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4-07 10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1. 【民俗文化】小语搜集了有关民俗文化的素材,其中有些字词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民俗是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之一。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民俗类型繁多,特色各异。它可以是弥散在豆麦蕴香气中的社戏,也可以是一场震hàn人心的安塞腰鼓;可以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苗族剪纸; 又或许是令人奋的热巴鼓舞。这些民俗文化或磅礴或静或豪迈,都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成为游子久久思的场景。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 请帮他作出选择(     
A.zǎo   kàng     tiánB.zǎo     háng     tiǎn
C.zào     háng     tiǎnD.zào   kàng     tiǎn

(2)语段中两处拼音分别对应哪个字? 请工整书写。   
震 hàn ______                                 思 mù _______
2024-04-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容易(0.94)
2. 【诗词文化】小语想在主持词中引用一些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三千年诗文,流淌着文明,惊艳了岁月。陶渊明为我们创设了“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的桃林奇境, 想象出“________________,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贺敬之回到故乡延安,用“唱”“笑”“招”等拟人化的词语,表达对故乡的殷切思念“__________________”深情回顾了成长岁月“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2024-04-0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3. 【戏曲文化】小语准备了有关戏曲文化的素材,其中句子有语病,请你帮他修改。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芭。(A)据不完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B)比较著名的流行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潮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其中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域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鹜,对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却知之甚少。

(1)A处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
(2)B处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
2024-04-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在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
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
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
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
⑤最早起源于元代
A.④②⑤①③B.④②③⑤①C.⑤④①②③D.⑤①③④②

五、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5. 【家乡文化】班会结束时,小语想让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乡。请你参与。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同学们,我要向大家介绍我的家乡——____________,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迎大家前来做客!
2024-04-0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 完成下面小题。   

看社戏

王英琦

①太阳还悬在西天沉着地燃烧,便已有前村后队的人,不绝地去赶戏了。

②今晚出的戏码叫《老包坐监》。关于包公的戏,民间早已演得烂熟。最著名的当首推《铡美案》了。我小时看过这个戏的京剧,却丝毫不记得还有什么《老包坐监》。我生疑这戏绝不是包公戏的正宗嫡传,这又是当地人生造出来的老包新传。

③姑不论戏码怎生地瞎编乱造,台上的老包却唱得十二分地卖力,血气沸腾,声贯丹田,包括那一招一式都功夫极深,成熟到家。豫剧毕竟姓豫。据说民国三十一年,河南密县有个崔庙,四个月竟连演了 380个不同剧目,一时传为美谈。

④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是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种。它的腿最长,生命力最强。它不像京剧那么多的老框老套,也不像昆曲那样的高深古雅,它的全部特征个性,就在于它的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又俗极。由于河南地处中原,五方杂居,便在客观上形成了豫剧兼收并蓄的优点。

⑤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对豫剧感兴趣,毋宁说是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兴趣。生长在城市,过去只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过社戏,领略过那般“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的浑厚古朴的乡土气息。而今,我就寄生在这“荒村鄙邑”,杂夹在这拨散发着泥土味葱蒜味的乡下人中,这个中的滋味,确实是越咂摸越滋味。

⑥看至三分之一时,我忽地来了心血,抱着儿子转到了后台。但见伶人们有的在练拳脚,有的在念台词,旁边一个把眉毛扯得细弯弯的猫儿脸姑娘,正对镜将一只翠玉簪子,斜斜地插在油光水滑的发髻上。我来了兴致,凑上去想看仔细。这一细看不打紧,那脖上、耳根后,粗糙的皮肤,积年的老垢,全看个一清二白。再细看那粉墨上妆的家伙,连伪造的都不如。见那猫儿脸姑娘毫无忌惮地直往脸上抹,我终于憋不住搭腔了:   “这东西对皮肤有害呵! ”

⑦猫儿脸姑娘一怔,望望我道:   “没事儿,俺们用的就是这,惯了。”

⑧话既搭上,我有意多问了几句。得知这是一个自发性的农村业余梆子剧团,哪儿有庙会往哪儿赶,东食西宿,四乡为家,有时连唱一个月也下不来。

⑨说话间,我才注意到后台的另一端,支了个硕大无比的锅,锅边放着一案面条和青菜。我估摸这是给伶人们用的夜餐,却又觉得太寒酸了些。这些不经饿的面条青菜能挡什么事? 能支补他们一晚上大功率的体力消耗么?

