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川 八年级 期中 2024-04-18 5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灭jiān          刻juān      liè          首低眉hán
B.蛮hèng        熟xián     亮chéng       痛疾wù
C.首qiáo        见piē        热zào          精竭虑 dān
D.解pōu                  然qiāo        眼花乱liáo
2024-04-1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的慷慨成词,抑扬顿挫,得到了与会群众的肯定。
B.张老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大家都称他是人民的老黄牛。
C.解放军医疗队的队员总是和颜悦色地接待前来就诊的病人。
D.这场演讲激情澎湃,他铿锵有力的话语声入木三分,赢得了满堂喝彩。
2024-04-1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在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
D.针对“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纷纷外出旅游的现状,我们要积极倡导文明出行、安全出行,切忌不可拥堵。
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人说“轻诺必寡信”“言不信者,行不果”等,都是关于“信”的名言。人无信不立,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备的精神品质。
B.《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东汉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
C.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课文《“飞天”凌空》就是一篇新闻特写。
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
2024-04-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4)
真题 名校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喜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喜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它们看小说和喜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喜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A.⑥①②⑤④③B.②①⑥⑤③④C.⑥②⑤①③④D.②⑥①⑤④③
2016-11-18更新 | 2022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西卷)语文

二、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6.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文化部日前要求各地文化部门查处《毒爱》等四款存在非法内容的电脑游戏。

记者了解到,文化部门在市场上发现的这几款违法游戏产品,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内容,违反了我国的法律,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文化部办公厅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文化部门立即会同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对传播这些违法游戏的网站、场所进行检查。一经发现上述电脑游戏,立即查禁、收缴,并根据线索,追根溯源,严查彻究,依法予以处罚。

新闻标题:

2019-01-30更新 | 450次组卷 | 14卷引用: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凉山州卷)语文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甲、乙两个选段,完成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华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选自刘基《活水源记》,有删节)

(注释)①奎上人:人名。②石罅(xià):石头裂缝、缺口。③浸:渐渐地。④秘书卿:官名。⑤恒:常常。⑥群动:各类动物。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涓涓                              起行
B.有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C.其曰金鸡之峰                 苔痕阶绿
D.之曰活水源                    有仙则
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属 岁 旱 时 水 所 出 能 溉 田 数 十 亩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10.两文都是首段写山,次段写水。(甲)文中写夏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结尾作者抒发感想,表示他爱这“活水源”的三个特点。其中“爱其出之不穷”这一特点,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
2024-04-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1.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便展现出经过雨水冲洗,空气特别清新明净,没有丝毫尘埃,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
B.颔联写的是诗人近观所见的乡村景色。
C.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字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
D.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12.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B.全诗语言秀丽,情调明朗健康,意境清新,明净、开阔。
C.这首诗写出农民抓紧了雨过天晴的有利时机而突击耕种的情形,流露出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和苦闷。
D.全诗扣住初夏农村雨后初晴的特征,融新晴景象与农民劳作于一体,构成一幅景色优美且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
2024-04-1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3. 默写
(1)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色优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024-04-1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现代文阅读(一)

苗族银饰

韩宗树

①苗乡俗语说: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当你行走在苗乡时,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集市,还是在石板铺路的村寨,都会有三三两两的苗家阿雅(妇女)、黛帕(少女)穿着由五彩的花边和闪亮的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你的眼帘,让你感受到苗族银饰悠久、神奇、精美的文化魅力。

②苗族人酷爱银饰,不管在哪里生息繁衍,服饰(特别是银饰)都会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据有关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苗族的银饰文化得到一脉相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三项。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饰品做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二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馈赠也是常事。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三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终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③由于苗族在国内外散居很广,其银饰的品种也纷繁多样,主要有银雀凤冠、银牌耳环、银项链、银手镯、银脚环等等。在结构上有对称式、均衡式、连接式和放射式。图案则多为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造型生动,玲珑精美。

④从古迄今,苗族银饰的工艺水平从粗糙不断走向精美。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奇葩,都是由银饰工匠们手工制作的,工艺方法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制作流程大抵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抛光五道工序。苗族银匠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在造型设计上也堪称高手,他们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在细节、局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经过银匠精心设计和加工,件件银饰各具其妙。其中最具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银匠聪明才智的是“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它比现代魔方环2巧妙,由四个连环组成,每个连环上有“L”形状物,平折成__,其上饰有数朵梅花,每环交错套在一起,能分能合。此戒指若分开后,不熟悉之人难以复原,故名“呆四连环套”。

