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5 题号:1022228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陟罚臧 极泰来 不置可 矢口
B.作奸犯玉律 开取士 照本宣
C.日而待 数以万其数 日程功
D.以彰其自责 有应得 既往不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没有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一个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秋天啊。
理解:诸葛亮在文章开篇,总提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形势,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意在警策刘禅发愤图强。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翻译: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
理解:诸葛亮将先汉“兴隆”的原因和后汉“倾颓”的原因进行正反对比,强调贤臣对国家的重要意义,希望后主能够亲贤臣远小人。
3.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场合论述过为官之道,可见其重要性。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诸葛亮、阎罗王、晏子所表现或倡导的为官之道是什么。

【链接材料一】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郑苏仙梦冥府》卷一)


【注】①囚:指去世的人。②植:树立。③举:上报(朝廷)。

【链接材料二】

晏子使于鲁,比其返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之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晏子至,已复事,公延坐,饮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臣请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终,喟然叹而流涕。公就止之曰:“夫子曷为至此?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晏子再拜。出而不言,遂如大台,执朴鞭其不务者,曰:“吾细人也,皆有盖庐以避燥湿,今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以为役?”国人皆曰:“晏子助天为虐。”晏子归,未至,而君出令趣罢役,车驰而人趋。仲尼闻之,喟然叹曰:“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不敢伐其功。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比:等到。②延:请。③靡:倒毙散灭,这里意思是置人于死地。④就:靠近,走近。⑤殆:大概。⑥朴:棍棒。⑦细人:指地位卑下的人。⑧趣(cù):赶快。⑨伐:自夸。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第四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曹刿论战(节选)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忠之也”中加点字属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予作文以记之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______,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______。”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______
3.析其文·把握写法:古代文学作品在记述战争时,往往详写战前的谋略、战术、政治等,而对战争过程写得相对简略,以此来突出文章的中心。请从下面的诗词中摘抄出描写战争过程的语句,并在相应位置作出批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
4.取其精·学以致用:“成功,缘于虚心接纳建议的明智”是小语所写的议论文《论成功》的一个分论点。请从下列国君中任选一位,结合选文相关内容写一段话,作为这个分论点的事实论据。
①《出师表》中的先帝       ②《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

唐武德中,太宗率兵渡河东讨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时年十七,从军,与太宗登玉壁城观贼阵,顾谓道宗曰: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对曰:群贼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以力争。今深沟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能持久,粮运将竭,当自离散,可不战而擒也。太宗曰:汝见识与我相合。后果食尽夜遁,追入介州,一战败之。

(节选自《百战奇略》)


【注释】①太宗:即李世民。②刘武周:河间景城人,隋朝末年地方割据群雄之一。③李道宗:唐朝初年的宗室,唐朝初期重要将领。
5.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今 深 沟 高 垒 以 挫 其 锋 乌 合 之 徒 莫 能 持 久
6.选文与《曹刿论战》都写到“不可出击”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内容和《曹刿论战》,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不可出击”。
2023-07-26更新 | 10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视之,自以为不如(     )
(2)朝衣冠   (     )
(3)能面寡人之过者(     )   
(4)王之甚矣(     )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
B.第①段中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邹忌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妾的回答勉强而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客人的回答则明显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C.文章的主题思想是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因此,本文着重写了邹忌的进谏、齐威王的政绩、齐国大治的情况以及“战胜于朝廷”的具体经过。
D.第②段中邹忌敢下结论的原因: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二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4.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分析李绛的进谏方式与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成哪一种?
【链接材料】

唐李绛,善谏。上欲罪白居易。绛曰:陛下容纳直言,故群臣敢谏。居易志在纳忠,今罪之,恐天下箝口矣。上悦而止。上尝责绛言太过,绛泣曰:臣畏左右,爱身不言,是负陛下;言而陛下恶闻乃陛下负臣也。上怒解。


【注】①箝(qián)口:不言或不敢言。②恶闻:不喜欢听。
2023-04-25更新 | 11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魏文侯轶事

《资治通鉴》

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为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释】: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大臣。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宫妇左右莫不     私:偏爱B.寡人之耳者     闻:听到
C.之,以封其子击     克:战胜D.任座            趋:快步走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下令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B.何知之                         封其子击
C.臣知不如徐公美            危急存亡之秋也
D.皆以美徐公                  是故所欲有甚生者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塑造了邹忌善于思考与进谏的贤士形象和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
B.乙文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甲文邹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单刀直入地规劝齐威王除弊纳谏。
D.乙文针对魏文侯封地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4.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B.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C.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D.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6.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规劝方式的异同进行比较。
2024-05-21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