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山东 九年级 二模 2024-05-25 24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古城,如同一部厚重的史诗,字里行间都散发着岁月的沉香古城,不仅见证了岁月的流转,而且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古老的济南城,像一幅自出心裁的画,一部古朴的线装书,记载了城市的变迁。班驳的青砖黛瓦,遒劲的参天古木,镌刻着历史的悲欢离合。苍健的老城古迹,潺潺的小街流水川流不息,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风雨。当我们再次回眸,那些闪烁的千古烟云,依然溢彩流芳,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慰藉当春花落尽,夏荷初绽之际,济南城热情地敞开胸怀,吞吐着泉水,为人们送来甘冽和清凉;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济南城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喧嚣闲客,然后洋洋自得地俯仰生姿,静静地享受安宁。从这份安宁祥和中,我感受到济南人深藏心底的幸福感和人们脸上四季都挂满的笑容。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记(zǎi)     班驳B.遒(jìn)     古朴
C.刻(juàn)   沧桑D.慰(jiè)     喧嚣
2.文中四个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出心裁B.悲欢离合C.川流不息D.俯仰生姿
3.文中四处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2024-05-2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4. 为迎接“世界读书日”,某中学广播站推出“读书节”活动,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广播站征集宣传标语,请你以“读书”为主题拟写一条标语(恰当使用一种修辞)。
2024-05-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5. 某班设计了“读书节”的徽标(见下图),正在征集徽标配套诗歌形式文字案阐释徽标寓意,以期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请你写一首小诗(不必写题目,3-5句即可)阐释徽标寓意。

2024-05-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郑同北见赵王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博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王曰:‘然。’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百丘之环,万金之财,特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节选)

【注】①狙:狡诈,这里指狡诈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ēn):战国人,是古代著名的勇士。④圉:通“御”,抵御。
6.【甲】【乙】两文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下缟素                           缟素:穿白色丧服
B.长跪而                           谢:道歉
C.臣亦以兵说魏昭王                    尝:尝试
D.今王受先王之传                           既:已经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和“今吾以十倍之地”中的“以”都是用的意思。
B.【甲】文中“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和“长跪而谢之”中两个“而”意义和用法相同。
C.【乙】文中“社稷”一词,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D.【乙】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分国编次。
8.下列对【甲】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强大的秦国与弱小的安陵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利益和尊严。
B.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C.作者善用对白刻画人物形象,展现秦王性格多面性。
D.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多方面地进行对比,比如:“易”与“不易”的对立态度,水火不容的对立人物,秦王暴厉、唐雎谦卑的对立策略,成败相易的对立结果。
9.【乙】文中画横线句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王既受[A]先王之传[B]欲宗庙[C]之安[D]壤地不削[E]社稷之血[F]食乎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
(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11.阅读【甲】【乙】两文,结合内容分析比较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2024-05-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筑: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声音悲壮。②酹(lèi)酒: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
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分别描写了边城、角声、烽火、高台等景物,凸显了边地雄浑、悲壮的景物特征。
B.“悲歌击筑”表达了光复中原绝望,国家前路茫然,消极绝望的情绪。
C.“应待人来”中“应”字特别重申了必然的语气,全句虽未直接点明战争战事,但坚定的信念却溢于言表。
D.词人月夜登高望远,心里的激情奔跑激荡,借所见所闻写出心中的忧思,突显了陆游的现实主义风格。
1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表达效果?
2024-05-2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五、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14.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2)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3)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5)爱国,是中国古诗文常见的主题。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①____________”借写风雨梦境抒发报国之志。文天祥《过零丁洋》中“②____________”直抒胸臆表达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爱国情怀成为这些诗文最感动人、最振奋人心的旋律。
2024-05-2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5. 为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班级举行经典小说读书鉴赏会,请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作品

