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海沧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 八年级 期中 2018-10-04 64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妻子象禽兽,_________________ 。(曹植《梁甫行》)
(3)_______________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痩》)
(4)此物何足贵?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5)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6)《黄鹤楼》中写附近优美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渡荆门送别》中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文绘景。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绝山献多生怪柏”;王维出使边塞绘下“千古壮观”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10-0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海沧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sài)            见(piē)       黑(yòu)        意趣然(àng)
B.裁(zhòng)        (cuò)       留(zhì)        藏污纳(hòu)
C.热(zhì)        责(jié)       雨(zhòu)       疲力尽(jīn)
D.吹(xū)        刻(juān)        息(zhì)        危坐(jīn)
2018-10-0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海沧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3.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荧光       愚钝       油光可签     眼花潦乱B.劳禄       燥热       任劳任怨       和颜悦色
C.馈退       坠毁       紧绷          惮精竭虑D.犀利       粲然       小心翼翼       引人注目
4.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C.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一档名为《朗读者》的大型朗读类节目播出,加上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见字如面》,给人带来一种久违的文化气息。
C.一年一度的两会,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打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
D.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2023-10-17更新 | 294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我的行李放在前面那辆的士上了,多亏了你开车帮我找回;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你在家恭候。
B.胡毅然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在省组织的读书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主办单位将惠赠丛书一套。
C.令嫒在国际幼儿教育协会、国际幼儿美术协会等多家举办的美术大赛中获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你。
D.第十六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暨“检察院的故事”创作研讨会将在方城县检察院举行,到时敬请您莅临指导。
7. 下列关于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较难(0.4)
8. 仿照语段中的划线句,将句子补充完整。
我何其幸运,可以看到美的事物,看到一朵野姜花在湿润的空气里慢慢绽放,看到天空中行走散步的云变幻多姿。我何其幸运,可以听到美妙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是不会有真正的黑暗的。
2018-10-0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海沧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10. 阅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你对下面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刻?简单说说原因
人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
印象深刻的人物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18-10-04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海沧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材料一】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民间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

【材料二】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 “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引自互联网)


请认真阅读以上的摘录,回答下列各题。
11.第一则材料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12.第二则材料中的学者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13.统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14.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说方言。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18-10-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海沧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5.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16.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2018-10-04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海沧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7.词语释义
念:_______(2)遂:_______(3)尝:______(4)闻:_________
18.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19.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0.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21.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2018-10-04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海沧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笔墨童年

余秋雨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A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B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22.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概括文中四个主要事件。
①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乡人敬惜字纸。
23.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从修辞角度品析A句。
(2)从用词角度品析B句。
24.请结合本文及人物评价链接,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一:余秋雨,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剧协副主席。代表作《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国文脉》《君子之道》《何谓文化》等。1997年获“全国人文学者之首”奖;1998年获最受尊敬的知识分子奖;2010年获桂冠文学家奖;2014获年全国美术书籍金牛杯金奖(书法集)。   

链接二: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三次来美国演讲,无论是在联合国的国际舞台,还是在华美人文学会、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或国会图书馆的学术舞台,都为中国了解世界,     世界了解中国搭建了新的桥梁。他当之无愧是读者泛舟世界文明长河的引路人。

——联合国中文组组长何勇

2018-10-0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海沧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人性的爱抚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11)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12)“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25.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26.第⑩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
27.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第⑧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
(2)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28.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围绕当今社会需要“人性的爱抚”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见解深刻,理由充分,字数不超过100字)
2018-10-04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海沧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9. “人生最美是遇见。”生命中,我们会遇见很多人,很多事,很多风景,很多书,很多……,有些遇见会不经意地丢在我们的身后,有些遇见却触动了我们的心灵,甚至改变了我们。
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以记叙和描写为主,也可以适当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2)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字迹清晰,书写工整规范。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6
语言表达
1
名著阅读
2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选择题
20.65字音
30.65字形
40.4成语和熟语
5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60.65语言表达的要求  简明、连贯、得体
70.4文学常识综合
三、语言表达
80.4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四、名著阅读
90.4文学常识综合
100.4文学常识综合
五、综合性学习
11-140.4文段综合
六、诗歌鉴赏
15-160.4白居易(772-846)  诗
七、文言文阅读
17-210.4山水游记类
八、现代文阅读
22-240.4散文
25-280.4小说
九、作文
290.4成长与人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