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广东 九年级 二模 2024-05-17 38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在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舞剧《咏春》再次展现深圳原创出品的强大“破圈力”与非凡魅力,请你探寻《咏春》的出圈密码,按要求完成小题。

除夕之夜,深圳原创舞剧《咏春》选段亮相龙年春晚,展现了叶问咏春拳八卦掌的巅峰对决。

自舞剧《咏春》开演以来,多次强势“破圈”。行云流水的咏春拳、矫若游龙的八卦掌,无不令人陶醉其中。舞者们A的气度、B的眼神、如风的出拳、C的身法,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武为刚,舞为柔。武舞结合,②xiāng dé yì zhāng。叶问为刚,“女导演”为柔,外刚内柔,双线映照。国运为刚,情感为柔。在苍茫寥廓的时代背景下,《咏春》仍然有着家庭温情、邻里友情、男女柔情的留存。正是这样的对比、这样的交融,才使得《咏春》这部舞剧气韵生动形态万方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______若游龙                      ②xiāng dé yì zhāng____________
2.《咏春》的成功出圈首先要归功于演员们的精彩表现,请把下列备选词语填入文段中合适的位置。(只填序号)
备选词语:①飘逸   ②锐利   ③沉凝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之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夕之夜,深圳原创舞剧《咏春》选段亮相龙年春晚。”在这个句子中,“除夕之夜”作状语。
B.“行云流水的咏春拳、矫若游龙的八卦掌,无不令人陶醉其中。”这个句子是单句。
C.“行云流水”是并列短语,“矫若游龙”是偏正短语,“气韵生动”和“形态万方”是主谓短语。
D.“《咏春》仍然有着家庭温情、邻里友情、男女柔情的留存”中,“留存”是名词。

【观贤者风姿,悟刚柔之道】
5.《咏春》将舞与武完美结合,一招一式,刚柔并济,为人处世亦然。请你结合日常积累,依据划线部分进行仿写。
柔中有刚方显英雄本色,刚中有柔亦有侠骨柔情。李清照既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旷世豪迈,更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似水柔情;鲁迅既有对敌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铁血刚正,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传承中华民族武术文化,弘扬中国武术精神,2024年3月30日下午3点,光明区文化馆将在会堂举行“传承文化,问道咏春”专题讲座,拟邀请咏春拳名家麦帆主讲,请你以光明区文化馆的名义于讲座前一天写一封邀请函。
2024-05-17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7. 古今无数仁人志士以刚柔并济之态纵观时代风云变幻,历经岁月洗礼仍旧熠熠生辉。请你根据主题词,在横线处补充古诗文名句。
主题词古诗文出处古诗文名句
刚于柔,是一种姿态与准则,笃定与坚韧。
刚强气节孟子《富贵不能淫》
文天祥《过零丁洋》
夏完淳《别云间》
真正的大丈夫,是孟子笔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1)______________”的人格独立、坚定立场之人;是身陷囹圄,写下宁死不屈壮烈誓词“人生自古谁无死?(2)______________” 的文天祥;是坚决复明,呼出慷慨豪迈之音“(3)______________,灵旗空寂看”的夏完淳。
壮志雄心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英雄虽迟暮,但壮志犹在。辛弃疾身披白发,却仍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4)______________,人道是,清光更多。”陆游虽年老体衰,仍愿守卫边疆保家卫国:“僵卧孤村不自哀,(5)______________。”
柔于刚,是一种持守与稳重,沉着与变通。
爱国忧民龚自珍《己亥杂诗》
杜牧《泊秦淮》
柔是龚自珍不满朝政风气,辞官离京,却不改平生报国之志,执着于“(6)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悔奉献;柔是杜牧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看到官僚贵族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不禁道出“商女不知亡国恨,(7)_____________”的无限兴亡之感。
随和达观苏轼《水调歌头》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人生无常,世事沧桑。苏子说“(8)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范仲淹言“(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顺境逆境,我们都应泰然处之,不必执着于一隅方寸,阔步行于人生之路,前方总会有更美的风景。
2024-05-1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8. 古有木兰替父应征,今有鉴湖女侠慷慨就义。她们都是古今的奇女子,下列对《木兰诗》《满江红》两首诗词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木兰诗(节选)

