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济南天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 八年级 期中 2024-05-21 1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风情。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让鲁迅先生念念不忘的是偏()的江南水乡中映着皎洁月色的社戏;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出了他心中那永不变味的子、油馍和米酒;刘成章以浸润着陕北黄土地磅()、粗、豪放、震撼的气势的笔墨,描绘出让人大彻大悟的安塞腰鼓,使读者叹为观止;寄托着吴伯萧马前卒誓愿的静穆而暖融融的灯笼,在记忆中永不褪色。经历了欢喜别离,领会了人情世故,才能洞见世间的美好,才能悟得人生的真谛,才能体会蕴含在民俗中最朴素的愿望不会在时间的洪流中戛然而止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或括号中拼音处的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辟                  kuàngB.辟          méi       kuàng
C.僻          méi       guǎngD.僻                  guàng
2.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大彻大悟B.叹为观止C.人情世故D.戛然而止
3.下列关于民俗的补充材料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习民俗文化选文,让我们不仅体悟了民俗背后隐含的精神文化内涵,而且了解了我国各地各民族的民俗风情。
B.有学者认为,民俗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原因,是目前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C.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D.通过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使我们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4-05-2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天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光。我们吟诵着千古名句,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

现在请你参与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活动中班长搜集了很多描写四季美景的佳句,请你将以下所有名句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排列。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④千里黄云白日睡,北风吹雁雪纷纷。
⑤气肃霜降渐冷凉,草木枯萎凋零黄。
排序:_______
5.(1)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成语:_______
解释:_______
(2)请根据语境,补写出你阅读古诗的感受。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俊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2024-06-06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天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飒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选自《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裨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神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右溪记》)

【注释】①欹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佳:美好。③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④裨:使。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水清冽       尤:好像B.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
C.不可     名:说出D.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7.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以其境过清”中“以”字同“以刀狼眉”中的“以”字意思相同。
B.【乙】文中“为之怅然”中的“之”字同“何陋之有”的“之”字意思和用法不同。
C.【甲】文《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是属于小说的范畴。
D.【甲】文中“小生”指京剧中扮演青年男子的角色。
8.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B.乙文中写景大多为四字句。石、水、竹木,分别以“欹嵌盘曲”“洄悬激注”“垂阴相荫”等节律明快的四言短句,使句式与景物的动态动势极为吻合,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C.甲文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为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
D.乙文作者以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
9.下列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在人间 A 则可为都邑 B 之胜境 C 静者之 D 林亭。
10.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1.【甲】【乙】两文各从什么描写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
乙文:
2024-05-2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天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仲春郊外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12.下列对《仲春郊外》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移步换景,描写了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美好景象。
B.颔联从空间角度写春光无处不在,“连”“绝”二字精炼而准确。
C.“何处染嚣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D.全诗采用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
13.有人评价“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五、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4.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宠辱不惊,闲看书卷奥秘;去留无意,漫随书卷人生;品味诗词,感受文人情思。伫立江畔,迷离在《蒹葭》“(1)_________,白露为霜。”的美好意境中;徘徊城头,从《子衿》“(2)_______,悠悠我心。”中感受恋人深情的告白;偶遇桃源,惊叹《桃花源记》“(3)________,并怡然自乐。”的岁月静好;遥望山河,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__________,(5)_________。”中欣赏洞庭湖水的汹涌澎湃;浪迹天涯,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__________,(7)________。”中感受跨越时空的真挚友情;信步梅园,体悟《卜算子·咏梅》“(8)_________,只有香如故。”的人格写照。

2024-05-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天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5. 名著阅读。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书这个总名初见于《周礼》,但六书的各个的名字到汉人的书里才见。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又如字,在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也是的。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等。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如”“两字,”“是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

(1)选文出自朱自清的《①_______》,这是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其中介绍了讲八卦的儒家经典《②______》,中国最古的记言历史著作《③_____》,记载战国时期说客说辞的著作《④________》。
(2)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根据图片字形推知其本义。

