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八中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18-09-28 40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雾(ǎi)       皱(zhě) 眼(kuānɡ)   销声迹(nì)
B.杂(rōng)   猎(shòu) 横(mán)     出类拔(cuì)
C.裂(jūn)     绕(yíng) 徨(páng)     而至(zhǒng)
D.撺(duò)     落(duò) 争(sòng)     不绝(zé)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招摇撞骗  风口浪尖  瞬息万变  和颜悦色
B.天衣无缝  格物至知  五彩斑斓  安营扎寨
C.光明正大  自园其说  轻歌慢舞  历历在目
D.川流不息  阳奉阴纬  亭台楼阁  振耳欲聋
2018-09-2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八中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真题
3. 下列各项中, 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利益的驱使下, 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 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B.世贸大楼废址已成为纽约新的旅游景点, 游人看了后无不神色黯然,叹为观止
C.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言,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D.在离校前是否开展联欢活动,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B.食品安全规划提出,获得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全面推行“明厨亮灶”;严格互联网食品经营、网络订餐等新业态,落实网络平台食品经营资质审核责任。
C.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出现在街头巷尾,乱停乱放、直接骑回家甚至恶意破坏等诸多不文明现象也层出不穷。
D.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5.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D.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2018-09-2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八中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B.初夏时节,宜宾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枇杷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C.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
D.“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2018-09-2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八中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记述了作者马丽华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由孔子及其弟子辑录而成。
C.《社戏》一文记叙了鲁迅和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虾、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原苏联作家保尔·柯察金,主人公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英雄战士。
2018-09-2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八中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引凄异
B.前行,欲穷其林                                 余人各延至其家
C.矜、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        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
D.大道行也                                           盖江北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有汉                            记之而去
B.有良田美池桑竹                 余顾而慕
C.屋舍俨                                 见四野禾苗油油
D.不足外人道也                       此一家之中
10.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B.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C.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D.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2.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018-09-2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八中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3. 默写。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2) 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卖炭翁》)
(3)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己及人,表现诗人广阔无私、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写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马说》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7)面对小石潭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内心却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2018-09-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八中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真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4.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15.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464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临沂卷)语文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母亲,我怎么让你等了那么久

     刘继荣

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还没说两句话,就满怀热诚地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

且不说相隔一千多里路,要倒三次车。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无术,哪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母亲的耳朵不好,我解释了半天之后,她仍旧热切地问:“你刚才说星期几回来?你再说一遍。”

几次三番,我终于没有了耐心,在电话里冲母亲大声嚷嚷,她终于听明白,叹口气挂了电话。隔几天,母亲又问同样的问题,只是那语调怯怯的,没有了底气。她像个不甘心的孩子,明知问了也是白问,可就是忍不住。我心一软,沉吟了一下。

母亲见我没有烦,立刻高兴起来,她欣喜地向我描述:“后院的石榴花都开了,热热闹闹的,西瓜快熟了,全是沙瓤的,都给你留着呢。”

我为难地说:“那么忙,怎么能请得上假呢。”她沉吟了一会儿,试探着说:“你跟领导讲,我得了癌,只有半年的活头了,这样该行了吧。”我立刻责怪她胡说,她呵呵地笑了。记得小时候,刮风下雨的天气,我不想去上学,便装肚子疼,被母亲识破,挨了一顿好骂。现在老了老了,她反而教着孩子说谎了,我又好气又好笑。

这样的问答不停地重复着,我终于不忍心,不再让她遥遥无期地等。我告诉她,下个月, 一定抽出时间去看你,母亲竟高兴得哽咽起来。可也不知怎么了,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每件事都比回家重要,最后,到底没能回去。

电话那头的母亲,仿佛没有力气再说一个字,我满怀内疚:“妈,你可是生气了?”母亲这一回听真了,她连忙说:“孩子,我没有生你的气,我知道你忙。”

可是没几天,母亲的电话催得越发紧了。她说:“葡萄熟了,梨熟了,快回来吃吧。”我说,那有什么稀罕,这里满大街都是,花个十元八元就能吃个够。母亲不高兴了,我又耐下性子来哄她:“不过,那些东西都是化肥和农药喂大的,哪有你种的好呢。”母亲得意地笑起来。

