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 > 说明文类别 > 事理说明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4 题号:7900509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天使也会变魔鬼

①引种外来植物,丰富本地物种,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②美国引种葛藤便是其中一例。葛藤是一种伏地蔓生或攀援它物的豆科多年生植物,其祖籍在中国。它不但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而且因其茎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是畜、禽的良好饲料;也可作为轻纺工业以及造纸业的原料;葛根、葛种还有医疗价值。1930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因而葛藤被誉为“大地的医生”。到了50年代中期,全美繁衍葛藤7000万株以上,真是谁人不夸葛藤好!

③然而,乐极生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项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面对这个“绿怪”,亚拉巴马州宣布葛藤为“非法移民”,然而其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④在我国,最有名的生物入侵事件是从花园中“逃”出来的水生观赏植物水葫芦。水葫芦原产南美洲,有着紫色美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形斑块,中央点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实在惹人怜爱。不过最吸引人的是它杯状的绿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物能够漂浮在水面。可是,正是这种看似纤弱、婀娜的水草,曾一统美丽的云南滇池,使人们不得不花巨资予以铲除。水葫芦长长的根扎入水中泥土下,可通过根块迅速而大量地繁殖,一旦侵入到湖泊、河流、水道、水塘等淡水水域,只要条件适合,即以势不可当之势覆盖整个水面。它挡住了阳光,吸尽了营养,使水中其他植物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完全失去平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在国外和国内,水葫芦都被认定为目前最令人头痛的水草,也是让人类为控制其数量花钱最多的植物之一。

⑤高山、大海和沙漠过去曾是阻止物种扩散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贸易、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物种正在跨越屏障做环球“旅行”,只要条件适宜,这些物种就有可能大规模扩张,抢夺“殖民地”。有科学家认为,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化学污染是惰性的,不会再生和繁殖,而且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但是当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甚至对本地物种的生存构成长久的威胁。地球上大多数的湖泊和江河系统、大多数沿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岛屿甚至南极都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

⑥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环境中没有与它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使它成为“入侵者”而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大生态环境。

⑦生物入侵是自然向人类敲响的又一警钟;在种树、种花成为新时尚的今天,我们在引进外地或国外物种的时候,务须慎重,谨防“生物入侵”造成的严重后果,那将是又一个难以收拾的环境残局!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外来生物常会造成“生物入侵”,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B.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是因为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
C.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因此外来物种的引入势必会破坏这个生态系统。
D.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地球上的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问题的困扰。
2.比较【甲】【乙】两个句子,哪个句子的说明效果更好?试作分析。
【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顷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
【乙】葛藤不断生长,对当地其他植物的生长形成了重大威胁。70年代,葛藤覆盖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的大量土地,成为了公害。
3.本文列举葛藤和水葫芦这两个例子的好处是什么?
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一些国家引进互花米草的行为作出评价。

材料一:互花米草隶属禾本科、米草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适宜生活于潮间带。由于互花米草秸秆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因此,20世纪初许多国家为了保滩护堤、促淤造陆,先后加以引进。

材料二:互花米草在湖滩湿地环境中有超强的繁殖力,会威胁到海滨湿地土著物种。

【知识点】 事理说明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气象万千尽收“眼”底

曾庆存 胡 非

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目前圆满落下帷幕。赛场上,冰雪健儿不断超越自我;赛场外,各个方面的工作人员辛勤付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这其中,就包括精确全面的天气预报。相比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有更多的比赛项目在户外举行,所以受天气影响更大。这使得冬奥会气象保障,特别是精细化的局地天气预报极为重要。但北京冬奥会却做到了“百米级、分钟级”预报:空间覆盖冬奥赛区百米网格,每隔10分钟更新。比如高山滑雪赛道区域横跨2.5公里,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约2.25公里,海拔落差近1 000米,预报员需对这个范围内的风速、风向、温度进行非常精准的气象预报服务。这项工作的出色完成,保障了比赛的安全进行,获得国际奥委会和运动员高度认可。

②不仅是冬奥会的精细化天气预报,近年来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不断提升,这都离不开数值天气预报这一技术。

数值天气预报,让天气预报定量、客观、快速

③数值天气预报是指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初始和边界条件下,通过大型高速计算机作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以此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方法。这一方法将描写大气运动的数学物理方程组、计算机等新技术和人类经验融在一起形成合力,实现“1+1+1>3”的效果。如今,应用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天气预报业务可从初始时刻起,预报未来最长达7天的天气。

④过去人们观天,目见风起云涌、云收雨散,积累一定经验后,可知道一地某些天气变化规律,从而进行预测。自古以来,就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谚语。最著名的例子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其实就利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也有可能刮东风的经验。和经验气象预报相比,数值天气预报有定量、客观、快速的优势,是一次巨大飞跃。方程、计算机、数据是其三大要素。数值天气预报用方程定量预测天气,比耳目所感、经验积累,更准、更具规律性。不过,相关方程非常复杂,计算量巨大,需要使用计算机才能快速预测天气。比如暴雨将至,若是人工计算,可能还没算出结果雨就停了。所以,超级计算机的发明使得数值天气预报成为可能。数据来源主要是气象监测系统,除观测站的数据外,现今主要是气象卫星和雷达遥感数据,数值天气预报要将这些数据汇集在一起作为初始条件。在特定地区还得考虑该地区的边界条件,尤其是地形、地面情况。比如预报某河流附近天气,就得考虑地形甚至融入上游数据,在沿海地区还得考虑海洋的影响。如广东省数值预报中心利用先进技术,提前5 — 6天,准确预报出2021年第22号超强台风“雷伊”的复杂移动路径,为灾害天气下的社会安全保障提供有力科学支撑。

