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全国 八年级 单元测试 2018-09-30 147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选项中字形和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使(cāi)     俯瞰     (lǒu)    (chú)
B.(jù)       狼籍     (pín)   (qiè)
C.子手(guì) 蹒跚     (yìn)   (qiú)
D.(cóng) 遏制     (tān)     (wěn)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天兵天将大举进攻花果山的时候,孙悟空没有引颈受戮,而是奋起反击。
B.家乡建设得真好,道路平坦宽阔,周道如砥,高楼林立。
C.天晴朗得很,星临万户,孩子们在星空下快乐地玩耍。
D.春晚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令电视观众触目伤怀、感动不已。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在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平时的努力。
B.学校近来发生了多种不文明现象,政教处认真思考并调查了其中的原因,并及时对违纪人员做出了教育和处罚。
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县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D.政府必须下决心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否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只能是空想。
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4.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
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②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③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⑤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A.⑤④②①③B.⑤②④③①C.④①③⑤②D.④③①②⑤
2022-01-11更新 | 1586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5. 下面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原句:不管你信不信,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谁都承认牛奶是美肤佳品。
改句:不管你信不信,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谁都不能否认牛奶是美肤佳品。
B.原句:赣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全国卫生文明城市。
改句:难道赣州不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吗?
C.原句:漂泊在外的游子,时时刻刻牵挂着家乡。
改句:漂泊在外的游子,无时无刻牵挂着家乡。
D.原句: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改句:欧洲的知识分子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二、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②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③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④夜阑:夜尽。⑤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6.下面对本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B.“归来仿佛三更”中的“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酒后清醒归来的情态。
C.“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出词人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出词人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7.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以静衬动,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
B.词中上片写词人的醉酒,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做好了铺垫。
C.下片抒情的方式既有直抒胸臆,又有融情于景,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D.全词风格清旷,飘逸,豪放,抒发了词人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食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耳。”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人名。②直指使:官名,唐以后朝廷特派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称使。③开谕:启发,使明白。④盈:满。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饮食/苛求属吏
B.家常饭/能对食乎
C.可见饮食/原无精细
D.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比(        )                       (2)然(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2)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
1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直指使的前后变化。
12.请说说直指使是个怎样的人。
2018-09-30更新 | 4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3.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④大漠孤烟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耕不吾欺。(陶渊明《移居(其二)》)
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六平方米的幸福

耿艳菊

①喧嚷的街上多了一家修鞋铺。我每天都去那条街上买菜,却仍旧不知修鞋铺何时来的。明明是卖大饼的,饼香还在鼻翼间缭绕,再去看到的却是一家修鞋铺。门口挂着牌子,蓝色工整字体:补鞋,换拉链,配钥匙。

②这家修鞋铺很小,不过几平方米,既是工作地,又是生活区。它对着街,里面的陈设一览无余。以前做大饼被熏黑的墙壁,现在粉刷一新,变成了亮亮的白色。靠墙放着一张大床,占据了大半位置。墙壁上用木板做了很多格子,置放着锅碗瓢盆以及各样生活用品。屋子狭小,而各样陈设却有序整洁。

③修鞋铺的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妻。男人整天坐在门口,低着头做活,身边放着做活用的工具,还有一些活计。没见男人站起来过,来回走动的就是他的妻子,那个走起路来有点向左倾斜的瘦高的女人。有时候见她在做饭,有时见她给男人打打下手,有时见她给男人端茶递水,有时见她坐在床边极其认真地绣十字绣。很少见他们说话,可是他们的默契和安然,一点不觉得可怜,反而觉得这种平淡相守的美好,与地位与身份都无关。

④修鞋铺的门口常常能看到一个穿着校服的小男孩,独自玩得欢。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小小的修鞋铺也沐浴在阳光里。路过时,见他们正围在一张折叠的桌子旁吃饭。那个穿校服的小男孩也在,男人拣了一块肉,要往他碗里放,小男孩急忙躲开了。这小男孩原来是他们的孩子。

