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吉林 七年级 期末 2024-03-20 6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默写。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②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升华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缊,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③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创造的。④毛主席曾强调:人民,               人民,               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 _____改为 _____
(3)第④句的横线上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____________
(4)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
(5)第②句中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0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缓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作者是 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蒲松龄,世称 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一狼仍
眈眈相向
③其一坐于前
④屠自后断其
(3)下列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户危急的处境,为后面写屠户与狼的斗争作了铺垫。
B.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户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C.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
D.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和智慧所战胜。

(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个故事讽喻了什么?
2024-04-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4.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释】①书剑:指能文能武,智勇双全。②三公:此处泛指贵族和大臣。③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这两句诗的意思。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卑躬屈膝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日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深切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让读者认识了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
2024-03-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阅读《花香中的外婆》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花香中的外婆

①还未踏进小院,就嗅到了温暖空气里淡淡的花香。循着花香走进院子,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外婆。

②清晨柔和的阳光穿过斑驳的树叶,稀稀疏疏地落在外婆身上,只见她那一头银白色的发丝泛着粼粼的光,被暖风撩起又落下。这位眼角溢满笑意的老人,正幸福地侍弄着她那些宝贝花。见我走来,她才缓慢地放下手中的浇水壶,笑着对我说:“今年的花开得真好。”

③外婆喜欢养花。她的小院里一年四季都开着各色的花,就连小小的角落里,也会长着一簇簇不知名的小野花。所以,不管何时踏进小院,夹杂着泥土香气的芬芳总会扑鼻而来。村里人家都知道外婆爱花。每当他们出远门或者很长时间不在家时,都会委托外婆帮忙照看他们的花,外婆总会自信地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有时,小院里同一品种的花开得太旺了,她就会移栽到几个盆里,送给左邻右舍。她相信,花能带来幸运。

④记得一个秋天,外婆小院里大部分的花在霜降那一晚后都枯萎了,院子里一下子变成了灰色调,我看了之后不禁难过起来,垂下眼帘问外婆:“花都死了,怎么办?”外婆黯淡的眼神中忽的闪过一抹亮色,她轻轻对我说:“花死了变成泥土,泥土再重新让它开花。它们都是有价值的呀!”外婆没读过什么书,甚至不认得几个方块字,但我却觉得外婆心里装着的,是比知识更伟大的东西。

⑤有段时间,外婆搬到了我家来住。对于高楼耸立、车水马龙的都市环境,她这位地地道道的农家人,很不适应。她每天能干的事情,也就只有下楼走走。每次回来,她手里总会握着一束淡黄色的小野菊,进门后将它们养在窗台的花瓶里。几天之后,它们竟也开得灿烂。每当傍晚,她都会静静地趴在窗台上。我问她:“外婆,你在干吗?”“哦,我在看花呢。”其实我知道,妈妈已经到了下班点,却还没回家,这个向窗外张望的身影,是在担心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当我放学回家时,抬头总能看到厚厚的玻璃窗后向我招手的外婆。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这窗户好像一个画框,框住了这世间最美的风景。

⑥如今外婆已年近古稀,但她眼睛里依旧闪耀着太多的美好,像十八岁少女的心事。看着眼前的外婆,忽然忆起我小时候拉着她的衣摆问她:“外婆,你为什么喜欢养花呀?”这个如花般的老人抿了抿嘴,在淡淡的花香里笑着告诉我:“你不懂,今世养花,来世漂亮!”

(选自《作文通讯》)

5.阅读第④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主要事件。
6.第③段画线句体现了外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为什么说“这窗户好像一个画框,框住了这世间最美的风景”?
8.文中的外婆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却给予我生活的启示。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身边的人给予你的生活启示。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籍修补匠老范

①老范做修补古籍的匠人已经15年了,到今天他还遵循一条原则:我和我所有的徒弟,都不用隔夜糨糊。

②也就是说,他的襁糊可不是市面上买来的,而是自己当天清晨熬炼、捶打出来的。

③为什么?很简单,修补古籍需要使用裱梢新纸,而新纸与残破书页之间的黏结全靠襁糊。

④襁糊只有涂得极薄,又具备极好的黏性,补好的书才不会在纸页与纸页之间鼓出一小块难看的硬痂,旧纸的肌理,才会完全融入新纸中,书页的气韵才一致。唯有自己熬出来的襁糊才有这样的效果。

⑤老范早上5点就起来打襁糊。先要自己和面、醒面,醒完面,洗出其中的面浆,再过滤、沉淀。然后把稠的面浆水用小火熬炼,熬到半透明状,再倒出来,放到打年糕的石臼里一下下捶打,让它产生韧性,直到能拉出丝来。