⑤苗族银饰丰富多彩,天成一韵,就像一首用白银写就的美丽诗篇,那么纯净,那么隽永,那么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

14.下列关于“苗族银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苗族银饰品种繁多、制作精美,是苗乡亮丽的人文景观。
B.苗族的银饰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其传承发展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
C.苗族银饰的图案由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与苗家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一致。
D.令人叹为观止的苗族银饰都是由民间银饰工匠手工制作二成的。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苗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是“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
B.银饰文化渗透于苗家人日常生活,男婚女嫁、祝寿送终、遗产继承都离不开银制饰物。
C.苗族银匠锤砧劳作的行家,是造型设计的高手,其所制作的银饰堪称民间艺术奇葩。
D.“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是最具苗族民族特色、充分展现银匠才智的苗族银饰。
16.下列对文章写法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描述苗女的民族盛装,点明苗族银饰之美,引出下文,是全文形成“总—分”的结构。
B.第④段中加点的“大抵”一词准确说明苗族银饰基本的制作流程,符合实际,也不排除例外。
C.第④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具体而形象地说明“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的特点。
D.第⑤段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展示了苗族银饰的非凡魅力,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

守住信念才有成

①有关理想信念教育,从小到大经历过不少。然而,前不久的井冈山学习,对心灵造成的冲击尤其强烈!

②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后,在转移井冈山途中,恶仗一场接着一场,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甚至连师长也不辞而别。近6000人的队伍只剩下700多人。前面重兵围堵,后面追兵迫近。情势之严峻可想而知!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在三湾那棵大樟树下豪迈宣言:“愿走的,绝不强留;不愿走的你们会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二三十年时间,革命终将取得胜利!”

③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从1927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用时22年。

④无论谁,没有信念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很难。大到革命理想——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小到一项具体工作,莫不如此!

⑤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可以说: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相反,如果失去了信念,就会患得患失,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以致外界稍有诱惑,就会偏离人生航迹。这些年曝光的干部腐败、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等等,恐怕都是这个问题的反映。

⑥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时,守住信念,会走得端直;逆境时,守住信念,能迈过沟坎。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放弃,咬住了,就是胜利!“走出沙漠”的故事就把这个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

⑦一群学者随一位老教授沿丝绸之路进行民俗考察。可是不久,迷了路,走进了一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和炎热消耗了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为了节省水,老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几天后,老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最后一个水壶给了一位信任的助教,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动它。”又是3天过去了,人已渴到生理极限,大家都死死盯着那壶水。可助教呢,死活不肯让大家喝,说还没到最后关头。就在大家就要绝望的时候,沙丘后面终于传来了流水声。这时,助教才把真相告诉大家:“挂在胸前的水壶,灌满了沙子,几天前就没水了。教授一直瞒着大家,是怕大家绝望……”

⑧确实,无论什么时候,守住信念才有成。有的时候,开头时,不少人会信心满满,可在跋涉过程中,或贪恋周围的“景色”,或受各种诱惑,脚步会慢慢迟滞下来。这时,千万别忘了告诫自己:是不是守住了信念?!

⑨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选自《人民日报》)

17.下列最符合选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守住信念才有成。
B.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C.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
D.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
18.选文第⑤段没有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比喻论证B.道理论证C.对比论证D.举例论证
19.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采用的结构形式是:提出问题(①②③④)——分析问题(⑤⑥⑦)——解决问题(⑧⑨)。
B.毛泽东秋收起义失败后坚定革命信念的事例在文中既是一个引子,又是强有力的论据。
C.“走出沙漠”的事例,意在高度赞美老教授甘于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D.文章末段意在进一步强调千万不要忘记“守住信念”。
2024-04-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爱是岁月的书签

①从家返回的途中,躺在卧铺上,她打开没看完的书,书签静静地夹在那里。拿下书签刚想夹在书的后面,忽然发现书签上有几行字。她一愣,随及心底涌起巨大的感动。

孤身在外,遇到选择,不要从利益出发,要从自己内心真正的喜好出发!

