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 八年级 期末 2021-03-26 98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如今,参观博物馆再也不用挤在络不绝的人群中艰难打卡了,一部手机就能轻松搞定。5G网络与增强现实的AR技术相遇,让我们②(A.qiáo B.qiào)首期待的全新参观方式已经开启。参观者只需将终端对准名作、文物进行扫描,相关信息便会出现在眼前,_________、跃然眼内。数字技术正③(A.qiāo B.qiǎo)无声息地履行着守护文化遗产之使命,悉心保护着人A类艺术的gui宝。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________       ②翘(A.qiáo B.qiào)       ③悄(A.qiāo B.qiǎo)       ④_________
2.填入上文横线_______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入木三分B.和颜悦色C.栩栩如生D.绘声绘色
2021-03-21更新 | 27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小语用博物馆APP穿越古今,“云”体验传统文化。以下情境不合理的一项是(     
A.小语运用AR与古人“对话”。问候古人的母亲时用“令堂身体可好”;写了文章想请古人指点时,用“请不吝赐教”。
B.“云”游茶博物馆时,小语看到一副对联的上联是“扫来竹叶烹茶叶”,于是就对了下联“茶烟透窗魂生香”。
C.“云”游园林时,小语发现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D.小语运用VR和《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一起畅游富春江,感受天下独一无二的山水风光。
2021-03-21更新 | 40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4. 小文“云”游博物馆后,对古诗文名句里流露出的古人优秀品格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下表。
品格出处古诗文名
意志坚定孟子《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①__________   ___________
伤时忧国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精忠报国_______《雁门太守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2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5. 同学们就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数字化建设的推进,各地文物通过多种形式“活”了起来,掀起了一波波“云听展”“云逛馆”。
B.通过“云”游模式能够进一步满足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大家安坐家中即可身临其境地感受视觉盛宴。
C.运用VR技术“云”游名胜古迹,不用担心人流量的影响,游客们可以心无旁骛地畅游在“云”古迹中。
D.通过“云”直播,我用弹幕与历史“大咖”实时交流互动,这进一步激发了对我知识学习的热情。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6. 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两个版本的封面。请结合原著,选择其中一个版本的封面,从内容上简要分析其设计意图。

六、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家的样子

吴克敬

①居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宇内,在装饰布置上,可谓费尽了心思,却总是感到难以尽如人意,不仅活动的空间小,而且缺少阳光的清明和地气的爽朗,尤其在炎炎的夏日,更感到热浪滔滔,苦闷难捱。不由怀念起绿荫匝地的农家小院,集纳着乡野的灵气,洒落着沁凉的清新,那是一种怎样舒心惬意的享受啊!

②黄土平夯的院落里,有一棵枣树,有一棵桑树。枣树下置了一方捶布石,黑油油的石面上,光洁如一面镜子,母亲和姐姐织下土布,用心地浆了,在太阳下晒得还余一点潮气,收起来,折成一厚叠的布坯,平铺在捶布石上,母亲和姐姐便会轮换着举起两根枣木棒槌,很有节奏地在布坯上捶打。即使不在小院,老远也能听见母亲和姐姐的捶布声,节奏忽而紧,忽而慢,听着不啻一曲美妙的打击乐曲。听母亲讲,布坯只有浆了捶了,才更耐穿呢!

③桑树下置了盘石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石磨还很忙碌,隔不几天,母亲会借来集体的牲口,套在磨道里拉磨,沉重的石磨转起来,轰隆轰隆地响。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讨厌石磨转动的声音,也怕见牲口戴着暗眼,绕着石磨转圈的样子,感觉一个鲜活的生命,非被那低沉的声音碾碎了不可。但极喜欢磨缝里不断流出来的碎麦粉,母亲用簸箕收起来,倒进磨道旁一个面柜的箩儿里,咣啷咣啷箩出细细的面粉来,那可是养命的蒸馍和面条啊!更细的面粉飞扬起来,扑在了母亲的手上和脸上,使母亲看起来白了漂亮了。后来通了电,石磨子不再用了,可是到我离家而去时,石磨还在桑树下盘踞着,显得很沉默的样子。

④枣儿熟了会落下来。

⑤桑葚熟了也会落下来。

⑥一个在夏天,一个在秋天。桑葚枣儿落地的日子,最是小院热闹的时候,母亲会招呼几个大人,撑起一个布帐,摇着树枝,让桑葚枣儿落下来,接住了,收在一个篮子里,送给一村的人,都尝上一口。

⑦小院里还开着一方小菜园,找来一块一块的半截砖,沿着菜园的周边,狗牙似的栽起来。春上的日子,母亲给小菜园先是施上底肥,把土刨得虚虚的,点上两行豇豆,栽上两行韭菜,又种上几窝丝瓜和油葫芦,以及三两株向日葵,地表的土一干,母亲就浇一遍水,菜苗长出来,扯出蔓来了,母亲就搭起架子,由夏至秋的那段日子,小菜园的收成让母亲的锅灶上总是特别丰富多彩。来客人了,也不用着急,摘一把豇豆,割一撮韭菜,还有丝瓜、葫芦什么的,也采来一些,或清炒,或干煸,或油焖,凑在一起,就是一顿好饭了。如果是朋友稀客,还会摆上酒杯,亲亲热热地碰了,吱喽一声喝下去,脸上便都起了红晕,嘴头上也就放得开了,说一说久不见面的相思之情,聊一聊听来的乡间趣事,这样的日子,是怎样的逍遥自在啊!

