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5 题号:10176198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答苏迈书

辱书勤恳千万,观所自道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苏迈是苏轼的长子。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③自道:自己所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顾在官 (              )            ②又读书之光阴(              )
2.从文中内容来看,黄庭坚希望苏迈如何去做?
【知识点】 议论说理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盗窃乱贼而不_____     (2)选贤______   (3)男有_______   (4)不独其亲_______   
2.翻译句子。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特征,因而属于战国时期墨家思想流派。
B.从文中可以得出,“大同”社会有: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和夜不闭户三个最高纲领。
C.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D.本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二千多年来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为之奋斗者,也曾出现过如桃花源那样的地方。
2024-04-13更新 | 12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故晏子见公。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

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疆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彊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今公目夺乎勇力,不顾乎行义,用此存者,婴未闻有也。”

(选自《晏子春秋•卷一》,有删改)


【注释】①奋:这里意为施展。②逼迩:接近,这里指近臣。③引:避开、退却。④彊(qiáng):回“强”,这里为强盛、势力大之意。⑤替:废弃。⑥推侈、大戏:人名。夏桀之奸臣。⑦费仲、恶来:人名。以勇力闻名,是商纣王宠信的大臣。⑧兕(sì):古代犀牛一类的兽名。⑨轹(lì):欺压。⑩目夺:目光被吸引。
1.根据【乙】文内容,推测文中的“庄公”会对下列哪种情况大加赞赏(     
A.力能扛鼎B.南辕北辙
C.揠苗助长D.一鸣惊人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岂不大丈夫哉诚:诚实B.富贵不能淫:使……迷惑。
C.是以桀纣以灭是以:因此。D.婴未有也闻:听闻,听说
3.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诛暴不避彊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B.诛暴不避彊/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
C.诛暴不避彊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D.诛暴不避彊/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
5.【甲】文中孟子认为的“大丈夫”和【乙】文中加点的“勇力者”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归纳、总结。
2023-11-04更新 | 2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死于槽枥之间
(2)一或尽粟一石
(3)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千里称也             策之不其道
B.真无马邪             食之不能尽
C.马千里者             祗辱于奴隶人
D.伯乐不常有             鸣之不能通其意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请用原文语句回答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2023-02-04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