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天津 七年级 期中 2024-05-10 4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散(chāi)          告(dǎo)        蓄(zhù)          咄逼人(duò)
B.收(liǎn)            纷(jiū)          (yùn)        然大悟(huǎng)
C.妹(zǐ)             临(wèi)        (hè)            人迹至(hǎn)
D.云(xiāo)          时(chà)        (niàng)       人不倦(huì)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         ,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         ,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         ,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A.环节          音律          光彩B.细节          音律          光彩
C.细节          旋律          色彩D.环节          旋律          色彩
3. 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       
A.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B.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夏天的西樵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D.防止堰塞湖不再威胁下游安全,部队采取果断措施。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
B.我们问美术老师:“是不常见的东西难画呢?还是常见的东西难画?”
C.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
D.我们再会面的时候,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皱纹。
5. 下列对古诗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 “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观沧海》“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C.《次北固山下》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一、二句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三、四句通过丰富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秋天的怀念》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6.文章第一自然段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7.“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这句话的含意是(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地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8.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D.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容易(0.94)
根据《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回答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日中             期:约定
B.太丘          舍:舍弃
C.委而去          相:互相
D.元方入门不   顾:回头看
10.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B.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友人惭,下车引之。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本文中的“家君”与“尊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C.面对父亲友人的责难,元方据理抗辩,强调了“信”和“礼”的重要性,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信重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