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4 题号:1925384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梨花开了

青辰

①离上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的学费还差一大截,母亲催促父亲想办法,父亲低头沉默着,光秃秃的屋子里,有种被生活压迫的窒息感。我快快地问母亲,为什么不向邻居借点钱。母亲无奈地说:“借了之后拿什么还,而且邻居比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②最后,父亲红着眼眶问我:“还想去上学吗?”我拼命点头。父亲朝我一挥手、我乖乖跟在他身后朝后山走去。

③到后山要经过一片竹林,竹林里落了一层厚厚的竹叶和笋壳,踩上去嘎吱作响。我满腹疑惑,猜不出父亲究竟要干什么。直到进入山中,父亲站在一棵腰身粗的大树前,压低嗓而对我说,只要咱们把这棵树砍了,拖到集市上卖了,你的学费就有着落了。

④我大吃一惊。原来,父亲是要“偷”树。在那个年代,没有审批手续,即使自家的树也不可以砍,情节严重的还会被抓起来坐牢。我知道,父亲也是万般无奈。可我绝不接受父亲为了我读书冒这样的险。当时我就哭了,打定主意退学,不再让父母为难。

⑤开学前两天,父亲一进门就喜滋滋地冲我喊:“丫头,你可以上学了。村里出面联系学校,把你的学费全免了……”躺在床上,多日魂不守含的我听完前半部分,瞬间回神,高兴地跳了起来。

⑥多年后,我读完大学回老家镇中学教书,假期就和父亲一起打理梨园。当年准备砍树的那片后山,早就被父亲承包,种上了许多梨树。灿烂春阳下,梨花重重叠叠争相盛放,赶着来赴这场久违的邀约。在星光、月光的映衬下,梨花散发出柔和的光芒,把整个乡村的夜晚渲染得明媚动人。

⑦梨花芳菲,白墙红瓦、翠竹掩映,仿佛一幅清新古典的田园画。途经的路人忍不住驻足观看,连声夸赞。婚纱摄影馆的老板发现了这处美景胜地,特意推出父亲的梨园作为摄影景点,大受欢迎。渐渐地,父亲的梨园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一到周末,三三两两周边城镇的居民就来此赏花游玩。

⑧村里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号召其他人将闲置土地都种上梨树,并请技术员到村里示范教授科学栽培梨树。在村里的动员下,母亲率先开办起家庭食堂,供游客吃饭,其他有条件的人家也纷纷开起农家乐。七八年的时间,村子被打造成生态旅游村。春天,络绎不绝的游客来村里休闲观光;初秋时,村里邀请外地客商前来参加品果订货会,分外热闹。

⑨记得第一年砂梨成熟时,父亲特意开车给我送来一箱梨。当时,我已调到县城工作并安家。我一口咬下去,汁水流溢,甘甜润喉,眯着眼睛回味了好久。

⑩每到收获季节,父母总要留一小枝梨子在枝头,我不解其意,母亲说是要报恩。我问报谁的恩呢?母亲说:“地啊,树啊,每个帮助过我们的人啊。”我笑了,我知道母亲除了想给游客们制造一点惊喜,更多的是想给越来越多的鸟儿留下些许粮食。从母亲的言语间,我感受到了她的感激和谢意。过去的苦难早已被岁月磨砺成闪亮的珍珠,在我们心里发出温润的光。今朝和往昔终于能平和共处,融于一体了。

(选自《小品文选刊》,有删改)

1.从修辞的角度品味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灿烂春阳下,梨花重重叠叠争相盛放,赶着来赴这场久违的邀约。
2.文章开头写了父亲带我去“偷”树这件事,请简要回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每到收获季节,父母为什么总要留一小枝梨子在枝头?
4.“梨花开了”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回答。
2023·四川凉山·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6]
【知识点】 记叙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肖复兴的《可爱的中国》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1960年,我考入汇文中学,读初一,班主任是司老师,他高中毕业留校不久,也就20岁出头的样子。他面色黧黑,身材瘦削,富于朝气和激情。第一堂课,他没有讲别的,先向我们介绍了方志敏烈士的事迹和他写的《可爱的中国》,然后,大段大段背诵了《可爱的中国》里的段落,气势磅礴,如同高山滚滚落石,先把我们砸晕。

②61年过去了,眼前总还浮现司老师背诵时的样子。他的背诵充满激情,他的眼睛在厚厚的镜片后闪闪发光,教室里一下子异常安静,只有窗外高大的白杨树叶摇出哗哗的响声,如同涨潮时翻滚的海浪,在为司老师、为方志敏伴奏。