星期六那天,气温特别高,我不敢出门,开了空调在家里呆着。孩子嚷嚷雪糕没了,我只好下楼去超市买。在暑气蒸腾的街头,我忽然就看见了母亲的背影。看样子她刚下车,胳膊上挎着个篮子,背上背着沉甸甸的袋子,她弯着腰,左躲右闪,怕别人碰了她的东西,在拥挤的人流里,母亲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大声地叫她,她急急抬起满是热汗的脸,四处寻找,看见我走过来,竟惊喜地说不出话来。

一回到家,母亲就喜滋滋地往外捧那些东西。她的手青筋暴露,十指上都缠着胶布,手背上有结了痂的血口子。母亲笑着对我说:“吃呀,你快吃呀,这全是我挑出来的。”

我的没有出过远门的母亲,只为着我的一句话,便千里迢迢地赶了来。她坐的是最便宜的没有空调的客车,车上满是乘客,又热又挤,但那些水灵灵的葡萄和梨子都完好无损。我想象不出,她一路上是如何过来的,我只知道,在这世上,凡有母亲的地方就有奇迹。

母亲只住了三天,她说我太辛苦,起早贪黑地上班,还要照顾孩子,她干着急,却帮不上忙。城里的厨房设施,她一样也不敢碰,生怕弄坏了。她自己悄悄去订了票,又悄悄地一个人走。在车站给我打了电话,说她走了,嘱咐我一定要好好吃饭。

才回去一星期,母亲又说想我了,不住地催我回家。我苦笑:“妈,你再等等,等我忙完了这阵子就回。”第二天,我就接到姨妈的电话,她说:“你妈妈病了,病得很重,你快回来吧。”我急得眼前发黑,泪眼婆娑地去请假,跌跌撞撞地奔到车站,赶上了最后一趟车。

一路上,我心里不住地祈祷。我希望,这是母亲骗我的,我希望她好好的。我愿意听她的唠叨,愿意吃光她给我做的所有饭菜,愿意经常抽空来看她。此时,我才知道,人活到八十岁也是需要母亲的。

车子终于到了村口,母亲小跑着过来,满脸的笑。我抱住她,又想哭又想笑,嗔怪道:“你说什么不好,说自己病危,亏你想得出!”母亲讪讪地笑:“不这样说,领导怎么会准你假呢。”看见母亲无限欢喜的神情,我什么说不出来了。她只是想让看到我,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却费尽心机才实现,这能怪母亲吗?

母亲乐呵呵地忙进忙出,摆了一桌子好吃的东西,等着我的夸奖。我毫不留情地批评:“红豆粥煮糊了,水煎包子的皮太厚,卤肉味道太咸。”母亲的笑容顿时变得尴尬,她无奈地挠着头。我心里暗暗地笑,我知道,一旦我说什么东西好吃,母亲非得逼我吃一大堆,走的时候还要带上,就这样,我被她喂得肥肥白白,怎么都瘦不下去。而且,不贬低她,我怎么有机会占领灶台呢?

我给母亲做饭,跟她聊天,母亲长时间地凝视着我,眼里满是疼爱。无论我说什么,她都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地听,就连午睡,她也坐在床边,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说:“既然这么疼我,为什么不跟着我住呢。”她说住不惯城里的高楼。

没呆几天,我就急着要回去。母亲苦苦央求我再住一天。她说,今早已托人到县城买菜了,一会儿准能回来,她一定要好好给我做顿饭。县城离这儿九十多里路,母亲要把所有她认为好吃的东西都弄回来,让我吃下去,她才能心安。

我从姨妈家回来的时候,母亲精心准备的菜肴,终于端上了桌,我不禁惊诧:鱼鳞没有刮尽,鸡块上是细密的鸡毛,香油金针菇里居然有头发丝,无论是荤的还是素的,都让人无法下箸。母亲年轻时那么爱干净,如今老了竟邋遢得这样。母亲见我挑来挑去就是不吃,她心疼地妥协了,我送你去坐夜班车。

天很黑,母亲挽着我的胳膊,她说,你走不惯乡下的路。她陪我上了车,不住地嘱咐东嘱咐西,车子都开了,才急着下去,衣角却被车门夹住,险些摔倒。我哽咽着,趴在车窗上大叫:“妈,妈,你小心些!”她没听清楚,边追着车跑边喊:“孩子,我没有生你的气,我知道你忙!”

