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3 题号:14481326

笔墨童年

余秋雨

①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②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③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④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⑤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⑥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⑦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⑧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⑨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⑩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⑪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⑫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⑬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⑮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⑯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乡人敬惜字纸。
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3.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拔节

乔忠延

①拔节是一场生龙活虎的青春派对。

②进入炎夏,植物的拔节竞相展开。架上的豆角、丝瓜也不甘落后,争着出人头地,每天伸长好多。我仔细观察过丝瓜,一天便会沿着棚架爬高三寸多。刚刚还压抑在屋檐底下难见阳光,三天不留意,它已在房顶上沐浴阳光。

③丝瓜拔节固然神速,却算不上壮观,最壮观的要数那遍地波澜壮阔的玉米。玉米为迎接拔节时令的到来,经过了卧薪尝胆般的砥砺。自从种子萌芽出土,玉米就在干渴中炼狱。

④农人说,有钱难买五月早,六月连雨吃饱饭。农历五月天,大太阳朗朗照着,不见下雨,连乌云也看不到。偶尔有一朵白云出现在头顶,然而倏尔一阵风吹来,白云便飘飘悠悠飞走了,全然不知忧心如焚的玉米正渴盼着雨露的降临。

经历了一次次的失望,玉米不再仰望天空,唯一能做的就是吮吸大地母亲的乳汁。浅表的汁液已被日光榨干,玉米不得不使尽力气汲取大地深处的琼浆。依靠浮在地面的须根无法满足这渴求,只能深扎主根,深扎,再深扎。别看那些日子玉米几乎没有长高,甚至,正午骄阳当顶暴晒时,叶子不得不卷成个老鼠尾巴,然而玉米的主根却一刺也没有放松向下攫取土壤深层的汁液。暗夜,这汁液升腾到梢头,让叶子舒展身姿;白昼,这汁液回归茎秆,供给主根继续掘进。

⑥时令终于进入了农历六月。长天普降甘霖,大地一片湿润。玉米的叶子湿了,秆子湿了,深扎在地下的主根、须根,无一没有湿透。此刻,玉米不再只是谋求生存,而是向上生长,勇猛拔节,一个壮观的派对时节来到了!白昼的原野上,飘扬着拔节的画卷;暗夜的田畴上,激扬着拔节的旋律。

⑦欣赏玉米拔节的风采,最好是在暗夜。白昼不是不行,但只能看到玉米喜悦的表情,暗夜则听得见玉米心灵的歌声。那歌声就是拔节的旋律,吱,吱吱,吱吱吱吱。借助迷蒙的月光可以看见,每“吱”一声,玉米杆就伸长一节,这是声情并茂的拔节。这里的拔,是抽拔的拔,不是提拔的拔。提拔是外在的,抽拔是内在的。

⑧玉米在历经几十天的煎熬之后,好不容易迎来了拔节季候,岂能辜负,岂能懈怠。奋发,迸发,竞发,大片大片的玉米爆发了久经砥砺而蕴蓄出的活力。吱——一株独唱。吱,吱——二株对唱。吱,吱,吱,吱——千株万株大合唱。

⑨玉米们在倾吐感言和心声。那感言和心声,柔韧而劲锐,淳雅而丰赡,犹如数千年前潺潺涓涓、跌宕欢歌的《诗经》,静静聆听,像是有人朗诵“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有人唱和“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选自《小品文选刊》2021年10编)

1.文章第②节写了丝瓜、豆角,与“拔节”无关,可否删去?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经历了一次次的失望,玉米不再仰望天空,唯一能做的就是吮吸大地母亲的乳汁。(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②玉米为迎接拔节时令的到来,经过了卧薪尝胆般的砥砺。(根据文章的内容,说出句中加点词“砥砺”具体指什么?)
词义小贴士:砥砺:①磨刀石。②磨炼。③勉励。(《现代汉语词典》)
3.为什么最好在暗夜欣赏玉米拔节的风采?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拔节”的理解。
2022-09-24更新 | 9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缩在墙角里的父亲

徐风

父亲的理发店还没安上空调,到了夏天,只有一个破风扇在头顶呜呜地转着,我不止一次向他提议——买个空调吧,买个凉快的空调吧,他不说话,只是抬头望一眼头顶嗡嗡转着的破电扇,又低下头去忙手边的活儿。

每当这时,我就会感到从头顶蔓延到脚趾的窒息感。

父亲很少发出什么声响,就像那台破风扇,只有在干活儿的时候才会有点儿响动。他沉默地给客人理发,沉默地打扫店面,沉默地迎接一天又送走一天。正是这种沉默,让我在与他相处时,脑子里总是循环着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平日里,我同母亲住在一起,每当放寒暑假时,母亲的手机便会收到一条来自徐尤志的短信。放假让小风来这里住几天吧。

