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 九年级 期中 2018-01-08 1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级(shè)            贬(bāo)        子(wéi)       言简意(gāi)
B.(qiào)          不过(niù)     (jū)        睢(zī)
C.意(qiè)               烧(pèi)        吝啬(lìn sè) 褛(lán)
D.(qiào)          意(xiè)        然(wǎng)     玲珑透(tī)
2017-11-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黄山那些巧夺天工的奇松怪石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B.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C.公共交通费涨价和银行征收最低存款服务费影响层面广,中下层阶级人士首当其冲
D.受利益驱动,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2017-11-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语文教学中,于漪老师倡导人文性,但她从来没有否定过语文课可以离开语言文字。
B.“共享单车”运行系统的建成,为扬州市民的“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递,又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
2017-11-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注释正确的一句是(       
A.十九大的胜利召开,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主干:十九大预示建设进入阶段)
B.生意盎然,万壑藏云,聚族而居,浮想联翩。(这四个短语都属于主谓短语)
C.作为学生,我们要经常进行这样的思考:我是谁?我到学校来的任务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做?这三个问题最有意义,它能够把我们的生命引向高处。(本句话所有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汉字有三美:音美、形美、义美。下列汉字从构造角度来说都是形声字:泓、嶙、祭、惘。这些形声字正体现了汉字的形美。(这句话的表述没有错误)
2017-11-2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面关于课文内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A.《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部作品通过老北京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控诉了旧社会的罪恶。老舍的代表作品还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按照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运用了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而《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
C.《论美》作者是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本文论证了美德是最高的美,勉励人们致力于内在美的追求,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使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D.《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文章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民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其中“遂迷”、“未果”等词增添了文章的神秘色彩。我们还学过陶渊明的一首诗《归园田居》。
2017-11-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二、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适中(0.65)
6.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chún(       )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不由得让人心chí(       )神往。再瞧瞧那沿江cuán(       )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suǐ(       )?

2017-11-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7.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3)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4)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5)我想:_________________,无所谓无的。(鲁迅《故乡》)
(6)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7)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8)我们暑假跟随家人一起外出游山玩水,看到农家和平宁静的生活环境时,一定会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1-2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8. 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刚刚学习了专题《气象物候》,你一定学到了好多知识,来展示一下你的身手吧!
(1)下面是宝应县9月6日的天气预报,宝应电视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
9月6日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温度:20—28°C。风力:<3
(2)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的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这是为什么?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从物候角度解释一下这一现象。
2017-11-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9. 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作者是英国的斯威夫特,小说主要采用的_________________ 的手法,讽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贪婪、腐败。其中格列佛到达大人国时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和险阻,都有哪些?请试着举出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1-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①上雨如悬,

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②春水色,

晓云将入岳阳天。


(【注】①咸阳桥:即西渭桥,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南。②洞庭:位于今湖南岳阳市。)
10.(1)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并且试着概括一下这两句的景物特点。
11.这首诗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2017-11-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②、蒲将军③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④,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⑤,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⑥,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⑦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⑧,莫敢纵⑨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⑩,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史记》)


[注] ①卿子冠军,叫宋义,在项梁死后,他曾是楚的上将军(全军总司令);对救赵的态度犹疑,被项羽杀死。②当阳君,就是黥布(也叫英布),后来归了刘邦,被封为淮南王;最后被刘邦杀死。③蒲将军,他与当阳君当时都是项羽的部下。④釜甑,炊具。釜(fǔ),锅。甑(zènɡ),陶制的蒸饭用具。⑤王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全是章邯的部下。⑥甬道,通道。章邯为了把粮草顺利地运输到前线,筑成一道两边有墙壁拦护的通道。⑦冠(ɡuàn),居第一位。⑧壁,营垒。⑨纵,放出来。⑩辕门,古代军营的大门,把两辆车的车辕对着竖立起来,人从下面进去。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卒二万渡河(      )                    (2)项羽乃引兵渡河        (        )
(3)无不行而前(       )                    (4)楚人                      (        )
1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项羽悉引兵渡河                      当立者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B.楚战士无不一当十                  扶苏数谏故               (《陈涉世家》)
C.诸侯                                   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
D.楚击秦                                   郡下                         (《桃花源记》)
14.翻译下列句子。
(1)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2)借第令勿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涉世家》)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记》)
15.联系我们学过的《陈涉世家》,谈一谈项羽和陈胜有哪些共同点。至少说两点,并且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评述。
2017-11-2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枯萎的蒲公英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

16.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的什么特点?
17.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18.请结合下列加点加粗词语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叶们努力地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19.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016-11-18更新 | 1075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潍坊卷)语文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四)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两角钱


①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②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③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④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⑤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⑥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甲】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⑦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⑧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⑨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乙】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20.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1.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第④节画线句子进行具体赏析。
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
22.文中数次写到小男孩的“笑”,请结合画“          ”[甲][乙]句的语境揣摩其心理,分别说说他为什么笑?
23.请结合全文谈谈结尾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24.“我”有了零钱后却没有把钱还给那个小男孩,你觉得“我”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试结合文章内容或者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0——100字。
2017-11-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5.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我们虽然生活会很艰难,但是只要有信心,有爱,我们的生活一样会很精彩。是啊,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会碰到欢笑、喜悦,也会碰到伤心、泪水;会碰到赞扬、荣誉,也会碰到批评、挫折;会碰到关怀、嘱咐,也会碰到讽刺、嘲笑……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的丰富多彩,才更加的值得我们去回味。
请你以“生活,因        而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爱、叮咛、挫折……”;(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感情真挚,不得抄袭;(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5)书写3分,请工整书写。
2017-11-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字词书写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8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字音
20.65成语和熟语
3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40.65短语的结构  单句的成分
50.65文学常识综合
二、字词书写
60.65字形
三、名句名篇默写
7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综合性学习
80.4文段综合
五、名著阅读
90.4小说
六、诗歌鉴赏
10-110.4
七、文言文阅读
12-150.4人物传记类
八、现代文阅读
16-190.4散文
20-240.4小说
九、作文
250.4道德与社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