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河南 七年级 期中 2024-03-18 4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                        发展起来的。豫剧以唱腔铿大气、抑扬有度、行腔hān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hān________
(2)把下面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继承     改革     创新
B.继承     创新     改革
C.改革     继承     创新
D.创新     继承     改革
2024-04-0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昨日白天,青岛上空再次被‘平流雾’笼罩,市南区沿海一线高楼仿佛置身‘仙境’之中。”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B.我国古代男子年龄的称谓从小到大排列顺序是:弱冠、不惑、而立、半百、耳顺、古稀、期颐、耄耋。
C.“用心专一、持之以恒,是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品质。”句中词语“成就”是动词,“品质”是名词。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春秋》合称为“四书”。
2024-03-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树树海棠,枝枝红梅,在雨中绽开或红或粉的笑颜,细雨滋润后的锦官城,穿越千年光阴而来,将春的信息写在枝头、湖畔,似乎在向踏春者招手。
②亭南,鹭雁飞掠,鸳鸯戏水,一壶清甜的暖茶入胃,即便不懂诗的人们,也会一不留神滑入那些瑰丽多姿的唐诗意境。
③春日的雨,笼盖住湖边的桃红柳绿,用温情的方式催促它们成长,让这些花花草草在雨中更加青翠欲滴。
④邀上三五好友,在湖畔寻一茶亭坐下,梨花枝头白,树下盖碗绿,真乃人生一大惬意之事。
⑤在成都赏雨,真有诗和远方的感悟。
A.②⑤③①④B.③②①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②④③⑤①
2022-07-26更新 | 799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真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4. 古诗文默写。
(1)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鉴,镜子),可以知得失。”因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
(4)不同诗人笔下的秋景展现出不同的情味,有“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的壮阔;有“ 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萧瑟。
(5)“ ________________”(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北归的大雁让作者浓浓的乡愁有了寄托。
2024-03-1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5. 班级准备开展以“阅读丰富人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悟读书之道】得读书之道,方能收获满满。小翼准备在活动中和同学们分享关于读书之道的语段,请帮他概括语段是从哪几方面来谈读书的。(请按序概括、每空不超过5个字)

全人类日积月累的成就,全靠书籍记载流传下来。所以,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能促进人的快速成长。但是,人若毫无选择地盲目读书,越读越迂腐,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正所谓读书读傻了。书愈多,愈易得,使读者不够专精,“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东打一拳,西踹一脚,成了“消耗战”。因此,读书最好有个中心,精选要籍,先从头读到尾,对该书有概括的了解,再挑有价值的点,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我们还可以于脑外另辟储藏室,用笔记或卡片等形式储存有用的读书材料,以供将来所需。还有一种更高阶的读书法,是快速找出书中的核心问题,带着问题去工作生活,有所体悟后再回头来读书。


①读书的意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颂阅读之用】下面是小新为活动拟写的结束语,他想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副对联张贴在教室内激励同学们读书。他已拟好上联,请根据画波浪线的句子,补写下联。

开卷有益,喜好读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习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说:“任何一个梦想都有可能因为读书而实现,而实现一个梦想也必须借助阅读经典来实现。”不仅如此,含英咀华,多多阅览经典还能修养你的性情,使你的心灵变得丰盈充实。让我们一起读好书,拥抱美好人生吧!


上联:开卷有益,好读书梦想实现
下联:
2024-03-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快递里的深情

艾科

①自从故乡的小镇上有了快递网点后,我隔三岔五就会给老家的父亲邮寄一些物品回去。起初的时候,父亲听说需要凭借手机取件码才能取出快递,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思想保守的他,最怕接触新鲜事物。他生怕一不小心就把银行卡里的养老钱“捣鼓”没了,所以给他买的智能手机,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②父亲的忧惧丝毫阻挡不了我往家里邮寄东西的热情,每次收到取件短信后,他都不得不硬着头皮骑上电动三轮车,去距家4公里的集镇上取件。一段时间过后,取的快递多了,父亲便不再惧怕其中的“深奥”与“烦琐”,以至于再收到取件短信时,都会喜不自胜地直奔集镇。而快递,也成了我们父子之间紧密联系的温情纽带。

③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我打电话告诉父亲,我准备再给家里邮寄一点东西回去。父亲忙不迭地一口回绝:“家里什么都有,千万别乱花钱!”我说东西都已打包,明早就能发出。父亲一听木已成舟,也就不再作无谓的争辩了。他放低声音问我这回又寄了什么,我说有给奶奶的保健品,给他的茶叶,给小侄女、小侄子的烧鸡,还有一些山野干货。

④后来,我经常出其不意地给家里寄东西。父亲每次收到快递后,都会打电话将我“训斥”一番,且每次“训斥”的时长都在一刻钟以上。父亲的“训斥”蕴含一个规律——先是将我“骂”得狗血喷头,后又对我关怀备至。不管父亲多么怒火中烧,我都会心花怒放,因为从他那声情并茂的“训斥”里,我能够感受到父亲很是享受在乡亲们的见证下,频频收到儿子寄来的“孝心包裹”的自豪感。而对我来说,能够时常在电话里听到父亲“声嘶力竭”的“训斥”亦是十分开心的事,至少可以说明,声如洪钟的父亲,身体依然健康,精气神依旧十足。

