点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将作文写在答题纸上。(2)字数在600左右。(3)不要出现具体的班级或师生姓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6
名句名篇默写
1
语言表达
2
诗歌鉴赏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字音
20.94字形
30.65成语和熟语
4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50.4文化常识综合
90.4文学常识综合  诗
二、名句名篇默写
6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语言表达
70.94对联
80.65宣传标语
四、诗歌鉴赏
10-110.65诗  王湾(693-751)
五、名著阅读
12-130.65《西游记》  《海底两万里》
六、现代文阅读
14-170.65事理说明文
18-210.65郑振铎(1898-1948)  散文
七、作文
22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