⑤要配钥匙的时候,自然想起了修鞋铺。那天我走近这家铺子,这才看清一直坐着干活的男人,他的腿有残疾。我把钥匙递给他,他看了半天,对我说,这钥匙不好配,他尽力试试。

⑥等待的过程,无事可做,见女人坐在床边低头绣十字绣,于是笑着问她,绣的什么呀?女人笑盈盈抬起头,招手让我进去看。我看这狭小的放满物品的屋子,有几分犹豫,还是趔趄着身子进去了。女人竟有些歉疚地说,这屋小,只有六平方米,出门在外,只望有一个容身之所。不过,我喜欢六,吉祥。

⑦女人说着,已展开了手中的十字绣。已经快绣完了,这绣品我见过,是司空见惯的发财树,我不由得脱口而出。一听我说是发财树,女人笑了,纠正我,说那是幸福树啊。我看看干活的男人,又看看她知足幸福的表情,也笑了,连忙跟着她说是幸福树,心里悄悄地感叹这个生活在攘攘街头女人的不俗心。

⑧男人把钥匙做好了,他只收了我一半的钱,让我回去试试,不行再拿过来修,行了,再付另一半钱。

⑨回去一试,还行。第二天给他们送另一半钱的时候,那幅幸福树已经挂在了墙上,没有用镜框裱,只是简单地用钉子钉在了墙上,不过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美,反而觉得这小屋子里处处流溢着春天的清新气息。

⑩幸福,有时六平方米就够了。

14.文中的女人为六平方米的家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5.文章第②段使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6.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小小的修鞋铺也沐浴在阳光里。
(2)心里悄悄地感叹这个生活在攘攘街头女人的不俗心。
17.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有时候见她在做饭,有时见她给男人打打下手,有时见她给男人端茶递水,有时见她坐在床边极其认真地绣十字绣。
18.本文为什么以“六平方米的幸福”为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枣庄青檀

李木生

①如果可以以树为友的话,那我选择枣庄青檀。

②戌寅孟夏,在枣庄市峄城西四公里处的青檀山上,我和青檀一见如故。山阳揽一脉幽谷,有石径相盘。循径登高,便见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青檀树,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杂生于山石间。

③青檀山,唐代时还叫云峰山,山有云峰寺,谷称云峰谷。许是辈辈百姓见江山嬗变,世事沧桑,只有青檀模样不变、习性不改,才约定俗成,易名为青檀山的吧?于是谷也呼为青檀谷,寺也喊成青檀寺了。

④山,以树为名,这在世上是少见的。

⑤不过枣庄青檀长得并不排场,或许还有点儿丑。不高大,不挺拔,不舒展,连枝干都是疙疙瘩瘩。丑也罢了,还不大中用,不要说做大厦栋梁,就是桌椅板凳也难成材料。

⑥尽管如此,它还是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禁不住让它的枝握我的手,让它的叶抚我的脸,让它的疙瘩敲我的骨。离开一些日子了,我还在想它,想得活灵活现,那枝还在握我的手,那叶还在抚我的脸,那疙瘩还在敲着我的骨。而且我还将永远清晰地记住,最让我动心的,是它的根!

⑦这是怎样的根啊──在无土的地方,在岩石密不透风的专制之中,它那比树干还要粗壮的根,蜿蜒不屈,勃郁而伸,臂膀般紧摽着岩石,镇静地泛着岩石一般的青白色,裸昭于光天化日之下。在大山的深处,根与石,该有着怎样不为人知但却惊心动魄的对峙与相搏?百年,千年,只见裸昭于光天化日之的根与石,不动声色的相摽着。相摽着,渴饮昼夜,饥餐寒暑,直摽得岩石苍老变脆,一层层风化成粉尘,直摽得青檀根干强健,一棵棵举着青春的华盖。或在峭壁间横空临世,或于巨石下腾躯昂首,青檀之根,真有着龙的神韵呢!看似强大的岩石,肯定蛮横地无视过它,对于青檀生的权力和生命的萌动,冷酷地压制着,无情地封杀着。没有土壤,甚至连空气、阳光都封锁殆尽,青檀的根一定遭遇过千万次窒息枯死的灾难吧?也许青檀树稍稍随和一点儿,别说媚骨,哪怕只带点儿媚态,其生活境遇也会大大改观的。

