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吉林市亚桥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吉林 七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4-24 12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 请在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______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②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陆游《游山西村》中描绘山西村的优美景色,在写景中寓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⑤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仍不忘报国之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2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亚桥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容易(0.94)
2.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宛如一条巨龙,蜿蜒曲折,流淌在华夏大地的怀抱中。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与不屈,也哺育了中华儿女的勇敢与坚韧。        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无数英雄豪杰在此立下誓言,唱响了激昂的赞歌。刘禹锡挥毫泼墨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描绘出黄河浩浩荡荡、气吞万里的壮观景象;李白则吟咏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情万丈,勾勒出黄河排山倒海、如雷鸣般震耳欲聋的气势。这些传颂千古的黄河诗词,如同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jué       这些诗词,领略黄河的风采与魅力,感受黄河的力量与温暖。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亘古_________   ②咀jué________
(2)语段括号内应填入的标点,正确的选项是(     
A.。”B.”。C.,”D.”,

(3)下面词语中与“勇敢”的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A.坚韧B.风采C.壮观D.激昂

(4)语段中画直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B.夸张C.拟人D.引用
2024-04-2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亚桥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本文的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__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惟吾德   __________        谈笑有鸿_________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美景。
6.作者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三方面着笔,描绘了陋室怎样的特点?
7.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2024-04-2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亚桥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 茶

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其浅也,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其深也,如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珠,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矣。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荣:茂盛。②挟:拥有,持有。③殆:大概,恐怕
8.选文哪句话最能体现山茶“具松柏之骨”?
9.请用“/”给文中画直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花 之 最 能 持 久 愈 开 愈 盛 者 山 茶 石 榴 是 也。
10.选文介绍了山茶花期很长的特点,除此之外,山茶花还有哪些特点?
2024-04-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亚桥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翻越大雪山

李绿森

①1935 年,红一方面军渡过大渡河,乘胜向北进发,到达四川西部边境的宝兴县。这里是雪山地带的起点,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夹金山,挡住了红军的去路。

②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白雪皑皑,终年不化。那里荒无人烟,空气稀薄,人走到上面,呼吸会变得十分困难;那里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下大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又是狂风暴雨。那呼啸着的狂风,能把人从山顶卷到山脚。

③红军从江西出发,到现在已经走了八个月了。衣服破了,草鞋烂了,脚底长满了老茧。既没有棉衣、棉鞋,也没有绒帽、手套,碰到这样奇寒的雪山,他们能走过去吗?

④为了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北上抗日,纵有千难万险,也得翻过山去!

⑤12日上午9点钟,红军指战员们每人拿着一根拐棍出发了。长长的队伍迤逦而行。一到山脚下,气温骤然降低,脚下的路冻得硬邦邦的,木棍戳在地上发出咯咯的响声大家爬到山腰,举目望去,只见四周全是白茫茫的,到处都是雪,雪,雪。这里的地形十分险峻,雪山的左边是深厚松软的雪岩,右边是陡峭的雪壁,中间是硬滑的积雪,过路的人一不小心就会滑下雪岩,摔下雪壁。一路上,先头班用刺刀把雪地挖成一个个脚窝,后面的人手拉着手,踏着这些脚窝,小心地前进。雪坡高高低低,随处都是雪坑,一不小心踩滑了脚,人就摔进雪坑里。要是有谁摔下去了,周围的人就立刻把拐棍伸过去,把绑腿撂下,帮助战友爬上来。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

⑥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喘一阵。然而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歌歇,就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前进着。

⑦在中央纵队的前列,一名叫江良兰的战士突然倒下了。同志们赶紧上前扶起他,一摸他的身子,他已经冰凉了。大家含着热泪,在冰雪上创了个坑,安放好战友的遗体,再用雪埋起来。

⑧一位连级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他们三个人在雪中顽强地前进。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患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快到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患病的战士一个跟跄,一头栽倒在雪地上。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⑨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

⑩患病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弥然……话未说完就昏迷过去了。

⑪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友身上,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

⑫战士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爬到了山顶。这时候天气突然转晴,强烈的阳光照:线射在晶莹的白雪上,特别耀眼。战士们举目远眺,只见千里冰雪,银装素襄;再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色的长龙,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

⑬当天晚上,红一方面军的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翻越了大雪山,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两支部队的战士欢呼着,跳跃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1.红军翻越大雪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
12.第③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3.请从修辞角度对第⑥段画直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
14.文章第⑫段也运用了环境描写,与前文的环境描写作用有什么不同?
2024-04-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亚桥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庙祝阿伯

