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 九年级 期中 2018-07-18 27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根据课文默写。
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
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⑶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
⑷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苏轼___________
⑸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退休后,仍以九十多岁的高龄关心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7-1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适中(0.65)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杀lù_______               _______             面面相qù______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真正懂得生活真谛的人往往明了: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心在何处则决定了生活的意义有多深远和广阔。
B.春天的古镇,细雨婆娑,云雾缭绕,青砖瓦房与小桥流水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C.在青山绿水间浮光掠影,在名篇佳作中流连忘返,都能让我们领悟到真正的美。
D.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四、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4.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A.:亲近。B.所以:……的原因。
C.痛恨:十分仇恨。D.:对。

五、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B.央视《朗读者》受到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C.这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
D.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018-07-18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叙事兼议论,“铭”一般是用韵的,“序”是临别赠言。
B.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在《威尼斯商人》这部剧作中,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吝啬鬼的典型形象——夏洛克。
C.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朱自清的《背影》和魏巍的《我的老师》都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契诃夫的《变色龙》均使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7.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在《琐记》中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时兴奋的心情和不顾本家的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鉴略》的情景,表现了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B.白骨精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一个妖怪,她曾先后变成年轻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哄骗唐僧师徒,但都未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C.宋江第三次攻打祝家庄,采用了吴用的连环计,此计中关键人物是孙立,他起到了里应外合的作用。
D.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因为哈克得知印第安人乔要去加害道格拉斯寡妇,及时报信,救过她一命,后来道格拉斯寡妇收养了他,这反映了道格拉斯寡妇热心肠、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性格。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8. (1)阅读《水浒传》片段,回答问题。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上文中描写的是哪位好汉?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请写出关于他的一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那三藏合掌低头,孙大圣佯佯不睬,少沙僧转背回身。你看那猪八戒,眼不转睛,淫心紊乱,色胆纵横,扭捏出悄语,低声道:“有劳仙子下降。娘,请姐姐们去耶。”那三个女子,转入屏风,将一对纱灯留下。妇人道:“四位长老,可肯留心,着那个配我小女么?”悟净道:“我们已商议了,着那个姓猪的招赘门下。”八戒道:“兄弟,不要栽我,还从众计较。”行者道:“还计较甚么?你已是在后门首说合的停停当当,‘娘’都叫了,又有甚么计较?师父做个男亲家,这婆儿做个女亲家,等老孙做个保亲,沙僧做个媒人。也不必看通书,今朝是个天恩上吉日,你来拜了师父,进去做了女婿罢。”八戒道:“弄不成!弄不成!那里好干这个勾当!”


以上文字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从选文画线处看,反映了猪八戒和其他师徒三人哪两种不同的心态?猪八戒入赘为婿,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记王忠肃公翱事(节选)

崔铁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①,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固吝者乎?”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②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③,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注:①絟:量才授官。②白:告诉。③内:同“纳”,放进。④寻找太监的晚辈。⑤贾:买。
9.下列各句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B.而/相邻之生/日蹙
C.与太监某/守辽东D.其一犬/坐于前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翱只有一个女儿,他的女婿因为离京城远,心疼妻子,所以不让妻子回娘家。
B.王翱夫人“置酒”,“跪白”表现出母亲爱女之深,又自知理亏,心虚惴惴的样子。
C.王翱虽然盛情难却,收下来朋友所赠的珠宝,但缝在棉袄里,收藏得极为认真,表现出他准备日后物还原主的决心。
D.王翱找到了友人的后人,将友人赠给他的珠宝归还,表现了他廉洁自持的品德。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驾而宿于朝房,旬还第___________     (2)内所披袄中_______________
(3)如有营,予而贾___________            (4)公屡促之,必____________
12.翻译下列句子。
(1)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公固知某不贪也。”
(2)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溪居①

唐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②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③夜榜:夜航。
13.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14.联系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思想感情。

