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河南 八年级 期中 2024-05-26 23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容易(0.94)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四月已至,草木茂盛,不如摆脱俗事的绊,畅游春光。春雨绵绵,昔日裂的田野已经润如油膏;春气融融,旧年(销   消)声迹的昆虫早已奏出生命的交响乐;春风吹拂,溪水(潺潺   孱孱),触目皆是醉人的春色。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是(       
A.jì   guī   ruòB.jī   guī   ruòC.jì   jěn   D.jī   jūn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或词语?请工整书写。
____________
2024-05-2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容易(0.94)
2. 古诗默写
(1)《关雎》中“____________”两句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相思之苦形象地表现出来。“____________”表现了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_____,并怡然自乐”。
2024-05-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黄河流域特殊的地理和气候,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但黄河的不定期泛滥也对人们的生存构成极大挑战。
②黄河文明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础而产生的整个文化系统。
③形成了黄河文明包容性、辐射性和思想大一统性等文化特征。
④秦汉以后,黄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
⑤生活于此的人们在与洪水灾害抗争的过程中铸就了独有的文化品格。
A.①②⑤④③B.②①⑤③④C.①③④⑤②D.②①⑤④③
2024-05-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4.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遇到挫折时,要不断激励自己,尽量少考虑眼前得失。①在挫折面前,降低自己一时难以达到,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②在某方面目标受挫时,要以另一个是否可能成功的目标来代替,不要灰心丧气。③只有不断修炼承受挫折的能力,才能开成功之花,繁殖成功之森林,结成功之果。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达到”后增补______
(2)第②处不合逻辑,应将______删去。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互换位置。
2024-05-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5. 为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校团委将举办一次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材料,从两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材料】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2)学校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演讲大赛,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
(3)小王同学撰写了一篇以“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稿,演讲稿中,除了明确“什么是低碳生活”外,还需要明确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不少于2点)
2024-05-2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在军营中点亮青春

①欢送新兵的人群中,李平杰羡慕地看着朝夕相处的朋友胸前佩戴着大红花,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抚摸那身崭新的军装,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挥手作别的那一刻,她鼻子一阵阵发酸,眼里瞬间闪烁着泪花。

②李平杰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想,每次看到英姿飒爽的军人从身边走过,总是情不自禁地行注目礼。中学时,她的成绩虽然优秀,却因年龄未达标,只好改弦易辙,考入安徽职业警官学校成了一名警校生。

③在警校,李平杰与既是同乡又是同学的陈玉莲再次重逢。从新警培训到站军姿,两个人互相鼓励,争先创优,最终用不服输的劲头成为全校关注的焦点,历练成合格的预备警官。

④尽管穿上了帅气潇洒的警服,两个情投意合、无话不谈的朋友却仍然因没有进入军营历练深以为憾,每当看到边防军人踏冰卧雪保卫祖国的视频,总是第一时间点赞留言。

⑤2022年3月,征兵的消息再次传来,李平杰和陈玉莲手拉手去报了名。她们每天早早起床、晨跑,工作学习、体能锻炼、看新闻,逐渐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提前做好了进入军营,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淬炼的思想准备。

⑥从政审到血常规、肝肾功能、视力、听力等一系列体检,志在必得的李平杰感觉良好,甚至酝酿好了在朋友圈中向警校战友们告别的话语。然而,事情并没有像她想的那样发展,偏偏只有陈玉莲收到了入伍通知书,让有脂肪肝的李平杰到军营的激情一下子落到了冰点。

⑦在欢送陈玉莲入伍的时候,李平杰暗暗地在心里起誓:一定要成为祖国“钢铁长城”的一块砖,并更加严格按照军营的训练标准要求自己,从点点滴滴锻炼中提升自己。

⑧当秋季征兵的消息再次传来,李平杰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吸取上次的教训,提前做了一些检查。最终通过层层筛选和严格考核,如愿以偿戴上大红花,来到具有光荣传统的73集团军。

⑨在新兵营强化队列训练崭新的生活中,李平杰虽然在警校有着扎实的功底,却仍然距离部队要求较远。为了尽快适应军姿训练,她改变之前的仪态,着浑身疼痛,着烈日,着狂风暴雨锲而不舍地摔打磨炼。

⑩别人跑3公里,她铆足了劲儿跑5公里。手榴弹投掷臂力不足,投掷动作不协调,她咬紧牙关用臂力器不断地提升臂力,用弹力带和限位器纠正投掷动作,寻找投掷方向感。

⑪手腕红肿,手臂酸痛,她仍然见缝插针地抓住点滴时间不停训练。最终,一双结满硬茧的双手和磕磕碰碰留下的“青春勋章”,换来了新兵结训全优的成绩,顺利通过新兵连结业考核,成为一名通信兵。

⑫面对成百上千组密密麻麻的号码,为了尽快练就超强大脑,李平杰制定了一系列“记忆训练法”,把简单枯燥的数字文字,编成“流行歌曲”“谚语故事”等,不断加深记忆。

⑬3秒上线,1秒应答是通信兵听音辨人的独门绝技。为了掌握这个过硬的本领,李平杰每次接到一个新的来电都用录音机记录下来,等休息时再拿出录音反反复复地听,逐条逐句地记。

⑭面对天南海北南腔北调费解、易生歧义的方言,李平杰主动去网上查找全国各地地方方言,虚心向战友们请教,从语言词汇结构、不一样的语序中不厌其烦地练习,进而找到融合理解的方法。

⑮为了提高手指的灵活度,她每天千万次地敲击键盘,纤细的手指磨出厚厚的硬茧。每次练习结束,都会嗓子嘶哑,咽喉疼痛。她以常人无法想象、持之以恒的毅力,练就了听音辨人的本领,对全旅两千多个电话号码倒背如流,成为同年度新兵中的佼佼者。

⑯在大家的夸奖声中,李平杰自豪地说:“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民族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如果说人民军队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能成为祖国钢铁长城中的一块砖,在军营中点亮青春,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壮丽的国防事业,我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和光荣。”

6.李平杰是如何实现在军营中点亮青春梦想的?请分条概括。
7.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1)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抚摸那身崭新的军装,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2)她改变之前的仪态,着浑身疼痛,着烈日,着狂风暴雨锲而不舍地摔打磨炼。(加点字有何表达效果?)
8.本文在记叙的顺序方面有什么特点?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9.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李平杰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2024-05-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被压扁的沙子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⑥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⑦1961年,一位名叫斯季绍夫的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⑧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⑨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⑩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A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⑪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⑫B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⑬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⑭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⑮亚利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⑯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⑰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10.这篇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11.根据文中内容,简要解释什么是“斯石英”?
12.划线句子AB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A说明方法______;作用______
B说明方法______;作用______
2024-05-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其堙厄感郁,一窝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其堙(yīn)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的感情。②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潭中鱼百许头/不久居B.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
C.如鸣珮/四面竹树D.似与者相乐/同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5.甲文中的“伐竹取道”一词对表现人物心理及小石潭特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6.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其表达效果。
2024-05-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