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黑龙江 九年级 期末 2021-01-03 23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1. “一切生活皆语文。”语文就在你身边,不需要华丽的词藻,不需要妖娆的装扮,它是那种“小桥流水”的静mì(     ),是那种“大江东去”的浩荡……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的风铃敲开了我们的心fēi(     ),让我们一起去踏寻语文的足迹吧!
(1)用音序检字法查“娆”字: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2)根据拼音填字汉字。
静mì(       )心fēi(       )
2021-01-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B.很多作家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D.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只是众神之一,影响不大,从未享受过顶礼膜拜的待遇。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一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2020-04-21更新 | 1429次组卷 | 15卷引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检测
4. 依次填入下列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物竟风流。鲁迅以          ,诸葛亮以           ,司马迁以           ,文天祥以           ……人生百态,百态人生,殊不知这“态”里透着人生的真谛,也折射着人生的价值。
①“铮铮忠骨”的姿态流芳千古                           ②“宁死不屈”的姿态彪炳史册
③“民族脊梁”的姿态长驻人间                           ④“忍辱负重”的姿态激励后人
A.①③④②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5. 演讲要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句富有激情的话。
我明白了一个演讲人的价值,就是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要为实现人生梦想而演讲,为促进社会和谐而演讲__________________
2021-01-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6.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 (《诗经 式微》)
(2)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送友人》
(4)《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卖炭翁》中表明卖炭翁复杂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1-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7. 名著导读。
蜚名中外的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该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作品最大的成功在于塑造了______________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表现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小说的主人公在_______________的启发和教育下,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并对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做了最响亮的回答。
2020-12-25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诗中诗人描写了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表达了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愿望。
B.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全诗先抒情,再叙事,后议论,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
C.诗中写的是自己的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D.诗歌的语言很朴实,句式上错落有致。
9.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述一下。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21-01-03更新 | 39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阡陌交通(        )
(2)如外人(        )
(3)其丈夫担粪灌园(        )
(4)自不如远甚也(        )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2.【甲】段描绘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1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018-03-19更新 | 842次组卷 | 4卷引用: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9 桃花源记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

唐 淼

①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②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

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到56度,1月平均气温为﹣9.3℃,而我国沈阳位于北纬41度48分,纬度比莫斯科低得多,1月平均气温却是﹣11.5℃。

④北方地区是如此,那么南方地区呢?古巴首都哈瓦那与我国广州市的纬度相似,而且两地都是冬季不下雪、四季常开花。但哈瓦那基本全年都是夏天,最强寒潮来临时也都还有9℃。而广州1月平均气温比哈瓦那低了8℃左右,且还有2.8天的有霜期,最低气温可以下降到0℃。

⑤以此看来,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其他国家要寒冷。

⑥事实上,在同样的纬度上,世界各地的温度往往不尽相同。把全球纬圈上各点的温度加以平均,叫作纬圈平均温度。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就连华南沿海地区也偏低5℃左右。

⑦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呢?

⑧这一“祸首”就是频频南下的寒潮。冷空气最早大都来自北冰洋,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得到加强。西伯利亚高原不但纬度高,而且海拔高,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散热快,成为北半球寒冷中心。这里的盆地地形使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在高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寒潮就会大爆发,并不断积累入侵我国。

⑨寒潮来临时究竟有多强,对我国影响有多大呢?以上海为例,百年来曾经有两次大的寒潮来袭。第一次是1908年的4月,24日气温还高达31.6℃,人们纷纷身着短袖出行,第二天,经过冷空气的“洗礼”,气温居然下降到7.7℃。后来,温度降至6℃,在短短的两天中,人们经历了从夏季到冬季的转换。

⑩第二次是1961年1月,21日气温为19.9℃,傍晚冷空气来袭,第二天气温降到10.1℃,第三天寒潮势头强劲,最低温降至﹣2.1℃,24日早晨,气温再创新低,达到﹣10.6℃。

⑪寒潮来临往往引发多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可以说它对工农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甚至人们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14.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15.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
17.选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条流不尽的河

①家乡有一条属于我的小河。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没有名字,少有人关注,唯有我时常陪伴它静悄悄地流动。这河其实是碗口粗的一眼山泉,源头是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探险发现的。也许是它太不起眼吧,虽然一年四季从不断流,但几乎没有人留意过它。

②那河水在极浅极浅的小沟里流淌,发出轻轻的哗哗的声响,像极遥远的地方飘过来的玄妙的风笛声。你得倾耳聆听,否则风声、鸟鸣声或是你的呼吸声都会将它湮没。只要你全神贯注,那乐音就会穿过你的耳朵钻进你的心窝。甚至有时夜里,还偷偷地跑入你的梦里呢。

③我虽然发现了它的源头,却不知道它流向哪里。追问大人,他们大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然后不置可否地走开。由于我的锲而不舍,终于有人随口告诉我,它流到了嘉陵江,然后又汇入长江。从此,喜爱之余,我对它竟多了一份敬意(这份敬意大多来源于电视里或是图画中的长江那无与伦比的磅礴的气势)。这清澈、明净的小泉竟和我崇敬的长江有着神秘的联系!那时我兴奋了好几天,得意地把这个“惊人”的消息几乎发布给我所能认识的人。