张 瑜

①在我的家乡,一些称谓与教科书上的正称不一样,父亲的哥哥被称为阿爷,爷爷的哥哥被称为阿伯。爷爷从事建筑业的承包工作,庙祝阿伯(他真实的名字没有人知道,村里年长的老人都喊他庙祝,久而久之就成了他专属的名字)当年在爷爷的手下干活,比爷爷年长,从年轻的时候就一直跟着爷爷。

②我不愿意将庙祝阿伯定性为长工,因为,他在我心里,比亲爷爷亲,比亲爷爷好从我有记忆起,给我们更多关心和爱护的除了父母,便是他这个与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阿伯。我们小时候,爷爷奶奶的心思并没有放在我们身上。下雨了,我们在露天玩耍,被雨水淋得浑身湿透,是在山上种树的阿伯利用干活的间隙带我们回房,给我们换干净的衣服;家里人口众多,口粮有限,干饭总是先分给家里的长辈们,包括我四个年轻力壮的叔叔,剩下米粒不多的汤水在锅里浮浮沉沉,我和哥哥馋得口水横流,是阿伯偷偷地将番薯、芋头藏起来,等爷爷奶奶叔叔们离开厨房后塞给我们,让带回房间里面吃……

③也许,是阿伯的人生过于平淡,连村里有名的、以尖酸刻薄著称的三姑六婆也说不出什么太过分的话来。酸话是无可避免的,无论是出于嫉妒、贪小便宜的心态,还是真心美慕,总有人对那时还是孩子的我们说你们家真是踩了狗屎运了,白捡了一个壮劳力,七十多岁了还健壮如牛,干活不输小伙。小时候我不能理解那些三姑六婆的话,长大以后才明白,她们说的话的含义。我们家确实不知哪来的福气,能遇上阿伯这样的贵人,让我们在穷困的童年拥有更多幸福的时光。

④我很想知道阿伯的来历,那样的话,他不只有我们,还有其他的亲人可以来往。然而明试暗探,问过爷爷,问过太婆,问过村里面年纪很大的老人,均没有得到详尽的答案。

⑤我不知道阿伯年轻时候长什么样,那时候的人极少愿意花钱去照相馆照相,所以他没有留传下来有关年轻时候的任何可供后人回忆的纸质资料。然而记忆在人的脑海并不能停留太久,我害怕若干年后,他的样子会被时光模糊,害怕再回忆起他时,想不起他的模样。

⑥阿伯常年从事重体力工作,上山下田、种地搬运,因此外形与同龄人相比较为苍老。村里的老人常说,庙祝其貌不扬,长得也不高,当年也曾有人介绍对象给他,最后总不了了之。

⑦是的,我的阿伯他确实不高大也不俊美,然而他在我心里却美得发光、发亮,耀眼得让我每每想起,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⑧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室外温度太低,树枝上的露水都结成了冰。当时我和哥哥刚上幼儿园,又冷又累,从学校到家虽然路程不远,却也受了不少罪。那时爸爸继承了爷爷的衣钵,承包了工地在外地,妈妈在田里干活,我和哥哥只能相互扶持,一步步地在滑溜的路面上行走。远远地,我看见阿伯站在家门口,我和哥哥抖着小腿拼命地跑,不小心摔了一跤坐在地上大哭。阿伯心疼我们,赶紧噌噌噌地跑来,一手一个抱着我们往家里跑。厨房里面特别暖和,阿伯先倒好热水让我和哥哥泡手,再用他自己的棉袄包着我们,抱我们坐在铁桶旁边取暖。

⑨妈妈怀弟弟的时候适逢三叔娶妻,家里的钱都被拿去充彩礼。因饭吃不饱,没有营养补给,天天还要下地干活,书香门第出身的母亲出现了严重的贫血症状。阿伯在帮我们家干活的同时,也帮村大队看管后山那一大片的果树。他在年迈的太婆的授意下,去镇上买了几只半大的鸡,在果树下面养。妈妈怀孕期间的营养,均来自阿伯养的那几只鸡下的蛋。弟弟出生后,妈妈喝的鸡汤,吃的花生、玉米,很大一部分也是太婆和阿伯私下的补给。

⑩收到弟弟出生的电报,外公外婆没有通知任何人,喜气洋洋地提着大包小包的补品来了。正在天井杀鸡的阿伯赶紧扔下鸡迎外公外婆去客厅。

⑪后来分家,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爸爸的事业也有了新的起色,我们很快就建起了大房子。建房子的时候阿伯还天天过来帮忙,刮风下雨都不曾落下。房子建好后,爸爸妈妈强烈要求阿伯跟我们一起住,当时村里面的老人都说庙祝以后就好过了,有人养老,也有几个大孙子、孙女,没有结婚都有那么多后辈。