③“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④当年司老师背诵的《可爱的中国》中的这几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情景恍如昨日。一位英雄,一个老师,一篇文章,一次激情洋溢的朗诵,对于一个少年的影响竟然是一辈子的。那一年,我13岁。

⑤在此之前,我没有读过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司老师朗诵得好,方志敏写得好,那一连串的排比水银泻地一般,把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抒发得那样激情澎湃,像国庆节天空中绽放的璀璨礼花,燃烧得我们每个同学的心里都火热而明亮。

⑥我渴望读到《可爱的中国》的全文。没过多久,我在前门旧书店里买到了《可爱的中国》,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方志敏牺牲之前写下的著作,几经辗转,由鲁迅先生保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出版。世上有很多书,有的厚厚如同砖头,有的精装宛似豪宅。但书从来不以薄厚精粗论英雄,正如人的生命价值不以长短为标准。方志敏只活了36岁,却顶天立地;他的这本薄薄的《可爱的中国》,却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文学史绕不过去的一座丰碑。

⑦回到家,我一口气读完《可爱的中国》。这本书中还收录了方志敏的另一篇散文《清贫》。我从未有过这样读书的激动,在那样贫穷落后、黑暗残酷而且自己时刻面临生命威胁的年代,方志敏对祖国充满那样深厚而不可动摇的感情,充满那样坚定而不可动摇的信心,寄托着那样多美好的向往和心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仅仅靠生花妙笔可以写出的。

⑧在《可爱的中国》中,还有这样一段话,我也非常喜爱:“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接着,他以丰富的想象和真挚的情感,将中国温暖的气候比之母亲的体温,将中国辽阔的土地比之母亲的体魄,将中国的生产力、地下宝藏、未曾利用的天然力比之母亲的乳汁,将中国绵延的海岸线比之母亲的曲线……

⑨我不知道将祖国比喻成母亲,方志敏是不是第一人,但我是第一次看到,感到那样的贴切、生动、充满情感。他这一连串热情奔放的排比,绝对不是靠修辞可以书写出来的,而是对祖国母亲深厚情感的情不自禁又无可抑制的流露,是心的回声,是血液的奔涌,激荡着一个13岁少年的心。

⑩如果说少年时代,哪一位英雄让我最难以忘怀,是方志敏!从那以后,方志敏留给我抹不掉的记忆。想起他来,眼前总会浮现那张牺牲前他披着棉大衣、拖着沉重脚镣的照片所呈现的威武不屈的形象(后来我看到一幅以此形象创作的版画,黑白线条爽劲醒目,印象至今难忘。前年年底在中国美术馆里看到这幅木刻,它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大,但站在它面前,凝视着,心里那样的感动,久久没有离开,仿佛看见了方志敏,也仿佛看见了司老师,还有我自己的少年)。为此,我心里一直非常感谢司老师为我们朗诵了《可爱的中国》,在我刚上中学的时候为我推荐了这本我一辈子难忘的好书。

1.文章以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这本书的名字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2.联系上下文,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他面色黧黑,身材瘦削,富于朝气和激情。(从描写角度赏析)
(2)大段大段背诵了《可爱的中国》里的段落,气势磅礴,如同高山滚滚落石,先把我们砸晕。(从修辞角度赏析)
3.文章写司老师背诵时教室的情景,特别写了窗外白杨树,这是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第⑤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5.为什么至今“我”都难以忘怀方志敏这位英雄?
2022-10-15更新 | 10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百草园的月色

①从上海到绍兴,经过八九个钟头的长途旅行,傍晚到达。安顿了下榻的处所,匆匆吃罢晚饭,赶到鲁迅先生的故园去观瞻,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②一条宽阔的水泥铺就的街道,两排树荫浓密的法桐、这是鲁迅路。以先生名字命名的街道,路灯的亮光和两边大小铺栈的窗户的灯光交相辉映。

③一方黑色的木板门,已经关死,没有门楼,似乎也没有什么装饰,仅仅就是在砖墙上安着这样一方黑色的木板门,这就是鲁迅先生世代的故居了。中国现代的思想和艺术的巨人,就在这窄窄的门洞里面诞生。

