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十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吉林 九年级 二模 2024-05-17 8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旅”字的部分字形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书

②《说文解字》中“旅”的释义: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③旅行,起初作为一种社会行为       )生于我国。在殷周,人们习惯用“旅”字专指当时最火热的一种旅行——商旅。直到后来才逐渐将单纯的旅行与商旅、公差等功利性旅行区分开来。

④目前我国所公认的第一篇旅游文学作品是《诗经·郑风·溱洧》,讲述了少男少女的春游之乐。随着时代的变迁,旅行开始与人生联系在一起——它见证了孔子、徐霞客的跋山涉水,见证了李白、谢灵运的自由不羁,见证了郑和、张骞的蹉跎岁月。其实,一旦迈上旅途,每个人都只需做心无旁骛的自己,让青()的底蕴逐步沉淀,人生的意义_______。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      )       (2)青sè(      )
2.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昭然若揭B.不言而喻C.有目共睹D.一目了然
3.画线句子有一处成语不得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4.对于以上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旅行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丰富。
B.“旅”属于会意字,本义是指士兵追随着战旗行军征战。
C.《蒹葭》与我国第一篇旅游文学作品均出自《诗经》中的“风”。
D.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中的“商旅”二字应理解为旅行。
2024-05-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十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5. 古诗文默写填空。
(1)子曰:“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在《十五从军征》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4)《使至塞上》中诗人王维以蓬雁自喻,写出自己行程万里孤寂落寞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024-05-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十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解释下面加点词。
(1)欲其林(      )        (2)鸡犬相(      )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本文以渔人“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D.“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8.本文中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多次运用伏笔,请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2024-05-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十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适值帝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后为馆职,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宴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皆至市楼酒肆游息作乐。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上谕群臣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宴赏,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殊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宴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注释】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②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③东宫官:古时负责教育、辅导、训谕、侍从皇太子各项任务的官员。
9.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臣非不乐宴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11.晏殊的诚实表现为哪两件事?
2024-05-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十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各题。
【文本一】

要有做好一件事的坚守

①高明伟是南宁铁路公安局南宁东站派出所民警,2004 年开始从事警察工作。20 年职业生涯里,他在守护成千上万旅客南来北往旅途安全的同时,坚持做了一件小事——帮旅客寻找遗失物品。至今,他已为旅客找回各类遗失物品超过6000 件,被称为寻包达人,获得旅客280多面感谢锦旗。

②行走一步,距离很短。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是2 000 多年前的荀子,教诲后人所留下的句子。

③做件好事,举手之劳。然而,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这是毛泽东同志评价教育家吴玉章时所说的话语。

④用一辈子去做好一件事,往往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人生。这个道理,很多人都听说过,也都明白、认同。可是,却未必能够做到,许许多多人所缺乏的,便是——坚守,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下来的人很少。

⑤拿寻包达人高明伟来说,他的出发点很朴素,遗失一个钱包或者一张证件,对出门人来说有时候就是一件急事、大事,所以他一直坚持做为旅客寻物这件小事。人的一生既长也短,有多少人能获得280多面感谢锦旗?

⑥一个人,需要有做好一件事的坚守。若不是倾注一生心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曹雪芹奉献不出一部《红楼梦》;若非历经190 次失败,发现191 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对疟疾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开创不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看准了的事情,便一往无前地做下去,是古往今来收获成功的重要基石。

⑦一项事业,总要靠众多一件事来成就其大。以农村公路为例,截至2022 年底,我国。农村公路超过450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这些农村公路,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米一米修建而成的,像毛细血管分布在广袤的大地上。某一村屯修建短短一截水泥路时,可曾想过,一段一段农村路、一件一件修路小事,构成了无与伦比的新时代超级工程

⑧一个国家,更要由无数的一件事促成其强。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寄语年轻研发人员要把握历史机遇,大显身手,勇攀科技高峰,勉励大家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攀登科技高峰如此,攀登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高峰更是如此,需要大家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坚守。

⑨今年15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了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要形成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做好一件事,绝不简单!

⑩但愿做好一件事的坚守,你有,我有,各部门各单位全都有。

(选自《广西日报》,作者:利桑,有删改)

【文本二】

①工匠精神,既是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也是偏毫厘不敢安的细致,还是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干一行就得爱一行,总得要在这片沙漠里做出点成绩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徐先英在治沙一线坚守近40年,研制新型治沙装备90 多台(套),推广治沙技术面积20多万亩,获评国家工程师奖褒扬工匠情怀、涵养工匠文化,才能让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成为普遍追求,激励广大技能劳动者把工匠精神蕴藏的巨大能量,倾注于一个个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试验,在平凡岗位上绽放独特光彩。

②新时代大舞台,切削零件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砌墙能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大赛,继电保护做精了也可取得多项国家专利。让学技能有学头、有盼头、更有奔头,支持劳动者在本行业本领域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澎湃动能和坚实依托。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3 月 11 日,有删改)

12.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第①段中举高明伟帮旅客寻找遗失物品的例子作事实论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本一第⑤段尾句的设问句,在引起读者思考的同时,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论证。
C.文本一结尾段,总结前文,并提出作者的希望:希望从你我做起,各行各业都能有做好“一件事”的坚守。
D.文本二第②段强调了技能人才发展的机遇无限,并提出“造就更多大国工匠”的号召。
13.文本一第⑧段是如何论述“要有做好‘一件事’的坚守”的?
14.文本二画线句的事例,更适合充当文本一哪段的事实论据? 请阐述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