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 七年级 期中 2024-05-15 31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尝射于家(pú),有卖油翁释担而立,(nì)之久而不去。
B.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qiào)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而不舍。
C.胡同口(dēng)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yà)根儿没想到这点。
D.他那颗(juè)强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xiǎng)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chá),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2024-05-1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滔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B.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C.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知无愧的。
D.那时就极严重地拮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殚她什么呢!
2024-05-1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B.老王常有形单影只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C.父亲老实厚道俯首帖耳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D.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意,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2024-05-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24年央视3·15晚会猛揭黑幕,曝光了部分不良商家用鸡骨泥代替鸡肉。
B.每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C.许多学霸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D.打赢打好春播春管这一仗,对于夺取夏粮乃至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
2024-05-1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B.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C.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D.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2024-05-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6. 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本文是鲁迅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化,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B.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孤常读书”的“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卿言多务”中的“卿”是君对臣的爱称,“陈康肃公善射”中的“康肃”是谥号,“公”是男子的谦称。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大量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倾诉自己对土地的热爱、怀想和眷念之情,从而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感。
2024-05-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但他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了,他自己也没有。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⑪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⑫他了,跟着的是。这不再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了就。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⑬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⑭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⑮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⑯他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⑰他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⑱他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

⑲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望闻问切”是夸张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形容为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B.“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不用“钻研”而用“钻探”,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闻一多先生的刻苦钻研精神。
C.“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语句引用《论语》中的话,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D.“诗兴不作”中的“作”是写的意思,指闻一多先生为了救国救民的大业而从此不再进行诗歌等文学创作了。
8.下列对选文③~⑦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引用杜甫的事例,赞美了闻一多生活简朴的特点。
B.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突出了闻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在于救国。
C.第⑦段是对③~⑥段的一个总结,其中加点的“仅”字又有着引起下文的作用。
D.选文③~⑦段从“学者”和“诗人”两个方面写闻一多,既突出了闻一多是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研究者,又说明了闻一多是一个成就卓越的诗人。
9.对第⑳段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句写出了闻一多勇敢豪爽、敢作敢当、光明磊落、易怒冲动的特点。
B.口的巨人:指闻一多说得观点明确,“鼓壮志、动人心,气冲斗牛”。
C.行的高标:指闻一多敢于反对独裁者,具有大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
D.该句高度评价和赞扬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10.下列对选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动形象。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
B.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了多种含义。
C.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记叙和抒情截然分明。
D.富于音乐美。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惯于使用对句形式。
2024-05-1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于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仙则                 其妙
B.陶后有闻               为人知
C.濯清涟不妖            结友
D.何陋                 水陆草木
1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能散布很远的香气就不感到简陋了。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金制的佛经。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我喜欢莲花,你也像我一样爱好莲花吗?
14.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B.《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陋室铭》运用类比手法,连举三位古人的例子来证明“陋室”不陋。
D.《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表现出君子从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024-05-1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木兰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下列与其它三项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归家的故事。
B.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C.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百姓题材,但着墨较多的是战争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D.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令人回味。
2024-05-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