⑥这样的襁糊也只能用一天,因为经过24小时的水分蒸发,它的黏合力就下降了,不宜再拿来修补古籍。

⑦这么多年来,老范收徒弟,打襁糊要打三个月,看他耐不耐烦。熬过这一关的徒弟,考验依旧没完,下一步是选纸。

⑧师傅也不教徒弟怎样选纸,就把人领到库房里,让他面对一屋子乌泱泱的纸,洁白莹润的、淡黄纤薄的,像老僧的面皮一样黄中泛褐的,像无花果的果皮一样呈半透明浅红褐色的,像夕阳中的芦苇一样雪白中笼罩一缕暖橘色的……徒弟把一张张纸铺在宽大的工作台上,与原书比对。一开始,很有信心,能找出起码五六种纸来,对师傅说,这些,还有这些,都很合适。

⑨老范说,翻开古籍,再去看看。

⑩这一看,越看越没信心。从上百种纸中找出来的纸,细究起来,有的与原纸厚度不一,有的纤维纹理走向不同,有的韧性与松紧程度有差异。这些差异,将直接导致补纸刷上襁糊后膨胀系数与原纸不一样,补完后书页上就会出现皱纹。

⑪徒弟再到库房里细找,又坐着乡村巴士,到泾县的各个宣纸作坊里,去问有没有老底子的纸。因为,只有在作坊的纸库里放了起码一二十年的老纸,边缘与纸芯之间才有微妙的色彩过渡,才可能在一片手掌大的范围内,找到那种古旧的味道。

⑫找到与原纸厚度、纹理、松紧完全一致的纸,就会受到师父表扬吗?未必。老范眯着眼睛觑了半天,三下五除二把徒弟寻来的纸拨一边去,反而挑出了与之相近的但老旧的味道并不明显的一张纸。

⑬他解释说:修旧不能完全如旧,打上去的补丁既不能看出这书明显补过,也不能毫无修补的痕迹,因为这也不符合古籍所承载的历史。有一点点补过的痕迹,但整体上依旧很舒服,手感非常之平整、松软、敦厚,就像渡过浩劫的人依旧有足够温暖的晚年,这样的古籍修缮才算是得其所哉

⑭找到修补的材料是第一步,之后,就要着手修补。

⑮修补时,老范与他的徒弟们都不开手机,不喝水,不上厕所。尤其是那些书页已像残破的蝴蝶翅膀,吹一口气就可能让某些碎片消失不见的古籍,修补起来更是大气儿不敢喘一口。补完了,要用包着老宣纸的大青石压书,让古籍阴干压平,之后,还有折页、锤平、压实、齐栏、打眼、穿稔、捆结、装订等几十道工序在等待他们。

⑯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里就说古籍修复师需要有一双补天之手,同时需要有贯虱之晴,气质禀赋上更需要灵慧虚和、心细如发。从前当过兵的老范,竟能在50岁左右锤炼出这等气场,着实了不起。

(摘自《扬子晚报》)


(1)请补全老范师徒修补古籍的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干压平、折页、锤平、压实、齐栏、打眼、穿稔、捆结、装订等几十道工序。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古籍修复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2024-03-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下列《西游记》部分回目,其情节与白龙马相关的一项是(     
A.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B.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
C.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D.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2024-02-04更新 | 94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青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1. 名著阅读
(1)阅读《西游记》选段,按要求填空。

A 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hàn)天炽地。 B 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我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


A指________(填人名),B指________(填人名)。
(2)根据《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的故事情节,简析孙悟空的形象特征。
2020-07-17更新 | 1060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

八、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真题
12. 综合性学习。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发挥劳动育人的价值导向作用,某中学对学生家务劳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如图。根据统计结果,学校团委拟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图表分析】请你根据如图数据,写出两条反映学生家务劳动问题的调查结论。要求:语言简明,每条不超过25字。
(2)【劳动倡议】下面是学校团委向全校学生发出的“热爱劳动”倡议书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两处用语不准确或不得体,请你找出并修改。

五彩斑斓的世界靠劳动来创造,一切美好生活靠劳动来获得。为此,我们需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主动帮助爹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尊重身边的每一位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在“劳动创造幸福”的活动中推波助澜,用汗水实现我们的理想,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


(3)【观点辩驳】是与非越辩越明,辩论往往需要驳倒对方观点,确立己方观点。在辩论环节,对方辩友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浪费时间”,请你进行辩驳。要求:语言连贯,有理有据,不超过125字。
2021-06-17更新 | 27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3. 题目:别样的关怀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和学校名。(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2024-03-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4. 作文。
题目:                ,是最美的行囊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和学校名。(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2024-03-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基础知识综合
1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现代文阅读
2
选择题
1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20.65字音  字形  关联词语  病句辨析与修改  标点符号
三、文言文阅读
30.65小说类课内阅读
四、诗歌鉴赏
40.65诗歌鉴赏
五、现代文阅读
5-80.4记叙文
90.65小说
六、选择题
100.85《西游记》  内容概括,主旨把握
七、名著阅读
110.65吴承恩(1507-1582)  《西游记》
八、综合性学习
12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图表类  倡议书  辩论词
九、作文
130.65全命题作文
14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