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7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 九年级 期中 2017-05-17 2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容易(0.94)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在布谷鸟的啼鸣中,我们梦想会在心中拥挤着破土而出。梦想是春天的绿,娇nèn___脆弱充满新意;梦想是生命的水,给人希望,润物无声。背起青春的行náng___,我们追逐梦想,天再高又怎样,diǎn___起脚尖,就能更接近阳光!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2. 根据课文默写,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②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⑤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杜甫《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⑦初三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初三带给我们的是挑战,是压力,也是希望,当你累了,想放弃了,失去信心了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勉励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容易(0.94)
3.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A.加:益处B.乡:同“向”从前C.得: 得到D.已:止
2016-11-17更新 | 961次组卷 | 4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编笑着将电视关上,然后对我说:我曾派去八位记者,都尝了闭门羹,你是第九位了,看来境遇也不会好。
B.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
C.投资者在仔细研究了具体细节后,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D.这一次特大洪水真是来势汹汹,一下子就将这座桥的中流砥柱给冲垮了。
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高俅当了殿帅府太尉,第一次点卯,要杖打缺席的王进,表面上怒斥王进推病假托在家, 实则是王进的父亲教训过高俅,高俅要公报私仇。
B.鲁迅在《五猖会》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C.汤姆勇敢地在法庭上站出来作证,指出印第安人乔才是杀害罗宾逊医生的凶手,被冤枉的波特被无罪释放,但凶手却逃走了。
D.孙悟空求教长生,被菩提祖师打了三下脑袋,顿时明白待到三更时分后门秘传,果然习得长生妙道,后又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6. 阅读《水浒传》(第六十回)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晁盖因何事受重伤而死?后来“捉得射死我的”的人是谁?简述此人没有做“梁山泊主”的两个原因。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善骑射。初为猎郎,以敏正称。明元嘉其直而有用,赐名曰笔。后改名弼,言其有辅佐才也。


       太武即位,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

上谷人上书,言苑囿过度,人无田业,宜减太半,以赐贫者。弼入欲陈奏,遇帝与给事中刘树,志不听事。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乃起,于帝前捽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耳,以拳殴其背,曰:“朝廷不理,实尔之罪!”帝失容,放棋曰:“不听奏事,过在朕。树何罪?置之!”弼状以闻。帝奇弼公直,皆可其奏,以与百姓。弼曰:“为臣逞志于君前者,非无罪也。”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帝招之,谓曰:“卿其冠履。吾闻筑社,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之,神与之福。然则卿有何罪?自今以后,利社稷,益国便人者,虽复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注】古代官署名,即公车府。徒跣:赤脚。蹇蹶:磕磕绊绊。

7.下列句中的“以”与“功拜立节将军”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扶苏数谏故B.何不试之
C.策之不其道D.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A.古弼起初担任猎郎的官职,凭着敏捷正直著称。
B.古弼见到上谷人的上书,便急于将这种情况反映给皇帝,但并未取得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C.古弼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惜冒犯皇帝,也要及时把国事报告皇帝。
D.尽管古弼奏事不留情面,但太武帝能体会到他的苦心,接受了合理的建议。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遇帝与给事中刘树     棋:____________       ②弼状以闻       具:_____________
③端冕而                  事:____________       利社稷          苟: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听奏事,过在朕。树何罪?置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生查子·独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此词乃辛弃疾削职后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写。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
11.阅读上阕,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清溪之“清”的。
12.下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微时代里的微表达

顾文豪

法国大革命时期,歌德在《诗与真》里写:“在我们的小圈子里,我们既不关心报纸,也无意传播消息,我们的工作就是认识人。”两百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据说身在一个几乎人人都是微博控的“微时代”,耽溺于一呼即应的互动体验,瞬间转发的信息散布,光怪陆离的微博文体,我们还会念及歌德这段话吗?

古人序、跋、铭、记、奏、表之类,如今更添新丁,名曰微博体。但论字数,古人写作本就尚简,主张文贵精洁,寥寥数语穷其隐微,尽其毫忽;论格调,微博上那些转发量颇高的文字,似乎也不外是送一碗鸡汤给你喝,指点人应对世情的所谓箴言,这些去翻翻《呻吟语》《菜根谭》《增广昔时贤文》,定然要慨叹古人从语词到深意的既富且美,我辈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见解与表达;论学养,算了,学养这事就不提了吧。

这类微博段子集,似乎从未认真思考如何通过写作探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这样的微时代中,胜出的永远只能是充斥着娱乐性并且成功投射民众欲望的所谓“话题”与“事件”。没有噱头的问题是根本没机会进入读者视界的。

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演讲《电影作为哲学实验》极为深刻地指出,“‘大众’属于一个活跃的政治范畴,而‘艺术’属于一个贵族范畴。……‘艺术’所做的无非是保留一个精英贵族的范畴,而‘大众’则典型属于民主范畴。在‘大众艺术’中,你拥有的是一个在民主要素和历史的贵族要素之间的悖论关系。”

