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西 八年级 期中 2024-05-25 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还是世界众多民族①               育生长、合发展的象征。从黄河出发,她书写的不仅是一部中华史,更是一部世界史。世界上没有第二条河流能够像黄河一样,将梯次分明形态众多的高原、草原、平原连接起来;将异彩纷呈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沟通起来,将上百万年至今的人类活动完整地、不间断地贯通起来……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证明,人类终将②               ,百虑一致;她的奔流更是一种宣告,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就是人类走向共生的实践。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lóng       B.róng       C.róng       D.gé       

(2)填入文章横线②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和衷共济B.相向而行C.背道而驰D.殊途同归
2024-05-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天要开的花,任是谁都按捺不住的(     )各种花讯接踵而至,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向人们报告春的讯息。踏着春天的节拍,人们脱去冬天的装束,感觉精神一下提振了许多。置身梨园,暗香袭人。这千姿百态的梨花,有的肆意绽放,①        ;有的半开半合,②       ;有的刚刚破蓓,③         。每朵梨花都有五六片洁白的小花瓣儿,小花瓣儿手拉手环抱着一簇细嫩的花蕊。蜜蜂闻香而来,围绕着花蕊忙碌。成群的蜜蜂、飞舞的蝴蝶、淡淡的花香,所有这一切令人悦目娱心、想象驰骋。从一树树梨花中,使我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仿佛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

(1)对文中画线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一树树梨花中,我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仿佛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
B.从一树树梨花中,我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仿佛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
C.从一树树梨花中,使我仿佛看到蓬勃的生命力,感受到秋天的丰收景象。
D.从一树树梨花中,使我感受到秋天的丰收景象,仿佛看到蓬勃的生命力。
(2)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B.;C.……D.。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灿烂而热情       ②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       ③似含羞少女
B.①灿烂而热情       ②似含羞少女       ③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
C.①似含羞少女       ②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       ③灿烂而热情
D.①似含羞少女       ②灿烂而热情       ③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
2024-05-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3.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王阿姨来小明家做客,得知小明读了很多书,王阿姨夸奖小明说:“你真了不起,小小年纪就看过这么多书,将来一定有出息!”小明回答说:     
A.“谢谢阿姨的夸奖!‘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会更加勤奋读书的,绝不辜负您的厚望。”
B.“谢谢阿姨的夸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会努力读书的,将来成为人上人。”
C.“谢谢阿姨的夸奖!‘在该吃苦的年纪选择吃苦’,我相信我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D.“谢谢阿姨的夸奖!‘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我会加倍努力读书的,为今后的人生打好基础。”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易(0.85)
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去蜀

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注释】①公元765年,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去世,诗人失去在蜀地的依靠,结束相对安定的生活,被迫携家眷离开成都。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顾了在蜀地长达数载的生活,暗含不舍之情。“客”是客居、旅居的意思。
B.颔联用设问表达在兵荒马乱之时举家迁居的无奈与悲凉。“如何”意为“为何”。
C.颈联上句的“黄发”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所传达的感情相同。
D.颈联下句用“白鸥”这一意象表达离开蜀地后人似白鸥、转徙江湖的悲苦之情。
(2)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望岳》有何不同?请你具体分析。
2024-05-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军吏徐彦成,恒业木。丁亥岁,往信州汭口场,无木可市,泊舟久之。一日晚,有少年二仆往来岸侧,状若访人而不遇者。彦成因延入舟中,为设酒食,宾礼之。少年甚愧焉,将去,谢曰:“吾家近此数里别业中,君旦日能辱顾乎?”彦成许诺。明日乃往,行里余,有仆马来迎,奄至一大宅,门馆甚盛。少年出客,酒膳丰备,从容久之。彦成因言住此久,无木可市。少年曰:“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市易既毕,往辞少年。少年复出大杉板四枚,曰:“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至吴,当获善价。”彦成回,始至秦淮,会吴帅殂,纳杉板为棺。以为材之尤异者,获钱数十万。彦成大市珍玩,复往汭口,以酬少年。更与交易于市。

如是三往,颇获其利。间一岁,复诣之,村落如故,了无所见。询其里中,竟无能知之者。

(选自《稽神录》)

(1)解释文中加点字意思。
①市 _____②从 _______③延 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
②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
(3)徐彦成为什么会一再得到少年的帮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24-05-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6. 默写。

①你和好友来到秀美乡村,看到田野平整,民居整齐,仿佛走进一幅画,可以用《桃花源记》的句子“______________”来形容此处的情形。

②当你心中有困惑,又无法向人倾诉时,心中烦恼无比,正如《关雎》中“_____________”一样,无法入眠安睡。

③《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鱼儿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024-05-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张参加“科技点亮梦想·创新引领未来”的研学活动,请随他一起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
【材料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引言摘录

