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渠县九校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语文试题
四川 九年级 一模 2017-06-13 35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的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详/     发/     怆/     谷/
B.笑/禀告     师/     怅/     学/
C.忌/     岸/     毁/     谷/
D.托/     贿赂/污   悯/收     /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暮霭   庇荫   绵延   按步就班     锋芒毕露   气息奄奄
B.贻误   跻身   俨然   张慌失措     桀骜不驯   掩旗息鼓
C.蹲据   莅临   陶冶   溘然长逝     再接再励   心旷神怡
D.奸佞   萤屏   对奕   惹事生非     休戚相关   苦心孤诣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公共汽车上是否该给有需要的人士让座?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关于如何举办好今年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建议,最后我来谈几点想法,就算抛砖引玉吧!
C.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奏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D.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行,故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写成“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它,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
4.《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B.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C.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D.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5.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
A.“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要。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内统称为“龙城”
D.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                                “拂”通“弼”,辅佐
B.必先其心志                                      苦:受苦
C.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而:表示并列的连词
D.非愈病                                             徒:只,仅仅
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傅说于版筑之间                            大计亦死
B.曾其所不能                                   有所广
C.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左手倚一
D.人过然后能改                                
9.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了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B.孟子认为逆境造就人才。第二段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艰苦的磨炼。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从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使良医不得尽其术。
10.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
11.拓展探究。【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2017-06-1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渠县九校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真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13.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6-11-18更新 | 131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冈卷)语文

五、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真题
14. 古诗文名句默写。
       选择无处不在。面对陋室,刘禹锡选择坦然:斯是陋室,(1)_________;面对名利,陆游选择淡然:无意苦争春,(2)___________;无长兄的木兰选择担当,奔赴战场:(3)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博学的孔子选择虚心地向他人学习:(4)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面对书房和战场,杨炯弃笔从戎:(5)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官场,陶渊明选择归隐赏菊:(6)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有时意味着奉献和牺牲:(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叫旺财,快一岁了。 


②我一直以为,他是我爸爸。人家都叫他叶局长。从我记事起,我就在这个家里了,我也一直坚信,我是那个被称作叶太太的人生的。因为,他们对我很好,每天早上吩咐保姆给我喂面包和牛奶。 

③叶太太总"哈尼"哈尼"地叫我,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叫我,可是,看她脸上那腻劲儿,我想这个名字也是很时髦的。不过,我还是喜欢人家管我叫旺财。 


       ④我的家很大,光是沿着客厅踢脚线跑两圈,我就得吐着舌头喘上半天。地很滑,刚洗完还会反照出我的倒影,我看到自己的样子发现自己挺漂亮,全身是又白又长的毛,跑起来飘飘的,有时看到我会滑倒,他们哄堂大笑,还夸我可爱。我搞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么笨还被他们称赞。我觉得这些人有些不可思议。 
       ⑤来往我家里的人很多。多数情况下,叶局长总会正襟危坐在那枣红色的真皮沙发上,他们都给他递烟,我很喜欢这些客人。我不会大叫,这样的话我会遭到喝斥,他们要把我养成一条很有教养的狗,我想也是应该的,要不我就不适合这么漂亮、高雅的家了。所以,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不管见谁我都亲呢地上前用身体蹭他或她,他们就会很开心地夸我妈妈,说她好会教,把我教得这么乖。她就开心地喊一声"哈尼",我又例行公事地屁颠屁颠过去了,然后她再抱起我,夸我几句。每一次都是这套程序,我已可以不假思索地奔跑、撒娇,站着被夸(同时要很快地摇动尾巴)、被抱起时伸出舌头舔妈妈的手,这套动作被我练得炉火纯青。 
       ⑥家里来的客人有很多种,我学会从爸妈脸上的表情来判断他们的不同。有的是让爸爸妈妈看了就眉开眼笑的,遇上那样的客人,我得跑得欢,他们夸我也欢,大家都很乐;有种是爸妈一看就坐到沙发上,沉默不语或不时应付两声的,这种客人面前我可以放肆地睡觉,因为我玩得再欢,也没有人为我喝彩,他们总有谈不完的事;还有一种客人,他们来会拎着一袋袋的东西,花花绿绿,很是好看,爸爸妈妈总会推托一番,等他们走后,爸妈就迫不及待地打开那些东西,有时很开心,有时很失望。我喜欢他们失望的时候,因为,只要他们失望,那花花绿绿的盒子里就有许多东西全被他们送到我的嘴里。还有一种,他们来的时候显得神神秘秘,带的东西很少,只是一小包红色的纸包,我不知道那有什么用,主人脸上洋溢着阳光的笑容在我看有点弱智。 

⑦今天晚上的客人很奇怪,大伙都睡着了他才来。不过,他很有礼貌,怕吵着家里人睡觉,开门关门都自己动手,而且轻手轻脚,怕吵着谁似的.他一进门,灯都不敢开,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教养的客人,于是,我跑过去亲热地安静地蹭他的脚。他好像吓了一跳,我猜那就叫作受宠若惊,我对客人的亲热举动总令爸爸妈妈和客人十分开心。接着,他悄悄地走到餐桌旁,拿起了一块没吃完的面包给我,我可开心啦,果然是个好人。于是,我安静地趴在地上一声不吭地吃起了面包。他就开始从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好像在整理什么似的,我觉得现在社会风气很好,这么晚了不睡觉还到我家来整理房间。他走时,手里拿了许多红色纸包,还有一些金属,在我看来那些东西都是没有用处的。他真勤快,我想,也许是把没用的垃圾拿到楼下扔去了吧。 