④于是,我常常伫立在它身旁,看它匆匆地欢快地前进。我想前方一定有什么在召唤它,就像母亲呼唤我一样。要不它为什么会穿过那块大石的底下,绕过那个小山包,永不停歇地向前?有时我会挖个小潭或是筑个小坝,想留住它。可它绝不眷念,它会在小潭里打几个滚儿就急匆匆地走了,或是毫不犹豫地翻过小坝继续前行。看着它流走的方向,我知道,没有什么能阻挡它流向大河!就像我玩累了要回家,大河应该是它的家吧。

⑤不过,什么叫回家,我在读大学后才真正有所体会。

⑥那时,我最怕放寒假,回一趟家就似打一场恶仗。一节六七十个座位的车厢里往往塞进来两三百人,坐过这种车的人对“身无立锥之地”有着切身体会。车里大多是学生和返乡的民工,买不到座票的又以民工居多,他们大多衣着马虎,言谈粗俗,有些人的身上脸上还残留着污渍或是建筑工地上的灰尘。像我这样读过几天书的人那时是极瞧不起他们的 ,甚至暗地埋怨他们——非要在这个时候来和我们打挤,令我们不能舒舒服服地回趟家!回到家向家人抱怨,母亲只是淡淡地说:“这就是回家,你现在还体会不到。”

⑦大学的第二个寒假,火车上仍然那样拥挤。提前两周买到座票的我安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冷眼看着拥挤在过道上的民工,为自己感到幸运的同时也为他们感到可悲,那时我仍认为他们不必为回趟家而忍受这样的折磨。由于中途有人上下,过道上的人也就跟着向前流动,刚才还在你面前的人过不了多久就被挤到较远的地方了,整个过道就像一条流动的河。   

⑧不久,一对带着一个四五岁小女孩的年轻夫妇吸引了我的目光。男人穿着印着“##摩托”字样的制服,制服上有几块显眼的油渍,女人穿着简朴而整洁,小女孩被打扮得很惹人喜爱。这一小家子被推挤到我眼前的时候,我看到了令人惊异的画面:各背着一个大包的夫妻俩满头大汗地相对而立,互相把手搭在对方的肩上,身子努力地微躬着,小女孩紧抱着父亲的腿站在两人中间,身下的空间虽然很小,但小女孩竟能安然无恙地避开拥挤的人流。

⑨不一会儿,男人挎在胸前的小背包里的手机响了,夫妻俩把身子尽力向下蹲了蹲,妈妈柔声地对小女孩说:“宝宝,接电话,可能是爷爷来电话了。”小女孩懂事地踮起脚尖很费力地拉开小背包上的拉链,抓出一个旧款手机。那铃声是最普通的座机铃声,却仿佛响彻整个车厢,世界似乎都安静了下来。“喂……爷爷吗……嗯……我们在火车上……快回来了……爸爸妈妈给你和奶奶买了好多好吃的……”那甜美的童音和灿烂的笑容深深地感动了我,令我的双眼模糊起来。那画面镌刻在我的记忆里,一辈子都难忘啊!当我反应过来想给他们让座的时候,他们已被挤到远处。看着过道上还在涌动的人流,我竟想起了我的那条小河,一股敬意从心底翻涌上来——家是什么?是父母,是妻儿,是爱啊!回家既是亲人的团聚,亦是一种不渝的信仰!我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我第一次体会到回家竟是这样的令人震撼!

⑩又临近春节,前几日路过火车站,眼前的场景还是那样熟悉。各种各样的人挤满了车站,他们有的背着包拎着袋,有的扶着老牵着小。他们的脸上大多没有我当年的焦虑和不安,眼里满是淡定和从容。有人说过,春节回家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风俗习惯,是历史悠久的人文传统。是的,千百年前,春节将至的时候,驿道上古道边不也是挤满归家的谪人和游子么?我的眼前再次浮现我的那条小河,那奔驰的火车、汽车和涌动的人流不就是一条条流不尽的河吗?家的召唤就是大河的召唤啊!

(11)回家是一条流不尽的河,从亘古流向永远!

18.在火车上,我的思想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摘选文中的词语补充填空
可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可它绝不眷念,它会在小潭里打几个滚儿就急匆匆地走了,或是毫不犹豫地翻过小坝继续前行。(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各背着一个大包的夫妻俩满头大汗地相对而立,互相把手搭在对方的肩上,身子努力地微躬着,小女孩紧抱着父亲的腿站在两人中间,身下的空间虽然很小,但小女孩竟能安然无恙地避开拥挤的人流。(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20.⑥⑦两段中,作者一再强调火车上的拥挤,这样写有何作用?
21.除了“家乡的小河一年四季不断流”之外,文章标题“一条流不尽的河”还有哪些含义?请简要说出你的理解。
22.中国人有着重家爱家的传统,这种传统有时体现在过节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行为上。你怎么看待许多中国人过节时无论如何都要回家团聚的行为?请具体说说自己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别人的关爱之中,当你睁开惺忪的睡眼,闻到早餐的阵阵香味;当你走在干净的街道,看到路旁鲜艳的花朵;当你坐在安静的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当你遇到难题束手无策,同学帮你解开疑惑……你,是否想到了感谢呢?


请以“感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21-01-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选择题
3
语言表达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65字典、词典的使用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选择题
20.65成语和熟语
3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40.65衔接与排序
三、语言表达
5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四、名句名篇默写
6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名著阅读
70.8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六、诗歌鉴赏
8-90.65
七、文言文阅读
10-130.65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八、现代文阅读
14-17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事理说明文
18-220.4散文
九、作文
230.65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