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发展历程介绍

①1992年9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起步,规划“三步走”发展战略。

②第一步,从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到实现太空出舱、交会对接、在轨补加等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经过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空间出舱技术、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③“神十”任务完成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性飞行,“神十一”任务完成太空33天中期驻留……党的十八大以来,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奋力拼搏,突破和掌握大量关键技术,取得众多创新成果,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目标,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了重要经验,推动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④接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启第三步,转入空间站阶段。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完成了空间站全面建造。

⑤天宫空间站是一个彰显中国特色的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如果按照别人的老路走,我们将永远落后于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中国载人航天起步就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大胆提出技术大跨越思路,跨过国外从单舱到多舱的40年历程,直接研制国际上第三代飞船,拿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三舱方案”。这样的创新跨越,在中国载人航天30年历程中并不鲜见。

⑥中国空间站,这个中华民族的新的独特标识,闪耀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自信与自豪,鼓舞着为航天梦、中国梦而前行的每一个人。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官方标识

   

7.根据材料一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写出你的结论。
8.完成研学活动后,小张有了以下理解和推断,完全符合材料的一项是(     
A.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第二步任务目标的完成,意味着我国成功跻身航天强国。
B.划线句中“仅”字体现了中国空间站建造速度之快以及作者为“中国速度”而骄傲自豪的情感。
C.《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发展历程介绍》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D.三则材料告诉我们:只要走科技创新之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9.请你结合三则材料,从图案元素、文化寓意、航天精神三方面,阐述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官方标识的设计意图。
2023-06-27更新 | 46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语文真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破冰迎春

乔忠廷

①立春时节,黄河湾。

②风在刮,冰在响。随着冰面的破裂,粗犷的吼声喷海而出:春天醒来吧——

③冰面的窟窿越破越大,吼声越来越高:

④春天门开啦!

⑤春天回家吧!

⑥破冰,破冰!一群腰粗膀圆的彪形大汉,持钢钎,舞棍棒,砸的砸,撬的撬……这画面雄壮豪迈,看一眼,就像是一碗火辣辣的酒咕咚咚下肚,滚烫了脸膛也滚烫了胸口,只想甩掉帽子,扔下棉袄,扎进破冰的人群中干他个满身大汗!

⑦春江水暖鸭先知,黄河水暖草先绿。紧靠黄河的长旺村,乡亲们早早就看到了鲜嫩的绿草。别看这春色不多彩,不纷纭,没有花开时的五颜六色,仅仅只是一色翠绿,却让人爱得像是抱着襁褓里的婴儿,一刻也放不下。或许正是因为这份纯真的爱心,尽管长旺村的春色来得比别处早,可乡亲们总嫌迟,早早就想冰消雪融,将漫长冬天里被严寒覆盖的生机解放出来。

⑧是啊,春天一到,雪化了,冰消了,冻土如铁的大地松软了。不待百花竞艳,就可以赶着黄牛犁地播种了。撒下的是种子,收获的是粮食,是棉花,是囤里粮冒尖,是身上衣服暖,是一家人欢乐的笑颜。无数个冬夜里的美梦,早就与春天交融在一起了:地已耕好,肥已施足,种子躺在里面舒服得使劲往上长,长得小麦金黄金黄,长得棉花雪白雪白,长得豆角好长好长,长得西瓜好甜好甜……这哪是做梦,分明是农家在早早谋划春天、构思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早筹措,早动手,把一冬天积蓄在血脉里、骨骼中的劲头释放出来,才会有好光景、好日子。人勤春早,这是祖祖辈辈的信条。那不仅是书页里记载的文字,更是黄河湾里令人陡生豪情的生动场景——

⑨破冰迎春归!

⑩抡起纲钎破冰,挥舞棍棒破冰,硬生生把河面覆盖的冰打破,戳开一个大窟窿。看吧,冰下奔腾着滚滚激流,翻卷着腾腾热浪。那激流,那热浪,恰似春潮扑面而来。

⑪突然,有人俯下身去,背起撬开的冰块,跑上岸去,边跑边喊:河冰破开了——

⑫有人紧跟着效仿,不过他那举止更威猛,甩掉棉袄,光着膀子,背起冰块,跑往村里,边跑边喊:春天来到了——

⑬光着脊梁的人们,背冰迅跑,竞相结队,呐喊声形成黄河岸边的第一波春潮。春潮震荡了村庄,惊动了暖屋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跑到了村巷,看着光脊背冰的汉子,禁不住喝彩叫好。孩童们更是蹦蹦跳跳,手舞足蹈。几位年迈的长者,激动地竖着拇指连声梦道:背冰!亮膘!

⑭背冰!亮膘!

⑮破冰年年干,背冰代代传,春潮岁岁涌,相沿成习,早已成为这里极其魅力的迎春风俗。

⑯这风俗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在申报项目的这一年,那口口相传多少代的话语需要凝结在纸面。“背冰”好写,“亮膘”则有不同见解。有人写“亮膘”,有人写“亮彪”。不同写法的人,后来握手言和,二者共存。亮膘,亮出健壮肢体!亮彪,亮出彪悍胆魄!踔厉奋发,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势不可挡!