这一回,母亲仿佛满足了,她竟没有再催过我回家,只是不断地对我说些开心的事:家里又添了只很乖的小牛犊,明年开春,她要在院子里种好多好多的花。听着听着,我心里一片温暖。

到年底,我又接到姨妈的电话。她说:“你妈妈病了,你快回来吧。”我哪里相信,我们前天才通的话,母亲说自己很好,叫我不要挂念。今天想我了,就又使出了旧招数。

姨妈只是不住地催我,明知不是真的,我还是决定回去。想着很快能看到母亲了,心里也是止不住的欢喜。到了车站,看见有母亲爱吃的油糕,买了一大袋,乐呵呵地提着上了车。

车到村头的时候,我伸长脖子张望着,母亲没来接我。我心里忽地就有了种不祥的预感,我赶紧跳下车,姨妈迎了过来。

她告诉我,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母亲就已经不在了,她走得很安详。她说,半年前,母亲就被诊断出了癌症,只是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仍和平常一样乐呵呵地忙里忙外,并且把自己的后事都安排妥当了,这在农村并不稀奇。所以,就连天天跟她见面的姨妈,也只是前天才知道她的病。姨妈还告诉我,母亲老早就患了白内障,一只眼什么也看不清,另一只眼勉强看得见,她不许人告诉我。她说,现在的医药费太贵了,别给孩子添那么大麻烦了。

我紧紧地把那袋油糕抱在胸前,一颗心仿佛被人挖走。原来,母亲知道自己剩下的岁月不多了,才不住地打电话叫我回家,她想再多看我几眼,再和我多说几句话。原来,我挑剔着不肯下箸的饭菜,是她在眼睛近乎失明的情况下做的,我是多么的粗心!我执意要走的那个晚上,她一直搀扶着我,把我送上车。我走了之后,她一个人是如何摸索到家,她跌倒了没有,我永远都无从知道了。

母亲,你在眼睛几乎失明的时候,尚且能快乐地告诉我,牵牛花爬满了旧烟囱,扁豆花开得像我小时候穿得紫衣裳。母亲,你在最后的时光里,从容地为自己安排好了一切,留下所有的爱,所有的温暖,然后安静地离开。

我知道,你是这世上唯一不会生我气的人,也就是仗着这份宠爱,我才敢让你等了那么久。

可是,母亲,我真的有那么忙吗?

16.阅读全文,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我的态度及行为母亲行为
母亲第一次催我回家(1)_____________着急,并教我说谎
没几天,母亲再次催我回家不以为然,没有回家(2)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第三次催我回家苦笑,希望母亲耐心点(3)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底,姨妈催我回家(4)______________母亲已去世

17.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A.无论我说什么,她都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地听,就连午睡,她也坐在床边,笑眯眯地看着我。
B.我紧紧地把那袋油糕抱在胸前,一颗心仿佛被人挖走。
18.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
19.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文本题目“母亲,我怎么让你等了那么久”的好处。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望梅”能否止渴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诮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⑤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会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⑦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⑧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选自2016年8月12日<光明日报》,作者詹欢欢)

20.“望梅”为什么不能止渴?
21.“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句子中的加点字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
22.王老师参加国际马拉松赛,比赛中,他大汗淋漓,口渴难耐,边跑边喝水。请你用文中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3.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岁月轻轻滑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但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让人心情愉悦的,能够温暖人心的。请以“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为题,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各个方面都强过别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有大学问的人。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可学业却没有什么长进。他非常苦恼,特地去向一位大师请教。
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当年轻人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到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
“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我连动一动的力气都没了。”他抬头凝望着大师说道。
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啦,背着石头怎么可能登上顶峰呢?”
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谢后走了。后来,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
其实,人要有所得,必然会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巅峰啊!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7
文言文阅读
1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字音
20.65字形
30.85一般词语
4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50.65修辞手法
60.65标点符号
70.4文学常识综合
二、文言文阅读
8-120.4山水游记类
三、名句名篇默写
13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诗歌鉴赏
14-150.4陆游(1125-1207)  词
五、现代文阅读
16-190.4小说
20-220.4事理说明文
六、作文
230.65全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