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学区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安徽 九年级 二模 2024-05-22 10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默写。
(1)大雁飞翔在古诗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南飞的大雁寄托了戍边将士的乡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借助“雁”的意象,表达了漂泊在外的羁旅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适《别董大》借遥空断雁意象,写别离心绪。
(2)美好的景物常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绘的琅琊山的春夏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山川傍晚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学区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小题。

不觉两个多月,天气渐暖。周进吃过午饭,开了后门出来,河沿上望望。虽是乡村地方,河边却也有几树桃花、柳树,红红绿绿,间杂好看。看了一回,只见蒙的细雨下将起来。周进见下雨,转入门内,望着雨下在河里,烟笼远树,景致更妙。这雨越下越大,却见上流头一只船冒雨而来。那船本不甚大,又是芦席péng,所以怕雨。将近河岸,看时,中舱坐着一个人,船尾坐着两个从人,船头上放着一担食盒。将到岸边,那人连呼船家泊船,带领从人.走上岸来。周进看那人时,头戴方巾,身穿宝蓝缎直、脚下粉底皂靴,三绺髭须,约有三十多岁光景。走到门口,与周进举一举手,一直进来。自己口里说道:原来是个学堂。周进跟了进来作。那人还了个半礼道:你想就是先生了?周进道:“正是。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        芦席 péng(      )        (      )        作 yī(       )
(2)这一文段中与周进举一举手的这人名叫_______(姓名),请概括此人后来的故事。_______
(3)班级召集阅读《儒林外史》交流会,下而是大家的讨论记录。请在①处填出可笑之人,在②处填出可敬之处,在③处填出可敬之人。

同学甲:我笑范进,执意科举,生活落魄,遭人讨厌,老来中举,喜极疯癫。

同学乙:我笑①________,平生奸猾,竟为多一根灯芯不能咽气,贪婪吝啬,令人鄙夷。

同学丙:我敬王冕,出身贫寒,②_________

同学丁:我敬③_________,慷慨大方,尊重妇女,反对礼法。

2024-05-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学区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3. 复兴学校开展以“胸怀豁达,乐观向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李华想将下面的漫画作为“青春之心理健康”宣传手册的配图,请你写一段解说词向同学们解读这幅漫画的内容和寓意。

注:中间心形中文字为“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书的封面文字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
(2)李明性格比较内向,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最近,因为期中考试粗心大意,老师批评了他,他因此闷闷不乐,不再对老师有亲近感。对此,你会怎样劝说李明?
(3)下面是李华同学在活动中所作的“拥有豁达心态”主题演讲,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应该拥有一种豁达的心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不断挑战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心理韧性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应该学会接受现实,认识到生活中存在各种不可控因素。接受现实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境,【乙】避免不要过度消耗精力。其次,我们应该培养积极的思考方式,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问题本身。

【丙】积极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看到事物的积极面;从而提高心理韧性。

①【甲】处画线句属于下列复句类型中的哪一种?(      )
A.条件复句     B.递进复句     C.转折复句     D.并列复句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_______
③【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有问题,请你修改。__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学区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戈壁花开

赵 林

①在西北边陲,有一种叫骆驼刺的植物,它们在高寒缺水的环境下扎根,用生命的色彩点缀着这片荒溪。

②初次相识,骆驼刺给卫生员陈翠芝带来的是针扎般的疼痛。在那次卫生员战场救护训练中,初到军营的陈翠芝匍匐着爬向伤员,手掌在不经意间压过一棵小草。她“啊”的一声,摊开手拿,指尖和手心扎满了干枯的小刺。

③看着陈翠芝一脸委屈,班长一边帮她挑刺,一边介绍:“这叫骆驼刺,是戈壁滩上生命力极为顽强的一种绿色植物。”看着眼前这棵干枯的小野草,没有美丽的身姿,没有芬芳的草香,还让自己扎了一手的刺,陈翠芝噘起了嘴。班长笑了:“没让它扎过,就不算我们大西北的兵。”

④从那时起,陈翠芝心中萌生了疑问,是什么力量让骆驼刺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长?训练间歇,也总是抱腿坐在一旁的台阶上,歪着头打量这些骆驼刺。

⑤春天来了,陈翠芝第一次跟着车队上高原。“生命禁区”终于露出了真容,刺骨的寒风在荒原上呼啸,卷起飞沙走石。山连着山,山拥着山,满眼皆是黑褐色的山。

⑥直到车队翻过达坂、荒凉才被远远地抛在后头,呈现在陈翠芝眼前的是湛蓝的天空和成群的牛羊.