2024-05-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天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在古代春节,人们习惯将字用仓颉文、垂篆文、鲁篆文、钟鼎文等书于红纸上,贴在壁、柜、箱、桶上面,俗信能招福运。人们现今习惯于在门上挂春联,中间贴,还要倒贴,谐音,表示福到

②甲骨文里就有字。字的下面是人的两只手,手的上面是个盛着酒的酒樽,酒樽上面是个字,义为祭台。这是表示人们在春节时手捧着酒樽在祭台前祭献祈福。现今写的字,仍是依照甲骨文的形体特征:左偏旁的;右边的,古写为,是个盛着酒的长颈鼓腹的酒瓶。可见,字的本义是在春节时以酒祈福。

③古代,人们以酒祈福,是为求得五福。《尚书·洪范》中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寿、富贵、健康安宁、美好的品德和长寿善终为最难得的五种福气。到了汉代,由于人们择吉避讳,便把最后一种福气改为多子孙了。而今过春节,家家户户门上贴春联的横批常是五福临门,也是传习着五福的含义。

(节选自吴正格《“福”字里的春节》,有删改)

材料二:①春节临近,又该贴字了,但不知从何时起,很多人喜欢将字倒贴过来。对此,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则表示,大门上的福字不宜倒贴。

②冯骥才介绍说,在我国民俗传统中,倒贴字大多在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在水缸和土箱子(即垃圾箱)上,由于这两处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巧用的谐音字,倒贴福字,用福至来抵消福去;另一个地方是在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③冯骥才强调说,至于大门上的字从来都是正贴。大门上的字有迎福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所贴的字须端庄大方,故应正贴。这是中国人对生活的敬重与对文化的虔诚。

(节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三:①从文化的深层意蕴来看,中国人的崇拜背后有什么样的文化心理呢?

②其一是祈福,代表了一种祛恶扬善的向善之心。祈福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的皈依。向善这个观念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周易·坤卦·文言》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③其二是种福,代表了一种立人达人的利人之心。种福是利人的行为,是祈福之后的主动作为。将人生幸福像耕田地一样耕作经营,以便获得相应的福报,即所谓种福得福种福的内涵中还包括修己得福。修己就是修身,修养提升自己的德性。

④其三是知福,反映了一种知恩图报的感恩之心。人之最可叹者,莫过于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所享是福,更不知福从何来,因而不可能怀感恩之心,做报恩之举。诚然,人生在世,处境各异,理解不同、境界不同,所谓幸福指数,或者说幸福感、满足感也不相同。所以古代智者认为福由心生,境由心造,需要作一定的心理调适。

(节选自王东林《“福”字的文化意蕴》,有删改)

16.以下关于三则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第③段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从古至今人们以酒祈福的含义。
B.材料二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福”字倒贴的两种习俗。
C.材料二中的加点词“不宜”意为不适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D.材料三开篇运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知所享是福,知福从何来,才能怀感恩之心,做报恩之举,我们身在福中要知福、感恩。
B.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因而应该倒贴,寓意“福到”。
C.汉代,人们择吉避讳,“五福”指:“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D.甲骨文里就有“福”字,现今写的“福”字,已不具有甲骨文的形体特征。
18.通过研读以上三则材料,我们学到了一些研究汉字的方法。“龙”年已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向他人介绍“龙”字呢?请简要概述。
2024-05-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天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1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何不就叫杨绛姐姐”

——我眼中的杨绛先生

铁凝

①作为敬且爱她的读者之一,近些年我有机会十余次拜访杨绛先生。

②二〇〇七年一月二十九日晚,是我第一次和杨绛先生见面。在三里河南沙沟先生家中,保姆开门后,杨绛亲自迎至客厅门口。她身穿圆领黑毛衣,锈红薄羽绒背心,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她一头银发整齐地拢在耳后,皮肤是近于透明的细腻、洁净,实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她一身的新鲜气,笑着看着我,我有点拿不准地说:我该怎么称呼您呢?杨绛先生?杨绛奶奶?杨绛妈妈……只听杨绛先生略带顽皮地答道:“何不就叫杨绛姐姐?”我自然不敢,但那份放松的欢悦已在心中,我和杨绛先生一同笑起来。