⑤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天气预报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除常规气象保障业务外,还在许多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中有广泛应用。

气象预报,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有人会问:气象能不能预报得更准?能不能预测未来一年甚至几年的气象?科学家们也是怀揣着这样朴素而远大的目标,推动气象预报测得更准确、更长远。未来,数值天气预报将进一步发展,其中集合预报、地球系统模式是重要发展趋势。

⑦集合预报是在数值预报模式结果基础上进一步统计操作,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克服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集合预报就循着这样的逻辑展开。不同模式的预报结果,同一模式不同时刻的结果,都会有不同。将它们综合起来进行“专家会诊”,比单一预报更为准确。如今,集合预报已普遍使用,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⑧能否让气象预报报得更长更远呢?这涉及两个概念:天气和气候。天气指的是短时间的大气现象,如一天之内;而气候指的是范围较广的地区在较长时段(如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等)的统计平均状态。气候预测就是预测下一个季度或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大气现象的平均状态,此时就得适当考虑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综合地球整体情况。近20年来,地球系统模型的研究,使得科学家能进一步探索全球范围更长时段的气象变化,以及相关的环境生态变化,这就是地球系统模式。

⑨地球系统模式的原理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类似,同样利用超级计算机求解数学物理方程,但要复杂得多。为此,我国正在建设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它是支撑地球系统模式必备的大型设备,由高性能计算机硬件和众多计算软件构成。利用这一装置,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地球系统模型,有望对地球的过去进行反演、对现在进行模拟、对未来进行预测,我国气象领域工作者们将继续合作研究、协力攻关,化气象的未知为已知,用气象预报和地球环境预报的新技术、新成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气象预报发展历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数值天气预报    ②地球系统模式    ③集合预报    ④经验气象预报
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
2.下列作为第二个小标题补充内容最合适的一项是(       
A.百米级,分钟级B.精细化,规律性
C.更准确,更长远D.化未知,为已知
3.文章介绍气象预报技术,为什么要从北京冬奥会写起?
4.《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写道:“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请从本文中筛选恰当内容作为这段话的支撑材料,并阐释理由。
2023-03-18更新 | 15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

①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能奴役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水滴”。“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超乎想象:“水滴”撞穿地球,就如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随意。“水滴”超硬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

②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能再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还能再分解成质子和中子,合称核子。核子还能再分吗?以前是不能分的,可是用电子对撞机后,核子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夸克。那么,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③夸克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粒子。物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宇宙中的夸克组合居然都是“三个夸克组成质子”“两个夸克组成中子”的模式,没有发现“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组合的复合粒子。难道不存在这些夸克组合吗?科学家提出了假说:宇宙中应该存在“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任意夸克组合,只是限于人类的见识“太短”,尚没有发现而已。

④科学家又进一步从理论上推理出“四夸克组合”和“五夸克组合”的特殊性质:这两种夸克组合中的夸克之间保持着极其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恰好能产生强力。强力、电磁力、弱力、引力并称维持宇宙存在与运行秩序的四大力,这四种力决定了物质的硬度。如果把电磁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定为1,那么弱力和引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电磁力,只有弱力或是引力的话,物质就软得拿不起来,几乎是没有硬度。而强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却是100。

⑤“三夸克质子”和“二夸克中子”中的夸克们因为距离不合适,不会相互产生强力,所以质子、中子组成的物质都是普通物质,它们的硬度由电磁力提供。而“四夸克组合”与“五夸克组合”中夸克之间的距离恰好能相互产生强力,这种物质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比普通物质硬100倍。

⑥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水滴超硬”的奥秘了:“水滴”由“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称为“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它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所以坚硬无敌。

⑦其实,2013年科学家就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就发现了四夸克粒子,2015年清华大学教授又发现了五夸克粒子。这些都是在实验条件下发现的。此外,科学家还一直在宇宙中寻找“天然”的四夸克、五夸克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科学家推断,找到大量的四夸克、五夸克复合粒子只是时间问题,而找到它们之后,制造“水滴”这种超硬的宇宙武器就要由幻想变成现实了……

(选自《知识窗》 有删改)

1.文章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开头,有何用意?
2.作者介绍“水滴”,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夸克”?
3.下面说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水滴”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它由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制成,硬度由强力提供;我们日常的普通物质,硬度由电磁力提供。
B.第⑤节划线句子使用作比较、列数字说明方法,运用具体数字进行比较,更加突出“四夸克组合”与“五夸克组合”的物质坚硬无比。
C.夸克目前无法再分了,那是由于科技的限制,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分成“四夸克组合”与“五夸克组合”。
D.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按照逻辑顺序展开,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
4.《三体》里的“水滴”,《复仇者联盟》系列“钢铁侠的MK装甲”,《终结者》中的“T800机器人”都属于很炫很酷的东西,但他们又都是超越现实的、甚至是极其危险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些科幻产品的?请有理有据的进行简要阐述。
2023-04-25更新 | 4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细菌发电。
B.本文第②段至第④段采用时间顺序,因为这几段运用了好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C.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用盐代替糖。
D.本文语言平实而准确。例如,第③段中的“仅”字从数量上准确地表明了建细菌发电站需要的原料很少。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④段主要说明内容是: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B.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了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在糖液中添加某种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二是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
C.据本文提供的材料,我们可以得知,英国科学家在利用细菌发电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最大。
D.文章第②段中加点的“这样”指的是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效率高达40%,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3.请根据本文,说说利用细菌发电有哪些优势。除了细菌发电,你还知道哪些发电方式?至少说出两种。
2019-05-27更新 | 1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