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7届江苏东台四校九年级上月考一语文试卷
江苏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16-11-09 25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 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盛名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_。(《后汉书·黄琼传》)
(3)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诗经》)
(4)__________________,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5)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6)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__________________,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8)《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流之急。
(9)《陈涉世家》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苏东台四校九年级上月考一语文试卷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因为年轻,我们拥抱着希望,就像空中的风筝一样,随着我们越跑越快,风筝就越飞越高,高得可以miǎo 视世间万物。我们有的是脚力,即使一不小心被路上的石子拌倒,我们也豪不畏惧,用手擦一擦痛处,继续前行!前行路上,我们看到了美丽无xiá 的四季之景:春天我们感受初春的气息,迸发着向上的力量,沐浴在春风里;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miǎo 视 __________   无xiá___________
3.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
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        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
4.仿照画线句子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苏东台四校九年级上月考一语文试卷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5. 下列句子中没有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刚刚在杭州结束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是注重行动的一次会议,也是G20历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会议之一。
B.范公路北段的正式开通,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堵塞,促进大市区的均衡发展。
C.傅园慧的幸运在于历经各种非议的考验仍然坚持做自己,时代的幸运在于假话空话肆虐中仍存对健康人生态度的热烈渴求。
D.美国业界调查机构认为,到2021年,世界3D打印机销售额将扩大至2012年的5倍,大约可达108亿美元左右。
2016-11-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苏东台四校九年级上月考一语文试卷
6.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坚决与腐败分子分道扬镳,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B.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坚决遏制新疆暴力恐怖活动多发频发势头,确保全国及新疆社会大局的稳定。
C.考试临近,我们初三学生的压力固然在一点一点增大,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知识、能力、意志和品质也在一天一天地与日俱增
D.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2016-11-09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苏东台四校九年级上月考一语文试卷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4)
7.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请你先补完诗句,再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1)                  ,山寺桃花始盛开。
(2)简要阐述原因:                                       
2016-11-0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苏东台四校九年级上月考一语文试卷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8.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风吹弯了旁边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弛,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地乱卷,像不知怎样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可是,他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1)文中的他指          ,选段选自老舍的作品《          
(2)这部作品的线索是          ,与上段中的他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      
(3)试分析骆驼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2016-11-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苏东台四校九年级上月考一语文试卷

六、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语文实践活动。
央广网北京9月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里约载誉归来的12位中国女排姑娘走进清华和北大两个中国最高学府,受到数千师生的热烈欢迎,谈比赛话生活,年轻的姑娘和朝气的学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在谈到里约奥运会被分到“死亡组”的感受时,队长惠若琪幽默得说“没机会先挣一个亿,先赢一场球再说”。她进而解释,面对困难,大家目标很坚定,把精力集中在每一场球上,做好过程,结果是自然而然的。而队中年纪最大的魏秋月和徐云丽被问到退役问题时,都表示为了自己热爱的排球将继续努力,不会马上退役。
清华大学大二学生韩储银为女排队员们挑战自我、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他说“这也应是我们对梦想所该有的态度,在今后的求学道路上绝不放弃,做更好的自己!”
9.【施展才华】
请为上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10.【虚心请教】
学校邀请了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来校参加“让女排精神在校园开花”的活动,作为校报记者,要采访中国女排的教练郎平,你准备设计哪两个问题对她进行采访。
A:                                                              
B:                                                             
11.【踊跃参与】
学校决定成立“排球”兴趣小组。下面是初三(1)班A同学写的加入该兴趣小组的申请书,请你帮助完善。
申请书
校“排球”兴趣小组:                                                  
                                                                       
                                                                        
2016年9月
2016-11-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苏东台四校九年级上月考一语文试卷

七、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寒 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019-01-30更新 | 433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宿迁卷)语文

八、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3.解释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
(1)屋舍俨然        (2)便还家: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2016-11-0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苏东台四校九年级上月考一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甲乙两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甲)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 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 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②,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乙)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与汝南③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④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zhuàn)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 对曰:“ 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 升堂⑤拜饮,尽欢而别。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义是官名。②贵臣:朝廷中的重臣。③汝南:
古地名。④告:指告假。⑤升堂:登上大厅。
15.解释加横线字。
(1)而偿其直          (2)将尊亲               
16.翻译句子。
(1)“彼马何以不见?” 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2)后期方至,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zhuàn)以候之。
                                                                  
17.甲乙两段文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甲文侧重表现了               ;乙文侧重表现了                 
18.甲乙两段文字告诉的道理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看法。
                                                                    
                                                                    
2016-11-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苏东台四校九年级上月考一语文试卷

九、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19.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
20.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21.选文③--⑥然段,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论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请参考下面示例完成。
第③自然段:要不断遇求;
第④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3.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4)

土豆的花

①我从没想到,土豆的花,竟也这么漂亮!

