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 八年级 期中 2016-12-24 20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较易(0.85)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慰jiè (         )        心chí(         )神往          冰雪消róng(         )
2017-03-1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2. 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了诗人杜甫的心胸气魄。(杜甫【望岳】)
2017-03-1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较易(0.85)
3. 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为了响应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书香伴我行”读书活动,我校“百杏之声”广播站于3月4日正式开播。②广播站坚持“我的广播我做主”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我管理。③开播以来,各班节目编辑和播音员工作积极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④创办广播站,不仅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培养了同学们的各种能力。


(1)第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
(2)第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
2017-03-14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4. 语文综合实践。
“五一”期间,央视播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引起热议。某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各题。
【提信息】
(1)以下是学生收集到的三则相关材料,请从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
材料一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 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材料二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材料三   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讲述的8个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对联】
(2)某校邀请大国工匠孟剑锋来校做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和美精自细琢来”的对联。请结合材料三分析这副对联的妙处。(答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言心声】
(3)听了孟剑锋的演讲后,李文同学产生了学一门技艺的想法,但他的父母极力反对。假如你支持李文,你会如何劝说他的父母?请写出你要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此诗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
5.词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试作简要分析
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7-03-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湖之鱼〔清〕林纾
林子①茗于湖滨之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其下。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随,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⑦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⑧,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⑨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7.请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啜(               逝(               故(               乃(        
8.用“/”为下面的句子准确断句。(限断两处)
寻 丈 之 外 水 纹 攒 动 争 喋 他 物 如 故。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10.文章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11.课内字词检测。
(1)潭中鱼百许头( )
(2)神寒骨( )
(3)不可久( )
(4)全石以为底( )
(5)好琴( )
(6)因恸良久( )
2016-12-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守桥

葛俊康

①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②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地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这时,一颗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说完,就往石桥下冲。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③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地,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老葛剁了几下脚。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快回家去拿锯子。”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的心更慌了。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老葛把绳子一头栓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树上。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妻子用手拉着绳子。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妻子站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的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村长也来了。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来。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⑩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村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村长说:“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老葛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给孩子们再上堂课。”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选文有删改)

12.阅读文章第②—⑦段,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
开端: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颗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村长和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口的大桃树。
13.第②段画线句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14.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轰的一声大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湿润了。(“愣”“紧紧”“湿润”反映了校长怎样的心理变化?)
15.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2020-01-29更新 | 99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不染     袁炳发
高三生杨直,清华、北大任他选。老师和同学都这么认为。但杨直家的邻居们不见得这样认为。
杨直的爸爸或妈妈每次开过家长会,回到家里就急不可待地支起麻将桌,还一边不迭声地叫:“开这长的大尾巴会,耽误穷人半天工。”
杨直家住平房,大门永远敞开着,隔着几条路的邻居无聊了也会奔来,图个热闹,在家不被允许抽烟,但在杨直家可以。杨直家是老少屋,他住一小间。杨直和父母房间的屋门隔着一个开放的厨房,但是屋内却仅有一道薄墙间壁,上面还有一个玻璃窗,不隔音,甚至烟气和人窝出的臭气都会从玻璃窗缝隙挤到小屋来。
两口子全下岗,吃着低保,心思都用在麻将上,骗几个昧良心的钱,过着不死不活的日子。赌客们弄到深更半夜时,杨直的妈妈就给他们煮面条,现成的挂面,吃一碗十元。半夜赌客们自带的香烟抽没了,所有的小铺又都歇了,杨直的爸爸就拿出五元一包的香烟,按支出售,一只五元。
邻居老太太说起杨直就叹息:“这孩子,天养活的。”杨直有时听到了也不说什么,礼貌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杨直心里想他吃饭现在还要靠父母养活,但自己的心灵自己一定要养活。”
高一军训时,由于没有早饭吃,训练强度又大,晕倒了。他知道这样不行,虽然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怎么吃过妈妈做的早饭,但他知道高中之后绝对不行,杨直开始自己做早饭。
几天的工夫,杨直能熟练的做饭了,自己吃好,爸爸妈妈起床之后竟然也吃上儿子温在锅里的饭菜了。惹得邻居老太太又叹息:“我这话放在这,将来那两口子必是借上儿子的大光了,等着吧,吃香的喝辣的享福。”
偶尔得闲,杨直会径直奔胡同口吴爷爷摆着的象棋残局,坐在吴爷爷的对面一眼不眨地盯着棋盘。吴爷爷就一眼不眨地盯着杨直黑发浓密的头顶,悠然道来:“贵人不顶众发。”
“我的头发很多。”杨直仍低着头。
“哈哈,孩子,这‘众’字你道是‘多’的意思?非也,说的是不顶着一般俗人的头发,不囿于一般俗人的困难!”
杨直抬起头来,目光炯炯地看着吴爷爷,俩人就那么对望着,在彼此眼睛里看到了自己。
转眼两年过去,杨直迎来了高考。
高考作文时,根据材料,杨直本打算写一篇议论文,用著名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做论据,就在要落笔时,突然想起一件事,这件事让他改变主意,写成一篇感人的散文。就在这个春天,杨直在小河边背单词,他偶然看见一棵芽儿已经破土,但不幸的是,这颗种子天命使然落在一块石头下面。杨直心一凛,下意识伸手要拿开那块对于芽儿来说巨大的石头,但杨直终于把手停在半空中。以后几天杨直每天早晨必去看望那棵芽儿,他忧心忡忡矛盾丛生担心它会夭折。但第四天奇迹出现了,芽儿竟然掀翻了背上巨大的压力,并脱胎换骨,由一棵鹅黄羸弱的芽儿变成一棵翠绿茁壮的苗儿!
杨直的作文得了满分。杨直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梦想,考入了清华大学。当然,杨直考入清华大学并不仅仅依靠他的满分作文。
16.文章开头第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17.文章前半部分为什么花大量笔墨介绍杨直的家庭情况?
18.作者在文中连用了两个“一眼不眨”,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划线句含义和作用的理解。
2016-12-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0. 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一种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③写出真情实感。
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2017-03-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字词书写
1
名句名篇默写
1
语言表达
1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字词书写
10.85字形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94诗  词句子默写
三、语言表达
3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四、综合性学习
40.65对联  劝说词  提炼与概括
五、诗歌鉴赏
5-60.64
六、文言文阅读
7-110.4
七、现代文阅读
12-15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小说
16-190.4记叙文
八、作文
20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