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湖南 八年级 期中 2024-05-11 1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下面是小语同学撰写的读书月活动宣传主持初稿,请你帮小语完善。阅读以下语段,完成各题。

一路学来,我们诵读了许多古诗文。曾在某个时刻,我们(     )想起一篇名作,感叹自然之绚丽、生命之美妙;在当下的某天,我们心中浮现一句诗,电光火石间拨开了心上的(       ),理解了作者的心绪,懂得了(   );在未来,对前途、(   )时,我们也因读到了某一名篇佳作而倍感,在诗文中找到心灵的……吟诵诗文,让我们的生活与诗文有机会联系在一起。

                     是《中国诗词大会》创立的初衷,也是节目始终秉承的理念。《中国诗词大会》备受推崇的原因,不仅是古典诗词本身蕴含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选手的才情和节目的精彩。一期期节目,热潮汹涌,文化自信四个字更是被深深烙印在每个观众的心间。近年来,中国式浪漫频频掀起大众热议。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山不让尘,川不辞盈等诗句,又一次拨动了每一名中国人最温柔的心田。

1.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然(mò)       (ái)       人情故(shì)       不知所(cuò)
B.然(mò)       (ǎi)       人情故(shì)       不知所(cuò)
C.然(mù       (ái)       人情故(shì)       不知所(cuò)
D.然(mù)       (ǎi)       人情故(shì)       不知所(cuò)
2.根据语境,为甲、乙、丙三处选择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中无人   震荡   慰藉B.踌躇不前   震荡   劝慰
C.目中无人   震撼   劝慰D.踌躇不前   震撼   慰藉
3.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三个句子,衔接最恰当的是(       
①寻文化之根        ②赏诗词之美        ③铸民族之魂
A.②③①B.②①③C.①②③D.③②①
4.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翩若惊鸿”前加“使”B.删除“等诗句”
C.将“心田”改为“心弦”D.将“又一次”调至“最温柔”的前面
2024-05-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5. 综合性学习。
八(1)班开展“别出心裁品古诗”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帮助同学解决下列问题。
(1)【拟新联】同学们计划在教室门口张贴一副符合活动主题的对联,作为活动场地的标志。请你从下面几句零散的上下联中整理出一副最适合的对联。
①诗词歌赋均抒情       ②赏意境陶冶情操       ③废寝忘食兴事业
④读诗词提升修养       ⑤风餐露宿创辉煌       ⑥天涯海角亦相从
上联: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填序号)
(2)【品古诗】找出诗句与节气搭配不当的一项(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B.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
C.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立春D.夏衣临晓薄,秋影入檐长——处暑

(3)【议古诗】小勇同学认为古诗与我们现代生活脱节,已没必要学习。请你针对小勇的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在20字左右。
2024-05-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困难(0.15)
6. 活动中,小文同学搜集了一组古诗文,请你帮她补写完整。

小文发现,古诗文中蕴藏有真挚的感情。“①_________,并怡然自乐”,这是陶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蒹葭》中诗人漫步水边,见“蒹葭苍苍,②_________” 诗人不由生出对伊人的思慕追寻之意;柳宗元《小石潭记》中“青树翠蔓,③_________,参差披拂”给予我们生命丰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④_________ ”是王勃以豁达、积极的心态对友人的劝慰之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⑤_______________”则表明诗人无职可做、寂寞无依之情。

2024-05-1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说明性文章,完成各题。   

人类真的能实现隐身吗

于相龙

①关于隐身,古今中外有许多传说,比如,中国民间故事里的遁术,西方魔法故事里的隐身斗篷。那么,所谓的隐身真的存在吗?

②科学家发现,超材料能帮助人们实现隐身。超材料是一种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型功能材料。其带来的神奇的四项全能超级隐身能力,会让人质疑我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

③当一束光通过不同介质界面时就会发生折射。如果我们能用特殊的技术,让光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是不是就可以任意操纵光线了呢?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其实就是操纵光线,让光线绕行,不再沿着直线传播,这样就看不见站在斗篷中的人了。科学家为了制造这个隐身斗蓬,像拼积木似的,将经过特殊设计的不同的人工结构搭建在一起,得到了一种新的超材料。这种操纵光线的超材料,被称为光学超材料,穿上这种材料制作的隐身衣,别人就看不见你了。

④那有没有触摸不到的隐身衣呢?

⑤来看看初中物理讲的力是怎么传递的。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这样的小把戏,把一张纸折叠几次,它的承重能力就变强了。科学家突发灵感,用各种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和不同外形的微小物体块搭建在一起,得到了更多样化、让你触摸不到的力学超材料。

⑥力学超材料具有负弹性、负刚度、负可压缩性等超常力学性能。比如,我们拔河时感觉绳子就要被拉细拉断了,可是如果这根绳子是力学超材料制成的,我们越用力拉,绳子可能反而越粗。再比如,当我们使劲踹泥土地时,一般会踹出一个坑,但如果这泥土是力学超材料的,我们越用力踹,土地就可能越膨胀。力学超材料的这种超常力学性能,能够将目标物体隐藏起来,让我们的触摸无法感知到它的存在。

⑦如果我们真的隐身了,人们看不见、触摸不到,可若是我们打了个喷嚏,或是大喘气一下,肯定又会被发现。怎么让呼吸的气息也消失,让人感觉不到呢?

