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5 题号:10123901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按要求完成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B.委而去                       多助
C.域民不封疆之界          天下之所顺
D.得者多助                    独行其
2.翻译句子。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它与《大学》《诗经》《论语》并称为“四书”。
B.本文是从谈论战争开篇的,对于战争,作者所持的观点是,在三个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中,“人和”最为重要。
C.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D.本文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谈作者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施行仁政,才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
4.你认为孟子“得道多助”的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普遍意义呢?请以“得道就是……,得道就是……,得道就是……。”的句式写出来。(可以从国家、家庭、个人等方面谈)
【知识点】 议论说理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于畎亩之中                    发:起,被任用
B.行乱其所为                       拂:违背
C.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发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入无法家拂士             缊袍敝衣处其间
B.征于色发于声后喻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守之
C.必先苦心志                 如土石何
D.管夷吾举               是故所欲有甚生者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孟子》中的名篇,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
B.第一段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练而最终担当大任的事例,证明了磨难可以
激励人奋发有为。
C.第二段作者从个人发展角度,从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D.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偶句,既使语言错落有致,又表现出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
2017-05-10更新 | 9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吾日三吾身                ②曲而枕之
③与朋友交而不               子书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用两个字的词概括)
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_______________。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修辞;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修辞。
2020-10-26更新 | 48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

于是入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成公元年,楚庄王为夏徵舒弑君,率诸侯。谓陈曰:“无惊,吾诛徵舒而已。”已诛徵舒,因县陈而有之,群臣毕贺。申叔时独不贺。庄王问其,对曰:“鄙语有之,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径则有罪矣,夺之牛,不亦乎?今王以徵舒为贼,以义伐之,已而取之,以利其地,则后何以令于天下!是以不贺。”庄王曰:“善。”乃迎陈太子午,立之,是为成公。孔子曰:“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

(选自《史记·陈杞世家》)

【注】 ①[夏徵舒]春秋时期陈国人。 ②[弑君]臣杀君。 ③[陈]春秋时一个诸侯国。 ④[因县陈而有之]顺势把陈吞并,作为楚国一个县。 ⑤[申叔时]楚国臣子。⑥[鄙语]俗语。⑦[径]经过。⑧[以利其地]贪图人家土地。

1.下列词语中的“朝”与“入朝见威王”一句中的“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百鸟朝凤B.班师回朝C.朝过夕改D.朝气蓬勃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王之蔽矣/夺之牛,不亦
B.时时而进/遂与外人
C.率诸侯陈/竹取道
D.庄王问其/桓侯使人问之
3.下面对“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甲】嫔妃和亲信们都很偏爱您,朝臣们都害怕您,百姓们都有求于您。
【乙】身边的嫔妃们都有私心,朝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四个地方的人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4.综合甲乙两文,简要说明齐威王和楚庄王的共同特点。
2018-05-06更新 | 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