⑩我心里酸酸的。这些伶人们在台上演尽王侯风流事,替人儿女说相思,殊料,背后却包藏着生途的坎坷,世事的艰酸。

⑪“妈,你看! ”儿子蓦地打断我的沉思。顺着他的小手指望去,果见那边石头上坐着一青衣少妇,正在奶孩子,走上前去一照眼,竟是昨晚那个武旦——那个演“大刀王怀女”的女主角。

⑫“这孩子多大了? ”

⑬“六个月了。 ”

⑭“你又演戏,又拖着个奶孩子,太辛苦了。”

⑮她告诉我,她五岁便进了戏班,现在戏龄已二十年了。她在这个戏班是二号台柱,平时挣的钱,除了补贴家中二老,还要赡养儿子。

⑯这时节,那孩子兀然地又吐又拉,弄得那女戏子一身满怀。   “俺这孩儿这几天受凉了,老吐老拉……”她边说边打扫身上。我帮她抱孩子的当儿,留神到这孩子又黄又瘦,蔫蔫的一副没神样儿。

⑰第三天晚上,猎猎地起了五六级北风。我揣了药,带了包儿子小时的裤褂,又匆匆赶到戏场,但见风雨无阻戏场又是黑压压地坐满了人。一村演戏,众村皆至,我似乎很能理解这些乡下人戏瘾头之大。   “百日之劳,一日之乐”,对于土生土长的他们,土梆子戏不仅是劳作之余的娱乐,且是一种文化给养,精神升华的表征。望着他们那大仰脖、圆瞪眼,全副投入的样子,我很生发一些感慨……我似乎突然明白了这“高粱棵里的玩意儿”,何以会有永恒的生命力。我似乎终于懂得了,从人生,从底层民众的角度去搞艺术,是最原始的,却也是最本质最不朽的这一伟大真理了。

⑱我找到了那位女戏子,把药和衣服都给了她。她正要答谢,我忙止住了她。她要说的那些话于我不是酬慰,反是凝重和不能承受之伤感……

(有删改)

6.联系全文,简要概括豫剧的特点。
7.作者说自己“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兴趣”,这也是本文的写作重点。作者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来表现“做戏的人”什么样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   
8.第①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9.结合第17段,你从作者的“明白”和“懂得”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4-04-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灯火

①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②“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③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

④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⑤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⑥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⑦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⑧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⑨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⑩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⑪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⑫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⑬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⑭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⑮有一次,我从华闪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⑯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这一些光影缤纷!

⑰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注】①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②土桷厝:台湾的一种民居。
10.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1.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第②⑨段间杂以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2.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有什么样的意义?
2024-04-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1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日光下                           见底
B.折蛇行                           气冲
C.记之而去                       不知有汉
D.潭中鱼可百                 高可二黍
1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小石潭本是永州一个无名小潭,却因柳宗元诗情画意的笔调而闻名古今。结合本文,说说柳宗元描写山水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16.根据甲乙两文,结合所学,谈谈陶渊明对归隐生活、柳宗元对贬谪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情感。   
2024-04-0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17. 阅读《经典常谈》的相关章节可以加深对学过古诗文的理解。请你选择《经典常谈》中与下列古诗文相关的章节。   (只填选项)   
古诗文

《经典常谈》章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_________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________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3)________
A.《尚书》第三                                 B.《诗经》第四
C.《史记》 《汉书》第九                  D.四书第七
2024-04-07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18. 课堂上,同学们谈到阅读《经典常谈》的收获。请围绕你所选的兴趣点,参与课堂讨论。   
老师:《经典常谈》是20世纪 40年代朱自清先生专门为中学生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书。请同学们结合自己选读的内容,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甲同学:我对历史感兴趣。读了《经典常谈》,我知道了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除了《史记》外,其他的都是仿照《汉书》断代成书。
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07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9.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真正的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的累积,更是心灵的蜕变,对自我认知的深入,以及对世界理解的拓宽。

成长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也需要独立完成成长任务。

——摘自《人民日报》

请结合自己对以上文字的阅读感悟,以“成长,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04-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语言表达
2
选择题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名著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65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94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三、语言表达
3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标点符号
50.65推荐语
四、选择题
40.65简明、连贯、得体  衔接与排序
五、现代文阅读
6-90.65散文
10-120.15散文
六、文言文阅读
13-160.65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七、名著阅读
170.15内容理解与概括
180.65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
八、作文
19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