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17-06-20 2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较易(0.85)
1.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依次将汉字填写在方格内,书写规范、工整、美观。

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体;爱能融化gé mó(     )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jí dù(     )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汉字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4)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关于事故的详细情况,你以后再做汇报。
B.是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因素。
C.中国将建成核应急救援队,主要承担复杂条件下重特大核事故突击抢险。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听了这句话,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感到心中坦荡如砥
B.杜磊考前虽然夜以继日地复习,但还是有两门功课挂了红灯,其它科目也差强人意
C.机构改革是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要求,拍脑门子一哄而上不行,拈轻怕重止步不前也不行。
D.有人把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作为“书橱”,也有人把他们称作“书迷”、“书呆子”。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的《石榴》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来结构全文,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则按照“赏花—惜花—思花”的思路来结构全篇。
B.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以举例论证为主,而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则以道理论证为主。
C.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和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都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戕害,揭示了世态的炎凉。
D.《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代的魏学洢,课文按照空间的顺序细致地描述了核舟和舟上人的形象,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
2017-06-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5. 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请你参与解决。
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性状】本品为薄飕衣片,除去落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用于高血压。
【规格】5mg\片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以连续用药。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6. 课文默写。
①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刘禹锡)
_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④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别业》
⑤白居易《池鹤》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厌倦与无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范仲淹《渔家傲》中运用典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复杂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6-1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7. 打开名著。
(1)《水浒传》中,被金圣叹称为“上上才子”的人是 ___________,在逼上梁山之前他的身份是______________
(2)“智多星”吴用“黄泥冈上巧施功”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
2017-06-1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8.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2)这首元曲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7-06-17更新 | 811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甲】口技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9.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①便有妇人惊欠伸   _______          ②几欲先   ________
③款扉之     _______          ④今客   _______
10.选出下列加横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无敢哗/念无与为乐B.厅事之东北角/ 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C.以弹絮业/以丛草D.酷类声耳/真无马邪
11.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2.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从微博到微信

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博客、微博和微信。

④博客(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通常用来在网上发表文章;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⑤从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形态和用户体验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⑥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尚不具备媒体形态,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A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B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⑦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⑧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毕竟早在2010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语音版微博”,并受用户追捧,而国内也有类似的语音微博开发成功。

⑨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14.文章开头从最近“两条消息”写起有哪些作用?
15.根据第⑥段内容,回答问题。
(1)A句“截止本文写作时”几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⑦节说一些政府将“微博”当成“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是因为其具有怎样的特点?
17.第⑥节和第⑦节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四)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来源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安静。B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8.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19.文章前四段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20.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21.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我选:________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主要的写法是什么?
23.仿句: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自信,每一个人都会成功。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你是挫折,为我的世界荡开圈圈涟漪;你是拼搏,为我的世界激起朵朵浪花;你是追梦,为我的世界犁出段段航程。你是呵护的春风,是关爱的雨露,是友善的阳光;你是思辨的春雨,是求索的夏风,是奉献的秋实,是感恩的冬雪……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让我的世界显得如此亮丽。请以“我的世界因你而亮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
2017-06-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字词书写
1
选择题
3
语言表达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字词书写
10.85字音  字形
二、选择题
20.64病句辨析与修改
30.85成语和熟语
40.65文学常识综合
三、语言表达
50.65提炼与概括
四、名句名篇默写
6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名著阅读
70.85文段综合  施耐庵(不详)
六、诗歌鉴赏
80.65马致远(约1251-1321)  曲
七、文言文阅读
9-130.65其他清代作家  日常生活类对比阅读
八、现代文阅读
14-170.4说明文
18-23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散文
九、作文
240.65成长与人生  道德与社会  哲理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