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 八年级 期中 2024-04-28 1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困难(0.15)
名校
近日,北京的许多公园有了新变化:围栏少了,入口多了。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美景。学校开展了相关研学活动,同学们完成了研学日志,请你修改完善。
【情景概述】

以前,许多公园的入口位置偏),道路狭窄,游人进出不便。现在,随处都可入园。市民纷至沓来,或欣赏美景,或休闲健身,别有一番yùn)味。老师也带领同学们来这里研学,共享天伦之乐

拾级而上,到达公园高处。píng)栏远眺,温榆河波斓不惊;俯瞰脚下,高树低树俯仰生姿。鸟儿在树上)息,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这一切,宛如一幅写意画,又似一曲交响乐。

围栏拆除后,“无界公园”将自然风景融入了城市。

1.文段中标注的四个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僻(pì)B.韵(yùn)C.凭(píng)D.栖(xī)
2.文段中四个画线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波斓不惊B.此起彼伏C.宛如D.融入
3.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纷至沓来B.天伦之乐C.拾级而上D.俯仰生姿
【现象分析】

关于建成无界公园,让市民亲近自然的美好需求得到了满足。公园更透气,风景零距离。拆墙透绿,拆除的是物理隔断,联通的是现代生活与自然风光。②北京的这一做法,体现了观念的转变、方法的创新。这也对市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公园的美不仅在于风光,还在于人文。④入园赏景时,我们也要爱护公园的各种公共设施。

4.上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活动感言】

研学归来,美不胜收的公园的美景,令人回味。黄得赛金的高粱菊,一朵挨着一朵挤在一起;粉似彩霞的牵牛花,随风摇曳,像一个小喇叭正吹奏着;金黄的小蜜蜂,在花丛间飞来飞去,贪婪的采集着花粉;鹤发童颜的老大爷、老奶奶,在平坦的空地上打着拳跳着舞公园是健康、宜居北京的一处缩影,是健身和陶冶性情的好去处。它见证的不仅是人们健康锻炼的生活,更是人们文明素养意识的提升。有这样一句友情提示“除了记忆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啊,      ③ ,不然我们就是毁灭自己的罪魁祸首 。

5.小茗同学对文中①②处的标点符号拿不定主意,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一项(       
A.顿号、句号B.顿号、逗号C.逗号、句号D.逗号、分号
6.请结合语境,用上“只有”“才”两个词语,为③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封面配图】
7.近日,北京的许多公园有了新变化:围栏少了,入口多了。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美景。学校开展了相关研学活动,同学们为研学日志封面选了两张配图,你认为哪一张合适?请简要阐明理由。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8. 在研学的间隙,同学们一起商讨“古诗苑漫步”的创意小制作活动,请你参与。

小琪: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在河之洲,_______,君子好逑。”等名句,用毛笔书写在灯罩上,做成诗词小灯笼,会有典雅的氛围。

小涵: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题在书签上,寄给上学期转学的同学,愿我们的友谊长存。

小彤:将“______,落英缤纷”“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等名句,配上同学们拍的风景照,贴在走廊上,供同学们赏读。

2024-04-28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这首诗前两句点明时间、环境,描绘了一幅_______,烘托了男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的_________之情。诗中的“伊人”既可理解为“心上人(爱情)”,还可理解为__________。(填一个即可)
10.请你依据《蒹葭》的写作特点,结合内容写一段话,教给同学们一种快速背诵本诗的方法。
2024-04-28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xi,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节选自苏轼《和桃花源诗序》)

【注】①多过其实:很多都夸大其词。②寿:长寿。③五味:日常调味品。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不足为外人道     微颔之B.阡陌交通     妻子邑人
C.无论魏晋             我之死D.来此绝境       屋舍俨然
12.对画线句理解有误的一项(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理解:这句话交代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表明这里有好的收成,种植业、养殖业很发达,吃穿不用愁,与黑暗现实形成了对比。
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理解:这句话暗示了桃源人不希望有外来人破坏的美好生活,同时也为渔人出桃源而“不复得路”埋下伏笔。
C.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表明作者对桃花源的存在是持怀疑态度的的。
13.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说明。

五、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为方便同学们借阅,班级图书管理员为《经典常谈》标注了四个标签。其中标注错误的一项是(     
A.启蒙读物B.国学入门C.历史评论D.白话典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