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山东 九年级 模拟预测 2024-04-09 11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徐怀中,当代军旅作家,89岁高龄创作的《牵风记》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谈《牵风记》中的形象和创作心得。

谈女主人公汪可逾——“她是美的化身。以前我在部队里,见到了不少有文化的女同志参加革命、投奔光明,她们爱笑,懂艺术,一身热忱坦荡,许多美好的女性形象汇聚成汪可逾。我将聚光灯投向个体,而不是,因为我的写作意图不是正面写战场,小说淡化了具体的战争场面,突显了特殊情境下人性的纠结与舒展。

谈军马滩枣”——“项高扬,四肢修长,刚而又优雅。小说中有个情节,汪可逾弹奏《关山月》时,滩枣居然循声而动,从马厩奔来。它能听懂琴曲里的报国思乡之情,明白音符对军马战车威武气势的赞美?这并不重要,关键是我希望能表现出战火中连一匹马也有自己的性情,野性中透着灵性。

创作谈——“每个流派的作家都存在着创新和发展的问题,大家都有自己的富矿。百花齐放,,用什么样的手法创作,打一个什么样的旗号,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作品写好,实践是检验作品的唯一标准。

1.同学们对①②两处词语的字形有争议,你认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群像 ②百家争鸣
B.①群像 ②百家争名
C.①群相 ②百家争鸣
D.①群相 ②百家争名
2.同学们对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你认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颈(jǐng)劲(jìn)
B.颈(jǐng)劲(jìng)
C.颈(jìng)劲(jìn)
D.颈(jìng)劲(jìng)
3.同学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到“富矿”的意思是“品位较高的矿石或矿体”,“富”的义项有:①财产多;②使变富;③资源,财产;④丰富,多。根据文段内容及词典释义,你推测“富矿”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
2024-04-0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二、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牧牛图

田锡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①挽粟车:运送军粮的牛车。
4.诗人写“似流水”的“挽粟车”,有何用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5.从全诗看,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赏析其妙处。
2024-02-23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煜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旗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勾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瓶。燕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施尽落。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受辞:听取供词。②惠:人名,指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③煜火:微火。④幽:囚禁。⑤瓶:公羊。⑥瓶乳:公羊生了小羊。⑦廪食:配给的粮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识穷乏者我与 便一山
B.此之谓失本心 安陵君许寡人
C.掘野鼠去草实食之 野芳发幽香
D.须发尽 强饮三大
7.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B.【甲】文第一段由对比引出论点“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就是“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紧接着阐述道理,孟子先从反面举例论证,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
C.【乙】文中苏武义不受辱,以死报国,他认为作为使节被扣受审,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朝廷的使命,因而自杀,后因抢救及时才脱离生命危险。
D.【乙】文通过记叙苏武在匈奴经受种种磨难,终不投降,表现出苏武是一个坚贞、顽强之人。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②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抵。
9.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结合甲文内容举例说明。
10.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苏武是不是孟子心中坚守“本心”之人。
2024-04-0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