文学体裁

作品人物性格变化

作品主题

人物

前期

后期

《西游记》三部作品均为:(1)_________体小说孙悟空(2)___成熟稳重自我超越歌颂正义勇敢的斗争精神
《水浒传》林冲安分守己循规蹈矩(3)___官逼民反
《儒林外史》匡超人善良孝顺勤奋好学自私虚伪忘恩负义(4)___
2024-05-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继承了人应顺应自然(天)、效法自然、调谐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创造性地应用到科技领域中去。

宋应星在历史上独树一帜提出了天工开物天工即自然的能量、自然的职责,出自《尚书》天工,人其代之开物即开创万物,天工开物意为人要利用自然,用才智和技术开发出万事万物。全书共十八卷,梳理了作物栽培、谷物加工、纺织、制盐、制瓷、冶铸、造纸、兵器等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且配图123张,栩栩如生,细节传神,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它是一个聚宝盆,暗示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制作性、实用性,创造性与审美性。

【材料二】

①17世纪末,《天工开物》传入邻国日本后,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巨大反响,日本各界兴起了开物之学。日本著名儒学家、植物学家贝原益轩的著作《花谱》《菜谱》两书的参考书目中均列举了《天工开物》。

后来,《天工开物》传到了朝鲜,传到了南洋,都被他们视为瑰宝。

③19世纪30年代,《天工开物》传入欧洲之后,被翻译成了各种版本,一时间洛阳纸贵,轰动了整个欧洲,被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④1837年,儒莲受法国工部和农商部大臣之命,结合了《授时通考》和《天工开物》两书中有关桑蚕的内容编译成法文,还引用了不少书中的插图,出版了《桑蚕辑要》。彼时欧洲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桑蚕养殖技术,但防治疾病经验不足,生丝减产严重,此书出版后,在欧洲迅速引发轰动,短短几年此法文译本便被翻译成7种文字,促进了欧美各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

⑤1840年儒莲将《天工开物》造纸章节译成法文刊于《科学院院报》,其中提到以野生树皮纤维、竹类及草类纤维代替破布造纸,还可用各种原料混合制浆。法、英、德三国也纷纷效法,以其他原料成功造纸,缓解了欧洲的造纸原料危机。自儒莲摘译开始,整个西方社会掀起了翻译、研究《天工开物》的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天工开物》一书在全世界已有十多个版本发行,其中外国人的居多,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典籍的发行中并不多见。

【材料三】

宋应星关注水稻栽培,《天工开物》把《稻》作为全书之首,记载了水稻品种、耕作方法、农具功用、稻灾防治、水利应用等。今天,袁隆平用杂交技术培育超级水稻,极大提高了产量,取得了伟大成就。两位科学家以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科学态度实现了跨越三个多世纪的握手

在宋应星《天工开物》传回中国100年后,《天工开物》走上戏剧舞台,通过电视专题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走进国人心里,使亿万国人自觉成为《天工开物》的守护人。《典籍里的中国》对《天工开物》展开精妙解读,这既彰显了文化自信,也传播了创新自信。专题片凸显宋应星关注民生疾苦的悲悯之心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农业科技入手,讲述宋应星著述《天工开物》的意义,与当前时代关注民生、注重科学的主旋律相吻合,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效果显著。

1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与《天工开物》相关,各自介绍的重点及选取的角度不尽相同。
B.材料一第二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真实地说明了《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科学技术著作。
C.材料二中加点词“据不完全统计”表限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材料二主要运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天工开物》的传播和影响。
17.根据以上材料,下列选项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莲将《天工开物》造纸章节译成法文刊于《科学院院报》,整个西方社会掀起了翻译、研究《天工开物》的热潮。
B.《天工开物》在传入欧洲后被翻译为7种文字,促进了欧美各国蚕桑养殖业的发展。
C.法、英、德三国纷纷效法《天工开物》中的造纸法,缓解了欧洲的造纸原料危机。
D.袁隆平和宋应星都关注农业生产,经世致用的科学态度一脉相承。
18.某网站正在征询“如何促进中国文化古籍落地,让《天工开物》走进大众”合理化建议,请你借鉴《典籍里的中国》对《天工开物》的成功解案例的经验,联系生活提出三条可行性合理建议(文中出现的案例除外)。
2024-05-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小巷深处