汉乐府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A.木兰的两愿“替父从军”与“辞官还乡”不矛盾,是她在不同境遇下的不同抉择,展现木兰忠孝两全、不慕名利的崇高品质。
B.“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这一段写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英雄气,但全诗更多详写了木兰的女儿情,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疏远心理。
C.《满江红》全词伤感低沉,借用“汉军破楚”的典故比喻国破,化用白居易诗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抒发知音难觅的悲伤。
D.木兰女扮男装、为国出征,秋瑾追求解放、匡国济世,二人的“离家”都是对封建思想的突破,更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2024-05-1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选自《贞观政要》)

9.请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
字词出处方法释义
厚恩

字形推源: 《说文解字》“邦也。从囗从或。古惑切。”

国家
何宜屡得折?课内迁移: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1)

颖达又文见意语境推测:①因为     ②顺应
                 ③通过     ④遵循
(2)(填序号)

10.请完成下面的语句翻译。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战国策》,该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本文写燕、赵等国来朝于齐,意在表明邹忌的劝谏卓有成效。
B.【甲】文中邹忌善于思考、分析,且关心国家大事,他在讽谏齐威王时,提出了要招才纳贤、爱才任能的治国之道。
C.【乙】文中的唐太宗很欣赏于志宁和孔颖达两位忠贞进言的臣子,因此对他们大加封赏。
D.【乙】文画波浪线句子“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断句正确。
12.邹忌和孔颖达都是忠君爱国的谋士,但两人进谏的原因和进谏的方式不同,请大家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风 格人 物进谏的原因进谏的方式
邹 忌

孔颖达

2024-05-1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研学火爆出圈,乱象频发。班级围绕研学进行探究活动,同学们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参与讨论。
【材料一】

乱象   王鹏/作(新华社发)

【材料二】

图1                                                                                            图2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研学报告网)

【材料三】

①研学的种种乱象给家长和学生带来诸多困扰。近年来,教育部门逐渐引导研学回归教育的本真。

②一个好的研学旅行产品应具备以下特点:一要注意给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制造环境。要从启程的一刻开始,便引导学生在交通安全、住宿及餐桌礼仪、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学习与实操,由此培养自理能力和团队精神。

③二是要有明确的主题。从研学旅行的整体目标开始,到每个活动、每个课程资源点的讲述,都要有确定、落地的方向。不仅要让学生参与活动,更要让他们理解活动的意义、学会总结自己的收获,并联系到实际生活学习中去。

④三要有课程实施计划。研学区别于旅游的最根本特点之一,就在于将资源点的参观、讲解、体验、总结等环节课程化,要有导入、课程目标、达成方式的设计。

⑤第四,项目实施要有亮点,有趣味性。在实操过程中要挖掘资源点的亮点和特殊性,要注意与学生常识的衔接与比较,要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增强代入感与趣味性。

⑥最后,要设计特殊情境,增强冲击力,使内容升华。

⑦只有这样,才能让“研学游”真正成为“研学优”,使得青少年在“行走的课堂”中增长见识、收获新知。

(选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年8月2日,有删改)

【材料四】

研学:在探索中获得学的乐趣

①“修建故宫所用的石头是如何开采和运输的?”

②“为什么当时的建筑主料是木头而不是石头?”

③“为什么故宫里会有鹿?除了鹿,故宫里还有别的动物吗?”

④早在研学出发前,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就通过建筑先导课和主题阅读先导课对研学的内容提前做了准备。因此,学生们会带着问题启程。

⑤“从小就对搭建充满热情的我,曾一次次惊叹于视频中那些伟大建筑的壮丽——金碧辉煌的故宫,雕梁画栋的颐和园,气势恢宏的鸟巢……这次,我终于有了近距离感受这些建筑之美的机会。”期末考试结束的第二天,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的周浩天就和同学们来到北京,开启了他们的研学之旅。

⑥研学,对他们来说,已成为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2017年寒假开展研学活动至今,该校学生的研学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丝绸之路、故宫博物院、茶马古道、东江水系……甚至走出国门,前往新加坡开展STEM课程学习。

⑦研学不同于单纯游玩,是主动探究的过程。研学是以“研”为重点,以“学”为目的,以“行”为方式的活动,比单纯游玩有更立体的学习目标、更丰盈的活动内容和更适切的研学规划。研学课程与统整项目课程的深度联结,也是学生把知识“放回”真实世界的“助推器”。     