⑧好读闲书的我,时常就坐在小院里,[甲]任凭蝉儿在树梢上聒噪,任凭蝴蝶从头顶飞过,我喝一口凉茶,翻开一本喜爱的书,钻进墨香四溢的文字中去,有滋有味地品读着,一忽儿可能手拍膝盖,怒骂出声,一忽儿又会眉喜眼笑,呵呵自乐……这才是家的样子啊!

⑨离家太久了。[乙]怀念家的样子,感觉又清晰模糊,意识里乡下的家便成了一幅绝好的水墨画

⑩豆棚瓜架、蝶飞蝉鸣的农家小院,宛若世外桃源,梦里已回去了许多次,已经仙逝的母亲还坐在枣树和桑树下,忙着她的家常,我在一旁读着书。梦醒了,真想远离喧嚣的城市,抛开碌碌的功名,作别蜗居的楼屋,回到母亲留下来的农家小院里,让心通通透透地安静下来。

(《西安晚报》2019年3月8日)

8.文章中“家的样子”定格成了一幅幅农家的生活场景,请结合全文完成表格。
农家小院主要生活场景情感
枣树下喜欢,享受其中
桑树下母亲借牲口拉磨、箩出细面粉。
一方小菜园


9.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选文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10.有同学对文中[甲][乙]两处有疑问,请你解答。
(1)【甲】处连用两个“任凭”有什么表达效果?
(2)【乙】处“又清晰又模糊”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11.请结合以下链接材料,从散文内容、语言、情感中任选两个角度分析《家的样子》和《昆明的雨》的相似点。
【链接】

在时间里,汪老曾祺先生一如他生前一样,是鲜活的,是散淡的,带着他自己强烈的烟火味儿,以及他的人文趣味,让人无时无刻想要亲近他,向他致敬,向他学习。

——吴克敬《时间里的曾祺老》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不用纸笔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采用电子化登记方式

自11月1日零时起,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已经正式启动,全国700余万普查员将走入千家万户,开展普查登记。


【材料一】

电子化登记上场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为尽可能获取更为详实的信息,提高普查数据质量,加快普查效率,此次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探索使用智能手机采集数据,实现数据实时上传。

同时,各地还将积极推广普查对象自主填报的方式上报本户人口信息(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除外)。住户如需自主填报,可在普查员上门摸底时向普查员说明,请普查员提供自主填报的账号密码,根据填报要求按时、如实申报信息。选择自主填报的住户需要在11月5日前完成信息申报,如果没有完成,普查员将入户登记普查表。


【材料二】

电子化登记流程图及普查员登记界面


【材料三】

澎湃新闻记者专访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晓超

澎湃新闻:普查员使用PAD或个人手机采集普查数据时,如何保证普查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李晓超:信息安全问题是普查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保证信息安全,我们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严禁泄露公民个人信息。

首先,从数据源头来看,普查员在开展普查工作前,必须签订保密承诺书。其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按照国家网络安全三级等保的标准进行安全管理,全程加密。在数据采集处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防护体系和审计机制,保证公民个人信息不在互联网通道泄露和落地,确保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

澎湃新闻:我们了解到,这次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况。其中,此次全国人口普查将首次采集普查对象身份证号码,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李晓超:主要是出于数据比对的目的,我们将把大家填报的数据汇总,实现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比对核查,实际上是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澎湃新闻:数据质量关系到人口普查工作的成败,这次普查在确保数据质量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晓超:普查数据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人口普查成败的根本标准,人口普查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这一要求来展开。

一是严格执行普查方案,确保普查各项要求不走样、不变形,绝不允许随意更改或选择性执行方案;

二是全面采用电子化采集,数据直接实时上传至国家,有效杜绝了中间环节可能受到的人为干扰;

三是认真组织现场登记,广大普查人员要按照普查方案要求,不重不漏、准确采集每一条信息,确保普查源头数据真实可信;

四是始终坚持依法普查,要严格执行《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追溯问责机制,严肃查处各类普查造假,弄虚作假行为。

