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2018-2019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0-02-25 42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适中(0.65)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恐bù _____       ②duò_____        ③yíng___        ④qiǎng____
2020-02-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2018-2019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 解释加点字。

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策:___________食:____________临:____________
2020-02-24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2018-2019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3. 诗文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②气蒸云梦泽,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④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
⑤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          ⑥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                      ⑧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
2020-02-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2018-2019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今天,校长在开会时号召同学们要好读书、读好书。
B.在学雷锋的日子里,很多同学发挥雷锋精神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C.白求恩同志不但是医术高明,而是人格高尚。
D.我们学校的师生和校长都参加了拓展活动。
5.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他在沙漠中独自行走了一天一夜,最后如饥似渴实在走不动而倒下了。
B.这次研制开发的项目由于资金短缺搁浅了,但我们一定会卷土重来取得最后的成功。
C.姚明身材高大,在NBA赛场上可以说是顶天立地
D.你可以看到他们面向市场去跟外国同类商品竞争是如何地马不停蹄
2020-02-2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2018-2019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⑴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⑵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 “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6.选文中 “A” “B” 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8.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诗歌赏析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9.词人笔下初春有什么特点?
10.“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迸”“偎”两字极妙,任选其一赏析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后按要求答题:

苏州知府姚公善①,多才下士,在郡闻有才者,必躬诣之。有王宾仲光②,博学能文,隐于医。姚公过之,宾不为礼,姚公笑而退。明日,又过,宾衣母氏布袄,持扇佯狂踞坐③,姚公止,与语,辄吐涎仆跌,姚公又笑而退。洎④三过之,始款⑤论如平生。又有俞贞木⑥者,姚公以米贶⑦之,而误送钱继忠⑧所。继忠以太守所贶,勉为之受。他日,贞木见姚公,姚公言贶米事,贞木曰:“吾不知,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姚公曰:“继忠如何?可得见乎?”贞木曰:“可。”姚公乃使人迎之。继忠曰:“吾民也,姚公太守也,太守与民分⑨如是之绝,吾不得诣府。然太守主也,吾为儒,宾也,以宾主相见,必在郡学乃可。”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明日诣学,继忠已先在,遂抗⑩言曰:“太守以民待继忠,继忠无所置身,若以儒见待,请就宾位。”姚公许诺,即堂上相再拜。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姚公甚重之。

(选自明刘昌《悬笥琐探》,有删减)


【注释】①姚善:人名,明建文时忠臣。②王宾:人名,字仲光。③踞坐:蹲坐。④洎(jì):到。⑤款:诚恳。⑥俞贞木:人名。⑦贶(kuàng):赐,赏赐。⑧钱继忠:人名。⑨分:区别。⑩抗:同“亢”,高。
11.下列句中“以”用法与意义与“继忠以太守所贶”中“以”相同的是( )
A.以其境过清B.以径寸之木C.卷石底以出D.策之不以其道
12.下列对文章内容或人物理解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姚善任苏州知府时,只要听说是有才之人,就一定亲自去拜访。
B.选文叙述了姚善三件事:三次拜访王宾;送米给俞贞木,却误送给钱继忠;结交钱继忠。
C.选文表现了姚善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的特点。
D.姚善本不想结识继忠,找他只是为了要回误送的米。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必诣之:_________________②明日学: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姚公乃使人迎之:___________④忠袖书授姚公即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020-02-2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2018-2019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

史峰

①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能奴役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水滴”。“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超乎想象: “水滴”撞穿地球,就如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随意。 “水滴”超硬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

②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能再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还能再分解成质子和中子,合称核子。核子还能再分吗?以前是不能分的,可是用电子对撞机后,核子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夸克。那么,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③夸克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粒子。物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宇宙中的夸克组合居然都是“三个夸克组成质子”“两个夸克组成中子”的模式,没有发现“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组合的复合粒子。难道不存在这些夸克组合吗?科学家提出了假说:宇宙中应该存在“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任意夸克组合,只是限于人类的见识“太短”,尚没有发现而已。

④科学家又进一步从理论上推理出“四夸克组合”和“五夸克组合”的特殊性质:这两种夸克组合中的夸克之间保持着极其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恰好能产生强力。强力、电磁力、弱力、引力并称维持宇宙存在与运行秩序的四大力,这四种力决定了物质的硬度。如果把电磁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定为1,那么弱力和引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电磁力,只有弱力或是引力的话,物质就软得拿不起来,几乎是没有硬度。而强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却是100。

⑤“三夸克质子”和“二夸克中子”中的夸克们因为距离不合适,不会相互产生强力,所以质子、中子组成的物质都是普通物质,它们的硬度由电磁力提供。而“四夸克组合”与“五夸克组合”中夸克之间的距离恰好能相互产生强力,这种物质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比普通物质硬100倍。

⑥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水滴超硬”的奥秘了:“水滴”由“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称为“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它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所以坚硬无敌。

⑦其实,2013年科学家就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就发现了四夸克粒子,2015年清华大学教授又发现了五夸克粒子。这些都是在实验条件下发现的。此外,科学家还一直在宇宙中寻找“天然”的四夸克、五夸克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科学家推断,找到大量的四夸克、五夸克复合粒子只是时间问题,而找到它们之后,制造“水滴”这种超硬的宇宙武器就要由幻想变成现实了……

(选自《知识窗》2017年4期  有删改)

15.文中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开头,有何用意?
16.试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17.文中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020-02-25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2018-2019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

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姜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 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

18.简要说明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9.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20.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女人”的形象特点。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小说标题“点燃一个冬天”的含义。
2020-02-2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2018-2019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作文

总有一样东西,你会因为它想起某个与之相关的人。它和他(她)的故事,便同时珍藏在你的心间,成为你永恒的记忆。它,也许是一块橡皮,也许是一片枫叶,也许是一间老屋……请你以“珍藏”为题,写一篇回忆性散文。


要求:1.叙写与“物”相关的人或事。
2.要表现出“物”所承载的丰富情感。
3.字数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字词书写
1
填空题
1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2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字词书写
10.65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填空题
20.65文言实词
三、名句名篇默写
30.65名句名篇默写  诗句子默写
四、选择题
40.64病句辨析与修改
50.65成语和熟语
五、名著阅读
6-80.94小说
六、诗歌鉴赏
9-100.65其他隋唐作家  词
七、文言文阅读
11-140.65其他明代作家  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八、现代文阅读
15-170.65事理说明文
18-210.65小说
九、作文
22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