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属于一个贵族范畴,而微博的受人欢迎本质上即是基于其民主性,但民主的靠近不代表艺术的同时来临。试问这样的写作,怎么可能进入问题的核心?怎么可能作缜密细致的析解,而非如狂风过境,其来也忽,其去也速?专业话语的失效,粉丝效应的大行其道,使得讨论不再向深刻的一端赶赴,而是奔趋于最大公约数的浅平。有作者甚至认为这种浅平,是接地气。我以为接地气是假,求听众是真,看似是作者引领读者,实则是读者裹挟作者。

昔年鲁迅评陶元庆之画,用了一个比方,“心里的尺”,他说:“他并非‘之乎者也’,因为用的是新的形和新的色;而又不失‘Yes’‘No’,因为他究竟是中国人。我想,必须用存在于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心里的尺来量,这才懂得他的艺术。”

那么,所谓微时代,所谓微表达,大抵也不过是这个时代层出不穷的又一个微词汇而已。在这个莫名的“微时代”里,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心里的尺”。

——(摘自《文汇报》,有删改)

1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首先,由歌德的话引出对“微博体”的反思。
14.简述文章写阿兰·巴迪欧的话的作用。
15.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二)冷风暖香

①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走在街上,忽然觉得周围有了一种灵动,那是一丝带着甜味的温暖气息荡漾过来,仿佛使寒流也有了脉脉的涟漪。


       ②街上每隔上百十米,便有一个卖烤地瓜的,面前是一只改装过的豆油桶,那些甜甜的香味就从其中溢出来。行色匆匆的人们,都会略略停顿一下脚步,那气味,那感觉,会让他们瞬间想起家的温馨。这条街是我每天上下班常走的,虽然不曾买过一只烤地瓜,可心里每次都会充满了温柔的感激,只为他们给了我一种微甜的心情。
   ③已不知是从哪一天起开始注意那个女人的。她也就三十多岁吧,全身都围裹在厚厚的棉衣里,面前的三轮车上,一只大铁桶里炭火正红,仿佛心里想起了什么幸福的事一样。第一次看见她的笑容,我有一种感动,甚至震动,惊讶于在寒风街头做小生意的她,竟能露出如此清澈的微笑。不像她身前身后的同行们,即使笑也是满怀沧桑与无奈,偶尔还会和顾客诉说一下生活的艰辛。而她却没有,就如地瓜的馨香把她的心也变暖变甜起来。
   ④常有两个小女孩出现在她身边,七八岁的样子,像姐妹俩,她们也不多停留,只是和那女人说上一小会儿话,便牵着手跑开。(B)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在她们手上。几乎每天下班的途中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暖意融融,让人徒生羡慕。
   ⑤新年的前两天,我下班路过那条街,女人仍在将暮的街头站立着。想想明天就开始休假,会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不再路过,心中一动,便走上前去。我深深吸了口气,感受着那种甜甜的气息。好一会儿,我才迎上那张笑脸,此刻,那两个孩子刚刚拿着地瓜跑远。我说:“我要买两个烤地瓜!”女人便打开桶盖,说:“你挑吧!”女人的眼睛清明见底,我指着两个最大的,她却说:“这两个不行呢!我要带回去给孩子!”一副很不好意思的神情,我讶然问:“你不是刚刚给过他们吗?”女人愣了一下,笑着说:“哦,你说刚才那两个孩子呀!她们可不是我的孩子,她们的爸爸在前面拐角摆地摊儿修鞋,腿脚有残疾,都挺不容易的。两个孩子跟我好,我每天都给她们烤地瓜,她们倒是越吃越甜呢!”
       ⑥铁桶里的热气扑散出来,女人将头上的帽子摘下,我看见她发间戴了一只很漂亮的小发卡,一朵淡粉的梅花。见我看她的头发,她说:“快过年了,女儿送我的,说我戴上好看!”一种幸福与满足写满了她秀气的脸,那一刹那,冰封雪冻间都充满温情。离开的时候,我轻轻说了声“谢谢”,她微笑着点头,眼睛亮亮的,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
   ⑦年后回来上班的时候,竟有了一种期待的心情。只是那条熟悉的街上,不见了那个微笑如花的女人。一连很多天,都是日复一日的失望。满街的香气仍在,却再也没有了那张寒风中最暖的笑脸。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该是满怀幸福的吧!
16.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冷风暖香”为题有什么好处?
17.品味语言,赏析第④段(B)处加点词语的作用。
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在她们手上。
18.文章第⑦段作者写道:“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是满怀幸福的吧!”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19. 请以“春天里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如油菜花、樱花林;友谊、母爱;遐想、温暖……
(2)记叙类文体,字数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必须使用时,一律用“×××”代替。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字词书写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填空题
1
选择题
2
名著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字词书写
10.94字形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填空题
30.94
四、选择题
40.85一般词语  词义辨析  成语和熟语
50.65文学常识综合
五、名著阅读
60.4语言表达的要求  文学常识综合  施耐庵(不详)
六、文言文阅读
7-100.4人物传记类
七、诗歌鉴赏
11-120.65辛弃疾(1140-1207)  词
八、现代文阅读
13-15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杂文
16-180.15记叙文
九、作文
190.4成长与人生  人与自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