②这是个意外发现。那天上午,去新居浇花。拉开阳台上的藤椅,眼睛便“刷”地一亮,我惊讶地发现了两簇花——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

③“土豆开花了,快来看!”遂欣喜地呼唤先生。先生跑来,也吃了一惊:“这土豆花,倒比你养的那些观赏花,还要好看。”

④没错,是好看:一个青瓦盆,土豆赤裸着,干干净净地,卧在泥上。在叶与叶之间,突然蹿出两枝水汪汪的茎,茎顶上,又炸开一簇花,猛一看,像是水仙。只是,水仙的花,六瓣,而土豆花,五瓣。

有句话叫“无心插柳柳成荫”,见两颗土豆发了芽,没有扔掉,随手按进一个废弃的旧花盆里,浇花时,给它匀上一点儿,没指望它成什么大器。前些天,见它枝繁叶茂,已够惊喜,做梦也没想到,今天,它竟灿灿地开了花。

⑥上网查看,才发现,土豆花,不仅有紫色,还有白色、粉色。最早欣赏土豆花的是法国人。两百多年前,在法国,它是时尚的标志。在国王的生日宴上,一个药剂师,把一束土豆花献给了王后,王后非常喜欢,外出时,插在头发上,国王也喜欢,别在纽扣上。一时间,全国爱美的女子,都迷上了土豆花,太太小姐们,把别土豆花,当成最时尚、高贵的象征。

⑦再后来,全国开始种土豆,就是这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花,结下的果实帮法国人度过了无米的荒年,被誉为“地下苹果”。药剂师的目标达到了。在药剂师眼里,土豆是食物,但打动王后的,先是土豆花的美丽。

⑧有意思的是,长久以来,我只知道土豆好吃,并没想到它还会开花。平日里,琢磨最多的,是它的实用性,比如说:是炖牛肉?还是爆炒酸辣丝?今天,居然看见它开花了,而且一开,就轻而易举地,开出了水仙的美。

⑨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土豆会不会开花,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过青春,有过红颜。

⑩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漂亮过。年轻时的她,永远穿着土褐色、方格子的旧衣,额头正中,印着拔火罐的圆痕,屁股上,一个圆圆的补丁,年轮似的,轧一圈圈的线。又因常年在地里劳作,脸被阳光晒得又黑又黄。但,姨妈告诉我,母亲年轻时,也是很漂亮的。她说,她清楚地记得,母亲出嫁那天,穿大红的衣,粉粉白白的脸,跟满月似的,两道细长的丹凤眼,像戏台上的人。我很吃惊,问起父亲,母亲年轻时,是不是也很美丽,父亲先是冲母亲笑笑,然后,很认真地说:“好看啊……”

(11)少年时的母亲,爱唱爱跳。因为家穷,上不起学,就和我大姨一起,趴在教室外边听人家讲课,唱歌。那时候,她的脑子好用,不像现在这样糊涂,一首歌,听一遍就能唱。走在路上又跳又唱,常引起路人夸赞:“这闺女,多脆生啊!”

⑿但在我的想象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那爱唱爱跳爱美的小女孩,和母亲扯在一起。我的母亲,在田里,汗流浃背;在灶台边,尘满面,鬓如霜。她是母亲,反正母亲就是那个样子:永远地弯着腰,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的美。

⒀我想,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多少事,因太注重功用,而被忽略了美?或者说,正是因为实用,令我们忘记了其另一面的美?

24.请体会⑤划线句中黑体字“按”的表达作用。
25.阅读课文,体会⑨文字在文章中的作用。
26.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第⑿段画线一句的理解。
27.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土豆的花”为题有什么好处?
28.读完文章后,你对母亲一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请用一组排比句写出你对母爱的理解。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9. 秋天的凉爽,故乡的圆月;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闲,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洒脱;中国女排那永不言弃的精神,谌龙那自信的眼神……在生活中,美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最美,是美的升华。它令人刻骨铭心、灵魂震撼,令人心驰神往。你一定有心中的“最美”,关于“最美”,你一定也有感悟。
要求:
(1)请以 “最美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50字的文章。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议论,抒发感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
(4)不得套写、抄袭。
2016-11-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苏东台四校九年级上月考一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填空题
1
选择题
2
诗歌鉴赏
2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填空题
2-40.94字形  压缩语段
三、选择题
5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60.85一般词语  成语和熟语
四、诗歌鉴赏
70.64
120.65其他南宋作家  诗
五、名著阅读
80.65老舍(1899-1966)  《骆驼祥子》
六、综合性学习
9-110.4
七、文言文阅读
13-140.4
15-180.4
八、现代文阅读
19-230.4议论文
24-280.64说明文
九、作文
29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