⑦路越远,天就越蓝,四周洁白的雪山显得更加耀眼。车队抵达海拔近5000米的兵站,许多初上高原的战友都出现了高原反应,陈翠芝也不例外。稀薄的空气让她脸色发青、嘴唇发紫,但作为卫生员、她必须咬牙坚持。

⑧诊断、拿药、供氧、嘱咐注意事项……兵站楼道里,回响着陈翠芝来回奔跑的脚步声。

⑨安顿好所有患者后,窗外的夕阳也即将没入群山。陈翠芝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为自己戴上鼻氧管。无意间,她向窗外瞥了一眼。夕阳余晖下,一大片骆驼刺在风沙中摇曳着身姿,做然展现生命的美。

⑩“陈翠芝,快来看看这个新兵咋回事!”听见呼喊,陈翠芝拔掉鼻氧管,再次起身奔向属于她的战场:

⑪夜里,低压缺氧让陈翠芝无法入睡。她坐起身,又将目光投向窗外。皎洁的月光下,骆驼刺依然挺拔。雪花落在它细小的叶上,却不能撼动它分毫。

⑫春去秋来,陈翠芝见证了训练场上的骆驼刺一次次凋零、吐芽、开花。如今,陈翠芝已然知晓,这种植物地上的枝叶高不过40厘米,而地下的根系却可以长达20米。枝头的小黄花不仅美丽,而且因为具有多种功效可以入药,甚至在花朵被摘除后,仅需20余天就能重新长出。它将根深深地扎在西北戈壁,将枝叶奉献给这片土地,它的形象也深深刻在陈翠芝的心底。

⑬又是一个春天,当训练场上的骆驼刺开出了明黄色的小花,一名新下连的女兵高兴极了:“陈班长快看,野草开花了!”陈翠芝笑着说:“这不是野草,它叫骆驼刺,是戈壁滩上生命力极为顽强的一种绿色植物。”

(选自2024年3月26日《解放军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点题,点出骆驼刺高寒缺水的生存环境,赞扬其用生命的色彩点缀着这片荒漠的精神。
B.在“生命禁区”,陈翠芝感受到刺骨的寒风,也领略了高原少见的湛蓝的天空和成群的牛羊。
C.文章第⑨段和第⑪段都写到陈翠芝欣赏骆驼刺的美景,这并不是闲笔,而是表现她从骆驼刺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D.文章第⑫段借陈翠芝的知晓,交代骆驼刺地下的根系很长和其小黄花可以入药的知识,突出骆驼刺的有用。
5.请概括陈翠芝对待骆驼刺前后态度的变化,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情感态度
初次相识,被骆驼刺给扎疼痛时_________________
训练间歇,打量这些骆驼刺时_________________
一名新下连的女兵说野草开花时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③段写班长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7.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下而句子。
听见呼喊,陈翠芝拔掉鼻氧管,再次起身奔向属于她的战场。
8.文章标题“戈壁花开”有什么作用?
2024-05-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学区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材料一

马面裙的火爆不仅是一个商业现象,更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华丽展示,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与时俱进的审美创新。马面裙又称马面褶裙,是中国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现代马面裙在图案、颜色上更加丰富多彩,在剪裁与搭配上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可以说,马面裙巧妙地将古典韵味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马面裙的热销也彰显了汉服文化的兴起和国潮风尚的流行。近年来汉服的热度持续高涨,不只是在春节前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积极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他们穿着汉服、听着古风音乐、玩着国潮玩具、用自己的方式向传统文化致敬,彰显文化自信。数据显示,山东菏泽曹县作为汉服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去年1月至9月份,汉服销售额达55.31亿元,同比增长45.22%,创下历史新高,进一步印证了汉服文化的广泛影响力和市场潜力。