⑧早起晚来后,我看到爸和妈坐在沙发上,好像在为什么事争吵似的。 

⑨我好像听到妈妈嚷着要报警,被爸爸阻止了。 

⑩他们都很生气。说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话。 

⑾然而后来居然骂起我来了,说我不会叫,真没用。其实,我会叫的,而且,我肯定能叫得比她嘹亮动听,只是,他们以前老教育我,要我成为一只有教养的狗,不许叫唤。现在他们的咆哮真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然后我被他们赶出了家门,我碰到一群野狗,我说我是只吃面包和牛奶而且不乱叫唤的有教养的狗。它们冷笑看着我,冲我疯狂地咆哮,我吓得瘫在地上了。哎,他们说我是狗生的,真让我无法接受。 

⑿我还是坚信我爸妈是叶局长和叶太太。

15.第⑥段中的"迫不及待"一词与第⑤段一词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这个词是______
16."主人脸上洋溢着阳光的笑容在我看有点弱智。"如何理解句中的"弱智"?
17.从文章第七段中可以看出,这个家庭失盗了,但是为什么第九段说"妈妈嚷着要报警,被爸爸阻止了"?
18.小说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探究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清 欢

①一千年前,苏东坡被贬黄州,曾与友人共游南山。友人以山中野菜招待,对此东坡诗兴大发:“人间有味是清欢。”想那苏东坡,虽然后半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生追求清欢的人生真味,的确是把握住了人生的真谛。

②清欢,是清淡的欢快、清雅的欢愉,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洒脱。清欢更是一种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③日本学者写了一本《清贫思想》,他建议人们采取清贫的生活方式,淡化对名利、地位、权力的追逐,追求一种内心丰盈美好的恬淡生活。美国人普兰特的《简单生活》认为,简单生活是“表现真实自我的有明确意义的生活”,是“丰富、健康、和谐的生活”。清贫思想也好,简单生活也罢,提倡的都是清欢。

④其实中国人对清欢的提倡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弟子颜回赞不绝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面对困境,别人难以忍受,颜回却乐此不疲,欢而不改,这需要多高的境界、多深的修养呀。孔子对“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颜回连叹“贤哉”,这是老师对学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古代圣贤对清欢精神的高度肯定。

⑤人生苦短,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其内涵却纷繁复杂。只要尽心尽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全然不必为烦琐之事烦恼。将自己的脚步放慢一点,放轻一点,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享受一下世间原有的简单和真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这样的快乐才是永久的快乐。

⑥但是,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得起名利的诱惑,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结果如何呢?这些追名逐利者或惶惶不可终日,或“反误了卿卿性命”,君不见有多少“苍蝇”落地,又有多少“老虎”进笼,他们的人生何乐之有?

⑦提倡清欢,并不是倡导“穷欢”,不是要我们走进深山老林,拒食人间烟火;崇尚清欢,也不是推崇“清闲”,不是要我们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追求清欢,要不为世俗所困,不为名利所惑;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像苏东坡那样,虽遭受打击排挤,也不忘情于山水,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⑧清欢,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让我们用一生去追寻。

(根据袁浩文章改写)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0.第①段和第④段分别使用的关于苏轼和孔子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
21.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
22.第⑦段主要论证了什么?是怎样论证的?

七、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23. 综合性学习

为了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渠县中学八年级某班开展了一次以传统节日为专题的调查探究活动。假定你是被调查对象之一,请协助完成以下问卷。


(1)从下列节日中找出我国传统节日,并注明其具体时间(示例节日除外)

   重阳节 元旦节 元宵节 母亲节 清明节

   国庆节 中秋节 愚人节 妇女节 端午节


[示例]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2)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写出相关的一句诗,或一幅对联,或一条俗语
【示例】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春节和圣诞节,你更喜欢过哪个节日?为什么?
(4)面对部分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对传统节日愈来愈淡漠的情况,一些学者提出了“保卫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张。对保护传统节日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写出一条。
2017-06-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渠县九校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24. 请从下面两道文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1)歌手蔡琴说:“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比如,阳光落到桌子上,温暖安静,那一刻好幸福。我喜欢养花,花开放了,我也感到幸福”。是啊,只要用心去捕捉,你会发现,幸福一直都在。
请以“捕捉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2)“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就是文明之美。文明的美丽发自内心,令人惊艳;文明的美丽来自素养,令人回味,文明是人的品格积于一身的体现。”今年,我县教科局号召全县中小学开展第二届“文明新风伴我行”活动。请以“文明新风伴我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把文题写在作文方格纸上后再作文;(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不得抄袭试题中出现的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3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字音
20.65字形
30.65成语和熟语
二、现代文阅读
4-6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杂文
15-18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小说
19-220.4杂文
三、文言文阅读
7-110.4孟子(前372-前289)  议论说理类对比阅读
四、诗歌鉴赏
12-130.4
五、名句名篇默写
14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六、综合性学习
230.4文段综合
七、作文
240.4哲理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