九、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第二”的价值


       ①一位教授在课堂上问: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大家脱口而出:珠穆朗玛峰。又问:世界第二高峰呢?台下一片沉默。这种“记得第一,遗忘第二”的现象,乃至由此衍生的“只认第一,不认第二”心理,在我们的社会上还较为广泛地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我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当元帅。当我们不能成为“第一”时,是否甘为“第二”?“第二”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自然界中,在胡蜂凭借“身高马大”袭击蜜蜂蜂巢时,一只工蜂会冲上去死死缠住它,更多的工蜂则会紧跟而上,工蜂最终靠集体力量战胜胡蜂。第一只冲上去的工蜂格外可敬,但其他工蜂的壮举同样可贵。毫无疑问,正是众多“第二”,成全和光大了“第一”的价值,共同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道路。
③江苏南京,听到电台播放有人抢劫奥迪车的消息,多名出租车司机协助警方围追堵截,成功将涉案车辆拦截。河北保定,“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拒绝用剩油炸油条,他带了这个头,越来越多的油条店不再重复使用剩油,“良心经营”之风蔚然。无数事实表明,正义所以能战胜邪恶,光明所以能战胜黑暗,善美所以能战胜恶丑,就在于众多的“第二人”一起汇成正能量的洪流。
④许多时候,意义远比名次更重要。在自行车队中,有“破风手”和“冲线手”的角色区分:“破风手”在比赛中负责冲破气流,为紧跟其后的“冲线手”减轻空气阻力,临近终点时,体力相对充沛的“冲线手”奋勇冲刺,为车队争取冠军。无论是“破风手”,还是“冲线手”,名次虽不同,但各担其责,各出其力,贡献不分大小。在社会风气的形成、道德价值的引领中,没有“破风手”的引领就缺少目标和方向,没有“冲线手”的跟进就难以形成趋势和力量。
       ⑤做“第二”当然不是盲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择其不善而改,向着正能量靠拢。如果第一个人哄抢交通事故中散落的物品,“第二人”站出来制止而不是抢得更猛,是不是就能隔断哄抢的传播链?正是诸多“第二人”择定的价值,共同熔铸出道德向上拔节、人心砥砺前行的中坚力量。
       ⑥人生一世,做何种人,成何种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只要有颗向善上进之心,第几又何妨?
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6.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7.试分析第④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大先生

①大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②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薄暮下,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三婶仔细一瞧,是个讨饭的。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给完吃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的眼睛,变得浑浊了。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给口吃的就行。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就这样,他留在了我们村,经常帮村里人做木头活,成了远近闻名的凌木匠。

③后来,村里人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里小学缺个先生。于是,他就成了凌先生。“手艺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里人便称他为“大先生”。

④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而大先生就是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可是越讲我们越糊涂。渐渐地,他就不受娃们待见,娃们老是捉弄他。

⑤大先生喜欢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栏。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颇有把握。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呢?每次我们一笑,他就一窘,嗓门提高了,像是要争辩,说:“你们想想,床在屋里,窗户是木头的,还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

⑥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议论,只有窗外不知谁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着。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浊。然后,他又扭过头来,说:“这是思归之辞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死鬼之词”,大先生骂李白是个死鬼哩……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灵感,我站起来说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点点头,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⑦农村撤点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几十年的书,一下子闲下来,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儿。让他想不到的是,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后,给他补上了退休待遇。头次领工资,他就跑到支书家里,说:“我教书时,每月不到300块,现在不教了,怎么还拿3000块呢?不能白拿这钱。”支书命令道:“国家的政策,拿着!”大先生的眼睛又浑浊起来。

⑧后来,大先生用每月领到的钱设了助学金,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就赞助一笔。直到有一天,他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

⑨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辞海》,其中一条写:“床,井上围栏。”

18.第②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9.第②⑥⑦自然段共三次写到大先生眼睛的“浑浊”,请分别说出“浑浊”流露出他内心怎样的情感。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大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21.第⑨自然段言简义丰,独具匠心,请谈谈这一结尾的妙处。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一棵小小的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默默经历一年又一年的风霜雪雨,一株纤弱的小草要开出灿烂的花朵,需要悄悄沐浴一天又一天的阳光雨露。请你以“静等花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字词书写
1
选择题
4
填空题
1
名著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5,6,7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字词书写
20.65字形
三、选择题
30.65成语和熟语
50.4病句辨析与修改
60.4文学常识综合
70.4文学常识综合
四、填空题
40.64
五、名著阅读
80.65《西游记》  《水浒传》
六、文言文阅读
9-120.4人物传记类
七、诗歌鉴赏
13-140.4
八、现代文阅读
15-170.4杂文
18-210.65小说
九、作文
220.4哲理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