林莉

很早就知道,我是在村那头的坡顶上捡来的。

自我有记忆开始,家的概念就是一张笨重的积满油腻的木桌,一碗拌着焦黄猪油渣的酱油饭,一杯用过期折价的奶粉冲调成的牛奶和一只好大好长的冰棍箱。让很多人费解的是,在这四壁空空的家里,我居然也能顺顺利利地长大,顺顺利利地代替了母亲常年用的那根光润的竹棒。

巷口摆的小摊就是维持我们这个贫穷家庭的唯一希望。夏天,母亲总会如尊凝固的雕像般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但令人不解的是,我一直觉得她的生意总比别人的好,我曾问她做生意的秘诀,她微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错的。那刻,我才知道,这比别人多赚的每一分钱都凝聚着母亲加倍的血汗啊!

由于她的辛勤劳作及苦心经营,我们这个家居然也过得有声有色。有很多次,看着母亲太劳累,我极想帮帮她,可她总是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好生读你的书去。所以,在这个家里,虽然苦点,我却被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知道读一些母亲不懂的书。

开始的时候,我很满足于自己那由肮脏的板壁、黝黑的炭炉、简单的饭菜构成的生活,我总是自豪地倚在极为疼爱我的母亲身边,总是极自由地吃那令小朋友眼馋的永远吃不完的冰棍……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待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深深的落寞。

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住读生活很快让我忘掉了以往的自己,忘掉了烈日、冰棍、瞎眼母亲带来的烦恼和卑微,也忘掉了临行前的那一点点不安。谁都不知道我是谁,谁都以为我也同她们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母亲果然遵守诺言。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却经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些营养品及生活费。坐落在小巷深处的那个家似乎与我完全隔绝了。我开始淡忘了家门前圆润光洁的石凳,那门上满是锈迹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勤的招呼声。这样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过去,一直到我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

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五十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一位室友发话了:莉,你妈对你多好,毕业聚会把她请来,你优秀的成绩定会让她感到光彩!

⑬“……这?我迟疑了瞬间,我妈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连带东西都一直请别人帮忙,哪有时间呢?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送老婆婆出门时,我感激地对她说:您这三年来为我操了心,让您受累了。”“……”她看来有些激动,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考得真的很好?我点了点头。造孽!她竟长叹一口气,……你妈怎么那么死心眼!

⑮“怎么回事?我突然有点紧张。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⑰“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能每个月回乡?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⑲“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选文有改动)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题“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他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感情的依托。
B.第②段画线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我”家境的贫穷。
C.母亲已感知到我内心的变化,但依然对我充满期待,表现了母亲对我深沉的爱与信任。
D.第⑨段画线句使用了五处省略号,表现出“我”即将去县城高中读书时的激动和窃喜。
20.通读全文梳理出“我”对母亲感情的变化,并分析“我”情感变化的原因。
满足→①______→②______→悔悟
变化原因:______
21.下面句子中“长长”一词多次出现,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22.文章多次出现关于“竹棒”的描写,请从内容和构思方面分析“竹棒”在文中的作用。
2024-05-2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3. 按要求作文。

随着学考的脚步日益临近,我们都站在了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学考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你或许感到紧张、期待,也可能有些焦虑和不安。在迎接学考日子里,有拼搏,也有失落;有渴望,也有焦虑;有成功,也有失败……在这期间一定发生过许多深深触动你的故事,心中满是生活的酸甜苦辣……请你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这一段特殊的时光,写出自己的独特思考与真挚情感。

请以“学考将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2024-05-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语言表达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30.65字音  字形  成语和熟语  病句辨析与修改
二、语言表达
40.65宣传标语
50.65徽标类
三、文言文阅读
6-110.4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四、诗歌鉴赏
12-130.65诗歌鉴赏
五、名句名篇默写
14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六、名著阅读
150.65名著导读  《西游记》  《水浒传》  《儒林外史》
七、现代文阅读
16-180.65非连续性文本
19-220.4记叙文
八、作文
23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