12.阅读上面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实施电子化人口普查后,人口普查员们就不需要上门摸底,大大提高了人口普查的效率。
B.采用电子化采集,数据直接实时上传至国家,有效杜绝了中间环节可能受到的人为干扰。
C.因为填报数据会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比对核查,所以填报时适当虚报也可以。
D.人口普查有时间规定,选择自主填报的住户如11月5日前还未完成就无法信息申报了。
13.有网友对此次普查提出了下列疑问,请任选其中的一个,根据材料帮忙解答。注意语言简洁、得体。
[疑问一]网友:我打算利用微信进行自主填报,该怎么操作?需要注意什么?
你:
[疑问二]网友:此次人口普查为什么要提供身份证号?我不提供可以吗?
你:
14.有人认为人口普查电子化登记有风险且麻烦,大可不必推行,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简要说说理由。
2021-03-21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源子雍平叛

魏朔方胡反,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城中食尽,煮马皮食之,众无贰心。子雍欲自出求粮,留其子延伯守统万,将佐皆曰:“今四方离叛,粮尽援绝,不若父子俱去。”子雍泣曰:“吾世荷国恩,当毕命此城;但无食可守,故欲往东州,诸君营数月之食,若幸而得之,保全必矣!”师羸弱诣东夏州运粮,延伯与将佐哭而送之。

子雍行数日,胡帅曹阿各拔邀击,擒之。子雍潜遣人赍书,敕城中努力固守。阖城忧惧,延伯谕之曰:“吾父吉凶未可知,方寸焦烂。但奉命守城所为者重不敢以私害公。诸君幸得此心!“于是众感其义,莫不奋励。子师虽被擒,胡人常民礼事之,子雍为陈祸福,劝阿各拔降。会阿各拔卒,其弟桑生竟帅其众随子雍降。子雍见行台北海王颢,具陈诸贼可灭之状,颢给子雍兵,令其先驱。时东夏州阖境皆反,所在屯结,子雍转斗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遂平东夏州,征税粟以馈统万,二夏由是获全。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梁纪六》)


【注释】①夏州:北魏夏州统万城。下文中的东州即东夏州,二夏即夏州及东夏州。②源子雍:北魏西平人,源延伯是他的儿子。③阿各拔:胡人首领的名字,下文中的桑生竟为他的兄弟。④赍(jī)书:送信。⑤行台:旧时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北海王颢,即元颢,北魏宗室,袭父爵为北海王。⑥屯结:聚集,常用于聚众造反。
15.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1)吾世国恩参考词语法:重、负枪实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师字源推测法:从羊声。蜾蠃,是一种衰病的虫兽;羸,即形如蝶蠃的羊,后由指羊转指人之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雍遗人赍书课内迁移法:随风入夜(《春夜喜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九之中查阅词典法:①十日为一个周而复始循环日;②以十岁为一旬;③引申指“足、满”。(《古代汉语词典》)___________(填序号)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煮马皮食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B.诸君营数月之食                    是焉得大丈夫
C.师羸弱诣东夏州运粮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D.胡人常民礼事之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7.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但 奉 命 守 城 所 为 者 重 不 敢 以 私 害 公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子雍潜遣人赍书,敕城中努力固守。
18.请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观点并结合上面材料的相关内容,分析源子雍能够守卫统万城不被攻破的原因。
2021-03-21更新 | 3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九、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甲)赠从弟(其二)

[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乙)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注释】南轩,指当南的窗外。


[绘其物]甲诗中的松不畏严寒,不管风声有多猛烈,冰霜有多惨凄,松枝仍然刚劲,这更烘托了松刚劲坚韧的品质。
19.乙诗中的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言其志】即诗以松柏为喻,赞颈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漏,她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20.乙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班级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小语同学打算在宣传课件中出示了一张救灾现场极为惨烈的照片,而小文同学认为应该选择一张比较温馨的照片。如果你在场,你会赞成哪位同学的做法?请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语言连贯、得体,100字左右。

十一、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守护是一个温暖的词语。正是有了医护人员的守护,疫情才会那么快被控制;正是有了工匠们的守护,传统手工业才会得以传承;正是有了军人的守护,国家才会繁荣安定、长治久安。所以,社会因有了守护才风清气朗,才显得更美。


请你以“守护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补充完整,可具体可抽象,如守护奶奶、城市、亲情、童心、梦想、诚信、传统文化等;(2)自选文体;(3)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泄露考生个人及学校的相关信息。
2021-03-21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选择题
2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语言表达
2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20.65字音  成语和熟语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选择题
30.65对联  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5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三、名句名篇默写
4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名著阅读
60.65《红星照耀中国》
五、语言表达
70.65《昆虫记》  推荐语
210.65意见建议  提炼与概括
六、现代文阅读
8-110.65散文  内容概括,主旨把握  词句理解与赏析  表现手法
12-140.65非连续性文本
七、文言文阅读
15-180.4司马光(1019-1086)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八、诗歌鉴赏
19-200.4李白(701-762)  诗
九、作文
22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