⑤2路公交车经过父亲的理发店所在的街口,我背着书包下车,便能看到站台旁父亲的身影。跟随父亲走回理发店的这一路是他话最多的时候,就好像他把攒了半年的话题都用在了这段路上。我努力应和他,试图跟上他的思路——父亲的思维很跳脱,上一个话题与下一个话题风马牛不相及,我在话题与话题间疲于奔命。

但这种情况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父亲就像一个没有天赋的脱口秀演员,急急忙忙背完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后,便只能手足无措地僵立在舞台上,等着落幕。而我就是那块幕布,我急于落下,遮住父子间的尴尬。

⑦“我上楼了。这是我在尴尬的沉默中唯一能做的选择。

从楼梯上往下望,能瞧见父亲坐在柜台里的身影,个子那么高的男人坐在柜台后,竟像是缩在墙角里,几乎要与深灰色的墙壁融为一体。

在我大二的时候,我第一次收到父亲的短信,他告诉我祖父去世的消息,问我能否请假回家参加葬礼。

我说我知道了。这是我离开后,第一次回来参加祖父的葬礼。

看到父亲时我愣了一下,他不再是记忆里那个虽木讷但身姿挺拔的徐尤志了,我可以看见他头顶上黑白掺杂的头发。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比父亲高了半个头。

时近傍晚,我和父亲坐在地毯上,父亲把蜡烛芯挑亮,放在我面前。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⑬“还记得你祖父长什么样子吗?父亲突然开口,声音很轻,我甚至觉得还没有烛花爆裂的声音大。

父亲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说道:你祖父特别高,身上有把子力气,一天能赶几十里路。

⑮“那时候家里有你大伯和你姑,我是老二。父亲注视着棺身被抛光的漆面,烛火在父亲眼里跳动,每回你爷从镇上卖完肉回来,总会带几毛钱的糖,然后分给三个孩子。

⑯“糖数不一定,有时能正好分完,有时会余出来几颗。每当这时,你爷就会说,这回多出来的糖给老大,老大带你们最辛苦;下一次多出来糖,就分给老幺,因为老幺最小,做哥哥的得让着。

父亲少见地笑了一下:最后分来分去,老二从来没有分到过多余的糖。

我有些恍惚。父亲坐在毯子上,半身被烛光照亮,半身没于黑暗。眼前这个年过半百的男人,在40多年前,曾因为糖块儿的分配不均而怄气,并且一直记到了现在。

⑲“三个孩子,数我最不听话。犯了错,你爷打半天,末了问一句知道错了没,我还一直死犟著不说话。你奶奶指着鼻尖骂我,说我生来就是跟自己老子作对的,打半天骂半天,连个声响儿都没有。

⑳“这么多年了,你爷老了,我是在炕边儿照顾他最少的一个。父亲嗓子里好像混进了沙砾,哑得怕人,也无力得怕人,没当成个好儿子,当然,也没当成个好父亲。

㉑我喉头耸动,只觉得蜡烛离我太近了,烟气熏得我眼眶酸痛。

㉒那个一直蜷在柜台后、几乎与墙壁融为一体的男人,我分明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㉓汇款单上徐尤志三个字突然生出骨架,长出血与肉,站立起来,心脏开始跳动,脉搏带来温度。

㉔我恍惚间开始明白,自己在这20年间都错过了什么。我从未试图和父亲沟通过,是我亲手将父亲变成了单薄的汇款单上的名字。我无视他每一次试图与我沟通的努力,忽略他的挣扎,脑子里只想着逃避尴尬。

㉕肩头被父亲披上外套,我听见父亲在我耳边悄声道:店里安空调了,暑假来住几天好吗?

㉖我抬起头,缓慢道:好。

㉗一直缩在角落里、被我错过多年的配角嘶吼着发出声音,终于被我听见。

(选自《意林》2022年第4期,有删改)

1.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梳理文章情节
例:(1)我提议父亲买空调,他却无动于衷,我感到从头顶蔓延到脚趾的窒息感。
(2)______
(3)______
2.本文语言平实朴素,情真意切,请自选角度,赏析句子:
但这种情况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父亲就像一个没有天赋的脱口秀演员,急急忙忙背完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后,便只能手足无措地僵立在舞台上,等着落幕。
3.怎样理解“汇款单上‘徐尤志’三个字突然生出骨架,长出血与肉,站立起来,心脏开始跳动,脉搏带来温度。”这句话的含义
4.本文以“缩在墙角里的父亲”为题,有什么好处?试结合全文分析
2024-03-21更新 | 3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①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④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⑤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⑥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⑦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⑧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⑨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⑩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⑪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⑫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⑬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结合全文,围绕着“眼泪”,概括李想这一滴眼泪掉下来的变化过程。
父母外出打工,他_____________——挨别的孩子打,他昂着头_________________——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连滴眼泪都没流——父母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_______________
2022-05-26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