⑧想想看,当我们开口说话和呼吸时,是不是与声带有关?那就让科学家试着操纵声波吧。这种操纵声波的超材料就是声学超材料。如果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制成传感器,声波会在传感器处消失,再大的声音人们也听不见。所以当你戴上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做的口罩时,你呼吸、打喷嚏或大喊大叫,没人会听得见。

⑨有了前面三种超材料,我们已经接近完美隐身了,可我们的身体还在向空气辐射热量,如果用检测温度的红外仪器一照,还是会原形毕露。于是科学家开始研究热学隐身,让人体的温度也不存在。

⑩我们知道,热量是从高温向低温传递的。比如手握一块冰,手上的热量就会传导给冰,于是冰就融化了。如果手握一块冰而不让冰融化,该怎么办呢?有人说戴上厚厚的手套就可以了。是的,手套挡住了热量向外扩散。如果有这样一种热学超材料,让热流反转,使其从低温流向高温。也就是说,如果戴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编织的手套握着冰,手也会变成冰,而冰并不会融化。如此一来,穿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的衣服,红外仪器也是无法检测到我们存在的。

⑪从神话科幻到现代科技,人类对隐身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

(选自2023年第10期《青年文摘》,有删改)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项全能”隐身能力是指让人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呼吸、感受不到温度。
B.超材料不是天然材料,而是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具备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型材料。
C.光折射现象给了科学家启发,他们由此想到通过操纵光线达到隐身目的。
D.穿上热学超材料的衣服,人体会变成冰,红外仪器无法检测到人体的存在。
8.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比如,我们拔河时感觉绳子就要被拉细拉断了,可是如果这根绳子是力学超材料制成的,我们越用力拉,绳子可能反而越粗。

9.选文多处运用设问,请列举一例简析其妙处。
2024-05-1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梨花开了

青辰

①离上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的学费还差一大截,母亲催促父亲想办法,父亲低头沉默着,光秃秃的屋子里,有种被生活压迫的窒息感。我快快地问母亲,为什么不向邻居借点钱。母亲无奈地说:“借了之后拿什么还,而且邻居比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②最后,父亲红着眼眶问我:“还想去上学吗?”我拼命点头。父亲朝我一挥手、我乖乖跟在他身后朝后山走去。

③到后山要经过一片竹林,竹林里落了一层厚厚的竹叶和笋壳,踩上去嘎吱作响。我满腹疑惑,猜不出父亲究竟要干什么。直到进入山中,父亲站在一棵腰身粗的大树前,压低嗓而对我说,只要咱们把这棵树砍了,拖到集市上卖了,你的学费就有着落了。

④我大吃一惊。原来,父亲是要“偷”树。在那个年代,没有审批手续,即使自家的树也不可以砍,情节严重的还会被抓起来坐牢。我知道,父亲也是万般无奈。可我绝不接受父亲为了我读书冒这样的险。当时我就哭了,打定主意退学,不再让父母为难。

⑤开学前两天,父亲一进门就喜滋滋地冲我喊:“丫头,你可以上学了。村里出面联系学校,把你的学费全免了……”躺在床上,多日魂不守含的我听完前半部分,瞬间回神,高兴地跳了起来。

⑥多年后,我读完大学回老家镇中学教书,假期就和父亲一起打理梨园。当年准备砍树的那片后山,早就被父亲承包,种上了许多梨树。灿烂春阳下,梨花重重叠叠争相盛放,赶着来赴这场久违的邀约。在星光、月光的映衬下,梨花散发出柔和的光芒,把整个乡村的夜晚渲染得明媚动人。

⑦梨花芳菲,白墙红瓦、翠竹掩映,仿佛一幅清新古典的田园画。途经的路人忍不住驻足观看,连声夸赞。婚纱摄影馆的老板发现了这处美景胜地,特意推出父亲的梨园作为摄影景点,大受欢迎。渐渐地,父亲的梨园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一到周末,三三两两周边城镇的居民就来此赏花游玩。

⑧村里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号召其他人将闲置土地都种上梨树,并请技术员到村里示范教授科学栽培梨树。在村里的动员下,母亲率先开办起家庭食堂,供游客吃饭,其他有条件的人家也纷纷开起农家乐。七八年的时间,村子被打造成生态旅游村。春天,络绎不绝的游客来村里休闲观光;初秋时,村里邀请外地客商前来参加品果订货会,分外热闹。

⑨记得第一年砂梨成熟时,父亲特意开车给我送来一箱梨。当时,我已调到县城工作并安家。我一口咬下去,汁水流溢,甘甜润喉,眯着眼睛回味了好久。

⑩每到收获季节,父母总要留一小枝梨子在枝头,我不解其意,母亲说是要报恩。我问报谁的恩呢?母亲说:“地啊,树啊,每个帮助过我们的人啊。”我笑了,我知道母亲除了想给游客们制造一点惊喜,更多的是想给越来越多的鸟儿留下些许粮食。从母亲的言语间,我感受到了她的感激和谢意。过去的苦难早已被岁月磨砺成闪亮的珍珠,在我们心里发出温润的光。今朝和往昔终于能平和共处,融于一体了。

(选自《小品文选刊》,有删改)

10.从修辞的角度品味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灿烂春阳下,梨花重重叠叠争相盛放,赶着来赴这场久违的邀约。
11.文章开头写了父亲带我去“偷”树这件事,请简要回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2.每到收获季节,父母为什么总要留一小枝梨子在枝头?
13.“梨花开了”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回答。
2023-06-13更新 | 64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语文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