⑤一个春日的下午,我突然收到一件发自老家的快递,拆开一看,顿时泪奔——里面是一双父亲做的布鞋。这也是他老人家给我寄的第一件快递。我记得曾在无意间和他说过,我特别喜欢穿他做的布鞋,没想到随口说的一句话,父亲竟然记在了心里,并重拾起搁置了多年的手艺,给我做了这双布鞋。父亲的视力虽大不如前,体力也每况愈下,但针线活的功夫依旧不减当年。那一针一线犹如他那鬓角的白发,洗尽了平凡岁月的铅华,凝结着血浓于水的真爱。捧着那双布鞋,我再度潸然泪下。

⑥渐渐地感受到了快递带给生活的便利后,父亲也开始频繁地给我邮寄东西,只是他寄的物品大都非常经济实惠。比如,春天,他会给我寄香椿和野菜;夏天,寄瓜果和蔬菜;秋天,寄玉米和黄豆;冬天,寄土豆和红薯。自家地里一年四季产的粮油果蔬,他都会第一时间给我寄来让我尝鲜,以致后来他每次给我打电话的结束语,都变成了“缺啥少啥和我说,我给你用快递寄过去”。

⑦快递,让相隔两地的父子,忘却了时空的距离。我们频繁给对方邮寄的东西,并非都是对方真正所需之物。我们邮寄的,其实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期盼、祝福和牵念。在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看着父亲寄来的包裹泣不成声,但我希望父亲不要像我这样伤感。我期盼自己寄出去的每一份快递,都是一剂纾解思念之苦的灵丹妙药,更祈愿这一份份蕴含在快递里的绵绵真情,会馨香恒远、历久弥坚。

(选自《中国青年》,有删改)

6.请说说选文第④段中父亲“训斥”背后的丰富感情和“我”喜欢被父亲“训斥”的原因。
7.选择适当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父亲忙不迭地一口回绝:“家里什么都有,千万别乱花钱!”
②那一针一线犹如他那鬓角的白发,洗尽了平凡岁月的铅华,凝结着血浓于水的真爱。
8.浓浓的亲情总是蕴藏于平凡生活的细微之处。请仿照例句,结合选文内容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亲情是史铁生母亲想带儿子看的菊花,饱含着对孩子的慰勉与关怀;亲情是莫怀戚母亲选择的小路,饱含着对孩子的理解与关爱;________________
9.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谈谈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2024-03-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笔墨童年

余秋雨

①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②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③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④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⑤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⑥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⑦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⑧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⑨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⑩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⑪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⑫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⑬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⑮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⑯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10.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乡人敬惜字纸。
11.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12.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13.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困难(0.15)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选自韩婴《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①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说二十两为一镒。②事亲:侍奉父母。③馆:这里指家。④去:送还。⑤就狱:接受处分。⑥贤:以……为贤。⑦舍:同“赦”,赦免。⑧《诗》:这里指《诗经》。⑨承承:谨慎小心。
14.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则是无词语推断法:背弃义(1)________
田子课内迁移法:可以师矣(《<论语>十二章》)(2)_________
朝还金查阅词典法:①至,到。②作,制造。③虚构,捏造。④容纳,盛放。(摘自《古代汉语词典》)(3)______(填序号)

1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6.下列对【甲】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年间一些士大夫的言谈与逸事。
B.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像甲文中的“尊君”“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C.虽然题目是“陈太丘与友期行”,但是重点人物却是陈元方,开头交代陈太丘与友人期行的情况只是为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D.【甲】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明智的孩童和一个失信失礼而惭愧的友人的形象。
17.【甲】文与【乙】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甲】文中的“友人”和【乙】文中的“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2024-03-1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了浪漫的色彩。
D.这首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1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是如何表达诗人复杂的感情的?请简要赏析。
2024-03-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0. 名著阅读。
在《朝花夕拾》一书中,鲁迅先生在《五猖会》和《父亲的病》中两次写到父亲,请结合这两篇文章的内容,简述鲁迅先生对父亲复杂深刻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1.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往往都是优缺点并存,请结合名著《朝花夕拾》的具体情节,说说长妈妈的优缺点。
2024-03-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阅读下面文本,按要求作文。
素材整理卡
分类举例
景•物无私的春风、温情的冬天、滋润万物的雨水……
人•事爸妈的话语、老师的眼神、同学的鼓励……
感•悟乐观生活、学思结合、珍惜幸福……
在“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活动中,我们学会了积累素材。浏览上面的素材整理卡,你一定有所思、有所悟。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那触动心灵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500字。
2024-03-1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选择题
2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名著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85字音  字形  衔接与排序
二、选择题
20.85修辞手法  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词类(词性)
30.65衔接与排序
三、名句名篇默写
4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综合性学习
50.65对联  提炼与概括
五、现代文阅读
6-90.4散文
10-130.65散文
六、文言文阅读
14-170.15小说类对比阅读
七、诗歌鉴赏
18-190.4李白(701-762)  诗歌鉴赏
八、名著阅读
200.65鲁迅(1881-1936)  《朝花夕拾》
210.65鲁迅(1881-1936)  《朝花夕拾》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九、作文
22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