④宅院狭窄、颇深,门房,过庭,天井,先生住屋,鲁母住屋,再后边是闰土父亲在鲁家帮工时的住屋,屋里有一个捣米的石臼。

⑤后院里,就是那个被先生浓笔重彩描绘过的百草园了。

⑥灰蓝色的天幕上,有一弯细细的金钩似的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我们这一帮从南方和北方聚拢到一起的先生的学生,现在都散立在月色朦胧的百草园里的草地上,听一位据说是鲁(周)家同族后裔的中年人介绍这座故园的今昔。他说一口绍兴的地方话,真叫北方人大惑不解,几乎一个字也听不懂。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

⑦是啊,百草园,我早就熟悉了,早就背熟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散文,也就熟知这儿的一切了。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在我心中印下的这幅动人的百草园的图画,掐指已近30年了,今天晚上才得以漫步其境。

⑧时值初夏,夜气温爽,听不到蝉鸣,也听不见蟋蟀的叫声。我漫步在草地上,自然地记起学习这篇课文时的情景。

⑨语文老师是一位刚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青年,热情极高,甘肃人,一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却把课文朗诵得十分动人……我一边听着老师领读,脑子里却展开另一幅图画:刚刚收割过麦子的南坡上,田块层叠的坡地上,麦茬儿闪闪发亮,塄坎上和坟丘里,野蔷薇红的和白的花儿开得一片灿烂,野葡萄藤蔓一直攀援到枸树梢上去,酸枣棵子是山坡上最大的家族,那翡翠般的绿色或紫色的蚂蚱,总是藏躲在酸枣棵子最稠密的枝杈里。我和小伙伴们,头顶艳阳,脚踩枣刺,整晌整晌地捕捉那可爱的生灵儿,忘了吃饭,忘了时辰,直到渴得舌头搅不动,头上无汗可流,也顾不得到沟底去喝一口泉水……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生活如此富于意趣。

⑩而当我从乡野跑到城市,坐在高楼明亮的教室里,听陇音普通话朗诵百草园的时候,才一下子戳开了记忆的窗户,唤起对我的百草园——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无限丰富有趣的依恋。

⑪读先生的这篇课文的时候,尚在我的少年时期,人生的那个充满幼稚心理的时期,是极易与这篇文章的感情相吻合的。

⑫当我漫步在向往了近30年的百草园中时,已经是个顶透而须密的中年人了,而心境却一下子回返到了童年……

⑬哦!我的向往中的南国的先生的百草园!

⑭哦!我的遥远的北方家乡的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匆匆吃罢晚饭”可看出作者想去百草园观瞻的急切心情,对百草园充满了向往。
B.第⑧段是插叙,简要介绍当下的时节气候,说明此时并不是鲁迅先生在书中说的季节。
C.“百草园”作为全文线索,贯穿全文,在文中多次出现,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D.本文语言清新自然,同时又直抒胸臆,由眼前之“百草园”思及“我的百草园——家乡的南坡”。
2.认真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写了有关百草园的哪些内容?
3.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而当我从乡野跑到城市,坐在高楼明亮的教室里,听陇音普通话朗诵“百草园”的时候,才一下子戳开了记忆的窗户,唤起对我的百草园——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无限丰富有趣的依恋。
4.小文和小安读到第⑭段时,展开了讨论,请你也参与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小文:根据我的阅读思考,这一段内容删去后完全不影响文意,可以删去它。
小安:我觉得这一段内容对表达文章主旨有一定的作用,不可以删去。
我:__________________
2023-09-04更新 | 3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①我曾游黄山,却未写一字,其云蒸霞蔚之态,叫我后悔自己不是一名画家。今我游泰山,又遇到这种窘态。其遍布石树间的秦汉遗迹,叫我后悔没有专攻历史。呜呼,真正的名山自有其灵,自有其魂,怎么用文字描述呢?

②我是乘着缆车直上南天门的。天门虎踞两山之间,扼守深谷之上,石砌的城楼横空出世,门洞下十八盘的石阶曲折明灭直下沟底。门楼上有一副石刻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我倚门回望人间,已是云海茫茫,不见尘寰。

