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语文试题
广东 九年级 期中 2019-04-23 8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 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
(1)《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希望能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不攀比吃穿,以读书为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颢《黄鹤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游子思归之情。
(4)李白在《行路难》中通过细节描写,形象地揭示内心苦闷、抑郁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饮酒》中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4-2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语文试题

二、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适中(0.65)
真题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róng yīng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
(2)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bǐ yí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
(3)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 rú jiē zhī的人物了……
(4)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zài jié nán táo。
2017-09-14更新 | 633次组卷 | 4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语文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我心里隐隐作痛。
B.她总是希望和别人比品牌、比档次,这种攀比心理把她害得很苦。
C.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但当我见到他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D.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
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将“交往”改为“交流”)
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
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探访”改为“探究”)
2017-09-14更新 | 6790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语文

四、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5.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____,____,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____,____,_____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2017-09-14更新 | 4199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语文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送之(      )   (2)礼愈(      )   (3)白玉之环(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2018-10-06更新 | 478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选自苏东坡《方山子》,有删改)

[注]①方山子:指宋陈慥,方山子是人们称他的绰号,他是苏东坡的好友。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宗:尊奉的意思。④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⑤光、黄:地名,指光州(治所在今河南)和黄州(治所在今湖北)。⑥矍然:吃惊的样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余告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少时朱家、郭解为人/益圣贤之道
C.余既耸然之/山异水
D.自一世豪士/太守自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余 在 岐 山 下 见 方 山 子 从 两 骑 挟 二 矢 游 西 山
11.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2019-04-23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现代文阅读

春季的气候变化无常。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倒春寒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倒春寒”发生时,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春季天气转暖以后,人们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出现下降,会经受不住“倒春寒”时突然袭来的冷空气的刺激。与此同时,天气变暖会使细菌迅速滋生。如不注意预防,“倒春寒”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尤其是抵抗能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更容易受冻感冒。

在“倒春寒”袭击时,怎样保健呢?

一、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防寒保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要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在阳光充足的中午,便可适当减少衣物。

二、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锻炼出汗后,更容易受寒,不能过快减少衣物或吹风降温,要迅速擦干汗水,及时换上干燥衣服,注意保暖。

三、应讲究科学的饮食,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

四、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区域逗留,安全度过气候多变的春天。

五、要多喝水,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而且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

12.下面对“倒春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倒春寒”是春季天气变暖后,因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形成的。
B.“倒春寒”对于春季农业生产来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C.“倒春寒”的冻害会造成南方的早稻、北方的冬小麦烂种烂秧。
D.“倒春寒”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13.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运用了作诠释、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倒春寒”及其对农作物危害的知识。
B.第②自然段加点词“尤其”“更容易”强调说明了老人和儿童的健康易因“倒春寒”的影响受冻感冒,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从主到次,逐条解说,条理清楚地介绍了遭遇“倒春寒”时的保健知识。
D.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注重直接、平实地介绍知识,让人读来明白如话,便于理解,容易遵照执行。
14.根据上文介绍知识,用自己的话谈谈“倒春寒”时在学校上体育课该如何保护身体健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2017年中考湖北黄冈卷】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34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马上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身份显赫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和青海交界的一个小地方。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半年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可以想像我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妈说,那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大袋子的零食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而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得知我找李暖暖,他二话没说就把我连人带东西全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镇。很小很小的一个镇,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走到那条街的尽头,转个弯,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许多孩子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进一间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看清了女孩的面容。我心疼了。我的堂妹李暖暖,她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她一直最最喜欢的长头发。

“李大强!”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就抱住了我。身边那些孩子不明所以然,在我们拥抱的时候,哄笑着围在了一起。等李暖暖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时,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上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了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上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我说再要两个菜,却被她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也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到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吧。”她摇头,很坚决地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她爸。结果,她就来了,但她来后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学校,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是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是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学校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等在那里,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孩子们英语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上课的第一天起,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说是她妈让拿的。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着拿鸡蛋给她。她以为鸡蛋都是大人让拿过来的,直到有一天,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第二次给她鸡蛋,而男孩的奶奶找到了学校告状,说孙子偷家里的鸡蛋。这时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那个男孩叫路生,早早就没了父母,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那天,她抱着那个脏兮兮的男孩放声大哭。在牛奶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隐藏在心底23年的爱心,被34个鸡蛋瞬间唤醒了。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第二天,李暖暖把我送到车站。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说:“越多越好,没钱给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李暖暖,她认真了,她在认真地过着她现在的生活。我知道有一天,李暖暖会离开那里,回到她曾经生活的地方,可是回来的,已经不会再是曾经的李暖暖。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呵呵地笑,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摘自《中外文摘》, 有删改 )

15.阅读全文,请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第一段单句成行,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设置了很好的悬念,也为主人公后来的性格发展奠定了基调。
B.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了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关怀体贴,也清晰地反映了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
C.文章后面李暖暖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感觉被这里拘禁,而是想向父亲求援,给当地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D.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16.本文题目为“34个鸡蛋”,请分析“34个鸡蛋”这一情节的设置在全文中的作用。
17.阅读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分析其表达作用。
①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②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18.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李暖暖的支教经历,她的性格也因支教而发生了很大变化,请简要概括她的性格特点。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怀。
请以“特别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2019-01-30更新 | 1029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语文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②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③“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④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⑤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⑥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⑦“哦哦,你是范爱农!”

⑧“哦哦,你是鲁迅!”

⑨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20.联系原著,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
21.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22.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范爱农的性格?请举一例分析。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字词书写
1
选择题
2
语言表达
1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字词书写
20.65字音  字形
三、选择题
30.65一般词语  成语和熟语
4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四、语言表达
5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五、文言文阅读
6-80.65中国古代作者  历史事件类
9-110.65苏轼(1037-1101)  人物传记类
六、现代文阅读
12-140.65事理说明文
15-180.4小说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词句理解与赏析  句段作用
20-220.4鲁迅(1881-1936)  小说
七、作文
19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