③杨绛先生起居十分规律,无论寒暑,清晨起床后必先做一套钱锺书先生所教的“八段锦”,直至春天生病前,弯腰双手可轻松触地。我想起杨绛告诉我钱先生教她“八段锦”时的语气,极轻柔,好像钱先生就站在身后,督促她每日清晨的健身。那是一种从未间断的想念,是爱的信仰。

④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五日,杨绛参加了邓小平为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举行的国宴,邓小平将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中译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贵宾,并把译者杨绛介绍给对方。杨绛先生说,那天她无意中还听到两位西班牙女宾对她的小声议论,她们说“她穿得像个女工”。“她们可能觉得我听不见吧,我呢,听见了。其实那天我是穿了一套整齐的蓝毛料衣服的。”杨绛说。那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单从穿着看去,大约都像女工或男工。经历了太多风雨的杨绛,坦然领受这样的评价。 她成功地穿着“隐身衣”做大学问,看世相人生,哪怕将自己隐成一位普通女工。

⑤二〇一三年春节前,我和先生同去杨绛先生家拜年,我们聊了一些家事,还讲到我们的女儿。杨绛先生嘱咐说:“ 下次来,送给我一张你们的全家福,照片背面要写上字”那慈爱的神情,就像我的娘家人一样。二〇一四年四月,我和先生再次拜访了杨绛,我们遵嘱送给杨绛先生一张全家福照片,她看着照片上的女儿,叫着孩子的名字,好像孩子已经站在她的眼前,杨绛先生比我们的女儿整整大了一百岁,她看着照片上的孩子时,仿佛时光倒流,她的神情刹那间呈现出稚童样的活泼。这些年,越是和杨绛先生见面,就越是感受到她身上的家常气。今年春节前给杨绛先生拜年时(这也是我和杨绛最后一次在三里河家中见面),刚刚坐在她的身边,面容已显出疲意、形态也显出虚弱的杨绛先生,开口便先问起了我们的孩子。她清楚、准确地叫着女儿的名字说:“豆豆好吗?”这让我意外而又感动。事隔一年多之后,她还记得一个未曾见面的孩子。我相信,一百零五岁的杨绛,她爱的是天底下所有的孩子。

⑥我珍视和杨绛先生的每一次见面。也许一些人精致的俗相正需要经由这样的先行者,这样的学养、见识、不泯的良知去冲刷和洗涤。一个不断崛起、日益被世界瞩目的民族,她的风骨、情怀与人文生态,仍然需要一代隐于人海的文化大家的长久滋养。我们的下一代,更下一代,当永怀赤子之心,真诚生活,才配得上这些秉持着智慧之烛,光照后辈的先贤们的问候和祝福。

2016年7月17日

(选自《散文精读·铁凝》,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的外貌描写充分展现了杨绛先生整齐、洁净的形象。
B.第④段画线句意指杨绛先生为安心做学问故意打扮成普通女工。
C.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杨绛先生的深切怀念。
D.整篇文章的语言质朴、温暖,又能达到一种阔大、理性的境界。
(2)〖读事件〗本文围绕杨绛先生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读“姐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字“吧”“呢”能否删去?谈谈你的理解。
(4)〖读“先生”〗当今时代为什么需要杨绛先生这样的文化大家?请依据文意,归纳出三点理由,并联系生活,各举一例。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0. 按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杨绛来说,老王的厚道善良,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700字。
2024-05-2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天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综合性学习
1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30.85成语和熟语  病句辨析与修改  易误读常见字  常见易错字
二、综合性学习
4-50.65成语和熟语  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文学常识综合
三、文言文阅读
6-110.4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四、诗歌鉴赏
12-130.4诗歌鉴赏
五、名句名篇默写
14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六、名著阅读
150.65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
七、现代文阅读
16-180.4非连续性文本
190.65散文
八、作文
200.1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