⑧何必和岩石较劲?瞧那攀附于岩石与大树上的藤蔓,活得多恣意。不过这山如果没有了青檀,还有什么味道?当然,挣脱了石之束缚的青檀是寂寞的,遭弃的命运又总是和痛苦相伴,但是青檀就是青檀,它只将痛苦酿成反叛的力量、将灾难踏成前行的路阶,以根为矛、为刀、为剑、为鞭,拱起岩石,劈开岩石,顶裂岩石,刺穿岩石,直至沐浴在雨水与阳光里,为世上树立起一株又一株独立的青檀、自由的青檀。长得丑,不成材料,不被识、不被知是自然的,可是挨近它,我却被一种自在超然所陶醉。随波遂流的灵魂,是不能俯察古今、咀嚼人世、享受生命的。有它百年千年和岩石相摽相搏后所获得的解放,那曲折疙瘩的根干里,怎能不翻卷起黄河一般的思想与激情呢?细细地谛听风中的青檀,它的每一片叶子,似乎都在啁啾着欢乐。

⑨听说,青檀树还出一种制造中国宣纸必备的原料,莫非它那疙疙瘩瘩的体内,正郁积着锦绣文章?记得离开青檀山老远了,我还回头再回头,看一眼再看一眼啁啾着欢乐的青檀。就是青檀生长的这块土地,曾经出过自荐用世的毛遂和视毛遂为上客的平原君,出过连鸡鸣狗盗之徒也被列为宾客的孟尝君,出过帮助汉高祖制定出完整的朝仪、令对知识分子轻蔑有加的刘邦高兴忘形高呼“吾乃今日方知皇帝之贵也”、从而得到重用的叔孙通,出过明朝名臣廉臣贾三近(“文革”时,其筑于枣庄峄城区杨庄的墓被掘,墓中除骨骸外,仅有一方砚)。这些当然都是这块土地上的先贤了。那么青檀呢?已经寂寞了无数个世纪的青檀,也许还要寂寞下去,因为青檀是属于另外一类,中国稀有的一类。它已经超出了传统观念的真假善恶美丑,甚至还超出了传统的出世入世,没有功利,绝不依附,只将一个欢乐的锦绣的生命生长着。

⑩青檀山下的老百姓讲,青檀木特别硬,连锯都锯不动它。看来,比石还硬的青檀是不会腐朽的了。但愿青檀们兴旺起来,那样世界就热闹有趣了。

19.联系全文内容,简要概述作者选择枣庄青檀为友的原因有哪些?
20.根据选文内容概括枣庄青檀的根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
21.本文题为“枣庄青檀”,作者在第⑧段写藤蔓,第⑨段写先贤,这样写分别有怎样的作用?
22.综观全文,请你说说第⑤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法,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23. 综合性学习。

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据报载,2013年全国就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中小学生10岁以前触屏、触网的占到了61%,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每天上网,上网目的主要是学习、聊天交友和玩网游。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有丰富的应用程序,具有很多功能,不但可以聊QQ、发微信、欣赏影视剧,还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信息。要学外语,可以下载相关的学习软件帮你翻译、帮你发音,还能智能的记住你的错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电脑网络对青少年进行积极影响的同时,将一些负面影响带给了青少年。在我国现有网民中,有78%的网民是青少年,很多人患上一种新的疾病——网络成瘾症,患这种病的人在心理上对网络产生一种强烈的依赖性,不能自拔,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诱发多种违法犯罪。据报道,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的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为了净化网络环境,使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学校拟开展“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1)为学校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为办好此次活动,学校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再设计出两个。
①举办“网上健康行”知识讲座。
②举行“绿色上网,健康成长”主题辩论会。
          
          
(3)请你以校长的身份,给学生提出两点上网的要求。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真题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16-11-18更新 | 163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语文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13,23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字音  字形
20.85成语和熟语
3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40.94衔接与排序
50.85变换句式
二、诗歌鉴赏
6-70.65
三、文言文阅读
8-120.4议论说理类
四、名句名篇默写
13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4-180.4散文
19-220.4散文
六、综合性学习
230.4文段综合
七、作文
240.4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