⑧生活即教材,世界即课堂。研学活动从有限的课堂和学校时空延伸到教育的全时空、全过程。在研学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交流与沟通,试着合作和互相帮助,增强创新和创造能力,增进了彼此的感情,提升文化理解能力,这正是国际上公认的5C核心素养——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更重要的是,以脚步丈量对祖国的担当与责任,用体察形成对世界的了解与包容。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2月27日,有删改)

13.【筛选信息】下面关于材料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研学市场火热,如何在乱象中去伪存真给家长们带来不小挑战。
B.只有好的研学旅行产品,才能让“研学游”真正成为“研学优”。
C.“行走的课堂”把有限课堂和学校时空延伸到教育的全时空、全过程。
D.材料四画线句子运用举例论证,论证观点“研学是主动探究的过程”。
14.【描述现象】请你认真观察材料一的漫画,描述漫画内容和讽刺的现象。
15.【分析数据】请你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写出两条探究结果。
16.【综合辨析】结合材料三,分析材料四中学校组织的研学是否属于好的研学旅行产品。
2024-05-1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像山河一样打开自己

原因

①一边是绵延不绝的高黎贡山,一边是壁立千仞的碧罗雪山。谷底的那片碧绿,是从青藏高原汇聚千溪万泉而来的江水。江水时急时缓,遇到乱石嶙峋,就白沫喷涌,浪花飞溅。水声或如悄声细语,或如雷声阵阵。

②这就是怒江。它沿岸的一条公路如游丝般蜿蜒。A.我们乘坐的大巴,像甲壳虫似的在公路上缓缓移动。我将脑袋伸出车窗,使劲睁大双眼,却怎么也无法在一望之中把这宏大瑰奇的景象尽收眼底。

③忽然,从邻座传来音乐声,是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我有点吃惊,既因为游客中竟然有人喜欢西方古典音乐,也因为那不同凡俗的浑厚乐声和细腻的音质。

④“英雄!这些山、这些水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支交响乐简直就是为它们谱写的!”对这支曾被一些音乐评论家认为艰涩难懂的乐曲,他竟然这样解读。

⑤这位游客来自北京,在这里当过“知青”,回城后成了一名教师。老伴去世后,他没有独守孤影,而是四处旅游。“昨天刚从拉萨坐飞机到昆明,今天就直奔怒江来了。”快七十岁的他,精神矍铄。

⑥“当年我只觉得山里生活艰苦,却没发现这里的景色这么撩人。”他笑了笑,接着对我说:“在城市我常感到寂寞,而进入山水的怀抱,我就像回到了那个曾经完整的家,心安!”也许,曾和自己的青春融为一体的地方就是故土家园吧,这位老人是寻找他的青春来了。

⑦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当雄浑的山河打开自己的胸膛,成千上万种美就在人们眼前次第呈现。

⑧怒江第一湾,像一块马蹄形的翡翠,安稳地置放在群山之间。和长江第一湾的猛然掉头、雄奇有力不同,这个弯转得那么优雅,就像华尔兹舞中旋动的长裙一角。我们这些游客,站在山坡的围栏外,看着深谷里仿佛陷入沉思的碧水。

⑨导游姓李,50多岁模样,当她开朗地大笑时,眼角和额头的皱纹都在爬动。她向大家介绍:其实,这条江到了雨季才会发怒,才名副其实。这个季节,更适合它的名字应该是——碧江。显然,她对这片山水非常了解。

⑩车到了老姆登村,我的眼睛追随李导的指引,看见对面戴在群峰头上的皇冠山是那样高贵华美。当一抹阳光落在上面,它就像刚从黄金的汁液里捞出来一样,润润的,闪着金黄的光。为了拍一张把“皇冠”戴在头上的照片,游客们四处寻找合适的位置和角度,李导微笑着走过来,一一指导并帮忙。当相机屏幕上显示出一位手持小木匣(自制音乐播放机)的“老皇子”时,她轻拍手掌,发出爽朗的笑声,那位北京老人也咧开嘴笑了。