③渐走渐高,泰山已用她巨人的肩膀将我们托在凌霄之中。我登上山顶的舍身崖,凭栏望去,远处凄迷朦胧,不知何方世界。近处对面的山或陡立如墙,伟岸英雄;或奇峰突起,逸俊超拔。四周怪石或横出山腰,或探下云海,或中裂一线,或聚成一簇。风呼呼吹过,衣不能披,人几不可立。云急急扑来,一头撞在山腰上就立即被推回山谷,被吸进石缝。这狂啸着、似乎要淹没世界的云涛雾海,一到岱顶石前,就偃旗息鼓,落荒而去。此时此景叫我感到泰山就是 天地间的支柱。再回头看那些象征坚强生命的劲松,它们攀附于石缝间不过是一点绿色的苔痕;那些象征神灵威力的佛寺道观,填缀于崖畔岩间,不过是些红黄色的积木。倒是脚下这块曾使孔子小天下的巨石,探于云海之上,迎风沐雨,向没有尽头的天空伸去。泰山,无论是森森的万物还是冥冥的神灵,一切在你的面前都是这样的卑微。

④这岱顶的确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各种各样的人在尘世间活久了,总想摆脱地心的吸力向天而去。于是他们便选中了这东海之滨、齐鲁平原上拔地而起的泰山。泰山之巅并不像一般山峰尖峭锐立,顶上平缓开阔,这里有平台可徘徊思索,有亭可登高望日,有许多巨石可供人留字,好像上天在它的大门口专为人类准备了一个进见的丹墀,好让人们诉说自己的心愿。我看过几个国外的教堂,你置身其中仰望空阔阴森的穹顶,及顶窗上射进的几丝阳光,顿觉人的渺小,而神虽不可见却又无处不在,紧攥着你的魂灵。但你一出教堂,就觉得刚才是在人为布置好的密室里与上帝幽会。而在岱顶,你会确实感到不是在密室而是在天宫门口与天帝对话。同是表达人的崇拜,表现人与神的相通,但那气魄,那氛围,那效果迥然不同。前者是自卑自怯的窃窃私语,后者是坦诚大胆的直抒胸臆,不但可以说,还可以写,而天帝为你准备好的纸就是这些极大极硬的花岗石。

⑤这里几乎无石不刻,大者洗削整面石壁,写洋洋文章;小者暗取石上缓平之处,留一字两字。山风呼啸,石林挺立,秦篆汉隶旁出左右。千百年来,各种各样的人们总是这样挥汗如雨、气喘吁吁地登上这个大舞台,在这里留诗留字,借风势山威向天倾诉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意志。你看,帝王来了,他们对岱岳神是那样的虔诚,穿着长长的衮服,戴着高高的皇冠,又将车轮包上蒲草,不敢伤害岱神的一草一木。他们受命于天,自然要到这离天最近的地方,求天保佑国泰民安。诗人来了,他们要借这山的坚毅与风的狂舞铸炼诗魂。李白登高狂呼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杜甫沉吟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志士来了,他们要借苍松,借落日,借飞雪来寄托自己的抱负。一块石头上刻着这样一首诗:眼底乾坤小,胸中块垒多。峰项最高处,拔剑纵狂歌。将军来了,徐向前刻石登高壮观天地间,陈毅刻石泰岳高纵万山从。还有许多字词石刻如五岳独尊”“登峰造极”“擎天捧日”“仰观俯察等等,其中果然两字最耐人寻味。确实,每个中国人未来泰山之前谁心里没有她的尊严,她的形象呢?一到极顶,此情此景便无复多说了。

⑥我们步行下山,天将黑时到了泰安城里的岱宗庙。这庙和北京的故宫一个格式,只是高度低了三砖。在中国就像只有皇帝才配有一座故宫一样,哪还有第二座山配有这样一座大庙呢?岱岳之神不是寺院里的观音,更不是村口庙里的土地、锅台上的灶君,是整个民族心中的文化之神,是充盈于天地之间数千年的民族之魂。

我站在岱庙的城楼上,遥望夕阳中的泰山,默默地向她行着注目礼。

(作者:梁衡,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丹墀(chí):指古时宫殿前的石阶,因其以红色涂饰,故名丹墀。
1.通读全文,根据内容填空。

所至

所见

所感

南天门天门、十八盘的石阶、石刻联回望人间,已是云海茫茫,不见尘寰
岱顶风光、石刻一切在你的面前都是这样的卑微
岱宗庙岱宗庙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
天门虎踞两山之间,扼守深谷之上,石砌的城楼横空出世,门洞下十八盘的石阶曲折明灭直下沟底。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四周怪石或横出山腰,或探下云海,或中裂一线,或聚成一簇。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我站在岱庙的城楼上,遥望夕阳中的泰山,默默地向她行着注目礼。”的理解。
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写出两处即可
2021-07-20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