(选自《马面裙“出圈”,传统文化显魅力》,大众网)

材料二

新中式更火在文脉深处。以马面裙为代表的新中式服装成为爆款不是偶然,是消费者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背后是长期以来文化自信的积累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有网友将新中式的走红称为血脉觉醒。如今,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人们愈加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传统宝藏被挖掘创新并再次活跃。从电影《长安三万里》到春晚节目《年锦》等,吸引人们的不只是新中式与生俱来的诗意,更是深植于血脉中的中式追求。尤其是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代的年轻人,得益于更开阔的视野,他们有平视世界的底气和自信,对中国式审美充满自豪,也能以更平和的心态理解不同文化的美。

(选自《马面裙出圈了新中式的火与美》,《经济日报》)

材料三

当马面裙等服饰延展到日常穿搭场景,我们又多了个观察文化自信的窗口。带着传统文化标签的消费品越来越受到追捧,反映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这是年轻人对国潮国风消费品的肯定,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

不仅是服饰,越来越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话题进入热搜。比如,腾讯位置大数据显示,在这个春节假期里,逛博物馆正成为一种新的风尚。报告指出,在全国近200个一级博物馆中,武侯祠博物馆(含锦里古街)、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热度位居前列。博物馆中过大年,同样是人们文化需求的体现,折射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选自《马面福新年卖爆,意味着什么?》,《光明日报》)

材料四

国潮产品的爆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果,说明了中国传统审美具有跨越时空的魅力,这种流行趋势也彰显了当代年轻人自信自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守正创新,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机活力,比如马面裙正是在传统服饰要素的基础上充分融合了现代、时尚和科技元素。传统马面裙的款式相对单一,但是通过巧妙的剪裁和设计也可以创造出多元新颖的款式。传统马面裙通常以纯色或简单的图案为主,而现代马面裙将山水、花鸟、龙凤等融入图案设计中,呈现出更加多样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传统马面裙通常采用丝绸、棉布等材质,如今生产企业尝试将雪纺、混纺、蕾丝等各种新型面料运用到马面棚的制作中,让现代马面裙更加舒适、更适合日常穿搭。

(选自《“马面裙火爆”赢一时更须赢长远》,《光明日报》)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马面裙的火爆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展示,彰显了汉服文化的兴起和国潮风尚的流行,
B.材料二认为,电影《长安三万里》和春晚节目《年锦》等的成功,证明了中式追求深植于人们的血脉中。
C.材料三认为,马面裙在当今越来越受到追捧,是年轻人对国潮国风消费品的肯定,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
D.材料四认为,当代年轻人有自信自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他们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机活力。
10.材料三第2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1.根据材料四的内容,补充下面表格中的内容。
产品传统马面裙现代马面裙
款式相对单一_______________
图案_________________将山水、花鸟、龙风等融入图案设计中
材质采用丝绸、棉布等_______________

12.马面裙的火爆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
2024-05-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学区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遣狐白之袭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假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立节》)

【注释】①子思居于卫: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卫,卫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②二旬:二十天。③田子方:战国时期魏国贤人。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   加: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___________
(3)二旬而九          食:__________   (4)吾                  假:___________
1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田子方闻之使人通狐白之裘恐其不受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
16.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概括【乙】文子思不接受田子方狐白之裘的原因。
2024-05-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学区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1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每天都会面对海量的信息,它们来自微信、音频、视频等。这些信息或引起我们的思考,或改变我们的言行,或使我们兴奋不已,或激发无限遐想……

请以“信息来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2024-05-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学区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名著阅读
20.65吴敬梓(1701-1754)  《儒林外史》
三、综合性学习
30.65复句的类型  病句辨析与修改  标点符号  图文转换  劝说词
四、现代文阅读
4-80.65散文
9-120.65非连续性文本
五、文言文阅读
13-160.65议论说理类对比阅读
六、作文
17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