③那是母亲的笔迹。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很少回去,即使偶尔回家,也不再带着一本书。可是,母亲依然记得她夹书签的习惯,依然记得在书签上给她留下温暖的只言片语。

④她从小就喜欢看书。那时常自己制作精美的书签,看到哪一页,便夹在那儿。而母亲第一次在书签上写字,却是小学四年级时。那时她正看一本《安徒生童话》,那一天正好看到《海的女儿》,回来继续看时,就见到书签上母亲写了一句:如果你是那条美人鱼,你会怎么做?那个晚上,她想了这个问题许久,她都为自己的想象力而惊讶。

⑤可是,她并没有告诉母亲答案,母亲也没有问她。后来,母亲就常在书签上给她留字,或是提出问题,或是提醒学习,而她,有时也会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母亲都会及时作答。这成了母女间的默契,平时说话从不说起这些事,而她也常常更换书签。

⑥读初中时,她迷上了琼瑶的小说,心中对那些童话般的爱情极为向往,【A】少女的心事也因此绮丽多姿,那么多的悄喜轻愁美丽而又无奈。甚至有一段时间,她有些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生,年少的心里便多了一份牵念。那个晚上,写完作业,她打开那本《我是一片云》,看到书签上有字迹:先成长,先欣赏,再开花,再芬芳。自从读初中以来,她极少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困扰了,而母亲依然能看出她的心事,在最恰当的时间,给予她小小的温暖与帮助。

⑦然后的时光就匆忙起来,学习和繁忙,使得整个高中三年,她看书没有以往一年多。常常一本书没看完,便被扔在那里,渐渐遗忘。可是每当想起,重新翻看,依然能看到母亲的话,虽然隔了许久,却是温暖依旧。

⑧大学第一年的寒假,她带了许多书回家。而没看几本,便被偶然发现的一件事扰得心思难静。有时想让心沉入书中的情节以忘忧,却是逐字看去,头脑中没有一丝痕迹。《百年孤独》只看了一小半,虽然每天都拿起,可书签依然固定在原来的位置。她在书签上写下了无数个孤独,那一天终于看到母亲的回话:我们一直在!

⑨她又换了一枚书签,写下:一切都是真的?隔了一天,她从外面回来,拿起书时,看到母亲的话:是真的!可一切都在,我们依然,一直,一直。久久地凝望着那些字,心里便渐渐释然,是的,一切都在,一直。开学离开时,她拥抱了父亲和母亲,这是以往从没有过的举动。而父母的眼中,也闪烁着晶莹。

⑩然后是恋爱又失恋,沉默的日子里,以书遣怀,自制的书签依然,故乡却千里,再也没有那些字句慰藉无助的心灵。有一次,她给母亲买了件衣服,便把一把书连同夹着的书签一同寄回。过了些天,果然收到母亲寄回的书,书签上熟悉的字让她有要流泪的冲动:记住曾经的美好,走向未知的美好。

就在这样琐碎的成长中,她渐渐地成熟,也学会了独自去面对。大学毕业后,工作,成家,依然离母亲遥远,看书的时候便越来越少了,【B】而那些温暖的书签,也慢慢沉入时光的湖。只在偶尔的旧梦中重来,一枕的旧日美好时光。这次回家,也是为了散心,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面临着重大的选择,她一时不知何去何从。而为了聊解途中寂寞,便带上本书,拿起书,就像从前般,随手做了个书签。

此刻,在火车上,她的心里漾着暖暖的感动,就像少年时一般。而和遥远的从前,却又是不同的心境。大一那年的寒假,她无意间得知,自己并非父母的亲生女儿,从那以后,再看到母亲的字,便多了更深一层的体悟和感激。

回到自己所在城市的那个晚上,她找出收藏了二十年的那些书签,一一摆放在眼前,静静地看,仿佛一道爱的桥梁,从自己的心开始,延伸向那个遥远人儿的心里。

20.通读全文,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用简洁的语言将母女二人围绕书签所发生的相关情节补充完整。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中时向往爱情,母亲书签留言,给女儿引导、帮助→高中三年,母亲依然书签留言鼓励女儿→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语言朴实真挚又意味隽永,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文章【A】【B】两处划线地方,任选一处进行赏析。【A】处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分析,【B】处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分析。
我选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属于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23.文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两点即可)
2024-04-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4.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他们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的,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毛泽东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1)上面文段选自作品《_______________》,文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__
(2)该名著作者在此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3)选取这部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说说其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2024-04-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5. 请以《莫辜负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写作,文体不限。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③文章不少于600字。
2024-04-1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6. 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至一句话,一则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心,启迪你的灵魂,点亮你的心灵。请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章内容充实,叙事清楚,结构完整,立意新颖;②恰当地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语言表达
1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3
名著阅读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13,24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字音  字形
20.65成语和熟语
3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40.8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50.64语言表达的要求
二、语言表达
60.65压缩语段
三、文言文阅读
7-100.65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四、诗歌鉴赏
11-120.65诗歌鉴赏
五、名句名篇默写
13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14-160.65事物说明文
17-190.4议论文
20-230.65散文
七、名著阅读
240.65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八、作文
250.65半命题作文
26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