⑰岁月更迭,日新月异。如今,这背冰更具时代风采。你看,他们来了——

⑱一个个光脊梁的黄河汉,黄帻巾,“绿短裤,背着红绸带拴牢的雪白冰块,好彪悍,好威武。最威武的当数背冰阵前的领头旗,莫说那旗有多长、有多宽,单说旗杆,那是一根撑顶瓦房的立柱,粗如木桶,重达百斤。若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杰,哪个扛得起这稀世罕见的旗帜?只见阵前旗一摆,霹雳轰鸣,震耳欲聋,声浪直冲云霄。哈呀,背冰汉手中的锣鼓敲响了,这排山倒海之势,飞扬出石破天惊的豪气!

⑲破冰迎春归,人勤春来早,黄河湾早早翻滚起春天的大潮。春潮汹涌澎湃,涌向五湖四海,涌向八方九州!

(1)选文围绕“迎春”风俗着重描绘了哪两个画面?
(2)请按要求品析下面语句。
①一群腰粗膀圆的彪形大汉,持钢钎,舞棍棒,砸的砸,撬的撬……(从词语运用角度品析)
②地已耕好,肥已施足,种子躺在里面舒服得使劲往上长,长得小麦金黄金黄,长得棉花雪白雪白,长得豆角好长好长,长得西瓜好甜好甜……(选择一种修辞手法品析)
(3)小美同学认为,可以删除文章第⑯段,也不影响文章的效果。你认同她的观点吗?请从内容或结构方面简要说明理由。
(4)联系全文,谈谈第⑲段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请答出两点。
2024-05-2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经典常谈》序(节选)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我国旧日的教育,可以说整个儿是读经的教育。经典训练成为教育的唯一的项目,自然偏枯失调:况且从幼童时代就开始,学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残了他们的精力和兴趣。新式教育施行以后,读经渐渐废止。民国以来虽然还有一两回中小学读经运动,可是都失败了,大家认为是开倒车。另一方面,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国文课程标准里却有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的话,高中的标准里更有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的话。初、高中的国文教材,从经典选录的也不少。可见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不但没有废止,而且扩大了范围,不以经为限,又按着学生程度选材,可以免掉他们囫囵吞枣的弊病。这实在是一种进步。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朱子似乎见到了这个,他注四书,一种作用就是使四书普及于一般人。他是成功的,他的四书注后来成了小学教科书。又如清初人选注的《史记菁华录》,价值和影响虽然远在四书注之下,可是也风行了几百年,帮助初学不少。但到了现在这时代,这些书都不适用了。我们知道清代汉学家对于经典的校勘和训诂贡献极大。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应该尽可能的采取他们的结论:一面将本文分段,仔细的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这需要见解、学力和经验,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所能成就的。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一些《学生国学丛书》,似乎就是这番用意,但离我们理想的标准还远着呢。理想的经典读本既然一时不容易出现,有些人便想着先从治标下手。顾颉刚先生用浅明的白话文译《尚书》。又用同样的文体写《汉代学术史略》,用意便在这里。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地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1)从《经典常谈》一书的序言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意图是怎样的?
(2)有人说,《经典常谈》的书名也可以换成《经典长谈》,你是否认同?谈谈你阅读此书后的看法。
2024-05-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2. 下列对名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
B.《昆虫记》是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写成的,他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绘出来。
C.《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跟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走长征路,用纪实性笔法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D.《骆驼祥子》中,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给通俗的文字增添了活泼的趣味,让小说更具地方特色。
2024-05-2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3. 下列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乐”在古代与“礼”并称,表明它的独立存在具有教化作用。“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
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叫作“连横”,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
2023-09-25更新 | 45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九、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4. 探究名著阅读价值有多个角度。小文在读《海底两万里》时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其阅读价值。请你任选一个方面,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100字左右)

A丰富的人物形象能引导读者追求美好品质。

B非凡的想象能带给读者奇妙的体验。

C丰富的科学知识能拓宽读者的阅读视野。

2024-05-2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5. 作文。

我们通过阅读名著来开阔视野,滋养精神,丰富心灵世界,一定有某本书能触动或打动你内心,让你产生共鸣或受到震撼。

请以“读《       》让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后感,表达你的阅读感悟。注意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认真工整书写。
2024-05-2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2
选择题
3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名著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85字音  字形  成语和熟语
2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标点符号  衔接与排序
二、选择题
30.85情景对话
120.85《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红星照耀中国》  《昆虫记》
130.94《经典常谈》
三、诗歌鉴赏
40.85诗歌鉴赏
四、文言文阅读
50.65小说类课外阅读
五、名句名篇默写
60.6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7-90.65非连续性文本
100.15散文
七、名著阅读
110.65朱自清(1898-1948)  《经典常谈》
140.65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  内容概括,主旨把握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表现手法
八、作文
15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