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昌平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 七年级 期中 2024-05-15 14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名校
为了让家国情怀深植于每一位同学的内心深处,初一年级开展了“家国天下”主题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活动任务:

【活动一】国是千万家

亘古至今,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处处彰显着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家的坚守、对于国的热爱【甲】从《礼记》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到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乙】从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到于谦的“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家国情怀深植于中国人心田,岁月深长,情感深邃。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激荡着国家情怀的行动,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闻一多怒斥特务,,气冲牛,声震天地;鲁迅先生展读书信至深xiāo,关爱青年,;邓稼先隐姓埋名扎根戈壁,鞠躬尽瘁cuì,死而后已……他们把“小爱”升华为“大爱”,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幸福,用红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信仰与追求。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方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

1.请在答题卡方格中,用正楷字规范书写“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得涂改。
2.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的书写,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气冲斗牛”中“斗”的意思是“二十八宿之一”,应读作“dòu”。
B.“深xiāo”中“xiāo”的意思是“夜”,“xiāo”应写作“宵”。
C.“鞠躬尽cuì”中“cuì”的意思是“劳累、疾病”,“cuì”应写作“悴”。
D.“殷红”中“殷”的意思是“赤黑色”,应读作“yīn”。
3.下面各项中填入【甲】【乙】两处的标点合适的一项是(     
A.【甲】破折号【乙】分号B.【甲】破折号【乙】逗号
C.【甲】冒号   【乙】分号D.【甲】冒号   【乙】逗号
4.请根据语境,在横线①、②两处填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酣畅淋漓          ②呕心沥血B.①慷慨淋漓       ②呕心沥血
C.①慷慨淋漓          ②处心积虑D.①酣畅淋漓       ②处心积虑

【活动二】家是最小国

家庭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训的传承、家风的延续和家教的养成。家风是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风尚气质,在古代社会,常常有“世代忠良”“书香门第”之说,着其实就是一种家风延续的缩影。此外,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也是维系和发展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到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一句句家训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嘱托,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美德。

5.根据上面的语境,画线句作为总起句两处表达欠妥的地方,请修改。修改:_____6.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后辈受益匪浅。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上联:孝悌___________传家远下联:诗书礼乐___________
A.忠信          继世长B.忠信            功业盛
C.修身          功业盛D.修身            继世长
7.朗诵组选择了现代作家端木蕻良作品中的文字准备在活动上朗诵,该语段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A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B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C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D晴天里马儿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

A.AB.BC.CD.D
8.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就选自《朝花夕拾》。
B.《卖油翁》的作者是唐代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他的《归田录》。
C.《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诗人臧克家,文章记述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崇高的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D.《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2024-05-1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昌平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9. 默写填空。
①不闻机杼声,__________。(《木兰诗》)
②旦辞黄河去,__________,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木兰诗》)
③《木兰诗》中运用“互文”手法写出了战斗的紧张激烈,战士伤亡惨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昌平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对下列诗句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木兰远行万里,像飞一样地越过关塞山岭,表现了木兰急切归乡的心情。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出边塞军营生活的艰苦。
C.结尾以双兔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作结,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地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表现出同伍士兵的诧异和惊叹,侧面衬托了木兰从军时的谨慎和机敏。
11.《木兰诗》中,木兰功成身退,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偶书》(其一)写诗人年老回乡的感慨和见闻。同样是久别归乡,木兰和贺知章的情感是不同的,请结合诗句内容做具体分析。

回乡偶书(其一)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024-05-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昌平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选自《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有删改)

【注释】①桓荣:东汉初年名儒。②仓卒:匆忙,此处指社会动乱。③厄:困苦,灾难。④太常:官名,九卿之一,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⑤若是:像这样。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治经博士邪                         人谋而不忠乎
B.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为太常
C.肃遂拜蒙母,结友别    荣讲诵不息
D.蒙辞军中多务                      公亦此自矜
1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
理解: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件事呢!
理解: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
【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翻译:士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理解: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旧的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14.甲文的吕蒙学有长进,因而让人_____(填一成语);乙文的桓荣遇到社会动乱仍然“__________” ,元卿等到桓荣做了太常,才明白__________的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4-05-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昌平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