童心在大自然面前复活了,每个人都变得更加可爱和天真。

大巴车继续向着山河敞开的方向前行,李导趁着空闲向大家讲述起自己的身世。她的家乡在云南省怒江州北部的独龙江乡。早年,那里不通公路,物资匮乏。当地政府曾组建马帮,运送粮食和物资,救助群众。她就是赶马人,也曾做过国营马帮首领。

泥石流、桥梁损毁、大雪封山……甚至她的丈夫也遇难于赶马途中。十多年里,她历经艰险,遭遇了难以想象的苦痛,也一次次见证了乡亲们在山间铃响马帮来时的喜极而泣。

庆幸的是,一条条公路终于打开了闭锁的山区。前些年,为了提高云南茶的知名度,云南组织了一次马帮驮茶进京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她留下了自己马帮首领生涯的最后一次亮相。

那一路,马帮吸引了许多好奇的目光,催生出不少轰动的趣闻,同时马帮也看到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霓虹闪耀的商场……在宽阔的大街上,在汹涌的人流中,B.马帮不再像行走于山间古道时那样自然:蹄声犹犹豫豫,马儿的脖铃声错落纷乱,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要停?前面的岔道如何选择?这些都变得难以确定。

如果说,大山曾经遮挡过她的目光,那么,这次马帮驮茶进京的活动,则在她面前打开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卷,引发了她的思索。

时代也许不再需要传统的马帮了,她清醒地认识到。

短暂的迷茫和一时的失落在所难免。但很快,她就决定从熟稔的生涯中拔脚而出,她要与通了公路的家乡一起展现魅力,她开启了生命的另一扇门——成了一名高山导游。在为四方游客的服务中,她感受到了充实与快乐。

到了丙中洛,李导带领大家,向如画河山的更深更远处走去。这时,我却很清楚地看见,她的手自然前伸,挽住了北京老人的胳膊。

前方,一定还有许多难以置信的美被崇山峻岭收藏,还有许多惊叹在目光的扩散和腿脚的迈动间发出,还有许多温情在人生的旅途中酝酿。

我知道,当人们像雄浑的山河一样打开自己时,就能够收获美,收获快乐,收获爱。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2月23日,有删改)

17.文章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由所至写到了所见所感。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所至(游踪)所见(景、人、事)所感(引发感受与思考)
怒江第一湾第一湾优雅碧绿(1)
老姆登村(2)童心之美
丙中洛李导搀挽老人前行人情之美

18.结合语境,任选一句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A.我们乘坐的大巴,像甲壳虫似的在公路上缓缓移动。
B. 马帮不再像行走于山间古道时那样自然:蹄声犹犹豫豫,马儿的脖铃声错落纷乱
19.第④段中北京老人为何说“这些山、这些水才是真正的英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20.文章用大量文字写李导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1.文章标题《像山河一样打开自己》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4-05-17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2. 班级开展“名著与教材共读”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共读人物】
(1)小光认为《艾青诗选》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形象有相似之处,可以共读,请你结合名著内容,帮他完成探究。
作品作者相似之处
《艾青诗选》艾青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共读手法】
(2)小明发现许多名著和教材中都使用了悬念这种写作手法,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悬念
定义先将疑问抛给读者,层层设疑,以达到更好地表达主题的目的。




示例及
作用
【教材示例】《我的叔叔于勒》中“父亲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作用】这句话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
【名著示例】③
【作用】④

【共读主题】
(3)小美认为名著内容可与教材单元主题进行关联,请你结合下面“单元导读”的内容,从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分析其与此单元的关联性。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七下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节选)

【备选名著】   A.《朝花夕拾》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红星照耀中国》            D.《海底两万里》
2024-05-17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3.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写作。

无论是书房里的笔墨纸砚、戏台上的说学逗唱、街道中的汉服唐装,还是小镇市集的美食烟火、老中医的望闻问切……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一经走进自己的生活,就会重塑人的精气神。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以“_____给了我自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文中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2024-05-1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60.65字音  字形  词语  短语的结构  单句的成分  病句辨析与修改  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邀请函
二、名句名篇默写
7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选择题
80.65诗歌鉴赏
四、文言文阅读
9-120.65历史事件类  治国谋略类对比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13-160.65非连续性文本
17-210.65游记
六、名著阅读
220.65艾青(1910-1996)  《朝花夕拾》  《海底两万里》  《红星照耀中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艾青诗选》
七、作文
23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