⑫阿伯一生好强,听到别人这样说,反而不愿意搬到我们的新家,坚持自己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面。

⑬我和哥哥、弟弟外出工作后,每次回家,都会带上礼物去看望阿伯。高龄的阿伯眼睛已经看不清了,耳朵也不灵敏了,其他人跟他说话他都爱理不理,只有我们三兄妹回去,还没走到他房间,他像是有心灵感应一样,早早地站在门口冲我们喊回来啦,以后来阿伯这啥也不用买,能来看阿伯,阿伯已经很开心了。

⑭眼浅的我总是忍不住在他面前流泪,他还是会像我小时候那样笑话我别哭了,再哭眼睛就肿了,肿了就不好看了。

⑮阿伯没有文化,也不怎么爱说话,在别人眼里,可能不是一位很让人值得骄傲的长辈,但在我眼里,他一直比家里很多长辈都好,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亲人。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们这个大家族,奉献给了我们兄妹。

15.从全文看,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来行文?
16.“我不愿意将庙祝阿伯定性为‘长工’,因为,他在我心里,比亲爷爷亲,比亲爷爷好”选文主要是通过哪些事来表现他对“我们”的“亲”和“好”的?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1)下雨天,阿伯利用干活的间隙带被雨水淋透的“我们”回房,给“我们”换干净的衣服。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4)家里没钱,饭吃不饱还要下地干活,妈妈怀孕缺乏营养出现贫血症状,阿伯辛苦喂鸡给她养身体。
(5)分家后,阿伯天天给“我们”帮忙盖房,风雨无阻。
(6)阿伯年迈体衰,依然牵挂着“我们”,温和地宽慰“我们”三兄妹。
17.文中的阿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024-04-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亚桥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8. 阅读名著《骆驼祥子》,回答问题。
(1)下面关于《骆驼祥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以祥子的生活为主线来安排情节,这种明晰的结构方式,便于表现祥子“三起三落”的奋斗经历和思想性格深刻变化的过程。
B.《骆驼祥子》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当时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那是一个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
C.祥子是一个年轻好强、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青年农民,而他与虎妞畸形的婚姻,与小福子绝望的爱情,是导致他堕落的原因之一。
D.《骆驼祥子》中杨先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知识分子形象,信奉社会主义,待人宽和,与其他的雇主形成鲜明的对比,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2)《骆驼祥子》中提到“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请根据作品内容完成表格。
买车经历资金来源结果
第一次买了车,车却被大兵抢走
第二次卖骆驼及拉车攒钱
第三次虎妞死后,卖车葬妻
2024-04-2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亚桥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六、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19. 七年级一班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同学们精心设计了活动流程,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收集爱国诗词一主持人致开场词一选手依次朗诵一评委打分与点评
B.选手依次朗诵→主持人致开场词一评委打分与点评-收集爱国诗词
C.主持人致开场词一选手依次朗诵一收集爱国诗词一评委打分与点评
D.主持人致开场词→收集爱国诗词-评委打分与点评一选手依次朗诵

(2)小雷为本次活动即兴出了一副上联,最适合填在下联横线处的语句应该是(     
上联:九秩春秋,铁马金戈,千里征尘安社稷
下联:三军将士,寒冬酷暑,              
A.一腔热血长城铸B.热血一腔铸长城
C.一腔热血铸长城D.热血一腔长城铸

(3)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片,结合“家”的含义,推测“国”的含义。
家:人在屋廊下祭祀祖先            国: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以“爱国”为核心的主题活动。
示例:爱国人物故事会
活动一: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
(5)小洁同学在为爱国人物邓稼先拟写颁奖词的时候,遇到了困难,请根据她已完成的内容,将空白部分补充完整。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漫漫科研路,十年两弹贾成。他是先行者,披荆斩棘,把学识锻造成阶梯;他是领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2024-04-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亚桥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0. 作文题目:与你同行在春天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2024-04-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亚桥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基础知识综合
1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2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20.94字音  字形  修辞手法  标点符号  词类(词性)
三、文言文阅读
3-70.65刘禹锡(772-842)  日常生活类课内阅读
8-100.65议论说理类课外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11-140.15小说
15-170.65散文
五、名著阅读
180.65《骆驼祥子》
六、综合性学习
190.8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图文转换  对联  活动设计
七、作文
20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